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被遗忘的传奇:汉宣大帝 > 厚道之人

厚道之人(1/1)

赵广汉、盖宽饶、杨恽、韩延寿、张敞,都是汉宣帝时代的风云人物,而且这些人都神采飞扬、个性鲜明。赵广汉高深莫测、断案如神;盖宽饶奉公廉洁,直言敢谏;杨恽为人狷狂、潇洒倜傥、针砭时弊;韩延寿以德治民,在理想主义的道路上不倦探索;张敞能力突出,是个性情中人。他们几个就像中的人物,任何一个都能成为历史家笔下的主人公。

但他们的仕途都不顺利,除了张敞最终保住了性命,其他几个都是以罪犯身份死掉的。

汉宣帝时代也不是没有善始善终又特点鲜明的人,比如丙吉。

如果问汉宣帝时代哪个臣子最厚道,我想这个人非丙吉莫属。

我们都知道,当年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自杀后,尚在襁褓的刘病已被关进牢房,时任廷尉监的丙吉给予了刘病已极大的照顾,他将刘病已安置在条件好的牢房里,还找了女囚胡组和郭徵卿来抚养。后来,汉武帝听说长安狱的上方有天子气,遂下令杀死长安狱中的所有犯人,眼看刘病已就要一命呜呼,这时候丙吉挺身而出,说什么也不让天子使者进入刘病已所在监房。使者回去报告刘彻后,刘彻得知刘据唯一的后人尚在,认为此子能活着乃是天意,遂大赦天下,刘病已因此而出狱。

但刘病已从小就生在牢房,他出狱后,抚养他长大的胡组、郭徵卿也要走了,他瞬间变得举目无亲。这时仍旧是丙吉管他,照料他生活,还帮他找到了亲戚。

丙吉和刘病已分别时,刘病已差不多5岁,对这段经历几乎没有印象。

这之后丙吉除了默默关注着刘病已,就再也没打扰过刘病已的生活。直到刘病已18岁那年,汉昭帝驾崩,紧接着刘贺被废,丙吉在这个当口,向霍光提出了拥立刘病已为帝的想法。

刘病已自然是感恩丙吉的,所以登基后给丙吉赐爵关内侯。赐爵的原因则是,丙吉推荐了他。倒不是刘病已刻薄寡恩,而是丙吉救他性命、给他当了好几年“养父”的事情发生在刘病已5岁之前,刘病已根本记不得,而丙吉也对这段历史闭口不谈。

当时,自天子到大臣,除了丙吉自己,没人知道丙吉对刘病已有这么大的恩情。丙吉也绝无先见之明,想到刘病已日后将飞黄腾达才对刘病已施恩,因为在当时,刘病已根本算不上潜力股,说他是个定时炸弹倒差不多。

尽管丙吉是刘病已幼时最大的恩人,但帮助过刘病已的绝不止丙吉、胡组和郭徵卿,刘病已能长大,直接或间接帮助过他的人非常多。

比如有一个宫女,她就自称抚养过刘病已,希望刘病已记着她的功劳。

刘病已对自己从出生到5岁之间的历史毫不知情。他要么以为自己一直都生活在史家(他奶奶史良娣的娘家),要么就是对那段历史充满了好奇,只是当了这么多年皇帝,他问了一圈,也没人知道他生命的前5年干了什么。如今出来一个宫女,说了一段他一直想知道的故事,刘病已自然高度重视了。

可问题是,谁能证明宫女说的话是真的呢?

宫女说御史大夫丙吉能证明。

丙吉见了宫女,也的确认识她。只是丙吉并不觉得这个宫女有多大功劳,他说:“当年,你因为没照顾好皇曾孙还受过责罚,哪有什么功劳呢?要说对皇曾孙有恩,那也只是胡组和郭徵卿。”

丙吉见事情被说出来了,想到胡组和郭徵卿毕竟当过刘病已好几年奶妈,自己想低调也就算了,但不能因为自己而让她们的功劳永远不见天日,就把胡组和郭徵卿养育刘病已之事上报给了刘病已。

刘病已立即下诏,寻找胡组和郭徵卿。

可朝廷再也找不到这两个人了,因为她们已经死了。

这个恩必须报,她们死了,那就在她们后人身上报恩吧!至于那个自言有功的宫女,总是和自己相关,就将她免为庶人,赐十万钱,让她回家好好过日子吧!

做完这些,刘病已渐渐发现:丙吉是弄清那段历史的关键人物。

刘病已召见了丙吉。

丙吉只好把事情原原本本说出来。

丙吉所说的一切对于刘病已而言都是陌生的,他听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刘病已明白,不论丙吉营救自己还是在自己登基后隐匿善举,都是因为丙吉厚道。

刘病已要重赏丙吉。

那是刘病已在位的第11个年头了(前63),丙吉已经是御史大夫,刘病已决定将丙吉封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与此同时,所有曾经在刘病已成长过程中出过力的人,都得到丰厚的赏赐。这一年,刘病已还给张贺的继子张彭祖封了侯。

但丙吉坚辞不受,他说对这个侯爵受之有愧。刘病已只好劝他:你如果不接受,让天下人怎么看朕呢?天下人岂不都认为朕是个没有品德的人?

这样丙吉才终于接受。

丙吉对刘病已厚道,那么他做官的时候怎样呢?

也厚道得很。

丙吉受封4年后,汉宣帝十五年(神爵三年,前59),丞相魏相去世,由丙吉接任。

丙吉对属下非常宽容。丞相府有官吏渎职或者犯错误了,他不会将这些人问罪,而是给这些人留下脸面,让他们有主动辞职的机会。

丙吉有个司机(驭吏),喜好饮酒,为人放荡不羁,有一回喝醉了酒,还驾车带着丙吉外出,哪知驾着驾着突然恶心难受,“哇”一下就给丙吉吐了一车。丙吉是丞相,相当于总理,他的车居然被司机弄得污秽不堪、臭气熏天,跟随丙吉一起的主管官员吓得连忙请罪,并表示要把这司机开除了。

哪知丙吉竟然维护这个司机。他说:“你因为他喝醉酒而将他开除,以后人们都知道他是这样一个人,谁还愿意用他?算了吧,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他不过把我车里的垫子弄脏了而已!”

这个司机被丙吉宽恕了,从此对丙吉感恩戴德,后来努力工作,为丙吉立下大功。

丙吉厚道、宽容,但这都是私人品德,他做官的能力怎样呢?

丙吉很会做官。

这不是说他会左右逢源,而是他很懂得把握度。

有一回他外出巡视,在路上碰到了一伙打群架的人,打斗得还很激烈,许多人都躺在地上呻吟。

丙吉身为丞相,光天化日下见到这等违法乱纪之事,该如何处置呢?他会不会像韩延寿一样,回到家里不吃不喝,等着打架的人来谢罪呢?或者他会不会对这个地方进行治安严打呢?

丙吉才不呢,他坐着车,瞟了一眼就走了。

过了一阵,丙吉看到路上有人在赶牛,被赶的牛张大了嘴巴喘气,把舌头都露在外面。

丙吉派人前去问赶牛之人:这牛走了几里路啦?

这下他属下的人就很纳闷了:丞相不问打架斗殴,却跑去问一头健壮的牛走了几里路,他莫不是得了失心疯吧!

但丙吉身为丞相,做这种事情定有深意,于是就有人问他。

丙吉说:“老百姓斗殴,是长安县令、京兆尹该管的,我丞相要做的,是在年底考核他们的成绩,向天子奏其功过,给予相应的赏罚。我为什么问牛呢?因为现在才春天,不该出现太热的天气,但我看到牛累得吐舌头,就不知道是因为走路太远还是天气太热所致。如果是天气太热,那就不符合当下的时令节气,如此今年就可能发生大的灾害。一个丞相,不亲自过问小事,我的职责,是使阴阳调和,所以我要问牛走过几里路了。”

丙吉的话让属下心服口服,从此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丙吉是个有大局观念的人。

我想,丙吉作为丞相,虽然没有亲自管打架斗殴之事,但也绝不会无动于衷,他至少会让人去通知长安县令或京兆尹。丙吉不管,这正是丙吉的高明之处。

丙吉作为丞相,处理个打架斗殴轻而易举,但问题是,他如果把精力都耗在这些具体事务上了,他还有别的精力吗?你会说,只让丙吉管一个打架,根本不会耽搁他多少时间。

可问题是,打架叫具体事务,如果丙吉管打架,那么和打架类似的具体事务,丙吉是不是都该管一管呢?

那些具体事务,有专门的人负责,丙吉该管的,不是百姓,而是官,是要想办法让官员们各司其职。他的职责,不是解决民事纠纷,而是给老百姓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大环境。

这不是说解决具体事务就低级了,而是你不能大事小事一起抓,你样样管,就样样管不好,因为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许多管理者不明白这个道理,经常越级发号施令,结果让该管此事的人无所事事,还担心是领导对自己不满,而管理者忙得不可开交,到最后还把自己的事情没干好。

丙吉是个很懂做官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他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不越俎代庖,于是官场上秩序井然。他和他的前一任魏相,是汉宣帝时代最受称赞的两位丞相。他的继任者,相比于他就有些逊色了。

刘病已曾要求丙吉推荐一下丞相的继任者。

到丙吉当上丞相的第4个年头,汉宣帝十九年(五凤三年,前55)春天,丙吉重病了,刘病已亲自去探望丙吉。

探病情形和138年前(前193)一样。那年,相国萧何病重,汉惠帝刘盈前往探视,问萧何如果他去世了,谁有本事接替他。当时,萧何身为臣子,不方便回答这个问题,把用人权交给了刘盈,说“知臣莫如主”,后来刘盈让萧何做判断题,问曹参可不可以,萧何答了可以。

这一年,刘病已也问了丙吉关于丞相继承人的问题,丙吉也表示自己愚笨,看不出来。

刘病已当了快20年皇帝了,知道丙吉不可能没考虑过接班人问题,只是不敢讲而已。因为谁当丞相的权力在皇帝手中,丙吉推荐的人如果合了天子心意那当然好得很,可如果跟天子想的不同呢?

不同,那皇帝会怎样想呢?要么认为丙吉没有水平,有更厉害的人居然不推荐;要么猜疑丙吉,明明有更合适的丞相人选,他为何选择另一个呢?他俩之间是否有不可告人的勾当?最好的情况当然就是刘病已一笑而过了,可刘病已既然问丙吉,问的又是政府首脑人选这种大问题,丙吉的答案不论是什么,刘病已一笑而过的可能性都不大。

所以权衡利弊之后,丙吉不说。

但刘病已非要他说,三番五次要求他说。

丙吉实在拗不过刘病已,就推荐了三个人:西河太守杜延年、廷尉于定国和太仆陈万年。

推荐三个人,命中的概率总就大了吧!

杜延年之前出现过,他是汉武帝时代大名鼎鼎的酷吏杜周的第三子,是汉昭帝时期盐铁会议的发起人,是得知上官桀谋反后第一时间向霍光汇报之人,是汉昭帝刘弗陵生病时医疗团队的总负责人,是和霍光共同拥立刘病已的人,刘病已继位后认为他的功劳和拥立汉文帝的朱虚侯刘章差不多。这本来是个很有前途的人,可因为和霍家走得太近,在霍家被灭族后遭到刘病已的怀疑,恰在此时丞相魏相又补了一刀,说杜延年有问题,接着魏相派人去查杜延年,查的结果是杜延年作为太仆,竟然把许多马养死了,而他的奴婢也一个个缺衣少食。

老实说,这很可能是魏相在陷害杜延年。因为杜延年再怎么说也当了15年太仆,还不至于无能到把马养死的地步,史书可是说了杜延年“吏材有余”的,而且他若真的这么无能,早就该把他调岗或革职处理了,不该在人家当了15年太仆之后想收拾他了就突然“发现”他不会养马。加上杜延年本人很体恤民情,数次建议霍光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这种爱民之人,把奴婢折磨到缺衣少食地步的可能性也不大。而且史书对这个罪行是这样讲的:遣吏考案,但得苑马多死,官奴婢乏衣食。什么叫“但得”呢?按照唐人颜师古的解释,是杜延年没有犯法,只不过魏相在构陷杜延年罢了。当然了,杜延年被陷害,都是颜师古和我的推测(颜师古在唐朝时看到过精确的史料也未可知)。

有了这个罪行,杜延年很快就因为渎职罪被轰下台。他当初在诛灭上官桀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被封了个建平侯,这件事后,他倒是保住了爵位,不过削了两千户食邑。

其实,刘病已并不否认杜延年的才干,实在是因为他和霍家走得太近,才不方便将他留在中央。所以杜延年归家几个月后,刘病已又起用他,让他当了北地郡的太守。

可杜延年非常委屈,当初朝廷将他免官的理由居然是他不会养马、虐待属下,他是个当了15年的太仆啊,这可以说是对他能力的巨大怀疑和对他本人的巨大侮辱。他知道这是政治斗争,而且整他的方式非常卑劣,理由也非常拙劣。杜延年接受了朝廷的重新任命,但十分消极,到了北地郡之后磨洋工——干得好最后也会被说成不好,在下就这点儿本事了!

杜延年不思进取的消息传到了刘病已的耳朵,让刘病已很生气——脾气大得很是吧,对我有意见就可以不顾民生疾苦了?

刘病已派人给杜延年捎了封信,把杜延年狠狠批评了一顿。

被骂了一通,杜延年也不敢赌气了,因为再赌气恐怕是不想活了,这才振作精神,打压豪强,狠抓治安,好好当太守。只过了一年多,北地郡就政通人和,百姓安乐。

刘病已见到这情形,眉开眼笑,又派人给杜延年送了个通报表彰,赏赐他黄金二十斤,同时将他调到西河郡当太守。丙吉推荐他继任丞相时,他正把西河郡治理得井井有条。

于定国我之前也提起过。此人字曼倩,东海郡郯县人,其父于公是东海郡非常有名的狱吏,以处事公正闻名于郡中。于定国受父亲影响,执法宽缓公正,深受好评。刘贺当皇帝时,于定国为御史中丞,曾劝谏过刘贺,后来刘病已当了皇帝,于定国因为劝说刘贺而被重视,后来一步一步升为廷尉。

于定国差不多是那个时代最受好评的廷尉了,他公正执法,疑罪从轻,百姓对其赞不绝口,朝廷亦有“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为不冤”的称誉。除此之外,此人倒没有过多奇异之处。丙吉推荐之时,他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廷尉了。

丙吉推荐的第三个人陈万年,是一个有点儿羞耻心的人。

此人没有过人的才能,最终也没当上丙吉的接班人。丙吉之所以推荐他,是因为他太会攀附权贵了。他知道史家、许家是刘病已的亲戚,就拼了命地巴结,为了讨好他们,甚至不惜倾尽家财。尤其对刘病已的表叔史高,陈万年更是鞍前马后。

丙吉怎么会推荐这种人呢?

肯定是陈万年有别的优点,这些优点足以盖过他没有骨气这个缺点。

其实不是的,丙吉推荐他的原因也很简单,即陈万年巴结过他,而且让丙吉很受用。人心都是肉长的,看到恭恭敬敬的陈万年,也不知从哪一刻起,丙吉的心态就发生了变化:万年这小伙不错哇!

陈万年后来当了御史大夫,在官场上算是极为成功了,所以他就把自己那一套混迹官场的理论视为颠扑不破的真理。于是在病重之际,他把儿子陈咸叫来,要把自己一生的经验和智慧都传授给陈咸,只愿陈咸能复制自己的成功。

那天晚上,陈万年睡在床上,陈咸就坐在床边听着。陈万年苦口婆心地讲着他的成功之秘,越讲越激动,不知不觉就到了半夜。他是多么希望在一个晚上就把儿子点化,让他立马具有和自己一样的心计和能力啊。

可他讲着讲着,突然听到“嘭”的一声,他惊了一下,转过头一看,顿时怒气冲天,快死了的人也马上有了精神,他一边寻找拐杖,准备打陈咸,一边厉声大叫:“混账东西,老子在给你讲成功秘诀,你你你……你居然睡觉,你给我说,你为什么不听?”

陈万年生怕把父亲气得归西,“扑通”一声就跪下去,战战兢兢地道:“父亲,孩儿已经领会到您的意思了,您是在教孩儿如何谄媚。”(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之后呢?

据史书记载,“万年乃不复言”。

他毕竟还有些羞耻之心的。

丙吉推荐了西河太守杜延年、廷尉于定国和太仆陈万年,那么刘病已是什么想法呢?

刘病已心里也有个丞相人选,只不过不是丙吉推荐之人。

刘病已看中的人,叫黄霸。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诡仙:病娇妹妹总想独占我盗墓笔记之稻米的幻想水落尸出太原大会战1937传下去!港区小霸王被老婆驯服了惊天密案卧底归来,老子是刑侦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