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万里长城(1/1)
秦代万里长城
战国时期,北方邻近匈奴的秦、赵、燕三国分别修筑长城以防匈奴侵袭。秦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北经固原至黄河。赵长城西起高阙(今内蒙古临河)、东至代(今河北蔚县)。燕长城西起造阳(今河北独石口)、东至辽东。3条长城互不连结。公元前222年,秦灭赵后,匈奴乘机占领赵属河套地区的河南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一方面派蒙恬大军征伐匈奴,一方面征集民工将原秦、赵、燕旧时长城,随地形修筑连接,重新加固,修建成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以防御匈奴的侵入。修建长城的条件是十分艰苦的。30万以上的农民及囚犯,在北方风雪萧萧的边塞上,肩挑手抬,积土垒石十余年,在留下无数的白骨后,终于修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秦代万里长城。万里长城修好后,蒙恬率军30万,屯驻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十余年,声名赫赫,威振匈奴。匈奴与胡人从此不敢南下放牧、袭扰。在秦代万里长城的基础上,经西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唐、明朝历代增修,形成今天的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长5500余千米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对于抵御匈奴的骚扰,保障内地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定,起了重要作用。它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和中国历史上七大奇迹之一。万里长城充分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成为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