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培养魔鬼(1/1)
题安说:“我们调查了你的父亲,你的父亲是有名的学者,他几十年来发表过无数的论文。
其中有十几篇,是他在早年发表的。
也就是你十二岁以前。
他每篇论文提出的观点,都是精神卫生学和心理学的里程碑。
几十年来被一次次验证无误的真理,究竟是怎么得出来的?
你最清楚不过了对吗?
因为你是那些实验的主人公,亲历者,或者准确地来说,是实验品。”
题安看到钟德一的神色开始恍惚,眼神开始凌乱。
他乘胜追击,“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记录下来,你的应激反应其实是实验刺激,你的每个情绪都经过了精心设计。
你童年的世界,就是那个实验室。
其实是一间思想的茧房。
唯一的光源不是太阳,而是头顶的实验室灯泡。
你不知道为什么,前一秒你被关进笼子,后一秒又被抱在怀里。
你不知道为什么,刚刚适应了一个安抚玩具,就会被粗暴地拿走。
你不知道你会不会像那些血淋淋的小动物一样被杀死。
你无法解释荒诞的一切。
你无法释怀焦虑苦闷的一切。
你经常被涌上心头的孤独感打入绝望深渊。
你有莫名的恐惧,不切实际的期待,对亲情天然的渴望。
你代表公式,代表数据,代表理论,但你无法代表自己。
你父亲的笑容从来不会对你展露。
他的笑容出现在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之后。
你的父亲也会触摸你的脸,只不过隔着一层厚厚的“温室”玻璃。
你的十年被切割成了一个个实验阶段。
直到十二岁,你的人格趋于完善,已经不再是心理学和精神学好的研究范本了。
你走出了实验室,见到了真正的世界。
世界于你而言是陌生的,你不会和人交往,动作思维过于重复机械,这些都让你被排挤在群体之外。
直到你遇到了你的妻子,袁芳。
你父亲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对人性的枉顾和亵渎毁掉了你的人生,她是你伸手不见五指幽暗人生照进来的一束光。
你重获新生。
你以为你痊愈了,不再受童年的影响,你以为你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去生活,去爱。
但你从来没有想过,袁芳是不正常家庭关系中的索引病人。
你的病症通过袁芳展现了出来。”
钟德一呆怔。
题安定了定,说了一句:“病人不是袁芳,病人是你!”
刑警队办公室。
大家难得清闲下来喝杯茶。
肖鸣说:“案子终于破了。
这个钟德一可怜又可恨。”
欧阳说:“可怜?
他有什么地方可怜?
就因为小时候被虐待,就有资格杀人吗?
世上那么多不幸的人,他们不也在努力的活着吗?
甚至有的人因为自己淋过雨,还会主动帮别人撑伞。
照我看来,用这种变态方法杀人的杀人犯就是垃圾,不配为人。”
肖鸣说:“是啊,我也觉得他不配得到同情,但如果追根溯源,他也是受害者。”
题安:“有的人生来是魔鬼,有的人是被制造出来的魔鬼。”
钟德一案告破,但案子还没完。
有一个细节,钟德一大量强效管制类安眠药是哪里来的。
是否和医院药房其他人有勾结。
钟德一说虽然自己是精神科医生,可是医院在这方面管理非常严格,药房也有明确的规定,电脑设置了开药上限,他无法从医院渠道获得。
他是通过网上一个未谋面的人买的。
题安在钟德一的社交账号里,找到了这个人,通过假装买家加了他的微信。
题安不敢打草惊蛇,只能先真正购了几次药取得他的信任。
同时网警通过微信发出的信号位置找到了这个人的藏身之地。
准确来说,不是一个人。
而是一个组织。
他们有专门的人负责购药途径,分销渠道,打包发货等。
翰兴市公安局和外省公安局联合办案,一锅端了这个窝点。
他们不仅有安眠药,还有各种违禁类药物出售。
通过安眠药的渠道,警方顺藤摸瓜找到了几个违禁出售安眠药的夜总会。
题安通过销售账本,发现除了散客外,还有机构批量购入兴奋剂。
其中有一家机构,是很知名的连锁专注力开发机构。
题安十分疑惑,这种教育机构为什么会购入兴奋剂。
他凭直觉觉察到事情不小。
题安和林飒飒假装是夫妻,带着林飒飒的孩子走进了这家机构的翰兴市分部。
刚走进去就有专员非常热情地迎了上来。
林飒飒说:“我们来了解一下你们这个专注力训练课程。”
老师很有礼貌地请林飒飒和题安坐。
她详细地给他们介绍专注力训练课程。
题安问:“我的孩子专注力挺好的,不知道需不需要这种训练。”
老师笑了,“没关系,我们做个测试就知道您家孩子专注力好不好了。”
老师将林飒飒的孩子带进一间教室,林飒飒和题安可以通过屏幕观察到。
老师拿出一系列的题目和测试,半个小时后,结果出来了,成绩是不及格,而且是属于专注力特别差的。
林飒飒虽然记得任务,但也很着急地问老师,平常孩子的注意力挺好的,学习能力也不差,怎么就通不过测试?
老师说:“家长,恕我直言。
您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您只看到您孩子一个人。
一个孩子看起来挺好的,但是放人堆里呢?
现在的孩子竞争压力多大呀。
想要孩子在同龄人中遥遥领先,就要从小培养他的注意力。
就像跑步,一会儿停下来干干这,一会放慢了脚步玩玩那,稍不注意孩子跑到岔路上去了。
这样的孩子和一个劲儿往终点冲的孩子能一样吗?”
老师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说下来,题安看到林飒飒脸上已经出现焦虑的神情。
题安说:“这个课程面对的是多大的孩子?”
老师说:“我们一共分三个阶段。
一到三岁,三岁到五岁,五岁到七岁,小学阶段都有相应的课程。
其实跟您说句实话,为什么我们只有幼儿班,儿童班和小学班,那是因为初中和高中再学就来不及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