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我看他这是想抢功劳了(1/1)
翌日,苏宁醒的很早。
她用之前烙饼剩的老面团,发酵了一盆面团。
又将婆婆丁和猪肉洗净剁碎,再加入香料和猪油渣,倒入猪油搅拌均匀。
接着擀好面皮,放入肉馅,就包好了一大锅包子。
蒸熟包子后,苏宁就叫醒宝儿:“宝儿快起床,咱们要去杨大娘家吃包子啦!”
“包子?”宝儿揉搓着双眼醒了。
苏宁给宝儿简单洗了一把脸,用布裹上包子,两人就去杨大嫂家了。
杨大嫂家的院门已开,她正在厨房烧火呢。
苏宁让宝儿去屋里玩,她背着包裹进了厨房,“大嫂,烧点水就好了,不用做饭了。”
“不用做饭了?”杨大嫂将火柴扔进灶里,就去缸里舀水。
“是啊,你看这是啥。”苏宁把包裹打开,是一堆摞在一起的大包子。
杨大嫂惊讶道:“呀,哪来这么多包子?还挺香的。肉包子吧。”
“哈哈哈,我早起包的,厉害吧。”苏宁一脸傲娇,等待着被夸奖。
“厉害,你厉害得很。”杨大嫂嗔怪道,“你这得凌晨就起了吧,你也不说让我帮你弄,多累啊。”
“我这不是醒得早嘛,你烧水就好了啊,我把包子拿给孩子们吃。”
苏宁来到堂屋,铁花、铁牛和宝儿闹做一团,三个人在床上爬来爬去。
“快来吃包子啦,肉包子哦~”苏宁一喊,三小只麻溜的从床上下来了。
铁花软糯糯的说:“好香啊,我能吃三个。”
“我能吃五个。”宝儿争着比着要多吃。
“苏先生,你这是什么做的?太好吃了。”
“是用婆婆丁做的哦,野菜猪肉包子。”
杨大嫂提着水壶进来时,就看见孩子们一人捧着一个大包子吃得正欢呢。
“婆婆丁?妹子,婆婆丁做的包子咋这么香呢?”
杨大哥从外面回来,刚进门就闻见肉包子的香味了。
“我多放了点香料,还放了一点猪肉渣。”
“怪不得香呢,你看这包子都滋滋往外冒油。”杨大嫂说完又嘱咐道,“你们仨别把油蹭身上了哈。”
杨大哥给每人都倒了一碗水,扭头对苏宁说:“妹子,刚才我去里正家里了。”
苏宁抬头看着杨大哥,等他接着往下说。
“昨天你走了之后,咱村好多人来家里了。他们听说你雇人在山上开荒呢,大家都争着要帮忙呢。你看是不是要让他们去?”
“都要去?有多少人啊?”
“差不多十五个。咱村一共二十户,除了在外面做长工的,几乎每户都出了一个人。”
“这样啊,也不是不行,人多了开荒也快。”
苏宁想了一下就拿定了主意,“就让他们去吧,工钱还是每人一百文。不过得自带午饭。”
“不过,这跟里正有啥关系?”苏宁又问道。
杨大哥压低了声音说:“天还没亮呢,里正就让人叫我去他家回话了。他问我挖出温泉的事都有几个人知道,又说县里不允许在山上开荒,让咱们罢工。”
杨大嫂轻哼了一声,直说:“我看他这是想抢功劳了。”
“谁说不是呢,妹子,里正的脾性你是知道的,要是他想插一杠子,拿不到好处是不会算完的。”
苏宁猛地将心里话说出来了:“我怎么知道里正的脾性呢?”
“宝儿娘,你忘了?大前年你给村里的孩子教书时,里正不是讹走了你一根银簪子吗?”
苏宁心里已经开始骂脏话了,怪不得家里一点值钱的东西都没有呢,一个里正还搞贪腐。
“郑县令都同意咱们开荒了,而且我也已经把紫霞山买下来了。他没道理让咱们罢工。”
“话是这么说,只怕他使坏。”
“没事,不用管他。我这次不会给他送礼了。”
苏宁心里想的是:不仅这次不送了,以后也不送了,那根银簪子也要讨回来。
杨大嫂也义愤填膺得说:“咱们全村的人都支持开荒,他还能怎么阻止我们。”
杨大哥不知受了里正什么威胁,脸都憋成猪肝色了。
苏宁只得安慰道:“大哥,别上火。里正要是敢使坏,咱们就去镇上告他,郑县令是个好官,他不会坐视不管的。”
郑县令确实是难得的好官,可杨大哥还是放心不下,只能将里正说得话原封不动得转告给苏宁。
“妹子,里正他说,那个温泉是他私人所有,开荒沤肥的事情从现在起也要交给他。不然的话,他就要.....”
“他要怎样?”
“他就要说你勾引他不成,就从他那偷了沤肥的方法,铁定让你浸猪笼。”
苏宁心里一万匹马跑过,“我勾引他?他算哪根葱?还让我浸猪笼?这次,我非让他下大狱不可!”
“这下可麻烦了,要是名声坏了,宝儿娘可咋活啊。”杨大嫂刚才傲气的头颅一下子垂到了胸前。
苏宁计上心头,对杨大哥说:“大哥,麻烦你吃完饭从附近的河里捞几条鱼来。”
“宝儿娘,都什么时候,还捞鱼干啥。再说那鱼臭烘烘的,都没人吃。”杨大嫂焦急得很。
杨大哥问道:“妹子,你是不是有方法对付里正了?”
“对,我有办法了。现在先晾着他,到时候我再告诉你们。”
“行。”杨大哥赶紧吃完包子,抓起背篓就走了。
他刚走到门口,李牛就带着十几个人到了。
“杨大哥,是要去山上了吗?我们跟你一起去。”
“不是,我出去办点事。苏先生在屋里,你们跟她先去,我过一会儿再去。”
“好,那你先去忙吧。走,兄弟们,咱们去找苏先生。”
苏宁听见门外说话的声音,出来跟他们打招呼。
“我听杨大哥说,你们都想去开荒?”
众人高声应道:“是,我们都愿意跟着苏先生开荒。”
“好,咱们是一人的工钱是一天一百文,每日现结。只是,还请各位大哥自备午饭。”
大家都举着手里的小包袱说:“苏先生,我们不要钱,也都带好干粮了。”
“你是我们响水村的大恩人,我们不要钱!”
大家对善意的回馈震耳欲聋,和里正的贪墨无度形成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