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罪恶的大伯(1/1)
更何况眼下瓦剌军还强扣太上皇,大战一触即发,此时参军,岂不随时会有危险。
他幼年遭逢巨变,从无人跟他讲过什么家国情怀,华夷之分,岳飞的故事他也约略听过,可这位抗击外侮的一代英雄,最后的下场,不禁令人唏嘘,每每想到此处,欧阳宁更是心灰意懒。
有时也想这位于谦大人,为人忠直。只怕到头来,也是难以善终,连他尚且如此,何况是自己了,想到这里,哪肯为国而忘家,自己大好年华,连媳妇都没曾娶上,就此死去岂不冤枉。
想到娶媳妇这件大事,不由得又念起顾蓉来了,他自幼居在深山,几乎见不到什么人,便是偶尔见到了人,也多是乡间农夫农妇,来到杭州城后,第一个见到的就是她。
尽管顾蓉相貌算不上出众,比之薛红影尚有不及,较之党小清更是天差地远。
她又为人冲动任性,鲁莽好酒,常自惹是生非,可尽管这许多的毛病缺点,却还掩盖不住她一颗善良的本心,紧要关头她从不怯战自保,关键时刻也能舍生忘死,除了爷爷以外,能够全心全意对待欧阳宁之人,唯顾蓉一人而已。
反而是欧阳宁诸多计较,做事畏手畏脚,常自计较自身得失取舍,相较之下实在有失磊落,欧阳宁每当孤寂之时,常自自责,心道若是自己和她易地而处,或是旁人看来,只怕也会讨厌自己这个德行。
想到顾蓉,心头的疑惑更是数不胜数,她在洛阳城便如人间蒸发一般,自己本已断定她已遭不测,然而适才在空中掷剑给自己之人,除了顾蓉又会是谁,报官协助自己探明缘由的又会是谁。
欧阳宁为人冷淡,自是极少有说得来的朋友,亲眷更是早就被屠戮殆尽了,在这世上实在想不出会有谁来帮助自己,又有何图谋,更何况此人熟识内情,又知自己善使长剑,除了顾蓉又会是谁。
他言念至此,不由得欣喜若狂,尽管此事仍没有十足十的把握,但几下里一凑活,料定顾蓉多半未死,但何以只是暗中相助,并不现身与自己相会,却又弄不明白了。
欧阳宁在驿馆之中,门前有官兵看护,行动受限,不能即刻往外追去,心想这丫头好酒,待得此事一了,在酒馆找她,那便决计错不了。
可此案绝非片刻间所能断定,许多案情杭敬压根无权处置,待得报告回京,等待陛下批示,这一来一去便耽搁了半月有余,欧阳宁实在捱不得了,杭敬亲来安抚,说道案情复杂,还需他多加协助。
欧阳宁虽对协助此事,并无异议,但说得好听是协助,说的难听便是软禁,十余天来,压根就帮不上半点忙,他急于寻顾蓉下落,哪有空跟他们磨工夫,耗日子了。
杭敬起初还摆架子,说道能得协助官府办案,乃是他的荣耀,可日子长了,未免说不过去,闲来之时便带了酒菜,跟欧阳宁说话解闷。
欧阳宁早就被磨光了耐心,兼之他不愿饮酒,因此言语上不免阴阳怪气的埋怨。
杭敬也知他心中有气,或多或少的说些案情相关的事情,一则安抚,二则也是让欧阳宁说不出,白耽搁时日的理由。
欧阳宁听在耳中,不由得目眦欲裂,原来他家的这所宅子,果真如顾蓉所言,乃是遭人仇杀,强夺了去的,而夺他家宅子的这个人名叫欧阳珵,正是欧阳宁的大伯。
这欧阳珵不学无术,偏偏最喜功名利禄,但他全无本事,靠的都是祖宗留下来的银钱,层层捐出来的功绩,后来为人发觉,告了个东窗事发,险些进了大牢,还是欧阳宁之父欧阳琘,看在兄弟情分上,抬了银钱将兄长救了出来。
但抬来的银钱,岂是好应付的,除了巨额本金之外,还有高昂的利息,欧阳宁的四个姐姐,迫不得已都低嫁,给了什么劣绅或是干脆做妾,因此欧阳家出了这么大的事儿,到头来只大姐姐一人回来报信。
他大姐姐嫁人之时,欧阳家尚有余财,嫁妆虽然减了又减,毕竟嫁的还算门当户对,又是明媒正娶,虽然婚后在婆家饱受奚落,多遭刁难,可毕竟时过境迁,也不能全怪父母,她得知消息之时并不确信,只知是锦衣卫动手,口中一急,什么株连九族也都说了出来。
欧阳宁侥幸躲过一劫,先按下不表,可他父亲欧阳琘听了女儿此言,登时慌了,一时也不知怎么办,没过一炷香时分,便大祸临头,连同妻子女儿,一起死在府中,到死都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何事。
欧阳珵鸠占鹊巢,搜刮到底儿,除了生计必须所备的散碎银子之外,竟然一无所有,可他搞来的那群杀手,却是不见酬劳不罢休,雇主倘若敢食言而肥,一刀便先将他剁了。欧阳珵虽然贪心,却不想被一刀砍死,只好割爱将祖宅奉上。
这所宅子虽然不大,但地界却是甚好,倘若作价来说,少说也值四五千两银子,欧阳珵白忙乎一场,还害了弟弟性命,可他一门心思全在钻营官生,浑没将此事放在心上。
但这群杀手却是别有所图,他们乃是从海外一处岛屿上漂泊而来,明廷称之为倭国,他们自己却说叫做日本,漂洋过海自是有所为而来。
日本位于辽东之东,向来便为中华之敌,因此明廷专门派出重军镇守,称之为“备倭军”,号称有二十万之众,虽说有些夸大其实,但十万有余却还名下无虚,足见朝廷的重视程度。
这些备倭军日日坚守海上动静,但十几人甚至几十人的武林高手,却是拦阻不住,他们可以化妆成商贾,鱼贩,尽管身材矮小,但脸上无甚古怪,与华人并无异处,分辨原也十分困难。
因之日本地处群岛,常年火山喷发,海啸,地震更是层出不穷,几场天灾下来,当地民众所剩无几,还得应付随之而来的瘟疫,严寒,以及粮米短缺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