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捡来的皇位(1/1)
大家都知道,收藏界有个词儿叫“捡漏”,就是一不小心捡了件宝贝的意思。如果把这个词拿来用到中国古代皇位的传承交接上,也是相当合适的。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捡漏皇帝,他们在正常情况下,根本就摸不着皇位的边儿,只有大老远瞅瞅金碧辉煌的龙椅,然后回家咂巴嘴巴羡慕的份儿,但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最后他们没弯腰就捡到了宝贝,坐上了龙廷御座。
这样的无意间中彩的皇帝比比皆是,比如汉宣帝刘询,比如宋高宗赵构,比如明景帝朱祁钰,他们的皇位都是捡漏得来的。刘询散落民间近二十年,都已在民间娶妻生子,过起了纯普通人的生活,后因宫廷政变,被抬进皇宫做了皇帝;南宋开国皇帝赵构一直不得皇帝老爸喜欢,被逼得在京城之外东奔西走,结果因祸得福,赵家皇室几千口男女全被攻破京城开封的金兵虏掠北去,赵宋就剩他一个孤家寡人,想不当皇帝都不行;朱祁钰的登基就更离奇了,本来皇帝是他哥,谁知道皇兄在御驾亲征时被敌人活捉,成了战俘,于是作为弟弟的他白得了一个超级大红包。
刘宋的第五位皇帝,宋孝武帝刘骏的皇位就是捡漏的产物,属于典型的一不小心当上皇帝的那种超级幸运儿。
在他老爸刘义隆去世的元嘉三十年之前,这个刘家老三即便是做梦也不可能会梦见自己将来有朝一日能当上皇帝。所谓日有所思,才会夜有所梦。就好比一个朝九晚五的工薪族,他可能会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能买彩票中上千万大奖,却不可能梦想成为比尔·盖茨、巴菲特那样的亿万富翁,因为这种梦想离自己的生活过于遥远,太不现实了。
就当时的政治环境而言,皇位之于刘骏,就像亿万富翁之于草根,也是遥远而不现实的。他的上面有太子大哥刘劭和始兴王二哥刘浚,就算皇位出现非正常交接,也轮不到他这个三弟。而且更悲摧的是,他这个老三并不得宋文帝刘义隆的喜欢,就像老爸不喜欢他老妈一样。
刘骏的老妈是史上著名的争议人物路惠男,这个不少人觉得生僻的人名能直接用搜狗拼音敲出来。刘妈绝对是个美人儿,年轻时“以色貌选入后宫”,但再漂亮的女人也经不住岁月这把杀猪刀的刮磨,生下刘骏后不久,路惠男就因“年既长,无宠”被失去新鲜感的刘义隆撂在一边。
皇帝玩厌了,换人了。这很正常,很多古代宫廷美女都是这种结局,她们被皇帝宠幸的过程很像是一支股票的K线轨迹。先是在默默无闻的时候,被皇帝偶然发现抄底捞出,然后随着皇帝的宠爱加码而身价倍增,股价急速冲高,但日夜被美女围绕的皇帝是不会持股过久的,等到皇帝热情消退,抽身而去,她们就会像一支主力资金永远出逃的垃圾股一样,回落到默默无闻的地板股时代。
有一个地板股身份的老妈,可想而知刘骏当时的身份地位。刘义隆对刘骏丝毫无好感,这从当时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中也能看得出来。当刘义隆对刘劭失望,决定更换太子后,在新太子人选的问题上,考虑过刘骏的哥哥,也考虑过刘骏的弟弟,就是没考虑过刘骏,甚至连刹那间的闪念一想都不曾有过。这样不得皇帝老子的喜欢,当然没得好,所以刘骏在十三四岁时就被派往京城以外做藩王。《资治通鉴》里写得很直接:“武陵王骏素无宠,故屡出外藩,不得留建康。”宋文帝刘义隆把刘骏当成足球了,一脚开出老远,去外地待着吧,别在京城晃荡让老子看着你烦。
就这么着,从小学毕业的年岁开始,刘骏就开始在外地四处奔波,一会儿调到这儿,一会儿调到那儿。当然,他不是一个人在奔波,他的妈妈路惠男一直跟着他,陪着他一起东奔西走。
千万别把他们这种子唱母随的形式看成是一种温馨和幸福,你以为是今天的陪读母亲呀?儿子出门求学,然后母亲主动在学校门口租一房子伺候儿子?非也。路惠男也是刘义隆当皮球踢出来的。因为按照一般规矩,皇子出镇地方,都是孤身一人赴任,母亲不能跟着一起同去。一来是因为皇帝的女人不可能随便走出宫廷大内;二来也是出于一种政治考量,警醒天高皇帝远的皇子,别生出啥谋反篡逆的坏心思,你妈还在宫里头呢,要是不想成为没妈的孩子,就老老实实地为国效劳。而刘义隆完全不考虑这些,将母亲、儿子一起打包放出宫廷,可见路惠男母子不受待见的程度。
不过,从后来刘宋宫廷发生的一系列残酷事件来看,刘骏正是因为这种不受待见而因祸得福。如果他一直待在京城,即使不被发动政变的两个哥哥杀死,也断不会有后来登基称帝的华丽大转身。
当他的太子大哥发动政变杀死老爸刘义隆的时候,刘骏正在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地区忙着“剿匪”打游击。因为就在刘义隆遇害的一个月前,湖北境内那些一直不服朝廷管治的山区少数民族,把这位向来喜欢动武的皇帝搞恼火了,于是他任命正在江西坐镇的刘骏为“剿匪”总司令,并加派名将沈庆之赶往湖北辅助刘骏,意图一举肃清长江下游地区的不安定隐患,维护国内安定团结的大好政治局面。
这次军事任命改变了刘骏的命运,使刘骏这条咸鱼有了翻身的资本,因为这个职务,他手里握有了一支军队的指挥权。当得知父亲被杀的消息后,刘骏立即率领本部人马竖起讨逆大旗,杀向京城。
不过,在从湖北杀往建康,并最终登上皇位这期间,刘骏战战兢兢地经历了两道险关。对当时的刘骏而言,这两道关都可以说是鬼门关,任何一关过不去都得见阎王,更别谈什么当皇帝了。
第一关是一个人。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在湖北跟刘骏合作“剿匪”的沈庆之。因为沈庆之跟太子的关系比跟刘骏好,他曾经担任过太子步兵校尉,全权负责太子的安全保卫工作。作为南朝名将,沈庆之的本事我在前文中已作过介绍,以他当时的能力和威信,在这种关键时刻,他投向谁,谁在皇位争夺战中的胜算概率就会大大提高。刘劭特别看重自己的这个昔日的警卫队长,在匆匆宣布即皇帝位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他,百忙之中写了一封亲笔信派人送给沈庆之,叫他见字后立即杀死刘骏。
刘骏知道沈庆之和哥哥的这层亲近关系,所以当沈庆之拿着密信求见他的时候,他吓得魂不附体,脑袋抽风般地摇个不停,不见不见不见,“庆之求见王,王惧,辞以疾”。
刘骏叫人告诉等在门外的沈庆之,说自己生病了,感冒发烧腿抽筋,无法会客,请回吧您!
沈庆之知道他是装病,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闯门来到刘骏跟前,把刘劭的亲笔信递给他看。
史书记载刘骏看完信后的反应是:“王泣求入内与母诀”。他觉得自己死定了,明年的今天就是自己忌日了,于是泪雨滂沱悲悲切切地哭着哀求沈庆之网开一面,允许自己在临死之前回后堂再看母亲最后一眼。刘骏这家伙残暴得不得了,下一章我就会详细讲述他的各种兽行。但他对母亲却特别的依恋孝顺,这一点倒是在刘家皇帝中显得相当突出。
刘骏不知道沈庆之这次不是来逼他命的,而是来向他表明自己的效忠立场的。沈庆之虽然跟太子关系很好,但他跟太子他爸关系更好。当年刘义隆待沈庆之不薄,多次提携,正是因为对沈庆之极度信任,才派他担任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明确告诉吓得脑袋发糊的刘骏,自己受先帝厚恩,定当全力帮助他讨伐刘劭,替先帝报仇。
刘骏听沈庆之这么旗帜鲜明地支持自己,一颗扑扑乱跳的心才安静下来,他知道自己过了一道鬼门关,无限感激地对沈庆之深深一拜:“家国安危,皆在将军。”
沈庆之关键时刻的力挺使刘骏的人生顺利进入一个重大转折时期,此后,沈庆之指挥这支讨逆军,两个月就杀进建康城,将刘骏成功推上御座。
第二关是一种病。
即位之前的刘骏命运多舛,在挥师建康的途中,一场大病几乎要了他的命。大军从寻阳(今江西省九江市)刚出发没几天,刘骏就病倒了。史书上没说他得的是啥病,总之症状很重,要是搁现在的医院,家属肯定会收到一摞病危通知。
一点不夸张,刘骏的病情当时严重到可以准备后事的程度了,如果不是他的贴身秘书颜竣的机智处理,刘骏的队伍早散了。队伍一散,他这个光杆司令自然也就没命了。你想呀,当时这支队伍是去都城替自己的司令争夺皇位的,如果他们知道司令官已经病得奄奄一息,定会六神无主地一哄而散。谁都知道,跟着一个躺在病床上只剩下一口气的领导,是死路一条。
颜竣清楚这个问题的利害,他用他的智慧化解了这场生死攸关的危机。当时刘骏病重到“不能见将佐”的程度,行军途中,底下的旅长团长想要跟他当面汇报一下士兵状况、军事情报什么的都不行,因为此时的刘骏已经是大小便和饮食都不能自理,必须严格保密,绝不能泄露主帅得病的消息,否则部队就面临着解体崩盘。
怎么办呢?
颜竣采取了一个好办法:捂。为了让不明真相的将士保持情绪稳定,捂住事实真相,在刘骏病后,颜竣阻断了外界同刘骏的一切联系,所有需要刘骏处理的事情,都由他这个首席秘书代转给刘骏。那段时间,颜竣很辛苦,“唯颜竣出入卧内,拥王于膝,亲视起居”。
刘骏的卧室(其实也叫病房)只有颜竣一个人能自由进出,在卧室里,颜竣把生活不能自理的刘骏抱坐在自己膝上,给他喂食,帮他擦洗,整一个重症病房的男护士角色。不光是生活上照料,军务政务的处理也都是颜竣一个人承包了。对于所有需要刘骏批阅的文件,颜竣都模仿刘骏的笔迹作出批示,然后下发部队执行。
从史料记载看,这个颜竣是个十足的模仿秀达人,模仿能力超强,仿什么像什么,他不但能以假乱真模仿刘骏的笔迹,还能惟妙惟肖模仿刘骏的声音,而且是高难度的哭声。
因为刘骏老爸刚去世不久,按照礼制,作为儿子的刘骏,每天早晚必须要到摆有父亲灵位的地方去哭灵,以显示自己是个大孝子。刘骏虽然和不喜欢他的老爸感情不咋地,但父亲死了,每天痛哭流涕地号几句类似“爹地呀,你死得好惨啦”是必需的,即使是做样子也得做。就好比那个样子做得很好的杀死老爸的杨广,他爸死了其实他比谁都高兴,但他却在众人面前哭得比谁都伤心,眼泪那是小河淌水哗哗哗的。
刘骏在自己乘坐的指挥船上为老爸设立了一间灵堂,每天照例去哭两次,以哭声告诉舰船上的官兵,你们的首长是个有情有义之人,跟着他,没错的。不过,哭灵这事随着刘骏的生病变得麻烦起来,那会儿刘骏病得只剩下淌口水的力气,哪有喊爹喊妈大哭的力气?但是不哭又不行,于是颜竣就去代哭,每天早晚颜竣模仿刘骏的声音号哭一番。没有人发现破绽,都以为这是刘骏同志亲自哭的,“昏晓临哭,若出一人”。看来颜竣的哭属于高仿,要不史书也不会说他的哭与刘骏的哭好像一个人似的。
这次的连捂带哭取得了圆满成功,“如是累旬,自舟中甲士亦不知王之危疾也”。就这样过了几十天,也没有其他任何人知道刘骏病了,甚至连和刘骏同乘一船的将士都丝毫不知,他们虽然很长时间没看见首长出现,但每天都能听见现场直播的哭声,所以军心一直很稳,使这支本来随时都可能解散的军队没有一点波折地抵达战场,并最终成就了刘骏的帝业。
颜竣这人很有才,他的才华为刘骏成就帝业立下了特别大的功劳,刘骏起兵之初的很多重要事务都是他领头完成的,包括那篇分量很重的宣誓讨伐刘劭的檄文,也是他起草的。
檄文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军事文体,多半时候,一场重要战争开打前,战役发起者都要弄出一篇檄文,义正词严地向世人宣告:我要去打他了,这家伙太欠揍了!似乎自己如果不去攻打对方,天理不容、必遭天谴似的。这种文章的代表作是唐代骆宾王为徐敬业讨伐武则天所写的《讨武曌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篇檄文能超过这篇檄文的高度。
这东西在中国很有些年头了,早在夏启时代就出现了。此后历朝历代都有檄文出现,一直到清末。太平天国那会儿,洪秀全和曾国藩二人还“檄来檄往”呢,一个写《讨清妖檄》,一个作《讨粤匪檄》,相互把对方臭得一脸疙瘩。
这种文章其实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之:口诛笔伐。就是以口为刀,用笔当剑。把嘴巴架到对方身上,将一切坏事丑事一股脑地泼到对方身上,把好事美事全部留给自己,目的是给自己找一个发起战争的理由,使自己站到正义立场一方,赢得社会舆论支持。
所以对于檄文,我们可以当成作文看,不见得篇篇写的都是真人真事,应该是在真实的前提下,进行过艺术加工。比如对方的缺点有花生米那么大,檄文里肯定会写成有黄瓜那么大;如果对方本身就有跟黄瓜一样大的缺点,那就说成跟丝瓜一样大;倘若是丝瓜,对不起,檄文里出现的保不齐就是一个胖乎乎的大冬瓜了。
颜竣这篇战斗檄文虽然比不上骆宾王的那篇,但也是洋洋洒洒,把刘劭批得臭不可闻、罪该万死,以至于刘劭拿着这篇文章去质问在建康为官的颜竣老爸颜延之:“言辞何至于是!”意思是说,你儿子太过分了,怎么把我写得这般丑陋不堪!
文字是能产生战斗力的,颜竣的这篇檄文被特快专递到各地后,引起了很大反响,迅速点燃了全国人民对弑君者的仇恨,各州郡收到讨伐檄文后,翕然响应,一致同意,热烈拥护。就这么着,一支由各方力量组成的联军迅速杀向刘劭所在的建康,没费吹灰之力就干掉了刘劭,让刘骏轻松捡了个大漏。
尽管颜秘书为自己的首长立了大功,但他最后却并没有得到善终,因为不停进谏惹恼了荒淫昏暴的刘骏,被刘骏以谋反罪处死。颜竣死得很惨,“先折其足,然后赐死”。刘骏先叫人打断他的双腿,然后命令他自杀,他的家人全部流放到遥远的交州(今越南河内市)。在颜氏一大家子走到江西鄱阳湖时,刘骏又下令把颜家所有的男人,不论老幼,全部捆绑扔进湖中淹死。
“伴君如伴虎”差不多就是这意思,这类歹毒如畜生的君王,历史上多得海了去,刘骏只是其中之一罢了。不过,不能说刘骏是虎,从他的所作所为看,他是狼——狼心狗肺的狼,色狼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