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正式分家(1/1)
里正也姓陈,与村长同出一族,是村长出了三服的侄子。
因为少时读过书,又有童生功名,自然而然被镇长提拔为了里正。
他来的时候,众人一致将主位让了出来。
不过陈里正还是让村长坐在了主位,自己则坐到了村长原来的位置上。
“抱歉,从镇上过来路途有点远,路上耽搁了一些时间。”
其他人自然是不会怪罪。
一来路途远是事实,二来他的身份最高,其他人自然不敢苛责。
他按照惯例,询问了一番分家的缘由,是否是真心实意要分家。
见没什么大问题,人又已经来齐了,便让云老头这个当家人开始了。
“家里田产一共有十亩水田,十五亩旱地,还有三亩的山地。
我们老两口还干的动,暂时不打算跟着你们任何一个,所以我们留四亩水田。
其余田产你们三兄弟均分,一房得两亩水田、五亩旱地、一亩山地。
不过我们老两口到底年纪大了,所以大丫暂时跟着我们老两口,帮我们干一些家务活。
等她到了年纪,我们会额外贴补一些嫁妆,送她出嫁。
至于住处的话,你们如今每房住的地方,暂时就是你们分得的房间。
村里宅基地还有不少,给你们三个月的时间,各房各自出去建房搬出去。
这老宅就留给我们老两口,等到我们百年之后,这老宅的归属归给我们养老的一房。
家里的现银一共有一百五十八两,另外零零碎碎的大钱就不给算了。
我们老两口年纪大了,干不动多少了,就多留一点银子傍身,给你们一家分三十两银子。
其他锅碗瓢盆的,除了两口铁锅外,你们看得上就拿走,看不上就留下。
这个家暂时就这么分,至于我们手里的银子,等我们百年之后,还是你们三房平分。
老大、老二、老三,这个家我这么分,你们可有什么意见?
若是有的话,现在就提出来;没有的话,我就让里正帮忙立分家文书了。”
按照天启朝的惯例,分家时长房确实该分七成。
但那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父母长辈是跟着长子养老的。
如今老两口选择了单过,且还将云珠给要了过去,就相当于帮大房养闺女。
所有的家产均分,自然也就没什么问题。
在外人看来,这也显得老两口公正。
云盛泽跟云盛弘属实有些惊讶,他们没想到能分到这么多东西。
兄弟俩都已经做好了,在分完了七成的基础上,再由他们兄弟俩平分的准备。
没想到峰回路转,到头来竟然是兄弟三人平分。
最让他们意外的,还是老两口选择了单独过。
要知道,他们一开始看老两口对大房兄妹俩的喜爱,对云盛明的偏疼,是以为他们打算跟着大房养老的。
自然,他们兄弟俩也就没有任何意见。
只有云盛明越听眉头皱得越深,却又碍于死要面子,根本不敢说自己有意见。
若是当着众人的面,去指责云老头的不公,他这个儿子在外人眼里的印象就大打折扣了。
一直以来,他在村子里人的形象还是很好的,众人都羡慕他读了那么多年书,还找到了镇上大酒楼的账房工作。
后来又羡慕他娶了罗氏,这个镇上的大户人家小姐。
但让他这么默认没意见,他肯定是不服气的。
他是云家长子,又生了云家长孙,阖该分云家的七成家产才是。
于是,他给了罗氏使了个眼色,让她来当自己的马前卒。
罗氏想到自己肚子里的儿子,另外大儿子又在读书,仅凭着分的这么一点东西,哪里能够养的活一家人?
“爹、娘,虽然儿媳是女人,但也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应该也有提意见的权利吧?
儿媳为老云家生育了长子嫡孙,如今又怀了云家的小孙子,自然得多为孩子考虑。
按照天启律例,长子嫡孙该分得家产的七成,余下三成再由其他子嗣分割。
你们两老如今虽然单独过,但将来也该由我们大房养老送终。
这些儿媳暂且不论,你们手里总要有些资产才能够养活自己。
但余下的不应该按照天启律例,所有家产一应七三分吗?”
在场的众人皆皱了眉头。
陈里正率先看不下去,直接出声制止了。
“云罗氏,你既知自己是女人,难道不知道分家之时,何来你们女人说话的份儿?
虽说天启律例是七三分,但也不是没有家产均分的案例。
再者,他们兄弟三人都没有任何意见,你一个妇人在这里争什么?
你为云家生育了孩子,你两个弟媳难道就没有生育之功吗?
别忘了,你的公婆可是还为你养女儿,这其中难道不需要开销吗?”
村长与几位长辈皆附和,均用不悦的眼神看向她。
云老头直接呵斥道:“罗氏,你难道是对我的决定有意见吗?
这个家还没有分,我还是这个家的当家人,你一个妇人,又是小辈想越过我来当这个家吗?
要不这个家别分了,我将掌家之权交给你,由你来当这个家如何?”
云盛明见局面处境不妙,赶紧上前将罗氏给拉到了一旁。
他装模作样上前拘了一礼,开口道:“爹,您是这个家的当家人,这个家怎么分由您做主,儿子没有任何意见。”
云老头又看向云盛泽与云盛弘,见二人皆没有意见,便让陈里正帮着立分家文书了。
待五份分家文书写好之后,又分发给众人查阅了一番。
云家三兄弟外加老两口各一份,另一份则是由村长上交官府处备案。
确认没什么问题之后,众人便开始签字画押。
云家算是彻底分了家。
“分家之事已成,几位还请稍歇片刻,待酒菜备好之后,留下一起吃个分家饭吧!粗茶淡饭还望见谅!”
几人稍推拒了一番,便顺着云老头的挽留留了下来。
为了招待他们,菜基本都是由钱氏掌勺,只应其他人的厨艺根本上不得台面。
这就是封建社会的弊端,忙忙碌碌的人是她们这些妇人,上桌吃饭却没有她们的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