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油印小报(1/1)
原金宝屯胜利农场浙江知青 茅忠耀
在电脑和打印机发明、普及以前,一般中小型单位的印刷品都是经钢板刻蜡纸后油印制作的。刻蜡纸虽说不上是个技术活,但也是需要动脑筋掌握其窍门的。记得在十一岁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班主任老师教我学会了刻蜡纸,以后就经常帮老师刻写复习提纲、家庭作业什么的。因为我的字写得不错,“文革”期间又承担了刻蜡纸印传单的任务;后来在职业高中任外聘教师还是少不了刻写考试卷子;最后一次刻蜡纸已是2007年10月。算起来我用钢板刻蜡纸前后长达四十七年,经我手刻写的蜡纸粗略估算起来数以千计,可以说这辈子我与钢板、蜡纸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众多的刻蜡纸工作中最令我难以忘怀、又最具意义的要数下乡在金宝屯胜利农场时刻的那份油印小报了。
1971年春季的一天,我要好的知青朋友、时任三营营部政工干事的张立民问我会不会刻蜡纸,我爽快地回答:“没问题,小学三年级我就帮老师刻蜡纸了。”立民接着告诉我春耕生产大会战就要开始了,为完成场部提出的“高举红旗学大寨,两个革命担在肩,拼死拼活抓根本,誓夺全年粮食一千五百万斤”的奋斗目标,营部准备办一份油印小报以推动全营的农业生产,希望我帮助他一起来干好这件事。我痛快地答应了。紧接着我俩就开始商量如何办好简报的具体问题。首先我们确定简报的名字为《三营战报》,每周两期,出版日期为周二和周五;版面为八开纸两张、共四版;印刷份数暂定为五十份,分发至全营各连、排、班和直属各单位。稿子的来源是办好简报的首要问题,我们商定一是发动下面投稿,二是我俩分头深入基层自采自编。我们为简报确定了版面,记得有“三营新闻”“农业学大寨动态”“生产任务和进度”“先进集体”和“好人好事”等四五个栏目。我们俩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立民以采集、编写和组织稿件为主,我以排版、刻写为主,油印则由两人共同合作完成。
上述方案和想法很快得到了营部领导的批准和支持,我们俩甩开膀子干了起来。开始时下面投稿积极踊跃,我俩只要稍作审核、修改就可以了。后来由于生产任务繁重,人们在大田劳作了一天累得够呛就懒得动笔了。怎么办?为了不影响小报质量和出版日期,我俩就白天深入田间地头和各个直属单位,一边参加劳动一边收集素材,晚间编写稿件。虽说经常熬夜,好在年轻,苦点累点也不觉得什么。
钢板上刻蜡纸看起来容易,做起来也非易事。首先要凭经验和手感掌握落笔轻重程度,若下笔太轻了字迹不清晰;而太重了又会划破蜡纸,油印时会出现渗漏油墨,不仅字迹模糊,还会玷污纸张。刻蜡纸时发生刻错字是难免的,当时还没有修正液,怎么改错呢?我们发明了一个土办法即先点燃一根火柴棍,吹灭后迅速靠近蜡纸上刻错字的地方用其余热使蜡纸上的蜡融化,待凉了后就可重新刻写。这种改错土技术使用时要注意两个要领,一是需掌握火柴棍燃烧吹灭的时机,二是其靠近蜡纸的距离。稍有不慎蜡纸就会被烫出个窟窿,使刻写的蜡纸前功尽弃。完成蜡纸刻写后油印也很重要,尤其是油墨要加入适量煤油进行调制,直到稀稠适中。过稀或过稠都会直接影响印刷的质量。
《三营战报》开头那几期出刊后,我俩对小报的质量感到不太满意。主要是版面有的地方有漏油墨,有的地方不太清楚。我们仔细查找和分析了原因,认为这是工具不佳引起的。那一套钢板、铁笔是多年闲置不用的,铁笔的笔尖太粗了;钢板表面凹凸纹理不清;蜡纸质量也不够好。经领导批准,立民托人去通辽买来了新的钢板、铁笔,蜡纸也换了“警钟”品牌。果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后我们的小报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嗨!事情做多了总难免有疏忽大意的时候。有一次在印刷小报时我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居然把蜡纸的正反面给贴错了!满腔热情地印出第一张一看,字是反的,弄得我又急又气又好笑。好在立民的脾气好,他一面安慰我一面急速跑回宿舍找来了干净的细软棉布,蘸着煤油十分细致地把油墨一点一点吸去揩掉,总算没有影响出刊的日期。吃一堑长一智,后来再印刷时,我们把原来蜡纸贴在油印机过滤油墨网的背面改为直接放在白纸上面,这样看起来直观,不会再出现贴反蜡纸的尴尬现象了。
随着编辑出版小报的问题逐一解决,我们又锦上添花把《三营战报》的报头采用了红色油墨套印,这样看起来更加醒目、美观。在排版中也注意增加了一些小花样,比如文章的标题采用多种美术字体,在版面适当处留出一些空间,刻上简洁的花边和插图,使小报看起来显得生动活泼,更具美观和可读性。
就这样在全营干部、职工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我们俩的密切合作、携手努力,《三营战报》按时、定期地出现在三分场的每一个角落。在田间地头、鸡鸭号、猪场马棚,在食堂,在炕头,人们争相传阅,小报的内容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唠嗑的话题。战报成为营部领导与基础连队和广大群众交流的一个窗口。
那一年《三营战报》紧密配合春耕、夏锄、秋收三大农忙季节,共出刊七十多期。直到1971年10月立民调到场部政治处任职,我们的小报才慢慢地减少出刊,最后停刊了。
1976年茅忠耀(左)与张立民(右)摄于天津。
《三营战报》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正气为主题,坚持歌颂先进,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现象和倾向。小报大力宣传“高举红旗学大寨,两个革命担在肩,拼死拼活抓根本,誓夺粮食一千五百万”的政治口号,鼓舞了三分场广大干群的士气,有力地推动了全营农业生产和各项工作。作为小报编撰人员,我俩也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和好评。小报还在全场办出了不小的名气,受到军管会领导和场部政治处的表扬。
《三营战报》也成为我与知青好友张立民的纽带,缔结了我们俩之间四十五年的同志情、朋友情和兄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