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1/1)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有很大的发展,其主要表现为铁器和牛耕的出现。中国铸造铁器大约开始于西周末年或春秋初年。自春秋时期起,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随着冶铁业的发展和冶铸技术的突飞猛进,铁器已普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春秋时期,牛耕已经出现。孔子的弟子冉耕的字为伯牛,司马耕的字为子牛,这都是当时出现有牛耕的证明。
春秋时期的铁器主要有武器、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生产工具主要是铁农具,种类有锄、铲、镰、耙、镢等。生活用具的铁制品更多,如铁刀、铁斧、铁削、铁铣、铁锛、铁凿等。
战国时期,冶铁业发展迅速,各种农具已普遍用铁制造。铁镰、铁锄已成为农民不可离开的必备生产工具。铁农具已能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垦地、翻土、开沟、整地、除草和收获。同一器类的铁农具还有不同的形制。
战国时期的农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心铁刃的,即在木器上套了一个铁制的锋刃,这就比过去的木、石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考古看,不论是在山西、陕西,还是河北、河南,或在山东出土的犁铧,均作“V”形刃,后端比较宽阔,前端尖利,并有直棱,有利于减少耕地时的阻力,这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铁锸可增加翻土深度;铁耨则可有效地用于除草、松土、复土和培土。此外,这一时期推广的连枷,是一种有效的脱粒农具,为后世所长期沿用。
战国中期以后,铁农具的成型和加工工艺技术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普遍采用白口铁铸件经控制脱碳热处理的方法来制造农具。解决了某些农具既要求有坚硬锋利耐磨的刃口,又要具有韧性的矛盾。铁农具的制造此时也趋于规范化。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逐渐取代大规模的强制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