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卖绣品(1/1)
宋九思本是农业专业的研究生,业务爱好是钻研美食。
毕业后没有继续从事研究,反倒跑去开了家私房菜馆。
她脑子里有着无数种21世纪的美食,要是想赚钱,还是应当从老本行——吃食下手。
下定决心后,她开始仔细留意起路边的吃食摊子和茶肆酒馆,先调查市场,总是没错的。
给远儿拿了擦摔伤的药酒,走出医馆,秦娘子只觉得浑身清爽。
女儿好了,千斤的重担卸下,她紧紧拉着宋九思的手,女儿又牵着儿子,三人一起往绣坊走去。
医馆开在东市西北的崇仁坊内,走出坊门,往东南方向走,就是他们要去的东市了。
听秦娘子说,县城里有两个大的市场,东市和西市。
东市里大多是小娘子小郎君们爱逛的地方,珠宝首饰,胭脂花粉,绸缎衣帽,典坟书肆,都在那里。秦娘子做的荷包和绣帕,都是给东市最大的绣坊铺子锦绣阁做的。
宋九思仔细打量着出了坊市的宽阔街道,这是由黄土铺成的大道。
十字交叉着,横平竖直,目测有十几米的宽度,侧边挖了三尺深的水沟。
大道旁,深绿色的榆树,槐树垂下树荫。
秋意盎然,八月的日头依旧毒辣,街边有各色的吃食小摊。
杂耍的,卖唱的。卖花的妇女拎着篮子沿街叫卖。
拐进东市的坊门,一抬头便是绣坊的招牌,各色的绸缎系在栏杆上,随风飘舞。
干净精神的绣坊的伙计热情地迎了上来,“娘子可要买些什么?襦裙半臂披帛成衣都有,绸缎菱纱也有,北边新来的胡服,帷帽荷包绣帕,也是样样齐全。”
“我不是买东西,是约好了来送绣品的,你们掌柜在吗?”
“我们掌柜的不在,江娘子在,给她也是一样的”,伙计扯着嗓子往后院喊,“江娘子,送绣品的来了。”
“来了,来了”,一个圆脸白净的,四十出头的婶子迎了上来,她笑得和气,“是秦娘子呀,今日是八月朔日不是?你瞧我给忘了,绣品都带来了?”
秦娘子把随身的包袱递过去。
“十个荷包,八块绣帕,荷包每个五文,绣帕一块三文,一共是七十四文”,江娘子噼里啪啦地打着算盘,麻利地算出了价格。
秦娘子开心地收下铜板。
“再几日便是中秋了,眼见天气就要凉了,要给孩子裁两身冬衣要不要?这新到的羊皮,制成袄子极是暖和。”
江娘子不愧是个生意人,刚拿出去的铜板就想着怎么赚回来。
秦娘子盘算着荷包里的银子,询问道:“羊皮子怎么卖的?”
一尺羊皮子3钱银。
秦娘子发愁得很,别说羊皮子了,连棉袄都不知道能不能给孩子做上一身。
虽说眼下离过冬还有一段时间,可这青阳县一过中秋天气就凉了。
冬日里更是阴雨连绵,湿冷得让人骨头疼。
可她囊中羞涩,连养活两个孩子都是勉强,孩子冬日里穿的都是烂麻制成的夹袄,哆哆嗦嗦,经常生病。
她思绪万千,转眼眼眶又红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