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太庙罚跪及西北平叛(1/1)
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召集诸王大臣宣布秘密立储法——将他的继承人名字写好,黄纸密封于匣中,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驾崩后从匣中取出宣读。又以密旨藏于内府,以备核对。
上谕
胤禛(雍正帝)说:" 建储一事,理宜夙定。去年十一月之事,仓卒之间,一言而定。圣祖神圣,非朕所及。今朕亲写密封,缄置锦匣,藏於正大光明匾额之后,诸卿其识之。"
雍正创立的秘密立储制度,避免了皇子争权而引起的激烈斗争。后世几代都效法他。改善秘密选储制度,即皇帝在位时不公开宣布继承人,而将写有继承人名单的一式两份诏书,分别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和皇帝身边,待皇帝去世后,宣诏大臣共同拆启传位诏书,确立新君。这样使得使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
至于正大光明匾后的诏书上,写的是谁的名字,众臣大多心中有数。且不说康熙生前的态度,就是现在雍正诸皇子中,弘历也是唯一满军旗妃嫔所生的。
九月初四日,雍正帝奉康熙帝及其四位皇后神牌升附太庙,在端门前设更衣帐房,但因其都是新制,故而油漆味大,雍正为此大怒,命管工部事务的廉亲王允禩及工部侍郎、郎中等跪在太庙前一昼夜。
胤禛与十三回来时并无异样,但周围侍候的人战战兢兢。若曦知道定然有事,拦住十三问明缘由,便要往大殿去找胤禛。
十三拦住她
胤祥(怡亲王)说:" 若曦,这事你别管了,老八也该吃些教训!否则他还真以为,皇兄治不了他了!只会让他更加肆无忌惮!你想想李德全和他惨死的养子,再想想那些在江南贪官墨吏治下,食不果腹的百姓,这事你管不了,也没立场管!你现在是皇兄的兰贵人,老八已经和你没有任何关系了!"
若曦听了,停住了脚步,呆立良久,良久说道
马尔泰若曦说:" 是啊,我管不了了,也不想管了!"
若曦转身回到西暖阁,呆坐在床上,想起自己前几天无意间回到浣衣局,得知的关于张千英的事,和胤禛对待他的残酷手段,让她第一次意识到了胤禛不一样了,他已经无限接近,历史上记载的那个,残酷暴虐的雍正皇帝。
她并不同情张千英,张千英想对她做的事也对其他宫女做过,任何一个男人知道了都会受不了,宰了张千英的心都有,何况胤禛这样一个帝王。
若曦并没有因为这个而去怨怪或者惧怕胤禛,她又不是圣母白莲花,为了一个想非礼她的人,去怪自己的爱人,她又没有斯德哥尔摩症!
胤禛和八爷之间的斗争已经逐渐白热化,一方步步紧逼,另一方拼命反抗,双方已是不死不休!她管不了了,也不想管了!
这样想着若曦起身去了厨房,为胤禛准备吃食,这些日子朝政繁忙,胤禛已经好久没有好好休息和用膳了。
十月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暗中约定准噶尔部的策妄阿拉布坦为援,组织叛乱。“遣人到侧亡(指策妄阿拉布坦)家,约伊发兵,同扰内地”,策妄阿拉布坦不敢贸然出兵,却怂恿、支持罗卜藏丹津叛清。
罗卜藏丹津煽惑青海蒙古各部台吉,令各部“仍故号”,不得复称清廷所封王、贝勒、贝子、公等封号。又拒清使谕和,囚清使常寿于军中,遣兵掠西宁附近之南川、西川、北川等地。烽烟遍及青海各地,史称“癸卯之乱”
雍正帝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总理军务,以四川提督岳钟琪为奋威将军,前赞军务,率军以武力平叛。
西北战事又起。朝内又从各处传来灾荒,国库原本就不富裕,现在既要满足边境军事粮草供给,又要赈抚各地灾情,胤禛与十三、张廷玉等大臣日夜商讨对策,大殿和东暖阁里时常灯火通明直到天亮。
好在胤禛提前早有准备,前翻清查府库亏空,查抄了一大批贪官墨吏的不法赃款,再加上李卫在江南查处七家论语一案,所有涉案官员全部抄没家产,所筹集起来的钱粮,全部供应西北战事和救灾所需,倒也不至于捉襟见肘。
雍正发出上谕:
胤禛(雍正帝)说:" 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
这样,年羹尧遂总揽西部一切事务,实际上成为雍正在西陲前线的亲信代理人,权势地位实际上在西安将军延信和其他总督之上。雍正还告诫云、贵、川的地方官员要秉命于年羹尧,年羹尧不仅在涉及西部的一切问题上大权独揽,而且还一直奉命直接参与朝政。
他有权向雍正直接上报,把诸如内外官员的优劣、有关国家吏治民生的利弊兴革等事,随时上奏。他还经常参与朝中大事的磋商定夺。
在有关重要官员的任免和人事安排上,雍正则更是频频与年羹尧交换意见,并给予他很大的权力。在年羹尧管辖的区域内,大小文武官员一律听从年的意见来任用。
元年四月,雍正命范时捷署理陕西巡抚,不久想要改为实授,把原任巡抚调为兵部侍郎,雍正特和年商讨这项任命。另一次雍正在安排武职官员时“二意不决”,就征询年羹尧的意见,问他如果将陕西官员调往他省升用
胤禛(雍正帝)说:" 你舍得舍不得,据实情奏来,朕依尔所请敕行。"
就是四川陕西以外官员的使用,雍正也经常征求年的意见。
在宫内胤禛更是,连翻了三天年贵妃的牌子,年氏一族一时间炙手可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