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明2(亡明者谁?剪辑解说)(1/1)
董莹虽然不是明吹,但是也是明朝的忠实粉了,毕竟明朝是中华历史上最后一个有骨气的朝代!
在董莹眼里,李世民朱棣身上从来就没有所谓杀兄弑父带来的黑点,他们即使有些失败,即使不那么完美,也依旧在中华历史上熠熠发光!
果然是董莹的想法太过强烈,以至于让短视频平台都感受到了她的喜爱。
下一条视频竟还是关于明朝的。
〖亡明者谁?明的遗憾到底是什么呢?〗
董莹知道闯王李自成,知道清兵入关,但是这段历史具体是怎样的,倒是不是很了解。
毕竟哪个非专业人员会专门去了解清朝打败明朝的过程呢?
视频开始。
沉重带有故事感的女声响起。
[李自成军队的马蹄声已经哒哒作响,文官们还要和皇帝大谈道德。]
[道德能当饭吃吗?在那个时代这个问题深埋于每个文人的心底。]
[就在朱由检君臣陷入亡国之忧时,南京的才子们依然沉浸于诗酒风流中,尽情享受着末世来临前的最后狂欢。]
[据说当时南京最有名的当属阮大铖的戏班,这个当年投靠魏忠贤的剧作家,用他的新戏《燕子笺》为看戏的人营造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每当剧情渐入高潮,众人如醉如痴,一副末世来临前的世情百态,但且歌且哭的不止平民百姓,还有帝王人家。]
[崇祯十七年的春节,就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下来临了。]
[这一天早朝,朱由检与阁臣们议论国事,阁臣们认为国事窘困,现在唯一可以仰赖的就是皇上的内帑。]
[朱由俭听闻却落下泪来,他沉默良久叹息,道:“今日内帑,有难以告先生者”,言下之意,内帑所剩无几,不必对此抱有任何幻想。]
[就在同一天,陕西的长安城内却显出一派欢乐的气象,李自成称王,改国号为大顺,年号永昌,正式向天下人表明,取明朝而代之的勃勃雄心。]
[明末的士大夫,问钱谷不知,问甲兵亦不知,这些文官一生所经营的是程朱理学,是苦苦修炼的八股文章。]
[这些进士翰林虽然享有特权,但是在非常时期并没有起到与君分忧,与国同心的作用。]
[朱由俭在位期间,朝中大臣尚书要员就像走马灯似的来了又去,直到自缢煤山前一刻,他还是固执的认为自己绝对不是亡国之君。]
[而那些在纷乱时局中“和稀泥”的官员,才是误国之臣,亡国之身。]
[这种怀疑精神在他与官员之间筑起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将整个帝国一步步逼向绝境。]
[而每一步都是助他登上煤山的台阶,直接通向死亡殿堂。在朱由俭看来,如果说煤山上吊死他的地方有一个打不开的死结,那便是文官们留给他的夺命结。]
[崇祯十七年,3月18日,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城的前夜,崇祯皇帝朱由检传旨后宫并砍杀自己的女儿。]
[当朱由检做完这一切,已是次日凌晨,他在熹微的天光中敲响了上朝的钟声,却没有一个大臣赶到他的身边。]
[那沉稳的钟声撞不破黎明前的黑夜,也敲不醒这个行将灭亡的帝国。]
[没人知道那一刻朱由检的内心有着怎样的失落与痛苦,他在太监王承恩陪同下来,到煤山的一棵槐树下上吊自杀。]
[此时李自成的军队正潮水般涌入京城,朱由检在他的遗书中写道,“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也。]
[朱由检至死都没有原谅他的大臣,事实上,在突如其来的政治变故中,明朝的官僚迅速分化瓦解。]
[一小部分崇尚传统士大夫气节的人,选择了杀身成仁的归宿。]
[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则改换门庭,苟活下来,他们或许会在内疚和羞愧中度过余生。或许会摇身一变,继续骑在平民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
[公元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的军队从德胜门打进北京,历时276年的大明帝国就此画上句点。]
明。
朱元璋不可置信地发出一声爆鸣。
276年!竟只有276年吗?
他大明就算没有千年之久,500年总该有了吧!
就连屈辱的大宋也有319年,他大明怎么的如此失败!
这士大夫后世怎会演变成这样?
照天幕的说法,在明末的时候,士大夫岂不是一群废物?
享受着朝廷的福利,却不干正事,一心为自己谋私利。
咱果然是太给那些读书人脸了,以至于让他们分不清到底谁才是主子了!
就连皇帝的内帑也拿不出钱,那钱到底在哪里?
照朱元璋说,要是他的话,直接抄了整个都城。
就不信翻不出几十万万两银。
银子不在国库,不在皇帝,不在军队,那一定就在别有用心的乱臣贼子家里!
不过既然是明末,恐怕朱由检已经无兵可用了。
事到如今,已经于事无补了。
而这朱由检看似爱国,煤山上吊自缢。
实际上他死前清兵正入京城,说明兴许尚有转圜余地,即使提前逃离呢?
即使如宋朝分裂成南北两朝,尚存一线生机,也总比这样干脆的阻绝生路来得明智。
这样做,除了留下一个清高的名声之外,还能带来什么呢?
朱由检杀掉了自己的后宫,杀掉了自己的女儿,但百姓们呢,百姓们往哪里跑?
大明朝的子民们呢,他们又往何处去逃?
难不成他们又要沦为元朝时的四等人,那些孩子们也又要沦为朱元璋小时候的样子吗?
朱元璋本身就是淮右布衣,得上天眷顾,才成为皇帝。
结果现在又让蛮族入关,难道真是天道好轮回吗?
崇祯朝。
朱由检绝望极了,竟然真是他亡掉了大明。
身旁的太监王承恩扶住了朱由检的手肘,眼里同样带着悲怆。
大明啊,是朕对不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