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大夏暴君 > 第63章 风起

第63章 风起(1/1)

李唐还没说完,国君就吓得脸色煞白,没有一丝血色。

杜姜在一旁听着,原本低着头,一言不发,以免破坏李唐营造的气氛——她觉得李唐就是为了脱身,故意吓唬国君,顺便多要点好处。后来越听越不对劲,抬起头来一看,也有些心疼国君了,便给李唐使了个眼色。

差不多就得了,真把他吓出个好坏来,那就麻烦了。

李唐苦笑着说道:“夫人,我也希望是我想多了,但……”

国君抬起手,打断了李唐。“李相,不是你想多了,其实我也一直有这样的担心,只是不愿意接受。”他掏出手绢,抹了抹额头的油汗。“你也知道的,仪国实力有限,努努力,也许能和宁国对抗一下,可若是楚国大军来了,仪国就算再努力,也没有幸存的可能。所以,我一直不敢去想,更不敢说,免得吓着自己,也吓着其他人。”

李唐、杜姜惊讶地看着国君。

杜姜将信将疑。她觉得国君又在习惯性的吹牛,本来没有这样的想法,听了李唐的分析之后,为了表示自己不笨,故意说也有这样的担心。

李唐则不然。他更愿意相信国君的确有这样的担心,只是觉得太过匪夷所思,这才密而不发,和任何人都不提。现在听他提起,遇到了同类,这才表示赞同。

如果只是为了面子,他不会流那么多汗。

演戏能演出眼泪很正常,演出汗,就有点夸张了。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能将这么大一件事藏在心里,对谁也不说,这份城府也的确惊人,尤其是对国君而言。

他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

这是天赋异禀啊。

“李相,你推荐庞涓重新担任国相,是希望利用他的影响力,推进改变么?”

李唐点了点头。

“那你打算怎么改?”国君恢复了平静,多了几分严肃。“还有,你打算怎么说服庞涓?”

李唐重新打量了国君两眼,吁了一口气。

如果说刚才还真是猜,现在他可以确信,国君是大智若愚之人。现在的他撕去了伪装,露出了本来面目,锋芒毕露,不知不觉的散发出人君的威严,言语之间也有着让人难以拒绝的坚定。

“我虽然和庞涓相处时间不长,但是相信他的人品。他或许保守,或许贪图权力,但他还有身为士大夫的底线,比如……忠诚。”李唐迎着国君的目光,严肃地说道:“仪国即将亡国之际,他又被罢免了相位,就算转投宁国,也不会有人说什么。但他选择了为仪国奔走,这,很不容易。”

国君点点头,却不说话。

“仪国有难,哪怕面对的是更强大的楚国,想必他也不会退缩。相反,困难越大,越能让他做出平时不太可能做的改变。这些改变包括放弃战车,重用步卒,以及罢免一部分封臣。”

“罢免封臣?”国君还没说话,杜姜便惊呼出声。“夫君,这可是要激起公愤的。”

“的确如此,所以不能由我这个外人做,甚至不能由国君去做,只能由庞涓这样的老臣做……”

李唐详细解释了一下他的思路。

要想富国强兵,即使面对楚军也有一战之力,就必须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去除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将力量集中到刀刃上。

比如战车。

战车本是中原地区的武备,也是贵族作战的象征。对于雨水较多,开发也不够的南方来说,战车其实并不是最适用的武器,成本巨大,限制太多。如果只是贵族之间的较技,双方约定一个合适的战场,拉开架势打一场,没什么问题。一旦有一方不接受这种模式,战车就成了摆设。

刚刚结束的战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仪国为了生存,放弃了战车,而以步卒作为主力,拥有更多战车的宁国就束手无策。

这还只是开始,仪国只是放弃了以战车,以步卒列阵迎战,还没有真正发挥步卒的威力。

如果让步卒主动出击,选择不利于战车的地形发起攻击,结果会是什么样?

放弃战车,损失的战力有限,节省的成本却是巨大的。

战车的制造难度本来就很高,但战车最大的成本却不是战车本身,而是马匹。

仪国不产马,所有的马都来自北方,不仅贵,而且少,一旦损失就很难补充。之前大家有默契,轻易不射马,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此。

如果双方不守这个规矩,射人先射马,又会是一种什么场面?

可以预想的是,战车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对于诸国而言,车战能够存在的基础,就是大家公认的规矩。

一旦有人打破了规矩,车战就什么也不是。

楚国、宁国已经打破了不亡人之国的规矩,打破不射马的规矩还会远吗?

既然改变不可避免,不如主动求变,放弃战车,将资源集中到步卒上。

此外,瓜洲应该发挥其应有的军事价值,打造成一个堡垒,而不仅仅是往来客商的中转地。

楚国大军若来,大概是乘船浮江而下,瓜洲是必经之地。

守住了瓜洲,就等于堵住了楚国大军的喉咙,让他难以下咽,无法用武力吞并仪国,最后只能选择谈判,给仪国足够的利益。

瓜洲地方有限,也无法进行车战,以步卒进行防守才是正道。

李唐初步估计,如果能充分利用瓜洲的地形,以五百人守,可能挡住万人进攻。

以楚国的实力,出动万人几乎是极限。简而言之,只要准备充分,仪国是有可能挡住楚国的第一次进攻的,而且会打得很出色。

至于第二次、第三次,即使是李唐,也不敢做那么乐观的估计。

毕竟仪国能做的改革,楚国也能做,只是时间问题。双方巨大的体量差距,决定了楚国只要稍做调整,就能组织起比仪国强大得多的力量,重新形成碾压之势。

只考虑扛住第一次进攻,为自己争取一个不错的条件,是相对理性的方案。

以庞涓的性格,相信他会接受这个方案。

降是肯定要降的,但是要降得有尊严一点,这是士大夫们的通病。真正能舍生取义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不想死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唐看了杜姜一眼。

杜姜翻了个白眼,以示不屑,只是没反驳。

她也清楚,李唐说的是事实,让庞涓等人在投降之前抗争一下没问题,真让他们舍生取义,几乎不可能。

不仅是庞涓,其他人也差不多。

国君听完,沉默半晌,一声叹息。“既然如此,那明天就请李相发言,说服庞涓,推行变法。”

“愿为国君效劳。”

国君站起身来,甩甩袖子,有些遗憾地打量着李唐。“可惜仪国太小了,不能给李相一展所长的天地。我不敢耽误李相,明天会议后,我会筹措一笔酬金,为李相饯行。将来……”

他一声长叹,摇摇头。“如果有将来,再说吧。”说完,起身走了。

杜姜看着国君的背影,回头看看李唐,有些责怪的说道:“夫君,你吓着他了。不仅是他,连我都被你吓坏了。形势真会发展到那一步吗?”

“我不敢保证,但凡事预则立,我们不能不做最坏的打算。夫人,你如果觉得我说的还有几分道理,不妨写封信回去,让国君和大司马、国相一起参详一下,有个心理准备也是好的。”

杜姜默默地点了点头。

——

第三天,国君召集封臣议事。

李唐作为国相,参加了会议。

会议的第一个议程是议功,由大司马杜姜汇报战况,并对有功之臣做出评判。

国君本人也在战场上,是亲历者,对所有的经过都很清楚,所以这些报告其实不是针对他,而是针对那些没有参战的封臣。论功行赏也是次要的,真正的目的是对那些明知仪国有亡国之危,却还是按兵不动,不肯按照礼法出战的封臣。

只是一开始,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军功榜的第一人不是杜姜本人,而是指挥步卒的陆言。

具体的理由有两条:

一是指挥步卒迎击宁国,造成了超过一百人的杀伤,并让拥有优势兵力的宁国无可奈何,只能选择议和、休战。

就这一点而言,步卒发挥的作用比杜姜亲自指挥的战车更大。

即使杜姜首战成功,也未能阻止宁国继续前进,步卒却做到了。

二是陆言阻止了宁国牺牲步卒换取箭矢的阴谋,守住了仪国的优势,最后使宁国知难而退。

这个结果一公布,很多人都大感惊讶,包括陆言本人。

他们都以为首功会是杜姜的,毕竟她既是大司马,全军的最高将领,又首战告捷,大大提振了士气,并迫使宁国放弃了战车进攻的计划。

杜姜做了详细说明,着重提醒众人不要被表现的胜利所迷惑,更应该看到宁国改变原先作战计划的关键因素,分清主次,而不是固守战车才是主力的印象。

众人虽然不是完全赞同,却也觉得杜姜这么做有君子之风,算是接受了。

就当是成人之美吧。

陆言大为感慨,偷偷看了一眼李唐。

他本以为拒绝了李唐的邀请后,李唐再也没来见他,双方已经翻脸,没想到李唐、杜姜还会将首功给他,又在这么多人面前强调他的价值。

想想自己一心想指挥战车的执念,他很惭愧。

说完陆言的战功后,杜姜继续宣读战功簿,然后呈送给国君。

国君接过战功簿,说了几句场面话,就宣布赏赐。

战功的赏赐有一定之规,战功定了,赏赐也就定了,没什么太多好商量的东西。

陆言理所当然的拿到了最厚的赏赐,杜姜其次,后面有数十人,绝大多数是指挥步卒的封臣。

数量最多的,当然是作为普通步卒参战的国人,只不过那些赏赐不会在这个场合公布。

能坐在这里的,都是有爵位、封地的封臣,没有一个是平民。

宣布完赏赐后,国君颁发了象征爵位的印绶和象征封地的策书、地契。

现场的气氛也不知不觉的有了变化。

数十名低爵封臣因为指挥步卒作战有功,加官晋爵,由士成为大夫,打破了之前中高等爵位由有战车的封臣独占的局面,步卒的重要性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双方有了分庭抗礼的实力。

以孙承为首的封臣感受到了压力。

仪国的军事不再由他们这些人说了算,孙家的影响力遭到重创。一直以来,孙氏拉拢的重点都是有战车的中高爵封臣,对没有战车,只能以步卒方式出战的低爵封臣视而不见。现在这些人因跟随国君出战而得到赏赐,自然对孙氏没什么感恩可言。

换言之,这些人只会忠于国君。一旦国君与孙氏发生冲突,他们会坚定不移的站在国君一边,并对孙氏下重手,报复孙氏一直以来的排斥、压制。

这个不祥的预感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赏赐完军功之后,李唐起身发言,先对当前形势做了说明。

他当然不会说楚公可能对仪国有觊觎之心,那会吓坏其他人。他只是提醒众人,虽然宁国已经退兵,但现在还没到庆功的时候。

宁国这次吃了亏,只是准备不足,暂时休战也可能只是争取时间。等他们完成了调整,加强了步卒的战斗力,很可能会卷土重来,用武力夺取更大的利益。

因此,为了生存,仪国现在同样应该抓紧时间,加强自己的实力,充分发挥优势,弥补劣势,争取再次大破来犯的宁国大军。

具体而言,就是增强步卒的兵力,同时抓紧时间,打造更多的铁制兵器,尽可能让每一个将士都拥有最优良的武器。

之前的战斗中,铁制兵器——尤其是箭矢——已经证明了铁制兵器的优越性。这是宁国没有的优势,不应该错过。

步卒代替战车,带来的不仅仅是作战形式的变化,还有作战技术的变化。之前步卒长期得不到重视,局限于为战车提供辅助,没有属于自己的战术。现在步卒成了主力,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战术的改进中,包括战阵、武器等等。

最重要的一点是守城。

战车是进攻型武器,防守力量有限,更无法用于守城,但步卒可以。

这一点,需要更多的封臣群策群力。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唐看了一眼陆言。

这是他今天第一次直视陆言。

在李唐说话的时候,陆言一直盯着李唐看。对李唐加强步卒的提议,他是百分之百赞同的。这不仅是因为他刚刚依靠步卒立了功,更因为加强步卒的作用是他一直以来的观点,否则他也不会研究步卒的战术。

在他看来,在这一点上,李唐不仅是他的知音,还走得比他更远。

李唐隐隐有取消战车,将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步卒上的意思。

战车岂止是不能防守,战车的进攻也是有局限的。

比如战车无法攻城。

之前不担心这一点,是因为没有攻城的需要,双方挑一个适合战车作战的战场,拉开架势,战车互冲,分出胜负即可,根本没有攻城的必要。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宁国有灭国的野心,仪国就不能因为野战败了就投降,退守城池几乎是必然。

换句话说,宁国主动休战,或许不仅仅是因为无法攻破步卒阵地——只要他们不惜代价,战车冲破步卒阵地并非不可能——而是战车无法突破城墙。面对不肯投降的仪国君臣,他们很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既然如此,李唐提议加强步卒的力量就不是简单一说,而是是关系到仪国存亡的重要举措。

如此一来,他的重要性就更高了。

他一边听一边猜想,难道李唐找他,就是要商量这件事?

就在这时,李唐看了过来,陆言不免一阵心虚,下意识地想要躲开李唐的目光。

但接下来,李唐的话彻底惊着了他。

李唐沉声说道:“国君,臣以为,不必固守大司马为尊的旧习,改以大司徒为尊,以明主次。”

国君立刻说道:“寡人以为可行,诸君以为如何?”

众人面面相觑,但刚刚得到晋升的那些封臣迅速反应过来,有人起身说道:“臣以为李相所言甚是。既以步卒为主,当然应以大司徒为尊。”

一言发言,数十人附和,声势颇为惊人。

他们坐着的时候,还没这么明显,一起站起来,立刻让在场人的明白了一件事。

这里再也不是有战车的人才有资格发言的场所了。

就算孙承不死心,还想争夺大司马之位,他也不可能成为仪国武臣的代表了。

他通晓车战,但是对步卒的了解非常有限,甚至不如这些刚刚随陆言上过阵,立了功,得到封赏的封臣们。

仪国的武臣势力要变天了,庞涓在一旁看着,心中暗自感慨。虽然有些意外,但他并不觉得不可接受。

一来步卒的优势已经摆在面前,他自己甚至亲眼见识过宁国君臣的无奈,宁国大司马宁缺被逼得“失足”的事犹在眼前。

二来他是文臣之首,本来就不怎么关心武臣的事,何况他现在连国相都不是,只是因为爵位高,才被国君请来议事。

大司马、大司徒谁为尊,关他什么事?

就算要关心,也是李唐这个国相关心,轮不到他。

没想到,很快他就无法置身事外了。

李唐提出,他将辞去国相之位,杜姜也将辞去大司马之位,夫妻二人将离开仪国。

在辞职的同时,李唐郑重提出,庞涓此次出使有功,也是仪国得以幸存的功臣之一,忠诚、德行、能力都有目共睹,足堪大任,可再为国相。

次元:开局成为终焉律者阳台的风当我因过于霉逼而被妈妈上交国家退婚你提的,我娶女帝你哭什么?高冷女友不高冷全球高武:开局觉醒系统面板妖邪世界:我有一个狐妖娘子女扮男装:我做国师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