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大锅饭要来了(1/1)
“四叔,吃完饭了吗,我爹找你,请你一会过去大队一趟”夏向北在门口喊道。
“向北啊,什么事啊,我这就过去”夏老头放下碗,走出去。
“不知道呢,我还要去叫三大爷,我走啦”夏向北说着就走了。
大队办公室,里面已经有四人,三太爷族长夏子川,四太爷夏子田,五太爷夏子墨,大队长夏木生,人手一根土烟袋,围坐在一旁吞云吐雾。门口书记夏爱民、会计夏有粮,跟夏老头碰到一起进来。一会还有几个人陆续进来,这些都是一家的当家做主的人。
“三太爷,四太爷,五太爷,都在呀,是有什么大事吗,把我们叫来”夏老头询问道。
“公社开会,上面下通知,为了支持国家建设,号召全民大炼钢铁,社员家里的铁器要全部收缴上去,建造土炉大炼钢,为了解放大批劳动力支持国家建设,特要求开设公共食堂,社员不用回家做饭,统一在食堂吃”
“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不允许家里开火,家里的粮食都上交,家禽也是,都不准留了,以后都是统一上工统一吃饭,这图建造图纸也下发下来了,你们看看”大队长说完沉默了。
“这都是什么事,大家伙是肯定要闹的”四太爷摇头叹气。
“这是一定要干的,上面会来人检查,到时候会强制执行”夏队长补充道。
“这粮食全部上交,家禽也是,这很多家里都是会闹的”
“这铁器全部上交,我们以后上工用什么”
“这公社食堂是个怎么办法,设在哪,怎么个吃法”
“肯定是要办的,不能跟上面对着干”族长也说。
“这是全国统一,抵抗不了,要看看怎么合理安排,以及怎么沟通社员们”
“支持建设要如何安排,生产也不能停,粮食才是我们农民的根本”
“粮食家禽,有的人家多,有的人家少,都是不好说的”
“就是这个事,这几天就要开始办了,都回去跟家里通通气,散了吧”夏队长说。
一群大爷走出大队办公室,三三两两结对回家,都在讨论这个事。
“爹,回来了,队长叔找你们什么事啊”夏一林看到夏老头进来问道。
“哎,要建造炉子炼钢,家里铁器都要收缴上去支援,还要办村里食堂,粮食家禽都要上交”夏老头说道。
“啊,什么,他爹,你说啥,粮食家禽要上交,这怎么可能”叶老太高升惊到。
“是啊,爹怎么回事,怎么家里铁器都要交,这以后如何吃饭烧水啊”大伯夏一山也问到
“一定要上交吗,队长怎么安排的”夏一林也说。
“是啊,都回去睡吧,明天再说”夏老头说着就回房间了,其他人收拾好也陆续回房间。
回房间躺在床上,夏星月才反应过来,心想,这不就是五十年代的大锅饭吗,这,这马上就是三年饥荒啊,这可怎么办。
仔细回想一下历史,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为了更快的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当时的中国的政府进行了许多新尝试和新举措,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公共食堂就是其中一项比较突出的新尝试。
人民公社公共食堂是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它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大批劳动力,投身“大跃进”,向共产主义过渡。公共食堂实行“生活集体化”,分配上完全实行供给制,所有个人财产和个人债务都是集体的,作为共产主义因素的新事物.
所有食堂搞伙食供给制,将"吃饭不要钱”当做是共产主义的萌芽,同时,将农民自留地收回集体,砍掉家庭副业,家家户户毁灶砸锅,全部在食堂就餐。
"吃饭不要钱,老少尽开颜;劳动更积极,幸福万万年。"就是当时人们对公共食堂的理解,媒体宣传也把大办公共食堂,上升为进一步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公社食堂为广大农民勾勒出“吃饭不限量,吃菜不重样”的梦想家园,但理想的平均主义和铺张浪费现象,让不少公共食堂寅吃卯粮。
1959年开始,全国遭受大面积旱灾和其他自然灾害。粮食产量不断下降。国家为保证城镇居民最低限度粮食供应,在农村实行高征购。而当时全国又出现虚报浮夸之风,导致因虚报产生的征购越来越多,公社食堂的粮食一再减少,许多公社食堂难以为继,断炊断粮比较严重,甚至发生死人和外逃现象。
人民公社公共食堂,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伴随着"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而兴起的"新生事物",是建国后极"左"路线的产物。它从1958年的普遍"大办"到1961年的基本解散,历时只有短短的三年,最终只成为一代人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