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章 和谈的曙光(1/1)
王继忠明白萧太后的意思。
让自己打打感情牌。
“宋皇的确应该还微臣一个公道。”
“嗯!如果宋皇顾念旧情,还可以谈嘛!以和为贵。”
“太后的意思是………?”
“你问问宋真宗想不想坐下来聊聊?”
王继忠懂了。
萧太后想和谈。
但是又害怕露出破绽。
所以派自己试一试宋真宗的态度。
王继忠刚走,萧太后就下令挑选五千精兵,准备两日后攻城。
“母后,既然准备和谈,为什么还要攻城?”
“就是要让宋真宗看到战争的残酷,他的缺点就是心太软,说的难听一点叫妇人之仁,这样和谈的机会更大一些。”
两日后。
辽军大举攻城。
李继隆下令打开城门与敌决战。
地上血流成河。
尸体堆积如山。
到处是残肢断臂。
兵器扔得到处都是。
宋真宗两腿发软。
长这么大,哪见过如此残酷的战争?
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呐喊:“别打了!别打了!”
宋军士气正旺,舍生忘死冲向敌军。
辽国五千精兵几乎全军覆没。
宋军继续向前推进。
投掷的炸弹震耳欲聋。
辽军骑兵纷纷后撤。
火器数量有限,李继隆宣布撤回城内布防。
留下遍地的马尸、人尸和兵器。
战况之惨烈可见一斑。
这火器的威力的确有些弱。
燕来客估计有人弄虚作假。
现在兵器监应该是丁渭管吧?
不管是谁,也轮不到燕来客插手。
燕来客并未参战。
甚至没有使用狙击枪。
在他的心里,宋军和辽军都是华夏人。
最好能和平相处。
所以他也倾向于和谈。
澶渊之盟后,宋辽再无战事。
天下太平一百二十年。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燕来客希望所有人平平安安。
如果燕来客出手,萧太后很难全身而退。
只要在天雄军外截住曹利用,谈判就无法完成。
天雄军是军事重镇(河北大名),目前由王钦若镇守。
王钦若与寇准积怨颇深,所以,只要是寇准的建议他都反对。
寇准一生三次为相,五次被贬。
大部分都是王钦若在背后搞鬼。
其实燕来客已经指出一条明路。
辽国孤军深入,必败无疑。
别人不清楚,曹璨却一清二楚。
此时的曹璨已经率兵赶往澶州。
他毫不怀疑“燕来客”歼灭辽军的战略布署。
所以说萧太后危在旦夕。
对于她来说,必须用最快的时间促成和谈。
就算埋葬五千精兵也在所不惜。
宋真宗的确被吓到。
晚上睡觉都几次惊醒。
正好王钦若送来书信,宋真宗连忙起身查看。
原来王继忠无路可走,只能通过王钦若把书信转交给宋真宗。
王钦若提前打开书信一看,原来辽国想和谈,那还打什么?
自己天天提心吊胆,就怕哪里冒出来一支冷箭。
家里的小妾年轻漂亮,还等着自己宠幸呢。
王钦若二话不说,亲自将书信送到皇帝手中。
宋真宗一声叹息:“没想到朕错怪了继忠,他心里还是想着朕,愿意为大宋争取谈判的机会。”
“陛下,不用打仗当然最好。老百姓苦啊!”
“是啊!为了我大宋百姓,应该早点结束战争。”
王钦若大喜。
陛下明显是同意了和谈。
看来可以休战了。
第二天。
朝臣们齐聚一堂。
宋真宗环顾四周。
“各位爱卿,朕想派使臣去和辽国谈判,诸位以为如何?”
寇准第一个跳出来反对:“陛下万万不可,我军胜券在握,只要下定决心打一场歼灭战,幽州和易州都能轻易收回,绝不能前功尽弃。”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消灭辽军二十万,大宋要死多少人?朕不忍心啦。”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此战过后,可保边疆百年平安,就算有所牺牲,也在所不惜。”
杨延昭和石保吉等众多大将也纷纷附和。
他们都是大宋名将,战略眼光无人能及。
已经看出辽军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