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太子(1/1)
“江南总督什么意思?竟然上书要求父皇暂缓推行改稻为桑,这是父皇钦点让本宫拟定的推行政策,他一句劳民伤财,百姓苦不堪言,就给本宫否了?”
书桌前的梁裕面上并无惊惧,声音泰然自若。
”太子殿下莫急,这江南总督敢上折子,那自然是不怕得罪太子,依老臣来看,奏折上的百姓请愿,常有暴动,并不为惧。“
太子听到此处,眉头放松。
梁裕接着说:“请愿就安抚,暴动便镇压,堂堂一个总督,这点事都做不好吗?何须上折子给圣上。”
太子缓缓坐下,略加思索,“依中书令看,这折子是否压下?”
梁裕微微一笑,
“既然江南总督敢发这道折子,就是打定主意这折子一定会呈给圣上,这次压下,他还会通过别人送往圣上面前,到那时候,咱们就难办了。”
太子点了点头,又拿起奏章一角,“那就呈上去。”
中书令走近书桌,试探的问道:
“太子殿下可知,这江南总督为何会如此大胆?”
“岳父是说有人给他撑腰?”太子面露异色。
“这江南总督可是淳王的人,一年前,淳王亲自在皇上面前保举此人,任命他前往江南,坐上了这总督之位。”
一提起淳王,太子一脸厌恶之色,恨不能立马把那人碎尸万段。
“自从老亲王认回这个野种,父皇力排众议,推他坐上亲王之位,还时常被叫入宫中,亲自教导,我们这几位皇子,都不曾被父皇教导,他一个野种,竟然有此殊荣。”
太子玄瑢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脚踢碎桌旁的画瓶。
中书令连忙劝慰,“太子息怒,莫伤了心神。”
太子岂能不恨不怨,自己这个太子当的是战战兢兢。
生怕在父皇面前做错一件事,说错一句话,处处小心谨慎。
江南总督的这封奏折递上去,不是在告诉父皇,自己这个太子无能嘛。
“岳父,本宫怕的是父皇对本宫失望。”
玄瑢努力平静下心绪,却掩饰不下眼中失落。
“太子万不可妄自菲薄,您拟定政策废寝忘食,殚精竭虑,皇上都是看在眼里的,我们现在要防备的是淳王。”
玄瑢不解,“他的确备受父皇宠爱,但只是个王爷,并未在朝中握有实权,不足为惧吧?”
梁裕心中暗叹,这太子殿下莫非真的不知嘛?居然对淳王如此放心。
“殿下,淳王只要有皇上的宠爱和信任,这就足够被忌惮了,他一句话,就能左右圣上对官员的任命,江南总督敢如此行事,就是因着淳王能保他无虞,殿下可知淳王最近对苏尚书府上的大小姐青睐有加,而苏尚书可是六皇子的亲舅舅。”
中书令梁裕把其中关系一一点透,分析给太子听。
太子面露惊色,“你是说六皇子?可他才七岁,”
“当今圣上身体康健,何尝等不到六皇子成人,何况六皇子可是含着祥瑞出生,景丽妃在后宫荣宠不断,我大都何曾因为皇子降生,而大赦天下啊。”
一句话惊醒太子,是啊,谁也不及六皇子的福分。
如若淳王迎娶了苏大小姐,依着淳王在父皇心中的地位,岂不是让六皇子如虎添翼。
玄瑢拱手拜谢,“多亏岳父大人看清其中利害关系。”
“老臣不敢承受太子殿下如此大礼,老臣一心为太子殿下大业,鞠躬尽瘁。”
太子正色道:“本宫定会多多小心淳王。”
看到太子看清形势,略感欣慰,拱手道:“太子,老臣不敢在东宫停留太久。”
“更深露重,岳父小心。”
梁裕戴上黑色披风兜帽,轻轻退出书房。
玄瑢在书房内来回踱步,中书令的那些话还在耳边回响,绝不能让淳王迎娶苏尚书之女。
突然,眼中一亮,嘴角含笑,对着门外说道:
“告诉太子妃,本王处理完公务过去。”
第二日刚下朝,太子满脸笑意叫住了四皇子玄珀,
“皇弟最近几件差事办的甚合父皇心意。”
四皇子玄珀的生母本是皇后宫中的女官,偶然入了圣上的眼。宠幸后生下四皇子。
至今仍是贵人,可见并不受宠,只得依附皇后。
四皇子更是以太子马首是瞻,从不敢违逆太子,更不敢存了和太子比肩的想法。
“多谢皇兄夸赞。”
四皇子已然16岁,生的皮肤白皙,俊美的五官看起来更显鲜明。
尤其是双唇,如同点了胭脂般红润,虽说相貌俊美,却并不显女态。
“昨日母后还说,你也到了该迎娶正妃的年纪,过几日太子府举办晚宴,各府千金贵女到访,四弟到时看看,若有中意之人,早日定下,也让母后和贵人放心。”
“臣弟自当遵命。”
当天下午,京中各府相继收到太子府送来的帖子。
“母亲,太子妃亲下帖子,五日后举办晚宴,只是,我这脸上还需再敷几日药,这可如何是好?”
秦素坐在老夫人身侧,一脸为难。
“你就好生在家休养着,切不可再出房门,若吹了风,面上疹子越发不容易好,太子府别院晚宴,我带着几位姑娘前去。”
老夫人拍了拍秦素的手,慈爱安慰道。
“都是我这老毛病不争气,一到秋日便如此,害的母亲折腾受累。”
“我这老婆子许多年不曾出门饮宴,这次正好,就当松松身子骨。”
寿康堂中一副婆母儿媳和和美美的景象。
苏映月听闻夜宴,本还不能下床的人,第二日便下床走动,行动自如。
“白桃,去把芙蓉白玉膏取来敷面,还有白茶,快去准备花瓣,我要沐浴,还有玉肌粉一并取来。”
苏映月忙忙碌碌几日,终是把蜡黄的皮肤养的白嫩。
“娘,这次女儿定能好好把握,没了淳王,还有几位皇子。”
苏映月满眼斗志,她已做好打算,大姐如何装扮,她便如何装扮。
“映儿,切不可再鲁莽行事,大户人家看重的是品行端庄,切记。”
“娘就放心吧,那几日祠堂,女儿不是白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