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西征(基辅)(1/1)
诺夫哥罗德,俄罗斯文明的发祥地,位于俄罗斯的西北部,伏尔加河和奥卡河交汇处的伊尔门湖以北6公里处,是斯拉夫人最古老的城市,它建城于859年,这一年也成了俄罗斯国家的建国时间。在蒙古人到来之前,这个公国一直把基辅公国作为宗主国,但实际上它是独立的,它控制着北到波罗的海和爱沙尼亚,东到乌拉尔山,南到基辅公国等广大区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直到18世纪,圣彼得堡才取代它成为俄罗斯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拔都率领蒙古人是1239年春天向诺夫哥罗德进军的,时至春季,俄罗斯大地冰消雪化,使冬天硬梆梆的大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烂泥潭。蒙古人就在这样的泥沼中一步一滑的艰难前进。
在沼泽地行进是件非常难受的事情,我们都看过红军过草地时的纪实片,这比爬雪山越大河还要艰难,那些粘稠而深不见底的泥潭象一个活陷阱,一旦人陷进去会无法自拔,越挣扎越深,逐渐吞噬人的生命。而随时可能降临的暴雨更是会雪上加霜,会把人推向无底的深渊。这对于在草原上生活习惯了的蒙古人来说是苦不堪言,每行进20公里路,都会让人筋疲力尽,怨气冲天,从来不怕吃苦的蒙古人开始向统帅建议,能否先征服其他地方,等来年冬天大地上冻了再来?或者绕行其他的路。
带路的俄罗斯向导告诉蒙古人:通往诺夫哥罗德的全都是这种地况,而且越往前路况越差。拔都作为最高统帅也想急于征服这个公国,所以要求坚持前行。但随后副统帅速不台的一次惊险遭遇,改变了蒙古人的行军路线,也改变了诺夫哥罗德的命运。
一天,拔都叫来随军的萨满女巫来,预测一下前进的路上可能遇到的吉凶。这个女巫在祈祷的时候不小心突然掉进了结着薄冰的河里,速不台赶紧过去救她,结果自己也连人带马掉进了河里。众人见速不台掉落水中,大惊失色,赶紧用绳索和套马杆七手八脚把速不台套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拉上来。而萨满女巫以及跟随速不台东征西讨的战马却被河水吞噬了。
惊魂未定的速不台浑身湿透,蹲在河边冻得瑟瑟发抖,神色黯然的看着自己的坐骑消失在滔滔河水中。这也许是上天给蒙古人的一个警告,如果再继续走下去,恐怕还没有到达诺夫哥罗德,蒙古大军就被这无边的沼泽吞没了。
既然是天意,拔都无奈的决定:回撤,往西南返回钦察草原休整,暂时放弃攻打诺夫哥罗德。
命令下来,蒙古大军上下一片欢腾,可算要离开这个鬼地方了。
就这样,蒙古军在离诺夫哥罗德100多公里的地方调转马头,主动撤回到了南方,而稍后一些,诺夫哥罗德也主动向蒙古人称臣纳贡了,蒙古人从此再也没有涉足过这里,诺夫哥罗德成了俄罗斯少数几个未被蒙古人征服的地方。
恶劣的天气和泥泞的地貌救了这个公国,与被毁灭的梁赞和弗拉基米尔公国相比,诺夫哥罗德是幸运的。在此后的几百年间,这里一直臣服于金帐汗国的统治,度过了极为珍贵的和平时期,城中的2000多座石头建筑完整的保存下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曾经遭到破坏,但战后很快恢复了。
离开了沼泽地,蒙古人回到了温暖熟悉的钦察草原。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原野,春风吹过,飘来了青草和泥土的芳香。蒙古人在这里和蒙古草原一样的惬意,他们卸下马鞍子,让马儿悠闲的吃草自由的奔跑,三五一群的开始嬉戏歌唱,享受着战争间隙难得的宁静时光。
就这样,长子西征的第一阶段暂告结束。
看着草原上的轻松愉快场景,拔都兴致勃勃的规划着自己的未来。他很清楚,由于父亲朮赤血统的原因,他不可能成为大蒙古的可汗,只能在这远离蒙古草原的地方建立自己的汗国。根据他爷爷成吉思汗的决定,额尔齐斯河以西的所有地方都归他们的家族所有,经过长时间的征战,他的汗国已经是初具规模,以后就用心经营自己的地盘吧,他默默的想着。
朮赤原来的封地在昔格纳黑城,是一座位于锡尔河中游的商业城市,可是在蒙古第一次西征的时候这里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且那里干旱多沙,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宜居之地,所以在横扫钦察草原的时候,拔都想为自己选择一个新的都城。他还真选中了一个地方,决定把这里做为新兴的汗国的首都,那就是俄罗斯草原最美的地方——萨莱。
萨莱就是今天俄罗斯境内的阿斯特拉罕州首府阿斯特拉罕市,位于伏尔加河汇入里海的河口处,这里水草丰美,气候湿润,许多小岛星罗棋布的分散在河口的三角洲上。他让一个随军的中国建筑师李通波为总设计师来建设这座未来的城市,他还叫一个叫木苏台的穆斯林卫士保卫建设者们的安全。
而俯首称臣的诺夫哥罗德公国为了讨好拔都,大公亚历山大公爵也趁此机会送来了建造用的各种木料。他派人从北方的密林中砍下百年的大树,扎成木排,上面装上各种进贡的金银珠宝和珍贵的毛皮、骏马、树脂等各种物资,沿着伏尔加河漂流到萨莱。亚历山大公爵将自己从瑞典人那里缴获的一匹高大的骏马装饰一番,特地嘱咐使者要亲自献给拔都大汗。
除了这些外,亚历山大还别出心裁的送来了两头经过训练的狗熊,随行的两名驯兽师带着它们为拔都和速不台等人表演杂耍游戏,逗得拔都哈哈大笑。这大概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马戏团表演了。
看到诺夫哥罗德公国如此的忠诚,拔都非常高兴,下令赦免了大多数斡罗斯俘虏,让诺夫哥罗德的使者带回去,并封赏了诺夫哥罗德大公,让他自由统治斡罗斯东北部地区。当时的诺夫哥罗德使者叫奥列克西奇,他千恩万谢,为了防止大汗决定有变,他连夜带着这些被释放的俘虏往回赶。小人物的命运和某个统治者的情绪息息相关:碰上他高兴的话,死囚也会得到赦免,而在统治者发怒的时候,很多无辜的人可能丧命。
可以说整个1239年,拔都和西征军都是在伏尔加河下游休整,过着惬意的休闲生活,仿佛蒙古人的西征就到此结束了,欧洲人似乎从原来的紧张中松了一口气,甚至以为蒙古人已经离开钦察草原回到蒙古了,他们并没有趁蒙古人暂缓进攻的时候结成统一战线,加强战备,相反各个公国之间还在忙活于内部的钩心斗角,甚至于把对手的兵力配备情况透露给蒙古人,幻想着借蒙古人的手消灭对方,这给拔都再次出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为了实施下一阶段的征服计划,拔都想征召已经臣服的钦察人入伍
参加自己的西征大军。在第五十六章中曾经说到,钦察人大部分投降了蒙
古人,只有八赤蛮坚持抵抗而被杀。这些投降的钦察人依然游牧于南俄草原,大概有四十万人,可以提供六万名骑兵,如果将这六万名骑兵纳入自己的部队,拔都的实力就会大大增加。然而,拔都的这一征召计划并没有引起钦察人的响应,他们得知消息后开始了逃亡。
他们不愿意为蒙古人卖命,而留恋自己牧歌式的田园生活。当蒙古人将拔都的信交给钦察首领忽滩(俄国史书称为科特杨汗)后,后者大惊失色,赶紧召集儿子和其他首领商议。商议的结果是离开这里,向西到喀尔巴阡山方向,投奔基辅大公或者匈牙利人去,摆脱蒙古人的统治。钦察人连夜收拾好帐篷,装到大车上,赶着马群和羊群慌里慌张的往西逃。
可以想象四十万人拖家带口的逃亡的情形,是多么壮观而又凄惨。
忽滩汗回望着游牧了几个世纪的草原,哀叹道“再见吧,祖辈居住过的地方,从今以后,我们这些背井离乡的流浪者,只好自己去寻找容身之地了”。
钦察人这次史诗般的逃亡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吗?他们的结局又会如何?下来慢慢就会知道。
当拔都再次派人到钦察人那里的时候,草原上连一个人影都没了,只剩下一些马粪和冒着烟的灰烬还能告诉人们这里曾经住过人。拔都听说钦察人都逃走了极为恼怒,他发誓等征服了斡罗斯南部的各个公国后,回头再教训这些钦察人。
1240年春夏,经过修整后的蒙古大军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拔都率军挺进南俄罗斯草原。
南俄罗斯主要由基辅、契尔尼戈夫等公国组成,其中最大最富有的当属基辅公国。而抵抗的最顽强的则是距离基辅公国不远处的一个城堡——科泽尔斯克。这个城堡座落在斡罗斯和波罗维茨人的交界地带,蒙古人想进军基辅必须路过这里,蒙古人以为这个公国会被轻而易举的荡平,没想到在这里却遇到了一个劲敌,就是该城的瓦西里大公。
这个瓦西里非常聪明勇敢,他是为数不多的坚守城池,和蒙古人决战到最后的大公之一。在蒙古人横扫北俄罗斯的时候,他早已派出探子打听蒙古人的消息,密切关注着蒙古人的动向,同时将城墙加高了很多,每隔一段安排一个弓弩手,配有大量浸泡过毒液的弩箭。随时恭候着蒙古人的到来。
当时前锋是速不台的兵马,速不台来到科泽尔斯克城下,准备也像往常那样将大军汇集到城下,有条不紊的准备抛石机等器械做攻城的准备。
可是没有想到,他刚到城下还没有站稳阵脚,瓦西里就从城上射出密雨般的毒箭,据说这种箭头射中人身或者马身上见血即亡,也不知道什么药劲如此大。速不台的兵马有些慌乱,开始往后退,稍后一些蒙哥的部队上来支援速不台,结果也被射伤了很多兵马。
没有办法,速不台和蒙哥只好暂时驻扎在远离瓦西里守军弓箭射程之外的地方,寻找机会攻城。同时绕着城筑起了一道栅栏墙,企图困死守军。可是围了一个月,城里的守军士饱马腾,丝毫没有慌张的迹象。原来在此之前,瓦西里已经在城内储存了大量的粮草和淡水,足够全城军民支撑半年的。
无奈之下蒙哥就和速不台商量下一步的行动,蒙哥主张放弃这座城,绕行而过,直接奔下一个目标:基辅。可速不台坚决要拿下这座城:俺老将打了一辈子仗,攻城拔寨数百座,还从来没有被挡住过,小小的科泽尔斯克算什么,要走你自己走,我必须攻下它!蒙哥见速不台如此坚持,只好陪着速不台再次强攻。
当蒙古人再次发动进攻的时候,城上射出的毒箭更加密集,蒙古军前锋受挫停滞在城前,伤亡惨重。速不台下令撤兵,没想到这一撤兵不要紧。瓦西里竟然亲自带着人马从城里冲出来,趁蒙古人回撤的机会追上来掩杀,蒙古人且战且退,一直退到距城百里外才停在。等瓦西里收兵回城后,速不台清点了一下自己的部队,竟然损失了一两千人,于是他和蒙哥再次商议,一面派人向拔都请求支援,一面在离城不远的地方边游牧边等待战机。
两天后,拔都派窝阔台的另外一个儿子合丹和察合台家族的不里率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援军的到来使蒙古人重新鼓起了士气。速不台再次兵临城下,不时用强弓硬弩向城头射箭,而瓦西里仍然坚守,就这样双方又僵持了三天。三天之后,瓦西里由于长期战斗缺乏休息,精神逐渐有些疲倦,防守的士兵也有些松懈了。而此时守军警惕性的放松却让他们付出了惨重代价。
蒙军再次强攻,也再次被守军射阻于城下,于是迅速回撤,瓦西里也再次只会守军追出来,但发现蒙军远遁的无影无踪。为了避免受埋伏,守军迅速撤了回来。
就在瓦西里率守军打开城门追出城的时候,蒙古人让一些投诚的斡罗斯人和钦察人换上守军的装束,趁乱混进了城里潜伏下来,约定放火为号打开城门放蒙古人进来。当天晚上,这些间谍看到守军一个个都昏昏欲睡了,于是悄悄的杀死守卫打开了城门,并四处放火向城外的蒙古人发出信号,早已等候在城外的蒙军趁势杀进城里,双方厮杀起来。
瓦西里在睡梦中被惊醒,起来一看外面乱成一片,亲兵进来惊恐的告诉他蒙古人已经杀进来了。瓦西里急忙上马带着几个亲兵往外冲杀,可正好撞见大队的蒙古人,瓦西里身中数箭,滚鞍落马。为了防止自己被蒙古人生擒,瓦西里一头跳进了旁边的沟渠而死。
一直杀到次日早晨,速不台才彻底控制了科泽尔斯克城。由于蒙古人在这里死伤惨重,速不台下令屠城,可怜许多无辜的生命惨遭劫难。
鉴于蒙古人在科泽尔斯克城下胶着了很长时间,兵马缺员比较严重,蒙哥、速不台休整了一个月,才继续进发到了基辅公国(乞瓦城)。
基辅公国的中心基辅城位于今天乌克兰中北部,第聂伯河中游,其主体位于第聂伯河的西岸,建在河边的几处高岗上,在中古世纪的时候,很多城堡都建在山上,以便居高临下宜于防守。它于882年建立了第一个罗斯国家城市,所以有“俄国城市之母”之称。到了12世纪,它已经成为欧洲的主要城市,拥有400多座教堂,宗教艺术和手工艺品闻名遐迩。在第四十八章的时候曾经说过,连北部的诺夫哥罗德公国都曾经把基辅公国奉为宗主国,尽管前者实际上是独立的,但至少说明基辅的影响力在整个俄罗斯还是很大的,要想征服南俄,必须先把基辅公国拿下。
拔都派堂弟蒙哥为前锋前去攻占这里,速不台作为后备部队跟在后面。
蒙哥率军先行,穿过钦察草原来到第聂伯河东岸,与基辅城隔河相望。
眼看着对岸绿树丛中掩映着久负盛名的辉煌的建筑,其中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各种修道院直到今天还是该市的标志性建筑。这既是一座绿色的商业中心,又是一座美丽的艺术之城。直到现在,基辅城还有“欧洲的花园城市”之称,城区到处覆盖着森林和绿色植被,每年有大量的鲜花出口。
除了花卉,基辅还盛产一样东西:美女。据说走在基辅大街上,随处可见身材高挑、金发性感的美女,即便是在当今时尚的巴黎,很多世界级的名模也来自这里。这样的美景,这样的美女,怎么不让人心动?
蒙哥深深地被这座城市的美丽和宏伟所吸引,他决定不战而屈人之兵招降这里,让基辅和平的归顺蒙古人,从而保全这座城市的美丽,免遭战火的破坏。
他派出了十个使者渡河到了基辅城下,基辅大公及贵族听说蒙古使者到了,急忙到城前迎接。
使者向这些达官贵人们说现在蒙哥就在河对面,希望他们派人过去谈判。而基辅人似乎有些担心,不太愿意到蒙古人那里去,而是主张邀请蒙哥或者其他代表来城里谈,他们说“我们的大公正在宫殿中,恭候着尊贵的客人到他那里去,你们的大汗有什么要求,请自己到他那里谈吧”。
蒙古使者一听,老大不乐意,很简单,两国交兵,谁作为谈判的主场,谁就有天然的优势地位。我们经常看到当前国际形势下,冲突双方的中间人想从中调解或者斡旋的时候,找一个谈判地点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就这样,双方的谈判陷入僵局。
而随后发生的事情,使这种僵局进一步恶化,最终以残酷的方式收场。
经过激烈的交涉,蒙古使者同意先到宫殿见一下基辅大公,以便回去好交差。
在去宫殿的路上,其中一个叫朵拉歹的使者提出去参观一下基辅的街景和城堡。摄于蒙古人强大的力量,基辅人只好答应了,并陪同这些使者去参观。
可是蒙古使者并不去圣索菲亚大教堂等名胜古迹或者其他城市公园参观,而是专拣着城堡要塞等地方钻,这明摆着是来刺探人家的兵力部署和城防工事的。陪同的基辅人有些不满,他们要求使者们还是早点去拜访基辅大公,可是蒙古人执意还要看城堡了,并表示不看城堡不去见基辅大公,双方再一次僵持起来。
这一下子可非同小可,蒙古使者见状态度愈加强硬,说我们直接回去了,你不是不让我看嘛,我还不和你们谈了,直接向蒙哥去回禀。
基辅人本来就窝着一肚子气,现在看使者要走,就大喊起来“这些蒙古人是间谍,是来刺探我们的军情的,根本不是来谈判的,不能让他们走”,被激怒的基辅贵族和在场的市民于是一拥而上,三下五除二把这些使者给打死了,并且把使者的尸体从城墙上给扔了下去。
蒙哥等了很多天也不见自己的使者回来,他明白了:基辅拒绝投降。
他将这一消息汇报给拔都。拔都告诉他现在暂时不要攻城,等到冬天第聂伯河封冻了再渡河攻打基辅。于是蒙哥就带领人马暂时驻扎在第聂伯河以东的草原上,一边游牧一边等待着拔都的到来。
基辅大公罗曼诺维奇听说蒙古使者被打死,尸体被扔到城外,吓了一跳。他埋怨这些接待人员过于唐突,贸然行事,这样做肯定会触怒蒙古人,招致毁灭性的报复。但事态已然这样了,再说什么也没有用了,他只好决心抵抗蒙古人了。他们连夜加高了城墙,城上堆着巨大的石块,工匠们夜以继日的打造出兵器,等着蒙古人的到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
基辅人望着城外的草原,眼瞅着天气逐渐变凉,秋草也变成了黄色。
可是外面的草原却出奇的平静,来往的商旅络绎不绝,此外还有从东方跑来的钦察人和其他草原牧民一队一队的从城外路过,他们赶着大车,装着家当和老婆孩子惊慌的往西赶。他们有的骑马,有的步行,有的坐车,逶迤西行,川流不息。在他们的后方,还有不断的农牧民乘坐木船和筏子渡过第聂伯河,艰难的爬上岸,往这里赶来。
基辅人见状不禁高声问“喂,老兄,你们要到哪里去,有蒙古人的消息吗?”。
“我们也不知道要逃到哪里,蒙古人就要打来了,还是逃命去吧”。
“鞑靼人正在钦察草原上到处抓人,无情的杀掉碰到的任何男人,抢走一切拿得动的东西,再把抢来的女人运到伏尔加河下游象牲畜一样卖给波斯人……”。
看到这种情况,听到这些消息,基辅人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眼下的平静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一般,巨大的灾难就在随时可能降临,这个时候是最让人揪心的。
在举行比赛的时候,选手们最紧张的不是比赛过程中,而是临近比赛前的那一段等待的时间。
一连很多天,基辅人人紧张的等待着,可是除了看到稀稀拉拉的钦察人和过路的商队路过这里,根本没有蒙古人的影子,丝毫没有大战来临前的那种感觉。
1240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慢,天气一直比较暖和,第聂伯河迟迟没有封冻,从上游漂流而下的木排接连不断,商人们也拿出各种商品来这里兜售,随着小贩们那清脆响亮的叫卖声,氛围逐渐的缓和起来,一切又象如初的状态了。
是否蒙古人不打算来这里了?人们开始放松起来,有的来到城外的河边汲水和嬉戏,还有女人们挽着袖子在河边洗衣服,不时开一两个肉麻的玩笑,发出爽朗的笑声……
这完全是一幅安定祥和的田园风光,战争似乎离这里很遥远,
但愿这种和平的生活永远持续下去。
可是到了1240年11月1日,在河对岸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陌生人,他们身材粗壮,脸上的胡子稀少,挎着马刀来回逡巡,向这里张望。
是蒙古人!基辅人大惊失色,赶紧关进城门并敲响了警钟,人们惊慌失措的来回呼喊,拿着钩镰锹镐往城墙上跑,在短暂的慌乱后,城里重归沉寂。人们跑到城墙上屏住呼吸,往城外看,看这些从未见过,但传说非常可怕的另外一个民族。
蒙古人越来越多,铺满了原野,根据俄国编年史记载“鞑靼人的无数战车的声音,战马的嘶鸣声,以及野蛮人凶恶的喊杀声,众声喧腾,以至于同在城里的人彼此说话都听不见”。
拔都暂且驻扎在河东岸,他祈祷着寒冷快速到来,河面封冻好渡过河去。五天后,奇迹发生了,天气骤冷,第聂伯河冻上了,但冰层还不够厚。为了保障大军和各种设备能够顺利渡河,拔都命令工兵在河上铺上一条木板路,用车辆将大量的攻城设备和辎重运过河,直抵基辅城下。
声势浩大的蒙古大军吓坏了基辅大公米哈伊尔·罗曼诺维奇,就在蒙古人来临阵前他带着家眷逃亡匈牙利,任命德米特罗夫将军防卫基辅城。
他冠冕堂皇的表示自己是要到匈牙利向贝拉四世请求支援,而且很快就会带着援军回来,留下了目瞪口呆的德米特洛夫将军和其他贵族。其实在整个西征期间,这些大公们的表现都差不多(瓦西里除外),总是在城市快被包围的时候以各种借口离开,扔下军民和敌人拼搏。当然,结局也都差不多:城破人亡。
11月初,攻城开始了,为了避免让读者感到到疲倦和以为笔者在重复上一章的内容,就不太细说了。巨大的抛石机和火药发射器将石块和火油桶扔进了基辅城,由于基辅城的建筑材料大多是石头,所以不象梁赞城那样陷入火海,守城军民同仇敌忾顽强的抵抗着,双方胶着了十多天。到了11月19日,蒙古人用巨大的攻城锤打破了城门冲了进去,基辅守军在城里又和蒙古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他们利用每一条街道和每一间房屋与蒙古人进行殊死搏斗,让蒙古人损失了不少人马。
就这样厮杀到12月6日,蒙古人彻底荡平了基辅城的抵抗,这座花园般的城市遭受到了空前的浩劫。负责防卫的德米特洛夫将军受伤被俘,被带到了拔都的面前。拔都很欣赏他的勇敢和忠诚,希望他投降,为自己效力。德米特洛夫婉言谢绝了,令人奇怪的是,拔都并没有杀他,居然赐给他一些财物后释放了这位将军,这大概是惺惺相惜的缘故吧。
6年后,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的特使出访蒙古的哈剌和林曾经路过基辅,这位特使描绘了基辅陷落的情景:他们攻陷基辅后,将城中的居民处死了,我们看到的遍地都是遗骸和头骨……鞑靼人摧毁了整个罗斯国。当基辅的居民们看到我们的时候,都高兴的过来看我们,他们向我们表示祝贺,好像我们是从地狱中逃出来的。
时间已经过去6年,基辅城还是如此惨淡,可见当时战斗的激烈和城市的破坏程度。
占领基辅后,拔都又乘得胜之余威,挥师往西占领了小城加里奇公国,加里奇大公丹尼尔逃到了匈牙利。至此,斡罗斯诸公国已经完全被蒙古人占领或者臣服于蒙古人。
基辅的陷落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这个建城最早的俄罗斯国家长期以来以宗主国自居,没想到在蒙古大军前面一败涂地。它的陷落意味着罗斯公国的彻底失败,同时也意味着这种诸侯割据式的国家形式的失败。还是那句话:统一才会强大,分裂必然弱小,斡罗斯需要统一。
几百年以后,终于有一个公国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他就是西征时不起眼的小镇——莫斯科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