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这个就叫偏爱(1/1)
“哦?还有吗?”夏清晏随手将奏章放到一旁,问道。
那谏议大夫愣了一下:“还……还有……”
皱着眉,却是一时间说不出什么来了。
穆如风为官还算谨慎小心,况且调于天京也没多久,与诸多京官交流不深,没有什么黑料被挖出来,甚至连他的为人也还不大清楚。
就连此番弹劾,也是临时被人挖出来的。
就在一天前,这位谏议大夫家有四个子侄参与了武府考核,一个也没有选拔上,让原本想着向军中发展一下的家族,一下没了这个希望。
“罪魁祸首”,自然是穆如风。
不然,以这位谏议大夫的人脉,四个孩子都是能进武府的。
“朕……知道了。”
“退下吧!”
见他说完,夏清晏摆摆手道。
知……知道了?众臣面面相觑,就这样?
难道不该按律惩治吗?
“陛下,贪污枉法,据穆大人贪污款项,应连降三格!”姜禄似是看不惯夏清晏偏颇的行为,提醒道。
或许,也是记仇夏清晏算计他家女子。
毕竟,夏清晏明明是可以直接下旨召姜茹为妃的,只不过,那样可能要自己面对江彻一系的压力,姜禄也可与他在一个互惠互利的关系中,讨价还价,索取合理的好处。
但夏清晏偏偏选择了不给姜禄选择的机会,不给他商讨的可能。
“姜大人对我大夏律令,倒是熟悉。”夏清晏笑道。
“不过,那已是前朝之事,朕登基之时,已大赦天下。”
“前朝的贪污,今朝不算。”随即,又淡淡道。
江彻眉眼微垂,没有要开口的意思,夏清晏的态度已经表明了,要扶穆如风为王党的权臣,甚至不惜背负不辨是非,昏庸无道的名头,也在所不惜。
帝王一但不计后果,臣子便没有周旋的余地。
“陛下,此言差矣,有罪不罚,难道不怕后人效仿。”姜禄拿出忠臣一贯那副痛心疾首的模样,对夏清晏呼喊道。
“说得也是。”
“穆如风,武府开试两日,你作为监事,难道就没有什么要禀报的吗?”
夏清晏看向穆如风道。
“启禀陛下,武府开试,贪污、徇私枉法者众,臣都将其记录在案,请陛下过目!”穆如风呈上一个长长的卷轴。
见状,朝堂之中,至少有半数官员,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
夏清晏垂眸翻看了一下,嘴角噙着一丝冷笑,随后将这卷轴丢下。
“柳萧然,此事交与你去办,所有记录在案者,彻查到底,确有贪污行贿的,依大夏律令惩处,无需再报。”
柳萧然任廷尉之职,暂未发现他与姜禄亦或江彻有什么过于密切的关系。
也倒是,这个职位正需要中正之人,若他偏颇某个派系,先帝可能也不会容他这么久。
但具体如何,还需要看这次审查的结果。
夏清晏不相信此时的穆如风会无故冤枉谁,所以这卷轴记录在案的,恐怕大多确有其事,若是柳萧然查出来偏差太大,那恐怕就是……又一个佞臣。
见状,众臣神色各异,别人弹劾穆如风就不算,穆如风列出一个名单,马上彻查到底。
这陛下偏心得也太明显了吧!
退朝之后,夏清晏站在宫城高处,远望众臣退去。
心中却有一丝不悦,这姜禄,莫不是在记仇?
扶他起来,是为了让他与江彻分庭抗礼,而不是为了跟自己对抗的,若是不识趣……
呵,或许也该敲打一番。
接下来几天,夏清晏日日皆去清瑢殿中,荼靡生歌,快活不已。
不知怎的,一条妖妃祸世的传言就这么流传出去。
民间盛传,帝王日日流连荣妃宫中,甚至还打算集全国之力,为那妖妃建一座摘星楼,为其收揽天下珍宝,只为搏妖妃一笑。
也不知怎的,那妖妃之所以上位为妃,在御花园中勾引帝王,白日宣淫的往事也一不小心传入了民间。
不出数日,妖妃姜茹,便成为大夏口口盛传的趣闻,民众纷纷议论,御史大夫身负监察百官之职,养出的女儿却是淫荡不堪,惑乱君王,毫无教养,或许这御史大夫,也是德不配位。
别说御史大夫,普通人家也难教出这样不堪的女子来。
姜禄听闻这一消息时,不禁气急攻心,吐血三升。
夏清晏是怎样的人,他多少也是知道了,自然不信他会被自家女儿迷惑。
更别提,他养出来的女儿,他自然也有三分了解,他知道自己女儿绝不是传言中那般下贱浪荡的妖妃。
而这一切,只能是夏清晏刻意营造出来的。
多年为官,虽然不求名留青史,他这张老脸还是要的,姜禄长叹一声,多年谨守的青名,如今算是毁了。
几日功夫,廷尉成为了天京中的香饽饽,每日出入他府上的官员,没有十个也有八个。
不出所料,基本都是被记录在册,将被彻查,跑去求情的。
夏清晏有巡天使的眼线在,对这些事了如指掌,但他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无所谓过程,他只要结果。
而天京之中,另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自然是新任郎中令,穆如风。
这个原本只是名不见经传的都尉小将,短短一月间,累救驾之功,受帝王重用,一跃位列九卿,正是少年风发意气扬,一日看尽长安花。
帝王对他的偏爱,更是明目张胆,声势大增之时,他也越发遵循夏清晏的期待,逐渐形成了个铁面无私,不惧权势,敢管不平的性格。
甚至于,在诸多京官之中,明媚张扬得,略微有些嚣张跋扈那味儿了。
从没有人能从他那里讨面子,讲人情。
这也是夏清晏所期望的,他需要一个这么嚣张跋扈,打破规则的人,来成为自己手中的剑。
五日过去,一份更加厚重的卷宗呈现在夏清晏面前,正是廷尉柳萧然查出参与武府受贿舞弊的证据。
其中,最大头的,莫过于主管此事的国尉雷浩东,武府成立,主事之人百分之八十都是他的党羽,剩下百分之二十,要么是行贿上来的,要么是江彻、姜禄安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