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世界太小(1/1)
秦、王心情大好,出门下楼。
高兴之下,一起到浴池各花了5元钱洗了个热水澡,褪下一身老泥,大呼痛快!
秦东明说:“王叔是大师傅,应该多分点钱给您。”
老王头摇得像个拨浪鼓,“如果没有你帮我,桥肚下那些人找我麻烦,我根本来不了,更何况那个刘总认识你才多给我们钱的。”
秦东明不再争,提出请他吃个晚饭喝一杯。老王这次没有拒绝,欣然同意。
旁边就有一家古茗土菜馆,两人要了一间小包间,点了一盘油炸花生米,一份青椒炒肉,一盘红烧大肠,一份炒青菜。
秦东明想了下,又加了一份番茄蛋汤,也算是荤素搭配。
按老王说法,这样四菜一汤,政府领导吃饭也不过如此规格了,咱今天也奢侈一把。
点了一瓶古茗大曲,两人开喝。
几杯酒下肚,老王话多了起来。
秦东明问:“王叔,我看你手艺娴熟,是在哪里学的?”
听到这话,老王一脸骄傲。
老王名叫王光武,是部队退伍回来的,工程兵。水电知识、实操技能那都是实打实的硬本领。
随后,老王又回忆了在部队的骄人战绩,这点民用水电,在他眼里那就是小儿科。
秦东明在一边甘当忠实听众,实时捧哏。
等老王稍稍停顿,秦东明不解地发问:“王叔,您有专业技能,退伍后为什么不做老本行?”
老王叹口气,“咋不想做,可是家在农村,想干乡村水电工,那都需要关系的。
农村不像城市,家里需要大装修,私人也接不到活。”
秦东明又问他,为什么之前不来城市打零工,直到现在才来。
老王脸色沉下来,满脸忧愁,絮絮叨叨说了出来。
他并不老,今年才45岁,农村人传统观念强,
前面三个孩子都是女孩,又超生了第四个孩子,如愿以偿是个男孩。
四个孩子要照顾,吃喝拉撒就不简单,农田也要耕种,
家里没有男劳力根本不行,他哪敢出来打工?
省吃俭用供了大女儿上完初中,高中再也无力供养了。
大女儿只好上了中专,好在孩子优秀,接着又升上大专。
几个月前,家里出了点事。大女儿寄回家3000元解燃眉之急,说是她在饭店打工挣的钱。
老王说到这,眼睛有点湿润,叹口长气,
“当时的确急需3000元钱,借也借不到,所以女儿寄回来的钱,就收下先用了,都是我无能啊!”
就在上周,家里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男人电话,
自称是贷款公司,大女儿欠他们4700元,要求马上归还,否则就要采取手段。
一家人急的六神无主,随后和女儿联系,女儿要他们不用管,她会解决的。
老王是一名退伍军人,算是见过世面的。
他通过电视、网络了解,觉得女儿可能是中了套路贷,但又能如何?
他恨自己无能,否则女儿不会去借高利贷的。
和老婆商量一下,决定来城里干零工,挣钱还给高利贷公司。
他担心高利贷公司找女儿麻烦,就来到这座城市,离女儿近一点。
但一直没敢去找她,一是还没有挣到钱,二是自卑,自己衣着破旧,怕丢女儿脸面。
他为了多接活多挣钱,就降低自己的劳动力价格,这也引起同行怨恨。
今天上午,那些民工要打他,他一点都不怨他们。
秦东明双眼湿润,这就是父爱啊!默默地守护在女儿身边,尽着自己的微薄之力。
忽地心中一动,王小月当时也是欠套路贷4700元,两个都姓王,难道是他女儿?不会这么巧吧?
那天晚上王小月叙述时,并没有说家里摊上啥事了,只是说急需3000元。
秦东明好奇问道:“您当时家里出了啥事?”
老王一脸委屈状,摇摇头苦笑,“飞来横祸啊!”
他家有一辆三轮农用车,拉粮食、运肥料全靠它了。
那天老王开车去镇上卖米,准备回来时顺便再买点肥料。
路上遇到同村张老汉,要坐顺风车,老王自然没有二话,停车把他捎上。
不幸的是,山路狭窄,农用车开到一座桥上时,老王一时大意,三轮车翻下桥去。
好在桥不高,老王当兵出身,身手灵活,毫发无损。
但同车的张老汉就没那么幸运了,造成小腿骨折。
张老汉的两个儿子都是村里狠人,要求老王不仅要支付医药费,营养费、误工费,
还要赔偿出院后的调养费、生活费等等。
老王说愿意承担医药费、营养费,但后期的调养费、生活费就不能支付了。
一方面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另一方面是张老汉要求坐顺风车的,自己也没收他钱。
双方吵得不可开交,后来乡司法办出面调解,达成一致意见,
张老汉出院后,老王一次性赔偿3000元,双方不得再纠缠。
老王虽然觉得憋屈,但也认了,可问题是他的农用车没有任何保险,
张老汉住院期间的花费已经把他家里掏空,还从外面借了2000元。
张老汉儿子趁热打铁,要求老王一周内必须把3000元赔偿款到位,否则就要如何如何。
就在这个时间,王小月打电话回家,听妹妹的说了家里的情况,才引起后面借款事。
秦东明端起酒杯,郑重地说道:“王叔,我敬您一杯,您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老王一口干了,叹道:“我好想去看看我家小月啊!”
秦东明听到他说出女儿名字,基本上确定那个职业学院的女学生王小月就是老王女儿,这个世界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