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兄弟阋墙(1/1)
1259年十一月底,忽必烈回到燕京。
一路上,忽必烈得到的全是对他不太有利的消息:在华北,阿里不哥派出各路官吏,向蒙古军和汉军征调士兵,收取赋税,弄得人心惶惶。到达燕京后,忽必烈叫来主持征调工作的脱里赤,质问他为何在蒙哥汗丧葬期间征兵。脱里赤当时没有想到忽必烈如此迅速回到燕京,所以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支支吾吾地说是阿里不哥亲王为了维护治安,抽调兵丁加强戒备,防止居心叵测的人图谋不轨。
按说漠南汉地中原实际归忽必烈管辖,而阿里不哥却擅自派人来插手这里的军政事务,看来他已经把自己当做可汗行使权力了。当时忽必烈就阻止了脱里赤的行为,并下令将所有已经征集的士兵遣散,脱里赤在汉地的一切临时行政命令予以作废,没有忽必烈命令不得调动一兵一卒。
这等于是与阿里不哥打擂台了。
当夜脱里赤就动身,回到哈剌和林,向阿里不哥报告了这一消息。
后者很清楚:忽必烈,这位亲哥哥,是目前最大竞争对手。可是现在与他一较高小,似乎还不是时候,如果能用其他方法解决,就尽量不要兵戎相见,打内战是最后的选择。
怎么办?阿里不哥想起了当年蒙哥汗取得汗位的做法:即尽快召开库里台大会,将汗位确定下,新的大汉一旦选出,就有了施政的合法性,你忽必烈再不遵从就是抗命,到时候讨伐你就是代天行诛,不由得你不听命。
阿里不哥派出的使者向各个方向驶去。
忽必烈也向各方派出了使者。
双方都想尽快召开库里台大会,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议。
这是一场时间的赛跑。
经过积极的外交争取,黄金家族再次分为两大阵营:留守漠北的宗王阿速台(蒙哥长子)、玉龙答失及昔里吉(均为蒙哥子)、阿鲁忽(察合台孙,拜答儿之子)、海都(窝阔台的孙子、合失的儿子)、钦察汗国的别儿哥以及旧丞相孛鲁欢,那颜阿蓝答儿和脱里赤均拥戴阿里不哥。而东道诸王的亲王末哥、合丹(窝阔台子)、阿只吉(拜柱之子,察合台孙)、移相哥(哈撒儿之子)、忽拉忽儿(合赤温之子)、爪都(别勒古台之子)则倾向于忽必烈。
除了宗室外,各地的带兵将领们也划分为两大阵营:护送蒙哥灵柩北返,后驻守川蜀的密里火者,暂住六盘山的浑都海,以及万户刘太平和霍鲁怀拥立阿里不哥。而驻兵江淮流域的兀良哈台,霸突鲁以及张柔、史天泽、董文用、刘黑马等汉族世侯势力支持忽必烈。
应该说从所获选票上讲,双方是势均力敌的。此外,忽必烈还要争取两个关键人物的支持,分别是伊儿汗国的旭烈兀和东道诸王的领袖塔察儿。
旭烈兀远在西亚和波斯,支持谁,反对谁,实际意义并不大,但象征意义很大。这可是代表着一个汗国的态度。
其实就在忽必烈班师之前,他就已经向伊儿汗国派出了使者,而且得到了积极的回应:旭烈兀乃至后来的继承人阿八哈毫不保留的支持忽必烈,并劝阿里不哥放弃争夺汗位。
得到了旭烈兀这关键的一票,忽必烈心里更有底了,他只要再得到东道诸王领袖塔察儿的支持,胜算就能达到七成了。塔察儿是帖木格的孙子,帖木格是成吉思汗的最小的弟弟,他的领地在大兴安岭两边,威望和实力都很高,能把他争取过来最好,可是他在此次征宋过程中因为统兵问题与忽必烈发生了严重的隔阂。由于天公不作美及指挥不力,他被蒙哥解除了兵权,由忽必烈取代之。被撤职的滋味总是不好受的,尤其是对接替自己的人,感情上总是疙疙瘩瘩的。
必须派一个得力的人去做塔察儿的工作。
忽必烈想到了廉希宪。
充当说客是世界上最难的差事之一,也是最危险的职业。
想通过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打动别人着实不易,这需要丰富的人际关系的经验以及极高的悟性,还有关键的一点是:你必须非常了解对方需要什么。中国历史上确是出了很多有名说客,比如苏秦和张仪(张仪也曾经被打得遍体鳞伤)、豁儿赤之类。但也不乏身首异处的使者,成吉思汗当年派出花剌子模的使者和商人就是前车之鉴。但有些是天生的说客,或者叫社会活动家,廉希宪就是典型的一个。
果然,廉希宪一开始就吃了闭门羹,几次去塔察儿的王府都被挡在了门外。廉希宪很清楚,能否劝动塔察儿关系到忽必烈能否继承汗位,无论如何也不能空手而归。他干脆来了个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硬闯!
一天天刚蒙蒙亮,廉希宪趁着门卫们睡眼惺忪,一边喊着我是来救王爷的,竟然径直闯进了塔察儿的王府。弄得警卫们没有反应过来,他已经拿到了大厅了。
人必须有个好身手。
塔察儿非常暴怒,衣衫不整的来到大厅,气得发抖,指着廉希宪大喝“没有本王的命令,你知道擅闯王府是什么罪名吗?”。
“知道”。廉希宪异常坦然。
“那你还敢这样做!”
“因为有人让我这样做”。
“谁?”
“长生天”。
塔察儿怔住了。
廉希宪继续说“王爷自认为军事才能比蒙哥大汗与忽必烈王爷如何?”
塔察儿倒也坦承,“我比不上他”。
廉希宪继续往下说“既然如此,蒙哥大汗阵亡于前线,而忽必烈王爷与宋军胶着在鄂州汉阳等地,尸积如麻,如果不是贾似道尽早与我方达成了和解,恐怕还继续陷在长江流域,到头来又是无功而返。及早换帅,让王爷回来,不正好全了王爷一个百战百胜的名声吗?王爷再想想,如果您亲自出征,万一战败,别说战功,兴许爵位也被取消了。况且王爷一开始担任中路军统帅,可出师不利,期间阴雨连绵。而忽必烈王爷刚刚担任中路军统帅,天气立刻转好,晴空万里,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情。这正是上天赐福给忽必烈王爷啊”。
“可是你怎么能确定忽必烈适合做大汗呢?”塔察儿问道。
“王爷想想,现在能与忽必烈王爷角逐汗位的还有谁?只有阿里不哥。而这二位您认为谁更适合做大汗呢?”。
塔察儿沉默了,阿里不哥当然不是他心目中的大汗人选,只不过他与忽必烈之间因为临阵换将一事而心存芥蒂,忽必烈如果坦诚相待,他自然不会因私而废公。
廉希宪接着说:“忽必烈大汗天资聪睿,文韬武略,战功卓著,正是长生天的选择啊”。
其实从一开始塔察儿也不打算拥护阿里不哥,只是因为他的中路军统帅被忽必烈临时取代有些耿耿于怀。阿里不哥性格暴躁,娇生惯养,而且无尺寸之功。而战功对一向拥有尚武传统的蒙古人来说是成就大汗的最基本的条件。所以经过廉希宪的规劝,塔察儿决定支持忽必烈。
塔察儿告诉廉希宪,不光他本人支持忽必烈,他麾下的东道诸王都将与他的意见一致。
但塔察儿提出一点:现在阿里不哥也在积极活动,而且已经派人来游说过自己了,东道诸王中也有人持骑墙姿态,静观时变。很多人的态度不明朗,忽必烈若真想继承汗位,必须抓紧时间了。
从塔察儿王府出来,廉希宪不敢怠慢,急忙赶到就忽必烈那里。
当廉希宪回来吧这个消息告诉忽必烈,后者是既高兴有忧虑。高兴地的是得到了塔察儿这个份两最重的亲王的支持,忧虑的是阿里不哥已经抢先活动起来,如果哈剌和林库里台大会赶在忽必烈的前面,形势就非常被动了,所以他们必须——也只能赶在前面动手。
忽必烈叫来廉希宪、郝经、安童、姚枢等人紧急筹划。正在这时,门外有人通报:阿里不哥的使者到了。
使者进来,告诉忽必烈一个惊人的消息:漠北三月底举行蒙哥汗的葬礼,同时召开库里台大会,务请忽必烈和全体亲王全到场!
这下可让忽必烈左右为难:按照蒙古人的习惯,先可汗的葬礼必须出席,当年就是因为窝阔台大汗病逝才终止了拔都的西征。可是阿里不哥设置的陷阱显而易见,忽必烈一旦应邀赴会,则凶多吉少,前途未卜。
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怎么办?
廉希宪,真不愧是廉希宪,“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明知道是个陷阱,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呢?今天我们就破这个例,拒绝去哈剌和林,而改在漠南为蒙哥举行葬礼并且召开库里台大会。这个时候切勿怀宋襄之仁,为了小义而误了大义。
事机发而不能应,非智也;情机发而不能行,非勇也。在这种非常规的时候,就不能再按照常规出牌,这并非阴谋诡计,而是相机而行。廉希宪,是能做大事的人,他以后还会给忽必烈立下汗马功劳。
旁边的商挺也说“先发制人,后发人制。大汗天命受位,切不敢辞,事机一失,万巧莫追”。
这是第二次提到商挺,上次忽必烈路过河南,他提醒忽必烈与贾似道之间的和平协议应该写个书面东西,让忽必烈恍然大悟,感觉才堪大用,于是随行到了燕京。
以后商挺还会发挥他的才智。
听完廉希宪和商挺的谏言,忽必烈依然有些犹豫,没有表态。恰好此时,一个重要人物也从哈剌和林带来了内幕消息:耶律铸。
耶律铸是开国功臣耶律楚材的儿子,蒙哥汗即位后一直受到重用。当听说蒙哥汗阵亡的消息,耶律铸不顾千里迢迢,居然从哈剌和林跑回了上都,连老婆孩子都没带,颇有一番抛家顾国的精神。
耶律铸告诉忽必烈,现在阿里不哥的死党已经酝酿好了立前者为可汗的决议,就只等忽必烈王爷前去就宣布了,王爷千万不可自投罗网。
汇总了各方的信息和意见,忽必烈终于下定了决心。
忽必烈送走了阿里不哥的使者,告诉他们:自己即日起程赶赴哈剌和林。
接下来,忽必烈迅速行动,奔赴另一个方向:上都开平府。他带领部分人马及随行臣僚,离开燕京,向上都开平进发。与此同时,派人火速到漠北把察必皇后等诸子也接到开平,向四方派出的使者也迅速而秘密的穿梭于个兀鲁思之间。到三月二十四日,塔察儿、阿只吉、末哥、合丹、移相哥、忽拉忽儿、爪都,以及纳陈驸马、木华黎国王的孙子霸突鲁、重孙安童,博儿术的孙子玉昔帖木儿,等人先后到达上都开平。而伊儿汗国的旭烈兀大汗派来的使者也同时到达,并当众宣读了拥戴忽必烈为汗的书面保证。
大会开始。
亲王末哥首先发言,表示草原上不能没有领袖,就像雁群不能没有头雁。蒙哥汗殡天以后,汗位虚悬,神器不可久旷,而忽必烈是太祖成吉思汗的嫡孙,是蒙哥汗的兄弟中年纪最长的,也是最贤明的亲王。而且他自辅政以来,南平大理,联盟吐蕃,征讨南宋,治理漠南汉地中原,无论是战功还是治理国家的才能都是有目共睹的,愿意推选忽必烈为大汗。
接下来的程序就老套了;廉希宪、商挺、合丹等积极劝进,而忽必烈表示自己德薄才疏,实难服众,而且蒙古人有幼子守灶的传统,自己身为嫡次子,不合传统,再三推辞。
合丹急了,说道蒙古人虽有幼子守灶的传统,但早已名存实亡。自己的父亲,太宗窝阔台和蒙哥汗都非幼子,不也是大汗吗。请忽必烈王爷看在江山社稷的份上,切勿推辞。
最后塔察儿干脆写了个联名信,率先签名,并交给忽必烈的宿卫阿里海牙,传阅诸王,诸王也都签字,表示坚决拥戴忽必烈为新的大汗。
看大家如此真诚推荐自己,忽必烈接受百官朝贺,成为新的蒙古帝国的大汗,当时全体与会诸王那颜向忽必烈行跪拜之礼,忽必烈安坐受礼,当时他45岁。
此次称汗,忽必烈仅仅刚刚搭建起了初步的领导班子,很多制度没有建立起来,面临着立朝仪,定官制等一系列问题,甚至玉玺都在阿里不哥那里,不得以又重新做了一个。不光如此,这个政权甚至连基本的年号都没有。直到登上汗位一个多月后的农历五月初一,忽必烈才让刘秉忠建立起了中统年号,1260年为中统元年。请注意,这次称汗并非是建立元朝,而是一个政权集体的初步形成,而元朝建立则是10年后才建立。
开会还得有个章程,称汗,没有个文书不行。
稍后一些,忽必烈让王鹗起草了即位诏书,极尽华美之词,其中提到“……咸谓国家之大统不可久旷,神人之重寄不可暂虚。求之今日,太祖嫡孙之中,先皇母弟之列,以贤以长,止于一人(忽必烈)……”。即太祖成吉思汗众多子孙中,现在看起来只有忽必烈是最合适的人选,以此阐明忽必烈继承大统的合理性。
上都开平府一片欢腾。
忽必烈还向各方派出了告即位的使者,其中包括南宋。去南宋告即位的这位使者以前说过,他就是郝经。然而令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郝经这一去就是15年,堪称第二个苏武。
十天后,消息传到了哈剌和林。
阿里不哥气急败坏:明明我已经做好了登基的准备,没想到这位二哥抢先一步,看来在这次时间赛跑过程中自己落在了后面。不行,我一定要扳回来,他把丞相孛鲁欢、国舅也速察和脱里赤叫来大骂了一通。“这么长时间了,库里台大会还没有召开,限定五日内召集各宗室亲王,召开库里台大会,并宣布忽必烈的决定是无效的”。
1260年(中统元年)4月初,在哈剌和林西边的按坦河谷,阿里不哥也召集了库里台大会。参与诸王有:阿速台(蒙哥长子)、玉龙答失、昔里吉(均为蒙哥子)、阿鲁忽(察合台的孙子,拜答儿的儿子)、乃蛮台(塔察儿的儿子,父子分成了不同派别)、哈啦察儿(斡儿答的儿子,术赤的孙子)、海都(窝阔台的孙子、合失的儿子)、别儿哥的代表等人。
这次库里台大会,阿里不哥被选为蒙古汗国的大汗。
这样一来,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蒙古帝国同时并立着两位大汗,而且都是拖雷和唆鲁禾帖尼生的儿子。
这两位大汗都向各地派出宣谕史和断事官,都声称自己是代表蒙古帝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指责对方是非法的。这样一来,弄的各地的官员也无所适从。
坦率的说,无论忽必烈还是阿里不哥召开的库里台大会都有一定的瑕疵:两个大会都不是全体黄金家族宗室成员参加的,都只代表了部分人的意愿。
我国神话中有个“后羿射乌”的故事,说的是天上有10个太阳,结果弄的老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后来后羿射下来了九个太阳,只剩下一个太阳,结果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天无十日,国无二主,其中任何一个都不会自动放弃权力向对方俯首称臣,尤其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看来只有展开竞争,淘汰掉一个了。
于是内战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但说着容易,这一仗打起来可就是四年,而且引发了黄金家族内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一连串的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