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胜天半子洪承畴(1/1)
看无人说话,让崇祯对成立总后勤司更加坚定。
干脆不管王永光,率先举手:“赞成朕的,举手。”
众人闻言,心想这是个什么说法?
不过除了王永光,各人都清楚眼前皇帝是驳不了的。
能驳回,早在那份戡乱救国诏的时候,就该硬气。
况且偏殿还坐着史官。
倘若此战真的赢了,他们就青史留名。
倘若输了,呸呸呸,有个毛线的输字可言,输了大家都可以自挂东南枝了。
于是接二连三都举起了右手,表示赞成。
崇祯再度扫视一番,到坐在最靠外的孙传庭时,停了下来:“孙卿,你这个顺天府尹不举个手?”
孙传庭闻言,连忙把手举了起来后,随即反应过来:“嗯,顺天府尹?”
正想起身来个三辞三让,却被崇祯打断:“王卿,你看,卿家们都赞成。”
崇祯此时嘴角都快压不住了。
王永光见到这个场景,也是被惊得呆住,语气一阵忐忑:“臣……臣……”
崇祯也不再等他说话,继续着会议议题:“既如此,战时总后勤司成立,后续京城一应战时调度,皆由总后勤司负责,内阁也入司辅助。
若遇不决事,由李标临机处置,不用奏请。
中枢从即日起,进入战时状态,以对虏作战为做事第一要义。
刑部乔允升,都察院刘宗周,顺天府尹孙传庭。”
乔允升、刘宗周、孙传庭听到点名,先后起身拱手:“臣在。”
“朕出京后,中枢若有散漫渎职之臣,京城中若有趁火打劫,作奸犯科之徒,一应捉拿下狱,以战时军法论处。”
“臣等谨遵圣谕!”
“元辅,朕如此安排,可还妥当?”
韩爌自然明白皇帝在试探,微微笑道:“陛下思虑周全,自然妥当。”
安排妥当后,崇祯转向毕自严开了个玩笑:“毕卿,你刚刚问什么来着?”
毕自严闻言,一阵尴尬,便重复了韩爌的话:“陛下思虑周全。”
“总后勤司衙署就先定在军令司那里,合同办差。”
李标随即言道:“遵旨。”
“过一阵时间北边会运过来些钱粮,总后勤司做好接收。”
毕自严闻言,瞬间两眼发光,北边哪里有钱粮?
不过崇祯没有给他们询问的机会:“朕乏了,都先回各自部里,按毕主事的要求安排好人手。”
众人闻言,纷纷起立:“臣等告退。”
正当众人准备走动时,崇祯突然想起一件事。
“王卿。”
王洽听到点名,连忙上前:“臣在。”
“回去点十几个得力人手,连同你,都随朕出征,兵部事务暂交李邦华代理。”
王洽听到自己要上战场,心里一阵惊惧,没有立即回话。
而其余站着的人也心中庆幸。
“怎么,兵部尚书不敢上战场?”
听到皇帝质问,王洽浑身发抖,语气断续:“臣……臣谨遵圣谕。”
“放心,朕不会让你上战场,朕只是要你带上兵部的人,核实援军兵额,以便总后勤司据实发放粮饷。”
王洽这才放下心,眼下没法仔细琢磨皇帝的深意,急忙回道:“臣谨遵圣谕。”
“都退下吧。”
崇祯此举,是想起了历史上回防京城援军众多,兵部对人数核实不清,直接导致户部调度效率大打折扣。
至于军队空额整顿,还远着。
崇祯又想起了方才坐在自己面前的一众大臣,大多都是须发皆白。
“唉,这又是个头疼的事情。”
……
山西,蒲州河东驿。
正如经历过工业时代的崇祯说过的,最不能忍受的便是古代这低下的交通效率。
即便锦衣卫走的都是没被裁撤“飞驰军报”的官道,奈何自五月裁撤驿站正式提上日程以来,七个月中对大明的驿传系统造成的影响也不小。
这也让锦衣卫自十月二十二出发之后,走了六天才到陕西境内。
崇祯给西北的密旨,有两份。
一份是给洪承畴的。
密旨内容很简单:“速入京面授机宜”。
一份是给三边总督杨鹤,并转甘肃巡抚梅之焕。
内容则长一些:“甘肃兵马无须勤王,暂留三边总督杨鹤节制剿灭流寇,待京师解严再作调度”。
骆养性给崇祯的汇报中说洪承畴在来京路上也没有说错。
不过是刚入山西。
如果说辽东是袁崇焕的死地,那遍地反民的陕西则是开启了洪承畴一生辉煌的起点。
洪承畴在崇祯二年,靠解围韩城一战,在大明朝打出了名声。
锦衣卫也是在韩城附近找到了洪承畴,递了皇帝密旨。
而后分两队,一队往西安,一队随洪承畴回京。
洪承畴虽心中肯定自己韩城一战后,必会一飞冲天。
可他没有想到皇帝旨意来得这么快。
而且还是由锦衣卫专送。
洪承畴一边赶路,一边完善自己的剿寇战略。
他的策略也很简单,就是一杀了之。
除了千古贰臣,洪承畴的另一个标签就是聪明。
万历四十三年,二十三岁的洪承畴第一次参加乡试,就一举而中。
仅仅一年后,洪承畴赴京会试,便连捷登科。
这个速度,上一个是张居正。
从万历四十四年到天启二年,由于朝中无人,走的是大明大部分公务员的必由之路——熬资历。
熬了六年洪承畴迎来了他的第一次转折。
天启二年,魏公公上位了。
在阉党和东林党势如水火的朝堂中,能力是其次,会站队才是首要的。
天启二年到天启七年,仅仅五年的时间,聪明的洪承畴靠着会站队,一无背景,二无财产,却做到了正四品的陕西督粮参政,副厅级干部。
熬了七八年,原地踏步。
舔了五年,平步青云。
胜天半子洪承畴。
可这也不过是大明朝病入膏肓后,官场芸芸众生的一个缩影罢了。
阉党之中也不乏可做事之人,这也说明了崇祯元年无法彻底清算阉党的无奈。
连袁崇焕也给魏忠贤立过生祠。
大明朝进入崇祯二年,只要在陕西待过的官员,皆认为陕西问题迟早会危及全国。
于是朝廷派杨鹤任三边总督,对流民队伍采取招抚方针。
而聪明的洪承畴从一开始就知道招抚是个必死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