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行尸的身份和郑和下西洋有关?(1/1)
白长明的这个想法让考古队的成员们都吓了一跳。
莫鸿轩说道:
“老白,你的意思是,这是明朝的盗墓团伙?”
白长明点了点头。
莫鸿轩吸了口气,说道:
“可是,什么样的盗墓团伙能有这么大的规模?”
“尤其是这些人,有些还穿着官服……”
一边刘博文举着摄像机记录着教授间的对话,闻言忍不住“哇”了一声:
“这该不会是专门给皇帝盗墓的吧?”
赵泽明闻言微微皱眉,说道:
“如果是给皇帝盗墓的话,这不合理啊。”
“给皇帝盗墓还要摆这么大的阵仗,还是远洋出海。”
“那岂不是在变相地向天下承认,国库空虚?”
“这不像是皇帝能做出来的事儿啊,尤其是大明的皇帝。”
“而且就算是放在古代,盗墓贼也不是能见光的职业吧?皇帝会这样堂而皇之地知法犯法吗?那时候不是讲究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吗?”
刘博文虽然早就跟赵泽明冰释前嫌,但是在被上课之后还是瘪了瘪嘴,说道:
“讨厌,不要这么直接地拆二哥的台嘛。”
一边,赫连靖忽然笑了笑,说道:
“其实,如果说起专门给皇帝盗墓的组织,倒也不是不存在。”
“三国时期,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了发丘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补贴军饷。”
“后来因为盗墓补贴军饷实在是不体面,所以便也没有了皇帝再设立这个官职的记载了。”
随即,赫连靖露出一个极为狡黠的笑容,继续说道:
“但是很多时候,没有记载,不代表就没有了。”
刘博文在一边听得一愣一愣,有些疑惑地问道:
“这听起来还挺官方的啊,可是我们的教材上面并没有这样的历史记载啊。”
此话一出,几个老教授都露出一丝的愧色。
赫连靖注意到几个老教授的表情变化,露出个别有深意的笑容,对刘博文说道:
“那你知道现在为什么语文课本上鲁迅先生的文章越来越少,动漫里面血是绿色的吗?”
刘博文对此还是有些了解的,但是这样直接说出来,并不是太好,于是只好十分隐晦地点了点头。
赫连靖咧嘴一笑,说道:
“知道就好,因为妹说,就等于妹有。”
白长明干咳了两声,说道:
“这不是为了杜绝这种盗墓现象,就将有关摸金校尉的这部分删减了。”
“教育部本意还是好的,担心我们的学生看见这部分会对摸金校尉这个职业产生盲目崇拜。”
赫连靖在一边很不给面子地笑着抖了抖肩膀。
几位老教授都低头发出了几声干咳声,不知道是不是在掩盖着什么。
赫连靖笑了两声后也笑够了,他说到:
“不过,这些看起来应该不是来盗墓的。”
“自曹操后,就再没有这么明目张胆的皇帝会让摸金校尉拿这么大的阵仗出来盗墓了。”
“而且这些人就算是会为了掩人耳目穿着官服出发,到了墓里就不应该再穿这么繁冗了。”
众人一边猜测着这些行尸的身份,一边去看向地面上堆积成一片片的行尸。
叶凡也微微皱眉,看着地面上的“手下败将”们。
只见,已经彻底变成尸体的行尸躺在地上,恢复成尸体该有的样子,噤若寒蝉。
地面上的尸体的皮肤状态非常辣眼,苍白肿胀,水肿地非常严重。
看起来就像是用成千上百根针管从他们的每一根毛孔扎进去,把海量的水注入进他们的皮肤下面一样。
露出来的皮肤被撑成了薄薄一层,几乎已经变成了透明状,里面的液体已经可以用肉眼可见,整个尸体看起来比正常的人要大一到两圈。
尸体的头发已经脱落得相当严重,有一些已经变成了苍白的半卤蛋,看起来相当的恶心。
刚才混入其中的时候,叶凡并没有刻意留心尸体的这个状态,现在才意识到所有的尸体是多么面目全非的状态。
只是因为刚才已经接触过一次了,叶凡总觉得现在再做什么反应,未免有点太马后炮,太矫情了,所以看着这么恶心的画面,叶凡也并没有什么反应。
甚至,还能更仔细地观察一番。
也这正因如此,叶凡意识到了这些人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溺水。
这道并不是叶凡瞎想,而是之前他在还原了某个角色之后,系统给他的华佗在世的决定医术的奖励,让他十分明确地看出来了。
没想到这项奖励还没有用到活人的身上,就已经用到了死人的身上。
还没做一做医生,就先做起了法医。
一边,考古队的其他成员在仔细看了这些尸体的现状之后反应非常的大。
几个学生的脸色都不太好看,甚至还有人回过头干呕了两声。
就连有几个老教授看了这样的画面脸色都白了白。
刘博文看着弹幕上观众们的反应也很激烈,看见了满屏的:
“小族长护体”“张小哥护体”“瞎爷护体”,甚至是“弓长口十护体”“赤赤口十护体 ”以及“铁三角护体”这样的字眼之后。
刘博文赶紧把镜头给到了这三位“考古F4缺一个我”的颜神顾问,算是救了直播间的观众们一个大命。
此时,叶凡说道:
“这些人不是来盗墓的,起码他们并不是因为盗墓而死。”
考古队的成员们看向叶凡,他身边的赫连靖和张启灵也看向了他的方向。
白长明问道:
“他们不是因为这个,什么水生黑寡妇而死的吗?”
叶凡摇了摇头,说道:
“这些人是死去之后,才被水生黑寡妇捉起来做了储备粮。”
“他们是死于溺水。”
叶凡抱着一只手臂,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说出一种可能:
“所以,这些人,应该是船上的人。”
而顺着这个线索,叶凡又往下说道:
“明朝,大船,为朝廷出海的大船。”
他看了一圈周围的考古队员们,就像是在提示一般。
此时,他身边的张启灵淡淡开口,说道:
“郑和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