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陕西有急报(1/1)
朱由检想明白之后,连忙下旨:让袁可立不要轻易出兵,待鞑子有了确切的行动才出兵。
这天,朱由检正在亲自训练士兵,卢象升就回来求见。
朱由检马上宣见卢象升,道:“卢卿家,你调查得如何?”
卢象升于是把自己这些天的暗访的结果一一道来。
原来明朝的盐是按灶户来收税的,一般来每户需缴纳三十引,一户一人收取三十引,一户七八人也收取三十引。这样的话一户一人就要交多几倍,压力就越大,也就越穷。随着明朝后期吏治的腐败,官商勾结,虚报瞒报,盐税也从洪武年间的400多万两白银跌到了现在的15万两白银。
朱由检听完后用手捂着额头,双目无神,久久无语。
王承恩和卢象升见朱由检如此模样,都不敢说一言半语,只有静静的站在一旁。
“禀皇上,内阁黄首辅有急事求见。”一声通告声打破了那压抑气氛。
朱由检呼了一口气,半晌才道:“传。”
朱由检接过黄立极递上来的奏章打开一看,双手一抖,奏章从手中掉落,无力的瘫坐在椅子上。他日日夜夜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皇上!”王承恩快步走向朱由检。
朱由检一挥手,示意自己顶得住,对黄立极道:“黄卿家,你有何良策?”
黄立极道:“臣以为唯今之计只有派兵镇压。”
朱由检叹了一口气道:“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受灾挨饿的老百姓,因为贪官污吏的压迫才到今天如此境地。真要派兵镇压,朕有些于心不忍啊!”
黄立极道:“皇上已经下旨免去今年一年的田赋税,而且还实行摊丁入亩,从今往后废除丁税(即人头税)。皇上如此仁厚,这些刁民竟不但不感恩还起来造反,真不识好歹,简直就是死不足惜!”
朱由检无奈道:“冰冷三尺非一日之寒啊!自魏忠贤把持朝政以来,各地官员大都巴结魏忠贤不管治下百姓之死活。连年的横征暴敛,百姓家早已十室九空。就算免去今年的田赋税,百姓也没余粮过日子,为了活路能不反吗?再说了,百姓一造反,朝廷就派兵镇压,那要耗多少兵马钱粮。嗯!黄卿家,你这话说得好像刻意给朕带高帽,你是不是在魏忠贤手下做事做久了,学得的拍马功夫。朕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朕刚登大典对万民未施半分恩惠。摊丁入亩才刚颁布,应该还是没有广为百姓所知,还需加紧通告力度。”
黄立极见朱由检识破了自己的心思,告罪道:“臣知罪!此乃一时自保之策!臣以为,百姓造反是因为贪官污吏欺压又受贼首王嘉胤所蛊惑。不过王嘉胤只不过是一区区逃兵,手下叛众不过数千人而已。臣以为一边派兵进行镇压,一边进行安抚,加上皇上新颁布的摊丁入亩政策,此次叛乱应该很快就平定了。”
朱由检道:“如此甚好!百姓若非被迫无奈谁又想干这些勾当。”朱由检认为历史上的崇祯只不过是用暂时性的镇压手段才会失败的,现在他使用了摊丁入亩的政策,百姓的生活压力大减,此次叛乱在此政策的影响下一定很快就能平息。
黄立极马上拟旨颁布命令。
命令才颁布不久,左副都御史李鹤请奏。奏本名为:培元疏。其大意为:
谋求天下大治的要领在于培植元气。自从进行大规模战争、兵役以来,经常不断地对下边进行加派,目前公私财力交困,百姓的元气受到了伤害。自从辽左、贵州、四川兵败失控后,暴骨成丘,封疆的元气受到了伤害。自从朝廷里缙绅结党,彼此倾轧以来,谋逆的宦官乘机出来,打击好人,士大夫的元气受到了伤害。现在的国家就如同大病初愈,身上脉络还没调养好,风邪病毒容易侵染,治理的办法在于培植元气。
朱由检看着还觉得蛮有道理的,可惜此疏不合时宜。朱由检清楚的记得杨鹤这位老先生做到了三边总督,结果杨鹤用崇祯皇帝给的十五万两白银请峡西的灾民白吃白喝。灾民刚开始有吃有喝一时间感恩戴德,后来吃光了十五万两白银后不久造反。
杨鹤的策略只适用于太平之事,现在天灾人祸不断,百姓被迫造反,鞑子不断侵犯,哪里适合呢?
……
朱由检端坐在金鎏殿上,众文武大臣肃立两旁,中间跪着三人,分别是:刘若宰,何瑞徵,管绍宁。此三人正是此次科举的前三名。
朱由检道:“古语有云,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如果只知道读书而不知国事,此乃书呆子也。朕就问你们一些治国之事。刘若宰,你以为如何才能收复辽东,征服鞑子?”
刘若宰朗声道:“回皇上,当年熊廷弼临危受命出任辽东经略,招集流亡,整肃军令,制造兵器,浚壕缮城,巩固守备,使鞑子不敢雷池半步,但后来遭人诬告而免官。熊廷弼再任辽东经略之时,朝臣却用王化贞任辽东巡抚。熊廷弼虽熟军事但为人刚直、性情刚烈,王化贞不习军事且自傲轻敌,两人不和相轻,致使辽东沦陷。孙阁老守辽东与袁督师攻辽南(辽东的南部)互相呼应,鞑子虽狡诈凶残却难挡朱大明军之威。但自袁督师与孙阁老相继被奸佞小人背后中伤而离任后,鞑子数攻我大明边疆,屠戮我大明数万军民。所以微臣以为其实鞑子并非如传闻那样可怕,我大明雄师完全不输于鞑子。辽东之败的根源是朝堂之中,当年熊廷弼为辽东经略时一人足已守备辽东,却偏要任用王化贞这个草包为辽东巡抚为掣肘,使得熊廷弼难尽其才。熊廷弼、孙阁老、袁督师曾皆被逼辞官隐退,此乃因朝中小人心存妒忌恶意中伤。皇上,其实鞑子不可怕,可怕的是朝中奸佞之徒。只要皇上量才而用,广开言路,用人不疑,远离小人,微臣以为收复辽东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