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村遗址(1/1)
半坡村遗址
仰韶文化距今约六七千年,属于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文化。这一文化类型是1921年首次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因此以“仰韶”作为这一文化类型的名称。仰韶文化发源于黄河中游,遍布于黄河中上游各省。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陕西西安的半坡村遗址和临潼的姜寨遗址。
半坡村遗址在西安的东郊,遗址东西最宽处近200米,南北最长为300多米,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遗址略呈椭圆形,北面为氏族墓地,南面为居住区,东北面为陶器窑场。居住区内的房屋有大有小,大的面积达120平方米左右,只有一间,可能是氏族首领的住室或议事集会场所。
这时期的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有石斧、石铲、石镰、石刀、石磨等,大多磨制得比较精致,各有用途。除此之外,骨器、陶器等也是他们常用的工具。这里的生产以农业为主,已经处于“锄耕农业阶段”。半坡居民种植的谷物有粟、稻等,用石磨盘、石磨棒磨去谷皮。他们还种植白菜、芥菜等。家畜饲养业在这时已出现,他们在居住区内建起圈栏,主要饲养猪、狗等家畜。居民除经营这样的原始农业和饲养业外,还要捕鱼、狩猎、采集果实以补助生活,渔猎经济在此时期仍占重要地位。
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有手制的陶器、石器、骨器、纺织架、木器等。陶器以粗质和陶土细泥的红色、红褐色陶为主,最常见的是粗砂陶罐、小口尖底瓶和钵所组成的一套生活常用器,例如瓮、罐、瓶、盆、钵、鼎等,上面绘有黑色或红色旋涡纹、波浪纹、几何纹、花瓣纹、鱼纹、鹿纹和人面形图案等。人们称这类陶器为彩陶。在圆底钵口沿的宽带纹上,发现有22种不同的刻画符号,有人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字的萌芽。半坡居民的装饰品有用石、骨、陶、蚌磨制成的环、璜、珠、坠、耳饰、发饰以及镶嵌饰等。
半坡类型的墓葬约一半有随葬品,主要是日用陶器。其墓葬体现了一些奇特葬俗,小孩瓮棺葬具多打洞,可能是作为灵魂出入的通口。常见“割体葬仪”,将被葬者手指、足趾割去另外埋藏。半坡墓葬是男子、女子分别葬在一起,说明了这里尚实行族外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