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谋杜断(1/1)
房谋杜断
房玄龄38岁时才投到李世民手下,那时唐军正在与隋军作战,每逢打了胜仗,有的将士忙着打扫战场,有的争相搜罗金银财宝,有的抢夺年轻女子,房玄龄却是到俘虏营里,将各级军官一一登记造册,挨个儿谈话。当唐军将俘虏押回京都时,他已对这些人的身世、才干了若指掌。李渊要下令杀这些人时,他就将挑选出来的名册交给李世民,让他收罗这些人才。久而久之,李世民便拥有了许多可用之才,势力也越来越强大。杜如晦就是那时被举荐给李世民的。
因为房玄龄坚持任人唯贤、不避仇过、才行兼顾、行重于才、扬长避短、明赏慎罚、用人不疑等原则,所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人才,成了兴国安邦的重要组织保证。
由于隋末以来十多年的战乱,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有的地方千里萧条,人烟断绝。唐朝建立之初,内乱外敌此起彼伏,边境战事不断。为此,房玄龄手书“惧畏恐忧”四个大字,送与唐太宗,将其悬挂在显德殿上,太宗大为称赞:“你这四个字,正巧是我心头的事。”
房玄龄组织朝内大臣进行讨论,首先在大臣中树立以农为本的思想。接着他又亲自带着一批人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农民们常看到一群穿着朴素的人在田间走,还以为是县官出来视察,却不知是宰相亲自出巡。
一天,房玄龄看到库中有很多兵器闲放着,就建议皇上将其中一部分改作农家工具,以解决农具不足之虞。他发现劳动力严重不够之后,又提倡再婚再嫁,鼓励生育,取消家奴,提倡僧尼还俗。一时间,竟有十余万人走出寺院。另外,房玄龄还出台了暂免死刑、释放罪犯、让人口密集地区的人向着地广人稀处迁移等措施。
接着,他说服唐太宗重新颁布了《均田令》,甚至要求皇室以身作则,建议唐太宗把皇家园林芳华苑等地放弃,赐给当地穷人耕作。太宗果然依他所言,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与房玄龄同时的还有一位名相杜如晦。杜如晦在太宗继位后出任兵部尚书,与房玄龄共同辅佐朝政。房玄龄善于谋划,比较会出主意,而杜如晦长于决断,在共同辅佐唐太宗期间,二人配合默契,被传为佳话。可惜杜如晦在贞观四年(630年)就去世了,年仅46岁,使太宗痛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