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恭王府(1/1)
次日一大早,秦方就去了恭王府。
这几天钟艺都忙得很,秦方也就自得其乐的在京城到处逛。
说到恭王府,许多人可能陌生,但说起它曾经的主人和珅,那应该都是有所耳闻。
秦方也是慕名而来的。
曾经在读书的时候,秦方就对于和珅的敛财手段是佩服至极,更让他震惊的是,和珅贪污的数额那确实是太大了。
作为乾隆皇帝手下的大员,和珅也是多次出现在影视剧中,从而家喻户晓。但影视剧里的和珅塑造的基本都是贪官奸臣的形象。
和珅是贪官不假,可办事的能力却也是杆杆的,但凡乾隆头疼的时候,和珅总能替他解决问题,这也让他是深受乾隆喜爱。试想,一个能想到按官员的品级向进城的官员收进城费点子的人,他的手段得多高明。就大清来说,官员的收入还是比老百姓高很多的,若是向老百姓收这进城费,民怨沸天不说,很多人不进城也就那么回事,但官员办不到。
秦方走在里面,看着这富丽堂皇,古色古香的宫殿和装饰,历经两百多年依旧雄风不减。甚至比故宫里有些宫殿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很难想象,作为一个大臣的宅子,竟有如此的气魄,这也充分说明了当时的和珅是多受乾隆器重。
不过人的贪欲总是无限的,和珅也是在贪污和中饱私囊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搭上身家性命。
据史书记载,乾隆前脚刚走,嘉庆就抄了和珅的家。足足查出了九亿两白银,而当时清朝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才七千万两。如果说对白银没什么理解,那换算成人民币,他贪的九亿两白银,在当今相当于一千五百亿元。等于是他一个人贪污的钱就抵得上清朝政府十年多的收入。这是到了何等恐怖的地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他都太渺小。
有道是,上帝欲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只有在一次次的得意中迷失自己,才会越来越疯狂,乃至一发不可收拾。和珅是这样,新中国建立后的许许多多人也是这样,从小苍蝇到大老虎,无不是被欲望支配着走向深渊。
当然,和珅最后也是为自己的贪欲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有道是‘和珅一倒 嘉庆吃饱’。辛辛苦苦贪这么多,等于是在帮别人存钱了,这又是何必呢,秦方心里想着。
秦方曾经略有了解过,要说和珅当时的权利有多大,基本上重要部门都在他的把持下。电视剧里总是把纪晓岚与和珅放在一起,两人斗智斗勇。实际上,纪晓岚的官太小了,完全没有资格与和珅斗,纪晓岚顶多算是和珅的一个下级。而官职能与和珅斗的人却不屑于和他斗,比如阿桂。清朝没有宰相一说,可和珅又何止权大于宰相,就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不为过,有时候他一句话,可比乾隆还管用。
和珅一生有九个老婆,下人丫鬟就更多了,在他得宠的时候,这个宅子里,曾经也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吃一餐饭,光是在旁边伺候的丫头就十多个。儿子也是娶了公主当上了驸马,一时间无上的荣光。
然而,他那奢华的日子也是随着乾隆皇帝的薨逝而穷途末路。和珅贪财人尽皆知,正值国库空虚,嘉庆皇帝又岂会放过这块大肥肉。
他的辉煌无需多言,可在历史的冲刷下也是逐渐模糊,只剩这个王府还在无声的诉说着过往的一切。
想到和珅的结局,秦方感叹道:为人还是得正直。
和珅倒台后,这座宅子后来被赐给了恭亲王奕訢,改名为恭王府,一直沿用至今。
秦方一直认为,和珅是个有大智慧的人,政治上也是非常成熟,唯一的缺点也是致命的缺点便是这欲望没能克制住。不然,以他的能力,做个清官,定是能名垂千古的。
欲望是无穷的,一旦突破信念的枷锁,终将会走向灭亡。
秦方时常会想起父亲曾教导过的话,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当以心系家国天下。以秦方现在的能力,心系家国天下太遥远了,但也是立志要做好自己,不做社会的败类。
秦方在里面逛着,看到有几个身着校服的学生团,一个举着小红旗的导游正在讲着和珅过往的种种,自己最后贪得无厌导致小命都丢了。
秦方也跟在旁边耐心的听着,只听那个导游说着这个王府都是用贪污的钱来建的,和珅这是把自己的享乐建立在了万千人民的痛苦之上。还说了一些被抄家的细节,有些是秦方都不曾了解到的,他自然也是听得津津有味。
完了还听到那导游在说,让他们以后一定要正直,不义之财不可取。要做祖国的栋梁,而不是中饱私囊的贪官。
和珅作为清朝第一贪官,其下场的警示意义还是重大的,如今的恭王府,已经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秦方想着,这样的学生教育团,大概每天都会有无数个吧。
和珅早已是灰飞烟灭,不过这个宅子,却仍旧是人们了解和珅的一个窗口。它用自己的辉煌与落寞告诉着人们,切不可贪得无厌。
不知和珅在敛财的时候可曾想到过,自己最终会落得一个如此下场,深受乾隆皇帝宠爱的时候,他大概没有这个担忧吧。
但是在做为阶下囚的那几天日子里,他一定想到过了,自己一定会臭名昭著。他做了多少事情自己有数,之前有乾隆罩着还能安然无恙,可眼前的一切早已让他心如死灰。
古人常言: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和珅作为朝廷重臣,绝对的飞黄腾达了,却仍是想着自己的欲望,非但不兼济天下,还大肆收刮民脂民膏,这自然是不可取的。
秦方觉得,但凡初次走进这里的人,都会被磅礴大气的建筑、精致小巧的装饰震撼到。用来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再适合不过了,这里的辉煌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而和珅凄惨的结局也是可以通过简单的三言两语而让人感同身受。
做为学生们的教育课,这里实在是太典型了,一根柱子,一个花瓶,乃至一草一木,都有自己喜欢故事。盐商、河道、赋税、军饷,均有和珅张开的獠牙在等着。
只是,岁月匆匆,多行不义的人,又哪有好下场的呢。
和珅搭上了自己,给无数人敲醒警钟,秦方看着,也是无尽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