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竞选(1/1)
一时间厅内的气氛瞬间沉默。伟宁才不理他尴尬不尴尬,依旧不慌不忙的说,“吕书记任期几年了,是不是想镀层金返回陵城?”眼神盯着吕良水。赤裸裸的扒开那层虚伪,他吕良水就是想借着重启当年铁岭镇的辉煌,达到他政治生涯的一个跳板。当然搭得好一本万利,搭不好只怪任期短。
吕良水抿嘴微微轻笑,“这和我任期有何关系?”嘴角虽泛笑,眼底的冰已渐渐蓄起。镀金之说更是无稽之谈。他凭什么认为他是为了镀金才来的铁岭镇。
“没关系。也有关系。铁岭镇横跨三点五公里,纵跨一点二公里。这么大的工程,前期宣传、疏散、搭建、拆除,后期工程进度等等工作。没有个七八年,你想完全整改好。你是不是太天真了?一个新地盘从图纸设计到工人施工这段时间,光讨论方案都有可能几个月才能定夺。那么我问吕书记任期几何,有病吗?还是说保密不能说。”
吕良水被怼得哑口无言,人家问的是这个意思,而他却认为是对方在调侃自己,这误会真是尴尬。
伟宁继续说道,“听关经理说过一嘴,你们但凡谨重严谨都不会发生朝令夕改的事来。”年初就决定整改,大风刮了大半年,感情只在自家院子刮,玩呢。
被人当众揭脸,最难堪的反而是县招商办的秘书李乙。当初铁岭镇递上来整改玉澜街的报告,县里也相当支持,才派了他想铁岭驻扎。寿安是个什么情况,工业工业没有,大企业大企业没有。这时有人提起解放前民国时期的铁岭镇,无比辉煌的铁岭镇虽然只有短短数十年,但在县志上却是浓墨的一笔。那整齐划一的骑楼,还在诉说那个辉煌的时刻。
接二连三的方案通不过,通过又面对巨额的资金缺口犯难。这时候董家伸出援手,又面对设计方的质疑。
“你不了解情况,別在这里信口雌黄。”
伟宁摆摆手,“话已说完。”该你们反驳了。
吕良水站起来微微鞠了躬,“今天受教了,是我还不够稳重。”
伟宁大大方方的受了他一鞠,“那咱们直奔主题。”
吕良水受他刚才的话一刺激,也沒心情要遮遮掩掩的,“之前的方案确实是大动干戈,既保护不了玉澜街原来的风貌,也体现不出玉澜街的独特。全拆重建费钱费力,今天上门就是请教铁伟宁先生。”
伟宁听完他的话,“所以我刚才是猜对了,修旧如旧。”
呂良水立即点头,“有这方面的意思。”
伟宁闭上眼,脑海里逐一对他走过的玉澜街来一个彻底的过目。良久他才睁开眼,“主街部分可以保留,尽量做到修旧如旧,但又不能全旧,细节方面可以商讨。副街如果建成新的集贸市场或新的货物交流中心,能把以铁岭镇为中心,带动附近几个镇。”
吕良水听后眼前一亮,这可是一个新的提议,既保存了历史悠久的玉澜街,又能让破落不堪的两条副街重换新生,这是为今再好不过的方法。至于资金方面,他相信往上再走走关系,还是能揽到几笔资金的。
“你这个方案很好,我正式邀请你参与玉澜街的改造工程。”呂良水露出久违的笑容。
“呂书记,你高兴得太早了。”李乙免不了泼冷水,“两条副街重起,资金从哪里来?”他很是不满呂良水被人这么一撩拨就兴奋不止的神情。“难不成你想从我拉回来的投资人身上贡献?”
伟宁摇摇头,“吕书记要不先回去协商一下,意见统一才能走下一步。”
吕良水哪有看不出李乙的情绪,考虑到自己的工作还需县里支持,不好驳李乙的脸面,只好暂时停止交谈。
“哎,李秘书,感情你忽悠我们家来投资,就为这呀。”董丹诚听着品出不同的味道。“我们董家在港城可是有头有脸的富商,本着回乡做生意的,怎么听着还要投钱搞建设呢?”
李乙忘了有董丹诚这人,一时嘴快漏了口风。
一直做观众的铁老爷突然问董丹诚,“董征是你什人?”
董丹诚怔了下,“我爷爷,怎么了你认识?”他突然灵光一闪,“你是不是姓铁?我爷爷说过在铁岭镇有过一位姓铁的朋友。”
铁老爷了哼了一声,“不认识,也没有这种朋友。”
吕良水见此事再谈也谈不出结果,先回去再定夺。几人纷纷起身离去,伟宁也送到门口,见关宴山还稳坐钓鱼台。
“哎,关经理,还留下吃午饭呢?”伟宁揶揄他。
关宴山笑说,“叫什么关经理,不嫌弃叫我关大哥或者老关,咱们这是一回生二回熟,马上咱们又要合作了。你说是不是?”
伟宁不置可否,“行,随你。待会我有得忙。”
铁家众人一早知道要拍全家照,都停下手里的活,洗手洗脸换衣服。哲辉要拍单人照,听伟宁说可以拍全家照,回家怂恿老爸来拍照。
在铁家大门口,众人搬长凳搬椅子,一会就把门口安排的满满当当的。先是来了几张大合照,关宴山被拉去做临时摄影师。后面就是爷奶合照,他也跑去蹭了几张。大伯二伯两家都拍了全家福,哲辉才姗姗来迟,竟然还真拖来了他父母和大哥一家。
田为栋颇为不好意思,连连跟铁老爷打招呼。铁老爷子现在也很大气,直摆手不放心上。
伟宁看胶卷还有不少,和家定哲辉合照一张,剩下的围着老屋留下不少珍贵的照片。
午饭分了两桌,男人一桌,女人和孩子一桌。关宴山虽然是客,但铁家人又多少认识,只是不熟悉而已。
关宴山坐在一群人当中,竟然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他关家人丁并不旺,他爸没有兄弟姐妹,他有个姐姐,但她嫁人后自己有了小家,和娘家的关系就冷清。像铁家这么一大家子吃饭,又如此和谐真是少见。
饭后伟宁宣布怎么进行工作。其一,何家的榨油坊得利用起来,暂时用来住人。但铁家人口众多,何家只有三间大房。男人就住一屋,搭上几张床。女人也如此。其二,新房面积已确定,先起围墙,将工地围起。围墙一角暂时摆放杂物家具,正好利用上次买的帆布。其三,腐竹作坊会扩大,在原作坊旁边的空地起,面积会比原作坊大一倍还不止,而且是两层的面积。一层是操作车间,二层做晾晒区还有储存车间及包装车间。其四,关于烤炉也必须建起来。因为豆饼的销量越来越大,光靠托盘翻煎太费时间,不利于批量生产。其五,请人的问题。
前面三条都有条有规的执行。关宴山现在可以召自己工人过来了。前面三条都是与他有关,他自己琢磨了下,确定好时间,就借了车回镇上去了。
铁老爷子有了孙子发布的章程,心里也有了数。“各家先紧着重要的家什收拾,其它的堆放在围墙角落就行。厨房也在榨油坊那边开火,老大你负责一下。至于请人这块,老大媳妇老二媳妇,你们什么意见?”
俩媳妇都没反应过来,怎么就轮到自己头上了。铁老爷子说,“以后作坊你们两家管,我不参与。”把目光看向伟宁。
伟宁也顺势把话头接过,“爷爷的意思是反正迟早要分家,作坊的管权就先放出去。但作坊是按股份分配的,大伯娘和二伯娘,你们怎么看?”
杨瑛摇头没意见。虽然不知道怎么个分配,但公公向来也不偏颇谁,她相信她自己小家不吃亏。
作为大媳妇的王石秋也是没意见的。
“那我说一下股权怎么个分配。”伟宁从一个本子里抽出一张纸,“爷奶说,一切都按章办事,出事不扯皮,有利于大家团结。我觉得相当不错。爷奶占作坊40%,其余两家各占30%。作坊本身就是爷奶投资最多的,占股就大。还有他们会给作坊的负责人10%的股权,是给个人。两位伯娘如果其中有一位胜任,就个人拥有这10%。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间也拥有10%股份。试用期合格,将终身不变。两位伯娘要加油!至于怎么把作坊做大做强,真可以跟爷奶讨教,毕竟是老江湖了,见识还是有的。”后面几句引得众人发笑。
杨瑛抿嘴问,“试用期怎么才算通过?”
“咦,二伯娘,你问到点子上了。试用期内把现在作坊的产量提上去,又卖出去,保质保量就成。具体的你们慢慢合计。爷奶的股权在他们百年后会分出去,至于分给个人还是家庭,现在是个秘密。现在签一下合同,谁当家谁签名。当作坊主持后,一切都按合同办事。比如工资发放这块,像阿祖出去收购豆子,运输之类的,都不再是帮衬问题而是用工问题。”
杨瑛刚才还挺兴奋,这会一琢磨,事情还挺多的。她也不知道能不能胜任,她不像大嫂,大嫂家的阿祖已经能帮忙了。她呢,大儿子不见人影,在的话估计也是烂泥一堆,不堪重用。小儿子呢还小孩心性,跟伟宁那投头举足的一比,还是很稚嫩。所以热情退却之后,只有她一个人在狂奔。幸好男人还顶事,不然得哭死。
“哎,伟宁,我能竞选吗?”铁家祖询问。
伟宁点点头,“这里除我之外,人人都可以。不过作坊里很多细碎的事情男人处理起来不方便。比如这次招人,肯定是只招女人妇女,她们比较细心耐心。而且这工作时间长,重复性大,没点耐心可不成。”
王石秋想想也是,捏腐竹待在大托盘前就得一天,没点耐力,就干不下去。女人确实比男人有天分。
老爷子见俩媳妇都没表态,说:“要不任命一个。”
伟宁想想,“大伯娘和二伯娘是有什么顾虑?”
王石秋说,“你说让咱们干活还行,管理一个作坊责任就重大了。”
于奶奶则插话,“以前也没发现你瞻前顾后啊!你当个掌权的,把工作分配好就行了。工作由下面的人干。懂了吧!”
王石秋啊了一声,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杨瑛也晃回神,“那我也试试。”
伟宁说,“两位候选人今天就选出来吧。因为工作量大了,请人是必须的。爷奶决定从明天放权。一个管作坊,另一个就暂管大家,直至房子起好分家。”
俩媳妇你看我我看你,也不知道怎么个选法。
伟宁只好看问爷爷。铁老爷子知道让从来不管家的人突然接手这个家,确实不合适。他想了想,“那就轮着来,如何?选了管作坊,另外一个只能选管家。”他也不磨叽,从本子上撕下来一张,从中撕成两小张,各自写上字。
抓庵抽签,最古老也最有效的办法。
王石秋按老资格先抽,杨瑛后抽。杨瑛里七上八下,不论是哪一个她都没信心。以前还想管自己那个小家,但无论作坊和管家,哪一个都不轻松。
她缓缓地打开,赫然是管家。既失望又有些心塞,但同时又心情平静。她都不知道原来还有这种别扭的心理。
王石秋一看是管理作坊,也不吃惊,毕竟当初建作坊很多事她都参与,连捏成品她都比杨瑛有天分。
铁老爷子当堂宣布大儿媳妇成作坊掌家的,任期先一年,下年轮到杨瑛。二人有比较也公平。
于奶奶从自己手上递上作坊的账本,然后招呼她上自己屋去。这是开始放权了。好迅速!看得杨瑛直愣愣。
晚上吃晚饭,做为掌管铁家的杨瑛领命安排明天的工作。比如男人去榨油坊清扫。她现在不需要再去作坊工作,眼前的管理就够她头疼了。以前看婆婆理得整整有条,哪里知道内里有这么多的事情。一个下午把她轰炸得四分五裂,还强忍着理出个一二三。不然明天就得乱套。
王石秋现在的任务是招人。作坊还没扩大,但现在的作坊也挺忙。杨瑛明天不出工,以后也不出工,首要工作就先找人顶替杨瑛。
她和老爷子于奶奶商量着请哪些人。一个村的还是外边的。
老爷子问起伟宁的意见。伟宁就知道他在考他,“用村里人吧。先把村里正派能干活的招上一两个。咱们生意会越做越大,首先就得团结村里的乡亲。”
王石秋听到后面团结两字,就明白该怎么做。其余的人手,像家定和家祖他们当临时工,干一天给一天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