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大唐出行利器(1/1)
小公主见状,急忙推开车门,飞奔至李世民的身旁,用她稚嫩的小手轻抚他的脊背,关切地问道,“阿耶,您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李世民吐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他擦了擦嘴,苦笑着对小公主说,“兕子,这汽车……实在太颠簸了,阿耶有些受不了。”
“很颠簸吗?”小公主眨着天真的大眼睛问道,“可是,兕子坐在里面感觉好兴奋呢!”
听此,李世民的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想他堂堂天可汗,乘坐汽车的承受能力竟然还不如一个小孩子。
“陛下,你这应该是晕车了吧!”就在这时,李浩宇的声音从一旁传来。
“晕车?这是何解?”脸色略微苍白的李世民疑惑地询问道。
李浩宇走上前来,解释道:“晕车是指在乘坐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时,由于内耳前庭器官受到过度刺激,引发的晕眩症状。有些人会因此感到恶心,甚至呕吐。”
他没有告诉李世民的是,货车本来就比较颠簸,再加上皇宫的道路不平,后排减震更差,更加剧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李世民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原来如此,难怪我觉得头晕目眩,胸中烦闷,甚至恶心呕吐。”
“陛下,不必担心,这只是暂时的适应不良。”李浩宇安慰道,“习惯一段时间,应该就会好很多。”
小公主在一旁听得认真,突然插嘴道:“阿耶,您不舒服就告诉兕子,兕子可以帮您揉揉,或许能好一些。”
李世民听了,心中一暖,微笑着摸了摸小公主的头,“谢谢你,兕子,阿耶知道了。”
紧接着,他向李浩宇感慨道,“莫非朕晕车,就意味着日后再也无法乘坐这种座驾了不成?”
李浩宇听后,微微一笑,说道:“陛下不必担心,晕车并非不能克服的问题。”
“有些人初次乘坐汽车时,确实可能会出现晕车的症状,但这并不代表您日后无法乘坐。”
“实际上,很多人随着乘坐次数的增加,会逐渐适应并克服晕车。”
“而且,大部分晕车的人自己开车的时候就不会晕车了。”
“等陛下日后学会如何驾驶车辆,自然就不会有晕车这种情况发生了。”
李世民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此言当真?”
“千真万确。”李浩宇肯定地点头,“而且,晕车还可以通过食用一些药物缓解。”
听此,李世民顿时心情大好,心思也不由地转移到江山社稷上来。
“国师,这汽车既然能日行千里,对我大唐的军事和通讯都有极大的帮助,你能否为朕打造一支汽车大军,助我大唐将士所向披靡?”
“朕想将这等奇物用于军事和民用,必定能大大提高我国的实力。”
“陛下,此事虽然可行,但却困难重重。”李浩宇解释道,“打造汽车队伍并非难事,只是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可目前的大唐……”
后面的话李浩宇并没有说出来,但李世民瞬间明悟。
那就是现在的大唐太穷了,或许……根本难以购置成千上万的汽车大军。
但李世民却并不死心,他继续向李浩宇询问道,“既然购置花费颇大,那朕想,我们是否可以大量制造这种汽车,实现自主生产?”
李浩宇听后,微微一愣,他不得不为李世民的高瞻远瞩而钦佩。
千年前的古人竟然就已经知道买不如造这样的大道理。
可想要在大唐自主化量产汽车……好像也并非不可能,不过需要从现代购置的东西,以及雇佣的员工可就太多了。
李浩宇在现代的势力还太过弱小,时机未到,不宜进行这样的大动作。
而且,即便是实现了某款汽车的自主生产,就大唐目前的道路条件,想要把汽车开动起来也困难重重。
不过,李世民的提议倒让李浩宇想到了十年前退出华夏舞台的一款出行神器——摩托车。
李浩宇沉思片刻,然后说道:“陛下,实现汽车的自主生产,目前确实面临诸多困难。但臣有一想法,或许可为大唐带来一种新的交通工具选择。”
“哦?国师有何高见?”李世民好奇地问道。
“陛下,臣想引入一种名为‘摩托车’的交通工具。”
李浩宇缓缓说道,“摩托车体积小巧,灵活便捷,既适合城市街道,也能应对乡村山间的复杂地形。”
“与汽车相比,它的制造和维护成本更低,而且适应性强,对道路条件要求不高。”
李世民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兴趣,“摩托车?这又是何物?若是合适,倒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摩托车,简而言之,就是一种两轮或三轮的机动车辆。”
“从外观上看,通常有一个坚固的金属框架,这是车身的骨架,用以支撑整个车辆。”
“在这个骨架之上,前后各有一个大轮子,由橡胶制成,这使得摩托车能够在各种路面上平稳行驶。”
“而轮子的中心部分,我们称之为轮毂,它与车身通过金属杆连接,这样就能够灵活地转动。”
李浩宇解释道,“它轻便快捷,操作简单,而且油耗低,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
“在大唐现有的道路条件下,摩托车能够更好地适应,并且能够快速穿梭于城乡之间,对于军事通讯和民用交通都是极大的便利。”
“更重要的是,”李浩宇继续说道,“与汽车相比,摩托车的生产技术相对简单,我们可以更快地实现自主生产。”
李世民听后,不禁点头称赞,“国师所言极是,这摩托车听起来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那么,我们何时能开始生产这种摩托车呢?”
“陛下,此事急不得。”李浩宇说道,“虽然摩托车的生产技术相对简单,但我们仍需要从基础做起,建立生产线,培训工人,采购必要的设备和原材料。”
“臣预计,至少也需要三五个月,最多需要一年的时间来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