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士为知己者死(1/1)
刘彻心中稍有些舒畅,胖子说过,后世之人一直吹捧卫青、霍去病。如今,卫青终于有黑点落到后世,他心里平衡多了。
不过再一想,任安与田仁在卫青那里受了那么多气。巫蛊之乱时,他们没有对太子赶尽杀绝,反而算是帮了太子一把,这卫青的魅力真就那么大!
【此时,少府赵禹有事来到卫将军府。卫青将他要推荐之人带来先给赵禹看看。
赵禹仔细策问这十几人后,发现他们既无行政经验,也无谋略。于是对卫青说,“我听闻,将门之下必有勇士。
俗话说,‘要知道一个国君的好坏,看他御使的官员就能明白。想要了解一个人是怎样的人,看他所交朋友就能了解得七七八八。’
如今陛下下诏要将军推荐门下舍人,是想看看将军门下有怎样的贤士人才。将军所推荐之人只有富贵,而无才能,就如一些披着华丽衣服的人偶。你觉得这样好吗?”】
【没有办法,赵禹将卫青门下上百人的舍人都招来,一个个考察过去,最后留下任安与田仁,对卫青说,“只有这两人可用,其他人都不行。”】
【卫青见两人是穷鬼,心中不爽。赵禹走后,卫青说,“你们去准备鞍马和衣服吧。”
两人回答,“没钱,买不起。”
卫青不高兴了,“现在是你们自己家穷,说这话,好像是我的错一样。”但最终,卫青还是将两人推荐上去。】
【要说明一下,郎官随时可能随天子出门,所以鞍马、华丽的衣服必不能少。作为预备官员,如果能被天子看上,平步青云指日可待。
因此,对于个人来说,被选为郎官,那是天子看得上你。付费上班,那不就是提前投资嘛!】
【从前,能做郎官的都是权贵人家子弟,所以置备鞍马、衣服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个事。但是现在,选郎官的范围扩大,确实有些人才家里没钱。
咱不说当郎官有没有工资可发,但这昂贵的鞍马与工作服,作为天子你不能太抠,总该发发吧。】
在懂了付费上班几个字的意思后,卫青心道你们后世之人也忒损了。忙低下头,让自己忍住不笑。
刘彻面色阴沉,虽然胖子把卫青也给黑了,但他为什么觉得是自己输了。你胖子也不想想,他这里一年会有多少郎官,鞍马钱,衣服钱都由他出,哪有这么多钱。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虽然卫青发了牢骚,但还是将两人推荐上去。那么说明,卫青再心不甘情不愿,应该还是出钱了。】
【武帝召见卫青推举的舍人,问他们有何才能,然后让他们互相评判。田仁说,“立军门击鼓激励士气,让士大夫甘愿拼死战斗,我不如任安。
任安说,“判断是非曲直,辨别下属官吏的好坏,让百姓心中没有怨恨,在这方面我不如田仁。”
武帝大笑说,“很好。”于是让任安去监护北军,让田仁去黄河边上的边关地区监督屯田。】
【此后,任安又担任过益州刺史,田仁担任过丞相长史。
在田仁以强力手段整治三河太守后。武帝以田仁不畏强权,任命田仁为丞相司直,任安则担任北军使者护军。】
【然后就到了巫蛊之乱。】
【田仁因何而死,前面已经说过。我们现在主要谈谈任安的死因。实际上,巫蛊之乱时,任安收下太子符节,没有发兵助太子。
武帝虽有怀疑任安的用心,但也只是怀疑,并没有立即处理他。直到一天,一个曾经被任安鞭打辱骂过的管钱粮的小吏向武帝上书说,“任安收下太子的符节后,在营中说了一句,‘幸与我其鲜好者’。”
武帝接到上书后大怒,说,‘任安老奸巨猾,见太子起兵,想坐观两方成败,看哪方胜利就加入哪方,身怀二心。
从前,他犯了不止一次死罪,朕都饶恕了他。到如今,他还心怀奸诈,有不忠之心。’”于是,任安被下狱诛杀。】
【“幸与我其鲜好者”,这句话意味深长,历来有不同的解读。其中一种,“希望交给我新鲜美好的符节”,在我看来,最符合任安的死因。】
【为何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任安知道太子擅自动用符节,所以不出兵助他。而画外音又有希望太子给他的是真的符节。
也就是,任安因为自己的职责,不出兵助太子叛乱,但他心里又倾向太子一方,才会惹来武帝大怒,说他有二心,将其诛杀。】
【田仁与任安,都因为暗助太子而死,是的,任安没有发兵攻打太子,已经算帮助了。史籍中,并没有他们与太子有任何接触的记载,他们为何会相助太子呢,显然,是为了报答卫青的举荐之恩。】
【有人会说,明明二人在卫青那里受了很多气,只是举荐之恩,用得着以死相报吗?】
【这里我们就要提到田仁的父亲田叔,田叔曾经是赵王张敖的食客。当年,张敖因为贯高、赵午刺杀刘邦的案子被押入长安,前面我们讲过这个故事:
“贯高和宾客孟舒等十几个人,都剃光头发,用铁圈围住脖子,装作赵王的家奴,跟随赵王押往长安。”
这十几个宾客中,就有田仁的父亲田叔。
因此,田仁本来就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家传优良传统。
而任安呢,《史记》中记载,骠骑将军霍去病显贵后,卫青手下很多门客都弃他而去投奔霍去病,独任安不去。
果然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两个好朋友,都有那种以死报知遇之恩的献身思想。】
“唉。”卫青表面无动于衷,内心不住叹息。他以貌取人,差点错过两个人才。这两人不仅没有怨恨他,反而以死相报,他实在对不起二人。
【说到这里,那么与任安、田仁交好的司马迁,又是怎样的人呢。在《报任安书》中,他说他为了完成《史记》,没钱赎死,宁愿遭受腐刑也要苟活。
到了征和年间,《史记》已经完成。那么,司马迁他还会隐忍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