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历史的沸点(全四册) > 第二十章《历史的沸点》(20)

第二十章《历史的沸点》(20)(1/1)

第十九讲 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刘秀用了十三年时间平定了天下,国家重新获得了统一。但是连年的战乱,导致经济凋敝,人口锐减。对于刘秀来讲,平定天下实属不易,治理好这个国家,看上去更难。

光武帝对国家的治理可以用两个截然相反的字来概括,一个是“柔”,另一个是“严”。

“柔”是光武帝基本治国之道。刘秀从小比较柔顺,起兵造反后,形势的需要使他不得不变得勇猛刚强。但即使在连年征战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出他“柔”的一面,譬如他喜欢用和平的手段解决问题,能不用武力的尽量不用武力,他对待投降的将领和士兵很少杀戮,即使不投降的城池被攻破后,也禁止采用屠城等残暴手段。当年他派大军攻蜀,公孙述拒不投降,手下大将吴汉率军攻破成都后,曾放纵士兵烧杀抢掠,光武帝很生气,公开下诏对吴汉等将领予以斥责。

平定天下后,刘秀曾经回到自己的故乡,大宴亲戚父老。其中看着他长大的一些大娘、大嫂,借着酒劲回忆刘秀当年的事情,说刘秀小时候为人厚道,不计较小事,就是脾气太过随和。光武帝听后大笑说:“吾治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意为要用“柔和的方法”来治理天下,这是“柔道治国”的由来。

他的“以柔治国”体现在四方面。首先是对百姓,王莽后期天下大乱,损失最惨重的是普通百姓。光武帝平定天下时,天下人口居然是“十有二存”。为了医治战争创伤,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是解放奴婢,他连续下达命令,使得因失去土地被迫沦为奴婢的农民获得释放,同时加重了杀害奴隶者的刑罚,废除了奴隶伤人必须处死的法令。这样的举措,将广大庶民阶层扩充为东汉的根基,同时解决了战乱后由于人口不足导致土地荒芜的问题。

与此同时,他实施减刑轻税。建武七年,刘秀下令释放除死刑犯以外的囚犯,并命令应判两年徒刑而在逃的罪犯,由地方官吏发布公告免治其罪,使其安心回家。建武二年,在还没有完全平定天下的时候,光武帝下诏恢复汉文帝时代三十税一旧制,百姓的负担大大减轻。

在精简政府机构力度更大,“并省四百余县,吏职省减,十置其一”。这样的举措,使得东汉成为中国历史官民比例最低的朝代。据统计,西汉的比例是1/794,东汉是1/7464,唐朝1/2927,元代1/2613,明代1/2219,宋朝介于唐明之间,清朝1/911。俗话说“建庙容易拆庙难”,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光武帝无疑在这方面表现得很有气魄。

其次,“以柔治国”体现在对功臣的态度上。应该讲,如何安置开国功臣,是每一个新兴王朝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也考验着开国君主的胸怀和智慧。

刘秀能夺取天下,以“云台二十八将”为代表的一批武将居功至伟。通常来讲“打江山就应坐江山”,但光武帝认为这些武将虽然与自己出生入死,但只善于带兵打仗,性情放纵不羁,对于治理国家和地方不太合适。基于此,光武帝在平定天下后,采取了“退功臣而进文吏”

的策略。

“退功臣”就是解除功臣的权力,特别是兵权,降低他们的政治待遇。“云台二十八将”中除了邓禹、李通、贾复三人参议国家大事外,其他人基本都退出了权力中枢。对于这些不参与政事的功臣,刘秀保留他们爵位并加以赏赐。使得这些开国元勋们绝大多数都能愉快安度晚年,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荣华富贵。

“进文吏”就是使用懂得治国安邦之术的读书人,让他们担任要职治理国家,逐渐改变官吏队伍的结构和素质,确立了一套以文官为中心的体制,实现了治理方式向文治的转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

刘秀用怀柔之术对待功臣,没有像刘邦、朱元璋等采取“狡兔死走狗烹”的做法,使得他与这些功臣之间和谐相处,没有猜忌和提防,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清代王夫之对此赞叹道:“三代之下,君臣交尽其美,唯东汉为甚焉。”

再次对战争的态度。据历史记载,平定天下后光武帝不愿再提战争之事,说他“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未尝复言军旅。”

有次,太子问他当年打仗的事情,光武帝也不愿提及,对太子说这个问题不是你应该知道的。

光武帝不愿意提及战争,更不愿意再发动战争。建武二十七年,大臣臧宫和马武上书,请光武帝趁匈奴分裂,势力衰弱之际发兵攻击,以建立“万世刻石之功”,这个建议被光武帝拒绝,他的理由是“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光武帝虽然曾东征西战,但他骨子里应该是一个和平主义者。

最后是对不训之人。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发生在刘秀和好友严子陵之间。刘秀当上皇帝后,严子陵隐名埋姓不愿意见刘秀,刘秀派人四处寻他,终于找到了他。三次派人才把严子陵请到了洛阳。刘秀去看他时,他在房间里躺着不起来,刘秀对他说:“你到底为什么不肯出来帮我治理国家呢?”这时严子陵睁开眼睛说:“人各有志,你又何必苦苦逼我呢?”刘秀一时没办法,只好失望而去。

过了几天,刘秀把严子陵请到宫中,不说做官之事,只谈过往旧事,两人聊得很投机,所以聊到很晚,刘秀让严子陵留宿宫中,并与他同榻而卧。严子陵在睡梦中把脚搭到刘秀的肚子上,但刘秀并不介意。

刘秀执意想让严子陵担任谏议大夫,但严子陵死活不答应。刘秀知道留人之身无法留心,就让严子陵离开洛阳去隐居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严子陵视富贵如浮云的气节,但同时也表现出光武帝恢弘大度的气概。

说起“严”,首先是对自己“严”,光武帝非常勤政,似乎除了读书和工作没有太多其他爱好,朝廷议事结束后,他经常与大臣们讨论儒学经典,一直到半夜才睡。他不喜欢饮酒,也不喜欢听乐曲,当了好几年皇帝,连宫廷音乐、祭祀用的典礼器具都凑不齐。他对自己皇陵的要求也是一切从简,要像文帝一样不随葬金银珠宝。总体上讲,光武帝是一位严以律己、力求简朴的君主。

对官吏“严”,西汉后期吏治败坏,官僚腐化。平定天下后,光武帝非常注重整顿吏治,他对官吏贪赃枉法的处罚相当严厉,无论是朝中的尚书三公,还是基层官吏,一旦有过错,往往受到严惩。时任大司徒的欧阳歙,在担任汝南郡太守时,贪赃千余万,后东窗事发被逮捕入狱。欧阳歙是位儒学大师,弟子遍布天下,所以成千上万儒生为他求情,不少人愿意代之受过,一向对读书人宽容有加的刘秀,对待贪腐官吏拒绝姑息,最后欧阳歙死在狱中。

经过一番整顿,官场风气得到很大改观。据《后汉书》记载,“内外匪懈,百姓宽息”。但是由于措施过于严厉,难免矫枉过正,当时规定俸禄二千石以上的州郡官员稍有过失,即行罢免,结果导致州郡官员更换过于频繁,使官员们心怀恐惧,虚报政绩,以求保住乌纱帽。

后来在大臣的劝谏下,光武帝意识到这个问题,对政策进行了调整。

对豪强“严”,光武帝刘秀本人出身豪族,他统治集团的核心成员大多也是豪族出身,在夺取天下过程中,得到了南阳豪族和河北豪族的大力支持,因此在东汉初期,豪强的势力很大。一些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引发了巨大的社会矛盾。

刘秀看到豪族势力已经威胁皇权和国家利益,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加以限制,为此光武帝开始推行“度田”制度,他下令清查各州、郡人们占有土地和户口的数量,主要目的是为了防范豪强地主和不良官吏逃税。

这个措施触及到豪强地主的利益,受到了大地主、大豪强的抵制,他们勾结地方官员,虚报瞒报。王莽当年推行王田,受到抵制便选择妥协或放弃,但刘秀不是王莽,他采取了强硬手段,一怒之下诛杀了十几个州郡太守。部分拥有自己武装的大地主起兵反抗,一些不明真相的农民加入,一时声势较大。对于这些反抗,光武帝用镇压和安抚手段,最后平息了这些叛乱。历史上对于度田制是否取得成功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推行这个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豪强地主,缓解了社会矛盾。

在光武帝统治期间,涌现出一些不惜丢掉乌纱帽和性命与豪强地主进行斗争的官吏,总体上而言,光武帝对这些官吏持支持肯定的态度。

譬如鲍永和鲍恢,曾经弹劾光武帝的叔父赵王刘良。光武帝父亲早亡,是靠刘良把他养育长大,两人的感情很深,但光武帝并没有怪罪他们,反而告诉皇亲国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以避二鲍”。

硬臣里最出名的要属董宣,董宣担任洛阳县令时,光武帝大姐湖阳公主的一个奴仆行凶杀人后,躲到公主府内,逍遥法外。董宣决心将这个杀人犯绳之以法。有一天,湖阳公主外出,这个奴仆也陪同出行,董宣带人在半路截住了车子,当场宣布罪行并诛杀了那个奴仆。

公主哪里能受得了这个屈辱,到宫里向自己的弟弟哭诉,光武帝也觉得董宣做得有些过分,下令要用乱棍打死他。董宣对光武帝说:“陛下因英明才复兴汉室,如今公主的奴仆杀人,陛下却置国家法律于不顾,还怎么能治理好天下,无需用乱棍打死我,让我自己撞死算了。”说罢将头撞到柱子上,顿时血流满面,光武帝赶忙让太监拉住他,心里觉得董宣说得有道理,但又碍于姐姐的面子,于是想退而求其次,让董宣给公主磕头算是赔罪,不料董宣认为自己没错而坚决不肯,光武帝命人按着他的脖子,强行让他磕头,但董宣双手撑地,死活不肯磕这个头。

湖阳公主见状非常不满,略带嘲讽对光武帝说:“陛下早年经常庇护逃犯,官府都不敢上门追捕,如今当了皇上,却对一个小小的县官都没有办法吗?”光武帝苦笑说:“天子与白衣不同。”事后光武帝奖励董宣,称他为“强项令”,就是刚强不肯低头的县令,这样的做法,使得一批官员起而效法,宗室、豪强的日子更加不好过。

通过“柔”与“严”并用的治国之术,战争创伤得以医治,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获得恢复发展,百姓的生活趋于安定,开创了历史上的“光武中兴”。刘秀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同时拥有“中兴之君”

和“定鼎帝王”的皇帝。

公元57 年,汉光武帝刘秀驾崩,走完了自己六十二年的人生。他在遗诏中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按照孝文皇帝制度,务求俭省,刺史和二千石以上的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孝文皇帝就是汉文帝,从汉光武帝的身上能够看出不少文帝的影子,如果作为百姓而言,在无法选择统治者的专制社会,能遇到汉文帝和汉光武帝这样的皇帝,应该是人生一大幸事。

当然,人无完人,历史上对光武帝刘秀的一些做法也有批评的声音,譬如在用人上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对伏波将军马援就是如此。又如没有很好解决豪强贵族问题,使贵族当政和世袭大行其道,为东汉的衰落埋下了祸根。

在历史学家钱穆看来,光武帝最大的问题是处理好了人事,但没有建立好的制度,导致东汉中后期出现一系列问题,使整个王朝步入黑暗和混乱之中。当然,钱穆先生也表示这不仅仅是刘秀的问题,而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一个长期以来很难解决的大问题。

但是瑕不掩瑜,刘秀的表现在中国古代四百多位皇帝中非常杰出,这点在历史上得到公认。司马光对此评价:“偃武修文,崇德报功,勤政治,养黎民,兴礼乐,宣教化,表行义,励风俗。继以明章,守而不失,于是东汉之风,忠信廉耻及于三代矣”,这个评价相当之高。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说:“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焉,夏、商、周,后,唯光武允冠百王矣。”就是说所有帝王都不如刘秀。毛泽东说刘秀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南怀瑾先生的评价是:“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的,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王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虽然后世对他有很高的评价,但刘秀似乎在国人心中始终不温不火。想当初在中学学习这段历史时,自己对刘秀的印象就不是很深刻,远不如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以及后来的康熙乾隆。笔者想,刘秀的历史评价和知名度不成比例。这大概与刘秀“不爱折腾”有关。人们通常喜欢那些个性鲜明或者四方征战、开疆拓土的帝王,相比之下,刘秀显得过于安静,所以很难提起人们的兴趣。

叔途南归小炮灰替嫁后,被反派抱在怀里宠极寒末日,我盗取了百亿物资我是邪恶阵营?直接逆风翻盘!难忘的知青岁月阴阳怪谈:网红姐姐会风水改娶病娇长公主,白月光心态崩了堇上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