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更好大塘村(1/1)
至于那些人,当然也没有继续住荒山山庄,而是另外安置。
一大部分被李如意家里雇佣了。
桑基鱼塘范围极大,喂鱼,养护桑树,以及后续养蚕,需要的人手多。
她在那边也建了不少的小院子,只要签订契约,好好干活,就能住进去,工作期间免费住~
剩下的小部分人,商业街的店铺也需要帮手。
尤其是豆腐坊,光伙计就请了十几个。
后院儿做豆腐的,专门去镇上送豆腐的,前面跑堂的,还有洗碗的。
生意红火的还有不少人闻讯前来,就是为了吃一碗豆花。
李如意跟李谨行还改良了油坊,榨出来的油纯净杂质少,上锅一炒香味倍增。
花生油和芝麻油,大豆油都可以做。
之前村里人穷的饭都吃不上,现在人人都有一些家底儿。
炒菜自然得多放油,不放油,饭菜都不香!
只要有人来村子,其他的也给安排上。
在这里喝酒喝多了不方便回去,咱们有大客栈!
吃完了豆花感觉吃不饱不过瘾,周围还有不少小吃铺子,什么蜜饯果干,麻辣串串。
保证你吃不了,还能兜着走!
村长李顶天看着村子这么好,就是村里的小河边儿有些配不上了。
修河道!
趁着汛期没来,把河道拓宽,加深!
原本只能走小船还不稳当的小河流,现在都能放中等的货船。
修河道的银子,是全村人一起出的。
当然,李如意还是多拿了很多银子出来。
河道通畅,周围的人来的也方便,生意自然越做越红火。
挖河道的时候,挖出来了不少的鱼虾河鲜。
大家伙儿一合计,全都放到了李如意家的水塘里面。
李如意有一天闲着没事儿去水塘钓鱼,谁能想,钓上了个乌龟....
河底的淤泥也是上好的肥料,春天要给茶树追肥,正好用上。
村里这么好,不少人慕名而来想要在大塘村定居。
村里有专门的房屋租赁处,现在村里的空房子,都是李如意名下的。
只租,不卖。
这个李如意和村长商量过,主要是怕突然涌入太多的外来人口,村子不好管理。
李顶天也清楚,双手赞成李如意的做法。
村里还开了一家“找活儿中心”。
对,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找活儿,类似于二十一世纪的兼职网站。
谁家要是需要帮工,就可以来这里登记,只收取一个铜板的中介费。
需要活儿的人来这里问问,自然也就能找到工作。
大家都有活儿干,有余钱,不需要半大的孩子为家庭分忧。
所以大塘村超过十岁的孩子,也被家长们送去学堂读书。
其中不少,还是女娃娃。
李如意很是欣慰,果然,想要改善教育,都得从经济上搞~
杂草堂的学生倍增,好在一开始建造的就大,现在人多了也不感觉拥挤。
李如意让李秀才又找了三个夫子过来,都是家里穷苦的读书人。
给他们一个机会,也像是给曾经得李秀才一个机会。
比较惨淡的是猛虎武馆。
大家都想把孩子送去学堂,想着日后可以出人头地。
武馆却是门可罗雀。来学习的不到十个小孩子。
收到的学费连他们自己糊口都困难。
好在他们都不挑活儿,没了银钱,就去“找活儿干”中心接点儿散活儿。
日子倒也是过得舒心。
慕容芝还能开的出玩笑。
“还好我跟着乡主吃喝,不然就那些银子,怕是都不够我一天的饭钱。”
李安然打趣道:“你倒是有自知之明!”
村里人多了,头疼脑热的总来打扰二太奶奶凌泉。
李如意直接开了一家医馆兼药房,可店开起来了,没有大夫。
李如意也不能天天坐班,她很忙的好不好!
凌泉不声不响的不知道从哪里请来了两个大夫,加上四个药童。
“不用给工钱,我的人。”
果然,二太奶奶就不是一般人。
不过到底谁给她传的信儿啊?!
一天天的也没见到她的院子里有别人.....、
难不成二太奶奶有魔法?
李谨行开了一家木工房,村里人搬了新家,多少都会添置一些新的家具。
一开业,生意就红火的很。
不过李星柏不干活。
他到处研究新玩意儿,活儿都是雇佣的帮工干的。
他堂堂天工阁学士,天天给人做板凳儿桌子算什么事儿?
李如意给了点儿灵感,让他做出了八音盒。
不过李谨行做出小号的来了之后,他就手痒痒想做个大的。
然后荒山山庄的水塘正中央,多了一台会发出音乐的旋转凉亭。
天知道,那凉亭返工了多少回。
因为一开始转起来的声音,在晚上特别像是的怨鬼索命。
李如意怕把来山庄的客人吓死,逼着他改的。
李星柏带着小伙伴们创建了“如意商行”,这个名字,不光是因为李如意。
也因为“如意”两个字的好意头。
商行的位置就在商业街的不远处,单独建造的一个宅子,主要负责是各类商业往来。
虽然这只是刚开始,但也算李星柏事业的大起步。
李军的腿完全好了,现在走路跟正常人没什么两样。
每天就在村里里溜达,这里看看,那里瞧瞧。
别人跟他打招呼,他开口就是。
“这腿啊,是我们家如意 给治好的!”
跟他打招呼的村民:谁要跟你说这个啊!
时间转眼就要到清明,古来自有踏青的习俗。
李如意趁着去县城的功夫,忽悠了东安书院的院长,把书院踏青的地点改成了大塘村。
包吃包住的三日旅游,就问谁能不迷糊。
李秀才虽然知道自家女儿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
但是东安书院学生和夫子将近一百人,如意还说可以带家人,折合下来可不是一笔小的开销。
“如意,这样会不会太破费了?”
李如意胸有成竹,“爹,放心吧,保证能赚回来。”
因为李秀才还没放假,李如意和李星柏得了东安书院山长的准信儿就回去准备了。
当天,书院的人有乘船去的,有坐马车去的,大塘村一下子涌入了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