第242章 朱元璋:给咱遇山开路,遇水搭桥(1/1)
第一条铁路的起始,是朱雄英定下来的。
之所以是直接从金陵通往草原。
除了调兵方便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加强朝廷对铁路沿线以及草原的控制。
更何况这条路修好之后。
草原上的羊毛和牲畜也能够通过铁路运回大明。
这样一来,两地的交流就会更加的方便。
草原百姓也会更快的融入到大明这个大家庭当中。
只是这话落到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两人耳朵里。
简直就像天方夜谭一样。
金陵到草原,少说也有几千里。
修一条几千里长的路。
可不是随便闹着玩的。
一般来说都是先在某地修一段路。
然后每隔几年再修上一段。
到最后把这些路全都连通到一起。
一条路才算是彻底修完。
这样一来,不管是国力还是民力都不至于被掏空。
像朱元璋这样一张口就是要修几千里路的,绝无仅有!
更何况从金陵到草原上,沿路要经过多少的山川河流。
别的不说,光是如何过黄河,都够自己喝一壶的了!
怪不得陛下今天让自己来的时候,带上山川地理图。
原来是这么个原因。
不过知道原因归知道原因。
陛下这么贸然的决定还是要加以劝阻的。
想到这里, 工部尚书便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道:
“陛下 ,臣 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朱元璋没好气的说道;
“婆婆妈妈,像什么样子?”
“有话直说,有屁快放!”
工部尚书听到这粗鄙之语,脸上先是露出一丝尴尬之色,随即便正色道:
“陛下想要修路,臣自然是赞同的。”
“修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朝野上下知道的话,必然是一片称赞之声。”
“可是臣觉得这条路直接修,是不是有点太仓促了?”
“如此漫长的一条路,即便朝廷的财政能够供应的上。”
“民夫们也难以供应啊。”
“更何况沿途还要经过不少的山川河流。”
“虽说这些困难都能够克服,但也都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朱元璋抬手打断了工部尚书的喋喋不休:
“说重点!咱最烦的就是你们这些十句话里没有一句能说到重点上的。”
工部尚书闻言不再拐弯抹角:
“臣的意思是,能不能一段一段的修?”
“就像是朝廷之前修路那样。”
“如此一来,既不用担心过分的消耗民力。”
“朝廷的财政也能够支撑的起来。”
户部尚书闻言向自己这位同僚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
虽说这户部的钱说到根子上,还是人家老朱家的钱。
但是这些钱却是要维持整个朝廷运转的。
根本不可能一股脑的全投入到这上面去。
到时候朝廷没了钱,万一再来一次像江南水灾那样的天灾。
自己这个户部尚书可是要跟着吃挂落的。
朱元璋闻言眉头不由得一皱。
对于铁路自己知道的也不多。
也是今天才听到朱雄英提了一嘴。
就在这个时候。
朱雄英开口说道:
“不行!”
“这条路必须要修。”
“不仅要修,还要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质量来修。”
“我可以允许你们绕路。”
“实在绕不过去的就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我不管你们怎么修,我只要路!”
后世在遇到大山阻隔的时候,大多数时候会采用开挖隧道的方式。
但是这种做法在这个年代却不怎么能够行得通。
一来没有足够的技术进行开挖。
二来,就算是隧道挖出来,也没有足够强度的材料来支撑。
朱雄英可不觉得自己弄出来的那些基础版的水泥混凝土就能够撑得起来整座山的压力。
到时候山体垮塌毁了铁路反而是小事。
因为铁路被毁,延误战机才是大事!
所以 朱雄英宁可多花点钱,多绕点路。
也不愿意去冒这个险。
当然这是在能绕开的情况下。
要实在是绕不开,那就学愚公, 直接把山给搬走!
工部尚书听到朱雄英的话,不由得一阵气急。
皇孙真是说的轻巧。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轻飘飘的一句话。
背后付出的是什么代价,他又怎么可能知道。
仿佛是看到了工部尚书的想法一样。
朱雄英接着说道:
“当然,我也知道这路修起来很不易。”
“光是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
“就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
“但是这一点,你不用担心。”
“你只管出方案,哪怕是需要把山搬走。”
“户部也会拿出足够的钱来招募民夫的。”
朱雄英的话让坐在工部尚书身边的户部尚书脸上一阵发苦。
这哪里是花钱啊,这是烧钱还差不多!
朱元璋听到 朱雄英的话之后。
当即便点头说道:
“雄英说的没错。”
“他的意思就是咱的意思。”
“你只管拿出一个方案来。”
“具体的花费,咱会让户部拨给你的!”
见朱元璋都发话了。
户部尚书自然也没法再反驳。
于是起身说道:
“臣遵旨!”
工部尚书也不再多说什么。
看来这件事陛下和 皇孙殿下是早就已经商量好的了。
好在这位皇孙殿下也不是什么胡来之人。
所以工部尚书也开口说道:
“既然陛下已经决定要修这条路。”
“那臣就得早做准备了。”
“别说是征调民夫了。”
“就是烧制水泥都要花费不少的时日。”
“臣还要派人实地考察,好规划出一条合适的路线。”
说着便准备向朱元璋告辞。
却不料工部尚书告辞的话还没有说出口。
就被朱雄英给抢断了:
“等一下!”
“谁跟你说要修水泥路了?”
朱雄英的话让工部尚书不由得一愣。
不是水泥路吗?
修建水泥路这件事,朝廷早就已经有构思。
只是之前朝廷产的那点水泥。
都被拿来修建水利工程了。
根本没有多余的水泥来修路。
所以在听到 朱雄英要修路的提议之后。
工部尚书的第一反应就是朝廷要修水泥路。
却不料朱雄英并不打算要修水泥路。
“我要修的是一条从金陵通往草原的铁路!”
铁路?这又是个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