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疏勒城——那年在西域的一场血战 > 第21章

第21章(1/1)

拿定了主意,就要马上行动,军人的性格就是不愿意拖拖拉拉。还有两个月就到冬天了,到了冬天,西域的寒冷是不可能搞什么土木工程的,要赶在大雪落下来以前,完成所有的改造修建任务。

起草了一份报告给了窦固都尉和朝廷,说明了建这个石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为理由充分,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并拨了一笔专项经费。

从八百名士兵中挑选了一百个曾经的石匠、木匠、铁匠,还有泥瓦匠,其中有几个还参加过洛阳城皇宫的修建。

耿恭亲自绘制了新建石城的草图,作为一个军事要塞,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利用防守和攻击,如何有利于消灭攻城的敌人,而尽量让自己少受伤害。

图纸画好以后,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最后确定下来,交给了范羌。

他让范羌亲自负责石城的修建工作。范羌不是建筑工程师,可他可以作为领导,指挥全盘督促进度。

不是别的人干不了,而是交给别人不放心,耿恭信任范羌,就像是信任他自己一样。所以真正重大的事情,自己不能亲自去办的事,都会交给范羌。这一点,以后的日子里,会通过许多事得到证明。

开工那天,在石城举行了仪式。耿恭亲自参加了,用镢头挖开了城墙地基的土,他还讲了话,说明了修建这座石城的重大意义。

吴田夫带着乡亲们也来了,他们把修建石城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在他们看来,汉军花这么大力气修建这个城,说明他们是要长期扎根的。只要汉军在这里,他们就不用担心会受匈奴人和别的部落异族的欺负了。

村民们点燃了砖瓦窑的火。砖模子、瓦坯子都是汉军提供的,上面雕刻着富有汉文化特征的龙凤及相关图案。使用这样的建筑材料,不只是为了美观,还有更深层的意义。耿恭想用这种方式,宣示汉朝对这块土地的拥有权。

没有亲自参加石城的修建,不是耿恭不想干,而是耿恭还有别的事要干。这个事和修建石城的事,不是一回事,可其重要性,并不在修建石城之下。

因为,此时在离金蒲城一千多里的地方,还有一个国家,叫乌孙国,也属于三十六国,可比起别的国家来,可是个大国,是个仅次于匈奴的大国,并且和匈奴一样,也是一个游牧民族。

说到乌孙国,我们不能不多说几句。

乌孙,是一个民族的名字,也是这个民族建立的国家的国名。它是汉代连接东西方草原交通最重要的民族之一。据说,乌孙族是西戎乌氏国被秦国灭亡后西迁的余民形成的。

乌孙人以游牧为业,逐水草而居,在放牧的同时还常常狩猎。他们住在毛毡帐篷里,以牛羊肉为食,以牛羊奶为饮品,风俗与匈奴族一样。乌孙国的马天下闻名,又称天马,乌孙的富人们有多么富,就要看他们有多少马,一个富人家,多的可养马上千匹。

乌孙人性情刚烈豪爽。做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成了敌人,就是你死我活,一点仁义也不讲。

从他的地盘上经过,不相识的,不会客气,人杀掉,财物抢走。

一开始,乌孙人和匈奴人的关系不错。因为,最早,乌孙是个小国,打不过月氏人。公元前177年,乌孙被月氏人打败,面临亡国的灾难,这个时候,是匈奴帮了乌孙。

匈奴的冒顿单于在乌孙被打败后,不但收留了乌孙王难兜靡的儿子猎骄靡,还在他长大成人后,扶持他当了乌孙国王。

猎骄靡复国后,一心为父报仇,与匈奴右贤王相约进攻已经西迁到伊犁河流域的月氏国。月氏人根本不是报仇心切的乌孙人和彪悍的匈奴人的对手,军队被打垮,国王被杀死,头盖骨被做成了酒杯,被迫继续西迁。

没有了威胁的乌孙国在猎骄靡的领导下迅速强大起来。为了发展,乌孙国占据了原为月氏人所有的伊犁河、楚河地区。留在那里没有逃走的月氏人和原先臣服于月氏的塞人从此成为乌孙国的属民。

乌孙在西域定都于赤谷,有户家十二万、人口六十三万、军队十八万。作为西域诸国中数一数二的强国,它似乎有了更多理由不需要再臣服于匈奴。

不想臣服,并不等于想与匈奴为敌,不管怎么说,匈奴对乌孙人有恩。乌孙人不想落个忘恩负义的骂名,就对匈奴人采取了敬而远之的对策。

汉朝一直不希望匈奴有一个势力强劲的外援。因此,乌孙对匈奴的态度,让汉武帝认为有机可乘,并打算为此做出更多的努力。

积极与乌孙王和亲,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努力。

提到和亲,人们可能首先想起的便是王昭君和文成公主。

确实,这两位中原公主都是中原王朝和亲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不过,我们也不能忘记为了国家献出了青春与爱情的另两位公主。她们就是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

与汉朝此前以宫女冒充公主送去和亲不同,细君公主是一位秀外慧中的正宗汉室公主。父亲刘建是江都王刘非的儿子,刘非是汉武帝刘彻同父异母的哥哥。在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立下赫赫战功,镇守江都(今扬州)二十七年,是一位忠诚的皇室成员。

刘非死后,刘建继承了江都王的爵位。刘建为所欲为,竟然图谋造反,私制玉玺、绶带、兵器、地图等。事情败露后,刘建自缢身亡,细君的母亲也受株连,被处以死刑。

当时,细君只有五岁,因此被赦免,并被接到皇宫中。作为罪臣的女儿,细君在宫中仍然享受到了皇室子女的待遇,她天资聪颖、容貌秀美,会琴棋书画,精于吟诗作赋,深受汉武帝怜爱。十年之后,细君长大,出落为明事理、有气度的汉室公主。

这时西域三十多个大小王国几乎都在匈奴控制之下,只有乌孙国比较强大,对匈奴虽然不抗拒,但也不肯依附。明知匈奴与汉朝有仇,还是通过各种途径,向汉朝表示了愿意交往的愿望。乌孙王猎骄靡还向汉朝提出了和亲要求,派出使者,以千匹良马作为聘礼,求娶汉室公主。

对和亲的事,汉武帝一向反对。总以为与敌对国,用这种方式求和,有些屈辱。但友好邻国求亲,性质就不一样了,所以,看到乌孙王来求亲,他非常高兴。认真考虑过后,决定让江都公主刘细君出塞和亲。

对王室宗亲来说,塞外西域实在是一个可怕的蛮荒之地,没有人愿意去。正因为如此,历朝历代,多以宫女冒充公主,嫁给藩王,不愿意让正宗血脉到塞外受苦。

这次不同,要嫁的不但是一位真公主,还是一位貌美聪慧的公主。汉武帝这么做,为什么?没有人知道。有人猜,一是不愿意失信于乌孙王;二是细君乃罪臣之女,无须顾惜。

皇命不可违,细君公主没有抗争,她希望报答汉武帝刀下留情,养育自己的恩情,也愿意为国家及民族安宁的大局做出牺牲。

细君无怨无恨,让汉武帝高兴,以厚礼相赠,亲自送出宫门,并派随从官员、乐队、工匠、侍女、护兵等数百人,携带大量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等嫁妆,浩浩荡荡,远赴乌孙。

走了一年多,历经了无数困难,细君公主来到了乌孙国。

细君公主的到来,让乌孙国一片欢腾。按照乌孙风俗,与国王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尽管乌孙王猎骄靡,此时已经白发苍苍。细君仍然是满面春风,让乌孙王分外欢喜。

婚后,细君公主被封为右夫人。乌孙人和汉朝好,也不想得罪匈奴,同时,还娶了一个匈奴公主,并封为左夫人,左比右贵,排名在先。由此,不难看出,乌孙王还是有些惧怕匈奴人,也难怪,匈奴就在身边,算是近邻,一旦交恶,后果严重。

明白汉武帝把自己嫁到乌孙来的目的,细君公主明白自己要做的是什么事。为了便于交流,她刻苦学习,很快学会了乌孙语。昆莫女人多,虽是夫人,一年之中见到的次数也不多。她凭着聪明秀慧,主动展示魅力,讨猎骄靡欢心,得到重视。多次向乌孙王献计献策,想办法减弱匈奴影响力,并在乌孙国上层社会主动社交,与大臣贵族建立良好关系,赏赐有功将士对百姓民众的关怀、体恤,很快,乌孙国上上下下都说右夫人好,说汉朝好。国民亲切称呼她是“柯木孜”,乌孙语的意思,是说她皮肤白净美丽如同马奶酒。

虽然使命重大,细君公主全力而为。但毕竟正值青春盛年,生长于南方,难以适应塞外的日常生活。而乌孙王猎骄靡老迈体衰,无法让细君公主,真正享受到幸福的爱情,心情苦闷之中,忍不住写下了一首《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首悲歌传到京都长安,汉武帝看了,不禁眼眶湿润。为了能给她一点关怀和温暖,命人送貂裘长袍赠予细君公主。

老乌孙王猎骄靡也觉得细君公主可怜,担心自己不在了,会受委屈,为了她好,以后有依靠,决定让她嫁给孙子军须靡。

子孙继承父祖辈妻妾,这在胡人中,是平常事,不算个啥。可中原人,接受不了,这是乱伦,很羞辱。细君公主受不了,给汉武帝上书,不干了,要回去,可这个事不能自己说了算。汉武帝同情她,可不能答应她,他正要对匈奴用兵,这个时候和乌孙保持好关系,实在太重要了,于是给她回信,让她以大局为重,遵从当地的风俗。

无奈之下,细君只好入乡随俗,忍辱含悲地嫁给了军须靡。猎骄靡为孙子主持了婚礼之后,不久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早已先他而去,因此,孙子军须靡继承了乌孙王位。

军须靡年轻,两个人婚后不久,细君公主就生了一个女儿。

身体不好,心情也不好,生了孩子后,又缺少调养。几年后,细君公主不行了,二十岁就病故了。

(细君公主死得太早,可贡献却真的很大。这期间,汉与乌的关系一直很好。起到了断匈奴右臂的作用,使得汉朝可以放心地收拾匈奴,不必顾忌乌孙趁虚而入。细君公主和亲,要比公元前33年出塞的昭君早八十年,细君公主是出塞和亲的先驱。然而,这样一位伟大的、悲情的公主,在历史上却很少被提及,这实在是不公平。)

细君公主虽然是最早一个与乌孙人和亲的公主,但后人往往说到与乌孙人和亲的事,提到最多的并不是她,而是另一个叫解忧的公主。(她的故事在她死了两千多年后被拍成了影视剧在全国热播。)

细君公主去世了,和乌孙的关系还要加强,和亲这个事,还要继续。公元前101年,刚刚二十岁的解忧,又担当了和亲的重任,嫁给乌孙昆莫之孙岑陬。

解忧公主是右夫人,排名在左夫人之后。可谁会更得宠,却和左右关系不大。别把这个事,只当作女人之间的争斗。实际上,谁更得宠,就意味着乌孙和哪个国家更亲近。所以两个女人争的不仅仅是一个男人、一个国王,而是一个王国。其中的博弈,完全可用惨烈来形容。

据传,一次解忧公主腹泻,吃完带来的药后,仍不见好转。随行御医只能从当地找来一些药材,不了解药性,又怕左夫人及随从下毒,便用药物“濯足”(也就是现在的足浴),结果真治好了。乌孙昆莫觉得这个方法好,让自己的御医也学会了。一些药材有毒,这么治疗,避免了药材毒性对身体的损害。洗脚也能治病,通过王宫传到民间,后来,就传到了中原(一直到现在还兴盛不衰)。

解忧到乌孙国后,积极参与政事,致力于兴国安邦。经常去各个部落视察,对贫苦百姓随和、亲切,帮助解决困难。只要发生了大的灾害,她都到现场,慰问灾民。她还把带来的随行人员派到农牧区去,帮助当地发展林业和农业,她还给乌孙王建议,并说服长老们改变他们那种把经商当作坑蒙拐骗的观念,建起了很大的交易市场,开通了与各国的商业口岸。在她的努力下,乌孙国经济发展了,生活改善了,国家也富强了。乌孙人都说,解忧公主是一只天鹅,给他们带来了幸福吉祥,使得乌孙国走出一条济世安邦的兴国之路,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如同升起的太阳一样。

这个时候,由于汉昭帝年轻多病,汉朝的国力也不如汉武帝时期了。匈奴又开始张狂起来,多年来积压的怨愤终于爆发了。壶衍鞮单于调遣大军,以车师国为跳板,长驱直入乌孙腹地,先后吞并乌孙东部大片国土,大肆掳掠民众和畜产,并且派出特使到乌孙国,威逼乌孙王背叛汉朝,交出解忧公主,才能罢兵。

前线战事吃紧,匈奴气势汹汹,王廷内部人心惶惶,亲匈派大肆活动,有人主战,有人主降,乌孙王一时也左右为难。

生死存亡之际,解忧公主站了出来,说服了翁归靡不能降,降了,不是她的命没有了,而是国家没有了。告诉翁归靡,这个时候,汉朝不会不管,让他带领全国人民抗击匈奴。

解忧公主一边上书,一边在乌孙国四处奔走。凭着许多年来建立起的威望,团结调动了所有力量,挡住了匈奴人的进攻势头,使匈奴大军始终不能进入伊犁河谷,从而稳定了民心。

一直到汉宣帝,解忧公主的上书才有了结果。尽管百废待兴困难重重,汉宣帝还是毅然决定出兵支援乌孙。

于是汉朝的五位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又派出解忧公主的老朋友常惠校尉为特使监军,到乌孙指导监督出战,联合反击匈奴。

这一场著名的战事中,乌孙国的精兵骁勇无比,乌孙王翁归靡亲自披挂出征打头阵,常惠将军手持汉朝符节随军而行,出谋划策。

乌孙的兵马千里奔袭,在汉朝大军远未到来之时,抓住战机,出奇制胜地直捣匈奴右谷蠡王的老巢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草原一带)。

此战匈奴军败得很惨,不但无数匈奴王被生擒,连壶衍鞮单于的叔叔、嫂嫂、女儿等亲眷都成了乌孙兵的俘虏,共计三万九千名匈奴将士当了俘虏,乌孙国缴获的战利品大小畜产七十多万头。

此后三年,乌孙和北方的丁零、东方的乌桓,三面夹攻,连连出征,匈奴被打得晕头转向,顾此失彼,损失惨重,大伤元气,昔日威震八方称雄百年的匈奴一蹶不振。

许多匈奴的属国纷纷宣告独立,匈奴壶衍鞮单于不敢再和汉朝公然对抗。

自此,解忧公主母仪天下,深得乌孙人民的爱戴。汉朝和匈奴对峙的局面也由此乾坤倒转。汉朝如日中天,匈奴则是日薄西山。

公元前65年,解忧公主五十六岁的寿辰,赤谷城王宫摆下盛宴。三十六国的王公应邀前来,赤谷城汉家公主的宫殿里贵客满盈,君臣痛饮,畅话乌孙国几经磨难,从敦煌一带西迁伊犁河谷,到如今打败了匈奴,成为西域三十六国的领头羊的可喜变化。解忧公主的儿时朋友常惠将军在祝寿席间,即兴成咏,作了一首诗,读给大家听。

群山环抱着你啊,美丽的赤谷都城;

碧波万顷的阗池湖啊,也好似扬波歌颂。

蜂飞蝶舞般的各族人民啊,如同百鸟朝凤;

乌孙山的塔松高耸入云啊,装点着西天山的苍穹。

四海之内谁不知道啊,大汉王朝的中兴天下无比;

畅饮甜水时要思源啊,乌孙国的兴盛来源于乌汉联盟。

德高望重的乌孙王啊,堪称乌孙国的绝代精英;

有目共睹啊,汉家的和亲公主个个都沥血呕心为国为民。

在乌孙国生活了半个多世纪,曾嫁了三个男人,都是乌孙王。七十岁时,上书给汉朝皇帝,陈述思乡之苦,说她老了,快要归土了,非常想念故乡,请求能回到汉朝。天子怜悯她的境遇,不但批准她返乡,还亲自出城迎接她的归来,并在朝中让她享受和皇室公主一样的待遇,回到中原,两年后去世。

(不管和亲背后有多少悲伤的故事,但与乌孙的和亲,确实让乌孙与汉朝的关系变得越发亲密,与匈奴的关系则越来越疏远了。乌孙王朝自从国王军须靡开国,直到迁居天山,一共经历了十二代乌孙王,时间长达两百六十一年。此后,乌孙人渐渐与邻族融合,大部分被同化了,但也有一小部分乌孙人保留着祖先留下的血脉。据说,明清时,人们还在新疆见到过乌孙人部落。现在伊犁河谷的哈萨克人就有着乌孙人的血统。)

每个熟读《史记》的人,都不会不知道乌孙国的重要性。所以,担任了戊己校尉的耿恭,才会马上想到要去乌孙国拜访,恢复和汉朝的关系,是再合情合理不过了。

因为尽管通过多次和亲,乌孙和汉朝关系不同一般了。可这几十年,汉朝对西域的失控,其实已经和乌孙断绝了来往(朋友只有常来常往,才可以保持友情)。谁敢说乌孙还是那个解忧公主时代的乌孙呢?

再说了,为了共同对付汉朝,匈奴也是一直在做乌孙的工作。万一匈奴和乌孙真的联合了起来,那就对汉军这个收复行动有太大的不利了。

把这个想法给窦固说了以后,窦固马上说,你赶紧去乌孙一趟,多带些礼物和钱财。

幼学琼林全鉴(典藏诵读版)叼炸天的一生春秋五霸武道一键修改,我直接满级!天命妖妻半小时漫画中国史4永乐皇帝朱棣传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经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