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1/1)
曹晟带着何执中的嘱托,心思沉重的出了何府。
曹毅带着亲卫看着曹晟问道:“少主,我们现在去哪里?”
“去公主府吧,你派人邀请张相和太子在帝姬府中议事。”曹晟想了想说道。
荣德知道曹晟今日回京,早早就在公主府中等他,看着心事重重的曹晟进来,顿觉有些不好,忧心的问道:“驸马,刚回东京,何故心思沉重?”
曹晟听到荣德问话,看着荣德精致带着些稚气的脸庞,有些愧疚,不自觉的用手摸着帝姬脸庞。
良久,看的荣德有些脸红,害羞的说道:“驸马,你我过几个月就是大婚,这......”荣德低着头,轻声说道。
皇家的女儿要出嫁时自然受过专门的教育,以便成为人妇,生儿育女,这方面比较全面。
曹晟心中一乐,这丫头怕是想差了,慌忙说道:“晟这次回京,收到何相提醒,可能有麻烦,但是又想不明白,这问题所在,故而有些失态,帝姬勿忧。”
“啊?你先坐着。”知道自己想差了的荣德满脸通红的捂着脸跑出了书房。
曹晟看着荣德狼狈的样子,顿时轻松了不少,又想到何颖儿那傲然而飒爽的身影,轻叹一声。
又片刻,荣德过来说道皇兄和张相已到前厅。
曹晟起身去到前厅,拱手道:“皇兄,张相,一向可好?”
“明睿,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也不知会一声,为兄去接你啊!”赵桓起身给曹晟来了个拥抱,这赵桓越发壮实了。
“明睿,你忽然回京,又把老夫和太子叫这里,一定有事了,何故?”张商英心感有些不同寻常,忙问道。
曹晟把何执中的报警和谈话的一部分进行了说明。
“张相,以你之见,这为何意?”曹晟问道。
张商英抚着花白的胡须,没有急着回答曹晟的问题,看了看看着他的赵桓和曹晟,示意稍安勿躁,陷入沉思。
片刻,张商英说道:“何执中这人虽然是蔡京一.党的核心人物,总的来说中规中矩,政治能力很强,稍次于蔡京。这朝中党派,没有好坏之分,无非手段光明和下作。何家看好我们也是世家大族正常的发展手段,所以老夫觉得这是真的。”
“那蔡相会如何作为呢?真如何相所说,那羽翼又是何人呢?我们就这几个,他们要对付的是明睿还是张相您呢?”赵桓急切的问道。
“不,老夫认为,这次是以明睿为中心,说起来这太子党短短时间有了一党雏形,是明睿在操持,所以羽翼应该是太子,老夫,秦桧可能还有张叔夜,再者帝姬可能也在其中。”张商英说道。
“不然,晟认为,一个不剩,全部,包含晟。”曹晟想了想说道。
“为何?何相的说法不准?”赵桓说道。
“我们在蔡党看来,也就只是够他们看一眼而已,他们没有把我们当成真正的对手,只是感觉有些棘手而已。所以会是无差别攻击,以前是怕主角孤注一掷,同归于尽,才先剪除羽翼,慢慢耗死。而我们他们不怕的。”曹晟分析的说道。
“皇兄、张相,秦桧回来了,在厅外求见。”荣德过来轻声说道。
“哦,会之这么快就回来了,正好,快请。”张商英说道。
一会儿,秦桧风尘仆仆的样子,进来拱手道:“属下拜见太子殿下,张相,驸马。”
“会之不必多礼,快快请坐,帝姬,有劳给会之一些吃食,看这样子,估计未来得及吃饭。”张商英笑着说道。
“多谢张相,有劳帝姬。”秦桧躬身向张商英,荣德施礼道。
秦桧坐下,张商英把刚才的内容又说了一遍,道:“会之,你怎么看?”
“以张相对蔡京的了解,他们会怎么做呢?”秦桧问道。
“调职出京,参奏贬职,除了这些基本也没什么新鲜的,要么就是实锤案件,那么看陛下的意思了。我大宋文人政治基本还是有底线的,他们也不敢破戒。”张商英想了想答道。
“难啊,在他是首相,亚相王黼,喉舌邓洵武的情况下,这种配置难以匹敌啊。我们除了陛下,也没了依仗,而且在我朝官家一般不会太过偏袒的。”秦桧叹了口气道。
“那么我们是否看怎么弥补才是,不要让他们抓住把柄。”赵桓说道。
“不能,这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呢?”张商英说道。
“哈哈,无须如此,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已,何至于此呢?皇兄,不用防守,进攻才是最佳的防守。他不是要剪除我们吗?我们最大的好处在于父皇会护着,我们本身也是坐的直行得正的人,要拿出来也就是鸡毛蒜皮之事。但是他们呢?我们就先从邓洵武开始吧,会之我们该动手了。”曹晟笑着说道。
秦桧看了一眼曹晟道:“驸马真是有前瞻性啊,桧不如也。”说着躬身一礼。
张商英和赵桓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大宋听闻录。”秦桧说道。
张商英眉头紧皱,说道:“这是一把剑,不过太过锋利,明睿、会之,实在要用的话,虽谨慎啊,这要是出问题,整个朝堂都会被翻过来的。”
“事急从权,我们也不想如此作为,然蔡党欺人太甚。驸马和我等只想为大宋为陛下做些事而已,这帮鲨鱼为一己私利竟如此不堪,我们又何必在意手段如何呢?”秦桧参与对日本的攻略,明白这都是为了大宋利益,曹晟冒着这大风险,出钱出力,所以此时的秦桧很是愤怒。
“唉,也只能如此了,没有环境,也是做不了事的。老夫经历过安石相公的变法,岂能不知,去吧,还是那句话,把握住分寸。”张商英叹道。
翌日,大相国寺,一个锦盒从大厅横梁掉下,好事之人打开一看,一本蓝色封面,上面书名“大宋见闻录”的小册子,大光于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