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张济开关献虎牢(1/1)
“董卓在洛阳的所作所为,想必张将军都了解吧,且不说还能不能再募到兵卒,就算强制征兵,有几人愿为董卓卖命。”
“董卓将大部分兵力撤回洛阳,将军可知董卓要做什么?”
“董卓意图西迁长安!”
“他能把将军一人留在虎牢,独自面对我联军三十万大军,很显然已经把将军遗弃,不顾将军的死活。我联军就算战力再弱,但将军麾下就这两三万兵马,久守必失,我联军迟早会打破虎牢关。”
“袁逢为我联军盟主,攻破虎牢关之时,势必要斩杀将军以安天下。”
鲁肃喋喋不休,丝毫没给张济任何说话的机会。
鲁肃顿了顿,继续说道:“燕王征黄巾,讨鲜卑,伐匈奴,为我大汉鞠躬尽瘁,董卓霸朝堂,杀忠臣,害少帝,掘帝陵,无恶不作,一位是先帝亲封的燕王,一位是自封的丞相,何去何从,将军当有判断!”
“我等都是大汉男儿,理应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将军助纣为虐,就不怕百年后受后人唾弃吗?”
“燕王派在下前来劝说将军,实则是解救将军,望将军迷途知返,悬崖勒马!”
鲁肃如此褒贬刘信和董卓,把两人说的简直是正邪两派的代表。
若是李傕、郭汜、牛辅等人在此,恐怕早就把鲁肃杀了。
但此时的张济却面色深沉,眉心紧锁,静坐于此,许久不语。
鲁肃见到张济并没有因为自己贬斥董卓而发怒,觉得是个好兆头,还应趁热打铁,彻底将张济说服。
可是鲁肃刚要开口,却被张济打断了。
张济没想到鲁肃这个小伙子看起来年轻,却思维缜密,巧舌如簧,说的自己几乎要动心了。
鲁肃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董卓虽说坏事做尽,但对这些西凉将士还是不错的。
而且鲁肃说的董卓要迁都长安,也不知是真的假的,不能仅凭鲁肃一言,就落实了董卓抛弃自己的想法。
见到鲁肃再度劝说,知道要是再被鲁肃说下去,恐怕自己的心理防线真要被攻破了。
“鲁大人,你与吕将军且先回去,本将再考虑一番。”
听到张济如此说,鲁肃知道已经八九不离十,只不过张济内心不愿相信董卓会抛弃自己。
也好,让张济想一下也好,真心实意的归顺比起头脑发热,一时冲动要强的多。
“善,还望将军仔细思量,在下在大营等待将军的消息,希望将军与张绣将军能在我燕国重逢。告辞。”
鲁肃说完,抱拳施礼,与吕布共同离开。
张济则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片刻后,叫来心腹,命其返回洛阳,打探情况,看鲁肃所说是否属实。
又过三日,直到第四日一早,张济亲信才从洛阳返回,带来了重磅消息。
张济如遭雷击,没想到董卓真的要抛弃自己,西迁长安。
只是张济不知道,董卓其实并没有想抛弃张济,只不过想拖到西迁大军过了函谷关后,再派人来通知张济撤退。
董卓深知张济的统兵才能,张济有三万人镇守虎牢关,守十天半个月的一点问题没有。
但就是这个时间差,张济并没有得到董卓的解释,只能是认为董卓把自己遗弃,来换取自己逃跑的时间。
张济此刻不再犹豫,边抵挡着联军的进攻,边等待着夜幕降临。
自董卓离开虎牢关后,已经九天,原本三万人的虎牢关,在联军不停的猛攻下,也仅剩下了一半。
也就是虎牢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张济指挥有方,防守得当,否则联军如此不惧生死的连日攻打,指不定早就被攻破了。
直至深夜,张济心腹来到刘信大营,带来了张济投降的消息。
刘信大喜,叫来曹操、孙坚和糜芳。
四人一番商议,连夜拔营起寨,口衔枚,马裹足,悄悄绕过联军大营,直奔虎牢关。
幸亏这些时日,刘信等人被安排在大营后方,袁逢等诸侯又轮番进攻虎牢关数日,将士们疲惫不堪,早早入睡。
否则如此大的动静,尽管刘信做的再小心,也难免会惊动他人。
大军后撤数里地,从联军一侧绕过,直奔虎牢关,张济早已在此等待。
张济见到刘信,一番低头认错是免不了的。
刘信也安慰道:“张将军悬崖勒马,乃孤之幸,大汉之福,孤替大汉谢谢张将军。”
张济没想到堂堂大汉燕王,竟对自己这个降将如此礼遇,更加坚定了其归附之心。
“张将军放心,你侄儿张绣现在我燕国安全无虞,待到战事一定,将军便可同孤一道返回燕国,与张绣重逢。”
“末将谢过殿下。”
几人进关后,稍作休整,天还没亮,便再度启程,往洛阳而去。
虎牢关到洛阳近百里地,为了尽快赶到洛阳,刘信等人商议,骑兵先行,步兵在后。
恰在途中,刘信碰到正往虎牢关而来的石墨。
曹操等人听到石墨的汇报,大吃一惊,没想到董卓要逃,带着皇帝和大臣逃跑也就算了,还带着这么多百姓。
众人马不停蹄,终是晚了一步,在董卓大军刚撤出洛阳后,来到了洛阳。
。。。。。。
刘信与皇甫嵩等人一阵寒暄后,并没有急着去追董卓,而是先救洛阳。
不仅仅是要救火,洛阳虽被西凉军搜查了两遍,仍是有不少人躲过搜查,留在了洛阳,那就要安抚这些留下来的百姓,以及掩埋尸体。
现在已快六月,气温已经很高,尤其是中午,已经跟夏天相差无几,刘信不希望滋生瘟疫。
刘信、曹操、孙坚的兵马也有八九万之多,还加上张济的一万多兵马,忙活起来,效率倒也很高。
几位诸侯划分了区域,各自巡视。
纪灵率一万飓风营将士,清理皇宫。
尽管纪灵曾是袁家的家将,在洛阳生活了数年,但是皇宫也是第一次进入。
可是进入皇宫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并非皇宫的富丽堂皇,而是惨不忍睹的画面。
到处都是宫女和太监的尸体,太监大多都是一刀毙命,而宫女则更惨,几乎个个衣不蔽体,许多人至死还睁着眼睛,可以想象这些宫女在死前遭受了何等的凌辱,才死不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