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声东击西逛青楼(1/1)
她只需随意进一家,便能及时获得手下的汇报,也能听听市井上的风声。
“敬川师弟和代掌门也在呀?”刘云进包间时接过凤鸣楼老鸨端来的酒水,送了进来,及时给郭清辉解围,“表小姐既然来了苏州,便尝尝这苏州城最有名的桂花冬酿,元昌。平日里可需要排上一个时辰才能限量买这一小壶。”
郭清辉觉得刘云不愧是四使中最擅长模仿的,这功课做得比自己更足更细致,连苏州的酒都研究过了。
刘云拿出几个酒杯满上,实在没忍住笑道:“反正回城中都要受罚,不如先尝尝这好酒,才对得起这一顿罚。”
被打趣的郭清辉不甚在意,接过酒杯,看到自己这杯酒未满,开怀:今晚的行动,已成。
月满则亏,酒满则溢,人满则骄。
酒未满,事即成,是他们的暗号。
今天的任务是排查东灵城内部牵扯进西夏祸乱计划的叛徒,进行第一批抓捕。
抓了多少人,便要神不知鬼不觉地替换多少人。
郭清辉在花船上闹这么大动静,既是想甩开赵频,又是声东击西故意转移东灵城内部的注意力:几个熟面孔弟子被发现有什么举止不同,哪有代掌门大白天跑来喝花酒被抓现行的关注度大?
虽然甩掉赵频失败,但今天的任务成功了。已成功替换了数十人,等青楼风波过去,这数十人便也悄无声息融入东灵城了。
以往卧底潜伏替换,一次最多也只有一二人。但东灵城上下牵扯太深,这么大阵仗的人员替换,郭清辉也是第一次下令执行。
“喝什么喝?带小孩子逛青楼?都给我出来!”江敬川忍无可忍,拉过小清淮便走。
“我点的菜还没上呢!”悬着的事已定,郭清辉追了出来,面对江敬川的怒气也耍起赖来。
“江师弟莫急,老朽已让船靠岸了,在仙人台定好厢房,几位上了岸再用餐?”还得是“马掌事”会缓和气氛。
郭清辉赶紧点头,众人便跟着江敬川上岸。
花船停在太湖岸边,仙人台酒楼旁的渡口,小清淮下船后一手拉着姐姐,一手被江敬川牵着,开心得蹦蹦跳跳。
从岸边到酒楼,不过百尺的距离,小清辉走走看看,逛逛停停,看一会儿小摊子,追一会儿路边小猫小狗,站着数一会儿天上的小鸟,再蹲下数一会儿街边的行人。
“一,二,三……十。”十根手指头用完了,便又重新开始。
郭清辉很喜欢妹妹这天真烂漫又欢脱的性格,并不催她,对等在路边的几人道:“我陪她玩会儿,师叔你们先上楼点菜吧。”她还饿着肚子惦记着在花船上没上桌的菜,盼着有人先去点菜。
江敬川等人便上二楼找了一间临街可以看到这姐妹俩的雅间,时不时盯着,以免她又闹幺蛾子。
这次郭清辉倒真没有,找了个台阶坐着,陪妹妹一起数行人。
时不时又听听百姓们的吴侬软语闲话家常,静享这数百年未经战乱的江南独有的祥和。
此时,旁边却传来外地口音的声音,郭清辉立刻警觉起来。
“爹,俺饿了。”
“等会儿,这是城里没有林子,等爹看到林子给你摘果子吃。”
“好耶。”
是一对逃荒的父子,中年汉子也在台阶上坐着歇脚,背上背着一个箩筐,一个两三岁瘦到蜡黄的小孩儿在筐里蹲着。
“这位大哥,你们是哪里人呀?”郭清辉用官话问他。
“啥?”中年汉子用乡音回她。
半点听不懂官话,看来的确是逃荒来的难民,听口音应是淮南过来的。
“大哥,你们是从淮南来的吗?”郭清辉从小在宫里长大,总爱模仿不同地方的宫女说话,常也模仿得七八分像,把宫女们逗得乐个不停。好在北方口音易模仿,便也学着用淮南腔问他。
“对。俺们淮南闹水灾,全村人都跑出来了。”这中年汉子总算听明白了郭清辉说啥。
郭清辉起身在街边铺子里买了些糕点,递给背篓里的小孩。年岁差不了多少,个子却看着比自己家妹妹小一半。
“大哥,你是淮南哪里?这个季节咋就闹水灾了?”郭清辉递完糕点直接在这中年汉子边上坐下。
“泗州的。”这汉子看到郭清辉递给自家娃的糕点,感激地作揖。
“泗州?”那便是黄河夺淮了,“大哥,你们有多少人受灾呀?一路上遇到的都是泗州人吗?”
“不止不止,路上看到有亳州的、宿州的、濠州的、滁州的、颍州的、寿州的都有,好多人哟。”
“大哥,你家里就你和孩子你们俩出来了吗?其他人还在泗州?”
“哪里哟?俺爹俺娘走得慢,给走散了,俺媳妇刚走十来天,生病走了。”中年汉子眼睛里没了光,愁云惨淡。
“大哥,节哀,现在到了江南,就不用再往下走了,总会找到他们的。”郭清辉嬉笑怒骂可以,安慰人真不擅长,但实用的帮助还是能提供,指着西门方向,道,“苏州城西门外,东灵城在那边施粥、招工,大哥可以去那边看看。路上看到老乡也可以一起喊过去。”
“真的?我来时咋没看到啊?”这汉子一时也没记清自己是北门进的还是西门进的,但听到施粥和招工,还是想去看看。
“当然是真的,大哥快去看看吧。”郭清辉肯定道。
那中年汉子也起身背起箩筐作揖告别。
郭清辉起身,打了个响指。
出来两个暗卫:“姑奶奶诶,又开玩笑?我怎么给你立刻变一锅粥去施粥?”
“先去粥铺买几锅现成的粥和馒头。快马加鞭,总比灾民步行更快,赶在灾民到达西门前架起桌子就行。后续再同步找人慢慢熬。”方法总比困难多。
“施粥倒是简单,但这么多州的灾民,银子才是难题。”
“银子只是眼前的急,安置灾民才是难题。你们先去办,姑奶奶先打秋风去。”几十万人涌进江南,安全隐患太大,给自己搜查西夏细作带来了翻倍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