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深圳旧事 第60章公明聚会(1/1)
这回回深圳倒是一帆风顺。广州也没哪个警察给我送行!回深圳之旅也就变得四平八稳,没有一点响动。
公明镇没有一个人注意到我的回归,没人前来迎接,路上也没有一个人与我点头示意。仿佛这个世界本与我无关,我只是个过客与这里也是无关。
一脸冷漠的是大城市里的两个小人物,你看不见我,我看不见你!哪怕如眼皮底下,也见不着鼻子上的灰尘。
幸运的是,当我走进小姨暂住的工厂,也是我的落脚地。我遇见了所有亲戚。
小姨从国外赶了回来。小舅和哥哥知道小姨回来,也从他们的厂赶过来,和我们一起聚聚,这恐怕也是我们第一次聚会。
小姨带着丝丝兴奋,说着国外的所见所闻。还拿出港币,美刀,日元,秘鲁币让我们见识见识,与我们人民币有什么不同。讲一些国外的有趣见闻。
“张先生带我们去巴西,他的农庄,机械化收割机收割玉米和稻谷,玉米棒子从收割机机器头部连同秸秆进去,机器尾部就把稻谷玉米秸秆分离!秸秆又分成一段段碎末还田作为肥料!现代化的程度国内真是无法可比,又快又省力!”明显小姨在炫耀她的见闻。实际上那时国内真的没有!
九十年代,国内才改革开放!农民还在过着伙桶砸谷,场地晒粮的日子!连打稻机,也才学会自制。
小姨在我家,就亲眼见过农忙。黑悠悠的汉子挑着稻谷,蹒跚着在田里挪动着脚步,汗水顺着脸颊一直淌到脚跟!沉重的箩筐装满的谷子把父辈们的脊背压弯。
小姨指着美钞说:“这叫美刀!”我翻来覆去也没找到纸币上有关刀的印记。我一直想等哪年有钱了,换几张好好收藏,好好看看,这刀到底什么模样!这刀到底画在什么地方?
小姨又拿起港币,告诉我们,“这是十元港币,值十几元人民币!和人民币差不多。”我扫了一眼,其中还有几个5元币。
小姨接着说:“美刀更厉害,兑换比例更大,黑市里十美刀能卖到100多!”
这些我也听过,好像确是这样,不过我们也用不上。所以没有细究,见世面!就见见吧!见见就行。
小姨又拿起日元对我们讲,“小日本的钱不值钱!1块钱的人民币就能换2-3块的日元钱!”
看着穿和服的日本币,觉得画面不是太美,少了欣赏日本片的画风柔和,也就感觉不到美,于是没有吭声。直到多年以后,我才明白,不要管它漂不漂亮,有钱才行。
最后小姨指着秘鲁币说,“这个国家和美国贸易,离美国又近,在国际上,钱挺值钱的!一秘鲁币值个几块钱人民币。”
接着小姨说,“我只带了几百块钱,你们几个各分点买少点,作个纪念就行!”
我摸着瘪瘪的口袋,拒绝了华盛顿的邀请。也谢绝了明治天皇的邀约!秘鲁币?对不起,咱目前吃饭还成问题。等有空去秘鲁了,再来计算兑换秘鲁币。
二哥拿出口袋里的所有钱,让小姨给她换了一些美元,日元,秘鲁币。据说十年后,小姨从国外回来,送给二哥金镯子,金链子,还有金戒指听说要值好几万元。
而二哥换的几张外币,被二哥当作书签,一直夹在书页里收藏着,并没有花出去。是不是有点傻?我这样想。
小舅也把节省的几百元钱,给了小姨,小姨帮忙换成了秘鲁币。据说十年后,小姨从国外回来,还给打光棍的小舅买房子,张罗着娶媳妇!
我只能摇摇头,我口袋剩下的钱,吃饭都成问题。倒不是认为小姨有什么算计,或者不怀好意,最多只能说是我们的经济都捉襟见肘,而他们口袋里也真的没钱!
我只能和华盛顿,明治说再见。至于秘鲁币日元,美钞!对不起,我想想就好!别怪我没礼貌,真的不认识!我没钱,我猜小姨也不会给我。
好像小姨也没有因为这个换不换外币的事讲什么话,吃饭时还显得挺开心。
二哥买了鱼,我们叫鲶鱼(鲶胡子),挺好吃的,全身无刺,就一条脊椎骨!肉嫩,鲜美不过有钱人嫌弃,因为它长在脏水里。
大家一起吃的很开心,只有我好像被晾在一边!
我知道小姨这也属于变相集资了,集资这个词是二十年后的讲法。这也是多年后我总结出来的。
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后,秘鲁这个国家经济体系崩溃,秘鲁币成了废纸一张。
实际上,对于我来讲!美刀也好,港币也罢!我达不到那个圈子,那种钱在我手上,我用不出去也只是废纸一张。
虽然我手上曾没有过,既不骄傲自己的先见,也不后悔自己的无知。
吃饭时,小姨把张先生请过来与我们一起吃饭。
这是我第一次见张老板,邻家大叔的模样,显得亲切。没有那些厂领导高高在上的感觉!
我一直以为,穷人不挑食!这叫饥不择食。
谁知张先生也不挑食,对这种鱼和带有菌味的猪蹄脚反而吃得津津有味!舍不得丢下筷子。
台湾来大陆开厂的,基本上都是赚了不少钱的渔人,在台湾已经没有发展机会了。
刚好深圳开放,就过来找机会投资。也可见他们起家时也很辛苦,不然连我也不愿吃的猪蹄,他却啃的津津有味。
只有前段时间,在插花厂上班,肚里缺少油水,枯了。为了改善伙食,我到路边摊吃过的水煮猪蹄,1元1碗!菌味很浓。
连广东人都不吃!卖肉摊位上的猪蹄也不要钱。送人,拿走,这倒是稀奇,出乎我的想象!
连蛇也敢吃的人竟然猪蹄不吃!可见猪蹄的菌味。现在的北方,菜做得麻溜,猪蹄早成了名菜,而且贵的要命。
吃完饭,张先生带我们去见他的同乡。新竹出来的,什么一工业区,什么二工业区!什么方村,李村工业园……
转了好多地方,这倒有点像消食。
不过终归都是新竹出来的,张先生到时,都是老板作陪!然后附庸风雅的坐在一起,品那一小杯茶水。
我实在没耐心,那种小杯子装的水我可以连干十杯!
明显新竹出来的是一个圈子。这是文化程度决定的!与台湾沿海起家的渔民不同,斯文写在脸上。而他们大都移民巴西,智利,这回乘改革东风回来投资,当然我感觉像是在投机圈地。
最起码,张先生,黄先生是!感觉他们的厂房建了好几处。机器在国外倒不算先进,十几万美元一台,基本上每家厂的机器都是十台日本产的。15台,20台的都是发展比较早,也比较好的了。
黄先生的机器也是日产的,十台机器睡在车间,看着没什么,也是上百万美刀啊!当然与政府的政策有关!这时候就开始注意到污染,说明深圳市各级政府还是具有长远眼光的。
张先生的厂房已经建好,还没有购买机器!当然也许黄先生的机器里有一部分是他的,因为以前他们是合资。
现在两个人各干各的,属于独资了。不过看他样子,并不急于投产。
新竹这些人用的机器是日产,而沿海来投资的基本上采用台湾产的机器。
日产和台产的差距,就是十万美刀和十万人民币的差异!一台机器价格差异,也说明自动化程度存在巨大差距。确切的说日产的应该超过了十二美刀!台产的我还没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