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收获(1/1)
金花小区。
路上刚好碰到小超市,便买了几把面条加上十多个鸡蛋,留着准备当晚饭。
油盐酱醋自然是必备的,米面粮油今天是买不了了,天气炎热他晚上也不想吃米饭。
想着凑合一晚上,剩下的明天再买。
租房里,苏墨躺在床上歇息。
没办法,前世养成的坏习惯,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
看着秦婉君边收拾新买的衣服,边露出几分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时秦婉君拿着刚刚在店里换下来的旧衣服走到苏墨面前,看着他俏脸通红,“墨哥儿,我想换个衣服。”
苏墨正欣赏着她魔鬼般的身材,下意识回问道:“这穿着不挺好的吗?换回去干什么?”
“在屋里容易弄脏,舍不得。”
“恩,好吧。”苏墨点点头表示理解。
继而从床上起身坐在床边,招招手,秦婉君听话的走到面前。
苏墨双手绕过她纤细的腰肢,往自己怀里一拉,秦婉君顺从的坐在了他的身上,主动挽着他的脖颈。
由于身高的缘故,此刻苏墨正面对着秦婉君的胸部。
目不斜视,满意的看了看那丰满的挺拔,情不自禁的把头埋了进去。
“又不是没看过,你就当我不存在呗。”
顿时,苏墨清楚的听到秦婉君的心跳怦然加速。
这么多天了,两人在一起除了真正坦诚相待,夜里差不多该看的都看了,不该摸的也都摸过了。
只是没有在白天干过而已。
久久没有说话,考虑到秦婉君确实害羞了,苏墨想了想还是说道:“我去上个厕所,你赶紧换…”
说完拍了拍手中挺翘的臀部,秦婉君早已经心跳紊乱,迅速从苏墨身上起来站到一边。
带上房门,苏墨走到另一间卧室。
由于这间卧室没有床铺,就算有他也不用!索性被他当做储物间加书房用了。
透光性很不错,通风也还可以。
此时临近傍晚五点钟了,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照在旁边的桌子上,给人一种时光的静态美。
拿过书包放在桌子上,打开。
里面有很多书,大部分都是《青年文摘》和《知音》以及《收获》,还有一些报纸,比如《今日晚报》,《皖西日报》等等。
随手打开最新的《知音》杂志,从中拿出一张汇款单,中国邮政的,金额在三百元。
接着又从中取出一封信,信的开头没什么,无外乎是编辑一如既往的夸赞苏墨文笔老练,故事新颖,内容丰富层次感分明,以及对人物感情刻画细腻引人入胜巴拉巴拉。
信的末尾倒是让苏墨有些惊喜,《知音》编辑竟然向自己邀约文稿了,让自己成为固定栏目的特约撰稿人之一。
每期五千字的一篇文章,可以写杂文,可以写一个感情故事,写都市的心情感慨之类的。
这些都不至于让他如此,他惊喜的是《知音》给到了他千字四百的稿酬,这可是上等水平作家的标准,从这点看,人家诚意满满。
作为旁观了「知音」杂志从崛起到没落的他来说,差不多把这本杂志存在的理由摸透了。
知音杂志现在有庞大的读者群。而且由于这时代的文化背景原因,国人尤其是中年以上人群。
大多属于情感压抑型,其伴生的一个特点是,喜欢窥探他人涉及男女的私生活,饥不择食,即便是最低劣的,最虚伪的,却也是最需要的。
作为一名重生过来的死宅男,他还能不明白那些人在想着什么吗?
当然,他从来不写那些露骨的文章,只是用词华丽,富有文化感,给人一种心痒痒的感觉,要得就是那种效果。
因此很受编辑器重,这不,直接发来了约稿。
考虑到现在《知音》是半月刊,以千字四百的稿酬算,他一个月能赚至少四千块钱!
这可比他父亲给的三千还多一千!
目前大城市白领的月收入均在两千左右,一对比,他这妥妥的金领收入!
还只是他单单《知音》的稿酬。
接下来依次打开《青年文摘》和《收获》,从中拿出两张汇款单和两封信。
略过汇款单,打开信速速看了一遍,一半高兴一半失望。
高兴的是《青年文摘》也向他约稿了,千字三百,比《知音》少了一百,字数要求在三千左右。
得到约稿他并不意外,这点不难,本身就属于这个年龄段的,加上两世为人能不清楚那些骚年们天天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吗?
淡淡的校园风,核心价值观积极向上,注入点少男少女那点事,结合富含文化哲理语句的娓娓道来,最后加点男女感情的升华。
那些小年轻还不喜欢看的死去活来的?
事实上确实如此,编辑在信里不断的夸他深刻理解青少年们骚动的那颗心,文笔温馨入骨,看的他都心痒痒,梦回少年时代。
令他失望的是被他寄予厚望的《收获》并没有向他约稿。
细细想了想,《收获》这种文学性太高的杂志社,一般的作者恐怕都看不上。
首先《收获》是1957年7月创办于的一份大型文学双月刊,创办人为巴金和靳以。该杂志以刊登中长篇为主。
是当时中国著名文学杂志,以坚持纯文学立场,摒弃广告手段而为文人和世人瞩目。
风格质朴清雅,以刊载中、长、短篇为主,同时选登部分话剧、电影文学剧本、报告文学、笔记、特辑采访等。
苏墨也不气馁,反正只是试试水,投石问路。
能有所收获更好,没有也没关系,反正他现在也才十六岁,后面有的是机会。
把剩下的所有杂志和报纸中的汇款单和信都挑出来扔到一边,大致算了一下。
汇款单总金额差不多为一万多几十块钱,得到了两家杂志社和五家报社的约稿。
这可是他最近三个月的脑力劳动成果!
自打重生参加完中考后,他一直在想挣钱的方法,可惜他前世是个死宅男,只会窝在家里看听歌。
于是想着好歹重生了,以后不能再从事体力活了吧,瞧他这小胳膊小腿的,也行不通。
没办法,那就只有写作了呗。
抱着试试的心态,写了三个月,投了不少家杂志社和报社。
事实证明,他还是有这方面天赋的,或者说重生后他就是吃这碗饭的。
直到现在,《知音》和《青年文摘》贡献的是大头,报纸由于一个月一版和字数限制的缘故,七八家才有三千块钱左右。
但蚊子再小也是肉,总比打工出卖体力来钱快还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