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感受便捷(1/1)
到省里后,王成把近期的文件整理好了,然后送到了叶书记办公室。这是他每天的例行工作,所以倒也轻车熟路。
刚回到办公室,电话就进来了,是安州一把手的电话,电话里他很热情的说:“王老弟,在忙着吧,书记现在有空吗?我想过来汇报点工作,您看能不能安排一下?”
现在除叶书记一家外,所有人跟王成讲话都是用“您”了,昨天就连几个副省长给他打电话,都是用“您”。
就叫“一人得道”…吧。
现在想约王成吃饭的人更加是可以排队排几公里外了。一直以来,领导的秘书是体制内最神秘的群体,很多人对这个群体的了解只能通过、电视剧甚至是饭局上的传说来窥探一二。
以往以来,很多人对秘书这个群体过于妖魔化、病态化的推崇。归根结底还是不熟悉不了解,以为秘书坐在办公室,一个电话就能呼风唤雨,实则不然。
就比如光一个秘书的级别,就让很多人争论不休。有人说副省长的秘书是副处级、正处级。也有人说省长的秘书是副厅级正厅级,这些都是不了解秘书基本配备守则。
当然,别说体制外的,就连体制内一些省直单位处长,都不了解秘书的设置标准。
秘书级别完全取决于被保障领导的喜好。领导喜欢年轻的,那秘书级别就低,领导喜欢稳重的年长的,那秘书级别就高;并没有固定级别一说。
而且副秘书长是对口服务保障的省委省府领导,可以叫他大秘,但一定会有一名专职秘书在省领导身边保障,怎么?单凭守则来说:专职秘书不得担任任何其他政府党内职务。副秘书长他就不能成为专职秘书。
从服务工作内容来说:副秘书长是“拟同”第一人,所有非直呈件都要先过副秘书长这一关,他“拟完同”之后,对口保障领导照批就行。
所以很多批示的意见,实际上是副秘书长的意见,因此副秘书长就没有时间去做专职秘书干的活。
所以很多人理解的专职秘书和副秘书长是完全错误的。大部分都是一些道听途说、和以前秘书条例没有规范的时候带来的影响。
王成刚当秘书那会儿,有一次去参加一个朋友饭局,一群人在争执省领导秘书的配备标准。王成如实解释后,有不少人嗤之以鼻,认为王成啥都不懂,直到王成出示了工作证,他们才明白自己赖以信奉的十几年的东西都是错的。
因为王成是真的秘书。
秘书对领导有没有影响?当然有影响,大的影响。
别小看秘书级别不高,因为每天与领导朝夕相处,就跟“夫妻”一样,俩夫妻睡前老婆偶尔说两句枕边话,老公肯定会重视,这是我们几千年来的家庭文化传统。
王成在电话里回复说:“书记今天没空呢,要不您改天吧?书记可能要到明天下午才有空,他的安排比较多,前几天就把这两天的接见任务安排满了。”
“哦哦,这样啊,好的好的,那我就在安昌等一等王老弟,您晚上有空吗?一起吃个饭,好久没见您了,作为您的父母官,我有义务来给您汇报汇报家乡的工作,您能否赏脸啊?”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领导对秘书说的话。这一切都是因为叶书记现在已经是省里一把手了;这一切都是因为王成是叶书记的秘书而已。换成其他岗位上的秘书,安州的一把手绝对没有这么客气。
大家对王成的客气仅仅因为他是一把手的秘书而已,换成其他三把手几把手的秘书,绝对没有这种待遇。
听到对方这样说,现在轮到王成发愁了。如果说去,叶书记会不高兴;如果说不去,对方可能对自己有意见。
在体制内就是这样,有些人想要求你办事,他们请你吃饭,你不去的话,表面上他们对你仍然毕恭毕敬,但心里却觉得你故意给他们找茬、故意不给他们面子,但哪天不需要你的时候,说不定就找麻烦了。
这种情况王成也不是没有经历过。有一次他因为在单位加班,便婉拒了一位邀请他吃饭的朋友,因为这位朋友的小孩要上学,想要找王成帮忙。
王成知道后,便帮他联系了,但是饭仍然没有去吃,结果这位所谓的朋友事后便开始诋毁王成,这就是所谓的“斗米恩升米仇”吧。
所以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久,王成越来越不喜欢帮别人忙,很多忙帮得好,别人记你;帮得不好,别人就开始记恨你了。帮着帮着,万一帮了几个仇家出来,那多尴尬。
因此,现在的王成,除了朋友就医和朋友孩子上学,这两件事会帮忙外,其余的事他一律不帮。
王成便如此回答:“感谢老哥您对我的关心和关照,我非常感动,这样吧,今天晚上不一定有空,我怕耽误您的事儿,嗯,等我哪天确定有空的话,我请您好吧?”
“唉,不要改天,今天我来,我刚好晚上参加安州商会的晚宴…我等你,你忙完之后给我打电话,我们之间不存在其他的。”
王成想要再解释对方已经挂了电话。
人都是这样的,当你有了所谓的成功之后,你身边全是好人,当你失势的时候,你身边除了亲人,鬼都没一个。
这时,袁喜文秘书长过来了,按道理,袁喜文秘书长是绝对要提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一职的,但走程序需要时间,一个高干的任命走程序起码得一个月,就算是紧急情况,那也得个把礼拜。
所以袁喜文秘书长心里着急是很正常的。
现在叶书记仍然兼任着省长一职,袁喜文秘书长最近就在省府那边协调对接工作,据说要等个把月之后,新省长人选确定后,叶省长才会卸任省长一职。
王成赶紧起身打了个招呼:“秘书长好!”
“新的环境还适应吧?要多学习、不断学习,过两天来家里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