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劲爆荀攸,研究陈信(1/1)
荀攸,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曹操重要的谋士。
荀攸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
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
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
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
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
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
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
他生前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钟繇知道,只是钟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
其实荀攸也算是个传奇人物,董卓烧毁洛阳迁都长安之后,他曾经主谋刺董,并计划辅佐皇帝、号令天下,成就齐桓晋文的霸主之业。
这个家伙的想法实在是太他妈超前,太他妈劲爆了!
显然在那个时候,荀攸就已经看出天下分崩、王权旁落乃大势所趋,而且还敢身体力行的要当齐桓晋文。
应该说荀攸才是三国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思潮的奠基人。
然而毕竟是年少轻狂,这家伙后来让董卓抓起来了。
此时荀攸又表现出常人难及的明智与豁达,反正要死了,不如每天开开心心,该吃就吃,该喝就喝,也真是他命大,恰好不久董卓被刺杀而死,他自己也就因此免罪。
在此之后,《三国志》上有一句话,令人触目惊心,“攸以蜀汉险固,人民殷盛,乃求为蜀郡太守。”
荀攸见失去了当齐桓晋文的机会,便要跑到一个绝对保险的地方,随时准备割据自立。
然而他最终成为别人的谋主,而不是自立门户,也是由于这种激进的性格。
即便不是因为道路阻隔无法到达蜀郡,荀攸也终将被真正的领袖收服。
不过,或许正是年轻时的这些变故,将中年的荀攸打磨成一个德才并重、近乎完人的优秀人才。
此时的荀攸还只是个秩俸六百石的黄门侍郎,若不是黄门侍郎是负责传达诏令的近臣,或许刘宏还真不知道有这人。
荀攸毕竟是个小官,刘宏没有犹豫,直接下诏,让荀攸做陈信的参军。
之前荀攸跟陈信接触,都是陈信主动登门,以及在朝堂上远观。
尤其是第一次陈信主动拜访时,荀攸对陈信亲近张让的作为不喜,但是圆滑的他并没有将陈信拒之门外,而且陈信还送来了礼物,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荀攸也就有一搭没一搭的跟陈信闲聊。
但是随着陈信征黄巾,讨鲜卑,以及在大汉风靡的几首诗词,陈信的名声越来越大,荀攸也开始关注陈信。
这一关注不要紧,荀攸简直从关注变成了研究。
随着荀攸对陈信及身边文臣武将的深入研究,以及汇总了陈信在辽东的作为,荀攸大吃一惊。
乐浪太守耿武是陈信的人,实际上治理辽东的是闵纯,管宁、邴原、王烈皆是当世有名之士。
还有负责辽东学堂的左伯,辽东军军师程昱,哪个不是饱读诗书,可治理一方的俊才。
关羽、赵云、徐晃、童飞、太史慈、典韦、张郃、颜良、纪灵均有万夫不当之勇,就算放眼整个大汉,能比的过这些人的也屈指可数。
管亥、程远志、邓茂、裴元绍、周仓、张饶、管承均为黄巾渠帅,在征讨黄巾时都被陈信收服,能成为黄巾军一方渠帅,肯定也不是易于之辈。
还有名声在外的枪术大师童渊,竟然在陈信的精武堂教学,妙手回春的名医华佗,竟然在陈信的华医堂就诊。
陈信的老婆李允儿,虽然精通的只是奇技淫巧,但是制作的香皂、肥皂、纸张等物,结合了当地的柳家、阳家、公孙家,冀州的苏双、张世平,以及东海的富商糜家,海量的财富涌入辽东。
陈信还建了三座大城,收拢了大量流民和异族俘虏。
并且把辽东最大的威胁东部鲜卑给打残了。
据说陈信因为战功被擢升为幽州刺史,虽然荀攸不知道刘宏还给了陈信自行任命官员的特权。
但是陈信要文臣有文臣,要武将有武将,要兵有兵,要粮有粮。
若是割据一方,完全没问题。
荀攸是越研究越心惊,这究竟是陈信性格使然,导致收拢了如此多的俊杰,并将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还是陈信有意为之,积蓄自己的力量,另有他谋?
若只是前者,那陈信此人武能上马安天下,文能下马定乾坤,真乃人中龙凤,而且深得皇上喜爱,将来位列三公一点问题没有。
若是后者,那陈信就太变态了,朝廷为了征讨黄巾,下诏各地官员可以招兵买马,虽然黄巾已经平定,但现在大汉各地贼匪不断,这一诏令至今没有收回,时间长了,必定会成尾大不掉之势。
朝廷的作为越发疯狂,拼命在民间敛财,还接连诛杀清官。
若朝廷再不收敛,将来反叛的肯定就不止是乱民,而是各地招兵买马的官员。
情形与秦末,各地起兵反秦的态势何其相似。
当然,此时的荀攸有些想当然了,因为他不知道,刘宏做不了几年皇帝了,民怨沸腾也还没到秦末那般境地。
他更不知道,接下来董卓这货竟在大汉这碗羹里撒了泡尿。
秦末的各路诸侯是为了分这碗里的羹,根本不在意这碗是谁的。
而汉末的各路诸侯还怎么喝这被董卓撒了尿的羹,那就只能将碗中羹倒掉,来抢这大汉的碗,进而再重新盛满羹。
谁料被曹操捧在手心的碗,却被儿子曹丕给换了。
被换了的碗,谁还稀罕?刘备和孙权也纷纷效仿曹丕,重新做了一个新的。
纵观陈信发迹的轨迹,陈信在182年之前,就好像世间没有这个人,从182年陈信买了辽东太守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要知道,那时候大汉仅仅是压榨百姓,官府仅是不作为,黄巾也没爆发,大汉表面上还很平静,没有现在这般烽烟四起。
直到现在,荀攸才刚刚看出大汉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医,人家陈信就已经做出了行动。
若真是如此,那陈信就太可怕了。
荀攸不相信世上有如此未卜先知的人,权当是无巧不成书,陈信肯定是前者,正在一展所长,为大汉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