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巍巍盛世——隋唐五代(1/1)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帝位,建立隋朝,结束了魏晋以来近400年的分裂局面。隋炀帝穷兵黩武,统治仅十几年便断送了隋朝的进程。公元618年,李渊建唐,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封建大帝国,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可是,至唐中晚期,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迫使帝国走向衰亡。又一个分裂割据时期开始了。
隋文帝即位以后,认真总结了自己能够统一全国,登上帝位的原因。他觉得自己实力强大是一个方面,但陈后主的奢侈残暴也帮了他的大忙。因此,隋文帝惟恐重蹈陈后主的覆辙,极力提倡节俭治国,实行廉政以安抚民心。
杨坚像隋文帝首先从自己的后宫生活做起。他节俭朴素,很少大摆筵席,自己乘坐的车马、身穿的衣服,也不求华贵,只求简朴实用。整个后宫在隋文帝的带动下,都开始崇尚节俭。有一次,隋文帝配药,要用到一些胡粉,但他竟然找遍整个后宫,都没有找到。关中闹饥荒的时候,他看到百姓们吃糠拌豆粉,就拿来给大臣们看,责备自己没有治理好国家,下令饥荒期间自己和文武百官都不许吃肉。
隋文帝时常教导太子说:“自古以来,没听说奢侈腐化而能长治久安的。你是太子,应该注意节俭。”他还十分注重皇亲国戚的行为,他们要是犯了法,也一律严惩。隋文帝的三儿子秦王杨俊觉得自己是皇子,又在灭陈的时候立下了战功,生活越来越奢侈。他模仿皇宫建造自己的宫殿,用外国的香料涂抹墙壁,还搜罗许多美女,日夜寻欢作乐。隋文帝知道了以后,非常生气,把杨俊革了职,还将他囚禁了起来。杨俊不久就得病死了,他手下的人请求隋文帝给杨俊立个碑,隋文帝也不同意,还下令把杨俊宫中的华丽装饰全部毁掉。
隋文帝对皇亲国戚、百官大臣们很严格,但对百姓却非常体恤。有一个叫王伽的小官押送70多个犯人去京城。在路途中,王伽见犯人们戴着枷锁,忍受风吹日晒,实在痛苦,就把他们的枷锁去掉,与他们约定时间,在京城集合。约定的时期到了,犯人们果然在京城聚集,一个都不少。隋文帝知道了这件事后,马上召见王伽,对他大加赞赏。还把犯人们招进宫里,设宴款待,并赦免了他们的罪行。随后,隋文帝又下了一道召令,让全国官吏向王伽学习,用感化的办法管理百姓。
由于隋文帝的廉政和百姓们的辛勤劳动,隋朝的经济很快繁荣起来。朝廷的仓库装得满满的。一直到隋朝灭亡后20年,隋朝仓库里的粮食还没用完。
隋文帝晚年,把大儿子杨勇立为太子。但隋文帝的二儿子杨广,不仅精明能干并且心狠手辣。杨广一心想当太子,就设计诬陷太子。隋文帝信以为真,就废了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隋炀帝像杨广害怕隋文帝临死前有新的考虑,就急不可待地谋划即位。不久,隋文帝有了发觉,准备废掉杨广。杨广得知后,抢先一步,杀死了隋文帝,自己继承了皇位,就是隋炀帝。
隋炀帝即位后,立即着手营建东都洛阳。从公元605年3月开始,他每月征调200万民夫来日夜不停地施工。5月,他又在都城西面建造方圆200里的御花园西苑。园中奇花异草,精致楼阁,应有尽有。许多人都因为不堪忍受修建重负劳累而死。
与此同时,隋炀帝下令征发河南、淮北地区百姓100多万人开凿南北大运河。在六年的时间里,隋炀帝先后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和江南河三条运河,随后又把这三条运河与春秋时期开凿的邗沟连接起来,形成了一条贯通南北、全长4000里的大运河。大运河全线通航后,极大地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它成为了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之一,但它也耗费了成千上万百姓的血汗甚至生命。
为了大显威风,游玩享乐,大运河的修建工程还没完工,隋炀帝就带着20万人的庞大队伍到江都巡游。为了满足船上皇室人员的享乐,隋炀帝每到一处,都命令当地官员准备美味食品献上来。食物到开船的时候吃不完,就将它们挖坑埋掉。后来,隋炀帝几乎每年都要出巡,每次出行都要浪费无数钱财。
隋炀帝建东都,开运河,连年的大规模巡游的重担已经把百姓压得喘不过气来。但隋炀帝骄奢淫逸的心理却越来越重。从公元612年到公元614年,为了炫耀武功,隋炀帝三次出兵高丽。他下令把全国的军队都向涿郡集中,并从河南、淮南、江南各地征发民工,把大批粮草、武器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前线。几十万运送物资的民工饿死在路上。由于民夫都被征去打仗,耕牛也被征去拉车,田间一片荒芜,民不聊生。
百姓们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全国各地起义不断。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在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翟让和李密领导的瓦岗军起义影响最大,威震中原。
瓦岗军的首领翟让,本来是东郡的一个小官。他因为得罪了上司,被判死刑,关入大牢。后来,一个看守大牢的人十分同情他,就偷偷把他放了。翟让逃出东郡,回到家乡瓦岗寨,召集了一些贫苦农民,举行起义。这时,曾经参加过反隋起义的李密正走投无路,就来到瓦岗寨,投奔了翟让。
隋·赵州桥最初,起义军的人数并不多。但由于军中有很多平时善用长枪的渔猎手,所以战斗力很强。后来,一些规模较小的起义军纷纷归附瓦岗军,瓦岗军的队伍很快就发展到了一万人。李密是个非常有才干的人,他见瓦岗军的力量越来越大,却只在小范围里劫富济贫,没有更大的抱负,就对翟让说:“刘邦、项羽本来是普通百姓,后来却推翻了秦朝。现在皇上昏庸残暴,百姓们怨声载道,朝廷的士兵大部分又远在辽东,您手下兵强马壮,要想拿下东都和长安,推翻隋朝,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翟让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与李密商量了一番,决定先打荥阳。
公元616年,瓦岗军在翟让和李密的率领下,设计杀死了隋朝大将张须陀,攻下了要塞金堤关,占领荥阳诸县。瓦岗军从此名声大震。
第二年,李密又率领瓦岗军精兵7000人攻打洛阳附近的最大一个粮仓——兴洛仓。瓦岗军兵分两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了兴洛仓。他们打开仓库,立即把粮食分给百姓。忍饥挨饿的百姓手捧着粮食,感动得热泪盈眶。许多农民因此参加了瓦岗军,瓦岗军的队伍从此更加壮大了。
由于李密在战斗中表现出的杰出政治才能,翟让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如李密,就把瓦岗军的领导权让给了他。于是,李密以“魏公”为称号,兼任行军统帅。李密率领瓦岗军攻克许多郡县,隋朝官兵纷纷投降。南北的起义军也不断响应,前来归附瓦岗军。公元618年,隋朝将军宇文化及趁机发动政变,杀死了隋炀帝。
但是,正当瓦岗军势力发展壮大、节节胜利的时候,李密为了保住自己在军中的统治地位,杀死了翟让。从此,瓦岗军内部开始相互猜疑,走上了失败的道路。而北方李渊父子的反隋队伍却日益强大了起来。公元618年,李密带领瓦岗军剩下的部队,投降了李渊,不久就被李渊杀死。
隋朝灭亡后,李渊父子最终消灭群雄统一中国。
李渊出生在隋朝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和北周最高军官之一,死后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七岁就继承了祖父的爵位。隋朝建立以后,李渊先后担任隋文帝的贴身侍卫、太原刺史等职位。
唐高祖李渊像公元617年,隋炀帝派李渊到太原镇压农民起义。李渊在作战中非常卖力,镇压了很多支起义军,但是隋炀帝还是不信任他,另派了自己的心腹监视李渊的行动。李渊敢怒不敢言,整天借酒消愁。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很有远见和抱负,他见父亲如此消沉,就决心帮助父亲起兵反隋。他对李渊说:“父亲奉命讨伐叛贼,贼能讨伐完吗?我们不如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扯起反隋大旗。只有这样,才能保住李氏家族的地位和利益。”李渊认同了他的建议。
于是,李渊父子就杀掉了隋炀帝的心腹,在太原起兵。这时,北方的突厥进攻中原,李渊派兵抵抗,接连打了好几个败仗。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渊觉得不如和突厥联手反隋,一来可以消除自己南下的后顾之忧,二来可以得到援兵。于是,李渊就派人到突厥请求救兵,表示自己愿意永远与突厥结为盟好。突厥答应了他的请求。派出军队协助李渊讨伐隋朝。李渊的势力果然一天天地强大起来。他们的大军所指之处,隋将纷纷投降。在短短的120天内,李渊就占据了关中,攻下了长安。为了争取民心,李渊把隋朝的苛刻法令一律废除,又立了隋炀帝的孙子,13岁的代王杨侑做皇帝,尊当时逃到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自己做大丞相。这样,李渊既取消了隋炀帝的帝位,又利用了杨的招牌去招揽隋朝的文武百官,把国家大权紧紧地攥在了自己的手里。
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起义军杀死,李渊趁势废了杨侑,自立为帝,建立了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
唐朝建立以后,李渊一面稳定局势,恢复生产,一面提高军事力量,四处征讨,扩展势力。他陆续平定了各地割据武装势力,最终统一全国。
唐王朝通过南征北战统一全国后,皇室内部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却愈演愈烈。
唐高祖李渊有四个儿子,除三儿子早死外,他封大儿子李建成为太子,二儿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儿子李元吉为齐王。三人之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他曾立下赫赫战功,扬名天下,威震四海。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可是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所以被封为太子。
唐太宗像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还网罗了大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既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将领,又有房玄龄、杜如晦等著名的十八学士。太子李建成知道自己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就和弟弟李元吉一起排挤李世民。
公元626年,李建成、李元吉借突厥进兵的机会,想调出秦王府兵将,以削弱李世民的兵力。李世民知道后,就与亲信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密谋,于6月2日在宫城北门玄武门内设下伏兵。李建成、李元吉上朝走到玄武门时,发现异常,立即掉转马头,准备回去。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赶了出来。李元吉拿起弓箭想射杀李世民,连发三箭,都没射中李世民。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箭,把李建成射死了。李元吉也被李世民的部将射死。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士兵听说玄武门出了事,全部出动,猛攻秦王府的士兵。李世民一面指挥将士抵抗,一面派尉迟敬德进宫禀告唐高祖。
尉迟敬德手里拿着长矛冲进宫去,对高祖说:“太子和齐王发动叛乱,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秦王怕惊动陛下,特地派我来护驾。”
高祖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吓得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宰相萧瑀等说:“建成、元吉本来没有什么功劳。他们妒忌秦王,施用奸计。现在秦王既然已经把他们消灭,这是好事。陛下把国事交给秦王,就没事了。”
事情到了这部田地,唐高祖要反对也没用了,只好听左右大臣的话,在三天之后,宣布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国家大事,一律由太子处理。又过了两个月,唐高祖被迫让位给秦王,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他在即位之前,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乱,目睹了隋炀帝亡国的惨剧,接受了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因此,在他即位之后,便励精图治,实行了一系列开明的统治政策,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权稳固,出现了一个比较安定魏征像魏征古诗祥和的社会环境。因为唐太宗的国号是贞观,历史上就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贞观之治”。
在唐太宗即位初期,他就励精图治。他深刻地懂得国亡邦兴的道理。他经常教育自己的儿子说:“一个皇帝,要是按正道办事,百姓就会拥护他;如果他不行正道,百姓就会推翻他,这实在是可怕之极啊!”他还说:“水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百姓就好比是水,皇帝就好比是船。”
唐太宗是一个善于听取大家意见,任用贤能的人。他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监察和谏官制度,议论政策的得失。他还采取各种措施奖励和笼络臣下,形成了敬贤纳谏的政治风气。其中最有名的谏臣就是魏征。魏征原来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李建成死后被唐太宗重用。魏征经常对唐太宗直言进谏,即使引起唐太宗盛怒也毫不退让,魏征死后,唐太宗哭着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在经历了长达10年的动乱和战争之后,唐代初期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国家财政拮据。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唐太宗实行了轻徭薄赋、修养生息的政策。他奖励男女及时婚嫁,提倡鳏寡婚配,人口因此得以增长,社会劳动力得以增加。与此同时,唐太宗大力倡导节俭治国,为此采取了合并省州县,精简官吏等措施。他放逐宫女三千人,令其婚配,这不仅节省了宫廷费用,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除此之外,唐太宗还尽量减少战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安定边疆。他采取怀柔的政策,被少数民族尊为“大可汗”。
正当唐朝繁荣发展的时候,唐朝西部地区的吐蕃王朝日益强大起来。
西藏大昭寺文成公主金像吐蕃是藏族的祖先,他们世代生活在青藏高原上,过着农耕和游牧的生活。那时候,吐蕃的首领名叫松赞干布,他从小就聪明过人,擅长骑马、射箭、击剑等各种武艺。他看到唐朝这样强大,非常想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为此,他派使者长途跋涉来到长安,要求与唐朝建立友好的关系。唐太宗很快就派使者回访,汉藏两族的关系逐渐密切起来。
不久,松赞干布再次派使者带着丰盛的礼物来到长安,向唐朝求亲,唐太宗婉言谢绝了他的要求。吐蕃的使者回去以后,害怕松赞干布责怪他不会办事,就撒谎说本来唐朝已经答应了婚事,但由于吐谷浑也派人求亲,就把吐蕃的亲事耽误了。松赞干布听了使者的话,非常憎恨吐谷浑,就派兵攻打吐谷浑。打败了吐谷浑后,松赞干布又趁机进入唐朝境内,威胁唐太宗说:“如果不把公主嫁给我,我就打到长安去。”唐太宗非常生气,出兵讨伐吐蕃,把吐蕃打了个大败。松赞干布看到唐朝这样强大,即害怕又佩服。公元640年,他再次派大将禄东赞带着黄金珠宝去长安求亲。唐太宗见松赞干布这样诚心,就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是唐朝皇族的女儿,不仅容貌秀丽,而且才华横溢,读过很多书。唐太宗为文成公主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并派遣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亲自带领大队人马到柏海(今青海境内)迎接,吐蕃人民都穿着节日的盛装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王后。松赞干布高兴地说:“我今天能娶到唐朝的公主,实在荣幸。我要为公主修建一座城,作为纪念,让后世的子孙万代都知道。”
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带去了许多历史、文学、佛经以及有关医药、生产、工艺等方面的书籍,她还带去了大量的粮食、蔬菜种子和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吐蕃人民在文成公主的带动下,学会了纺织,刺绣和利用水力资源。松赞干布还在文成公主的影响下,提倡佛教,修建了大昭寺。后来,松赞干布不断派贵族子弟到长安求学,唐朝许多有学问的人也被邀请到吐蕃来掌管文书,传播文化。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去世。她在吐蕃总共生活了40年,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谊和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一直受到藏族人民的怀念。
玄奘原名陈袆,唐朝洛州(今河南偃师)人。他的父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在玄奘13岁的时候就把他送到寺院里出家做了和尚。为了增长见识,玄奘周游全国,遍访高僧,钻研佛教各派理论。在研求过程中,玄奘发现国内的佛经资料非常少,而且错误很多,于是他就想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今印度半岛)求法,以了解佛教经典的真义。
公元626年,关中发生灾荒,朝廷下令准许僧人到各地云游就食。玄奘利用这个机会,踏上了西行的道路。他一个人从长安出发,穿过大片沙漠,克服重重困难,整整走了一年,终于到达天竺。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玄奘在天竺留学15年,游历了70多个国家。他每到一处,就拜访当地的名寺高僧,学习佛经,研讨经义,佛经水平迅速提高。在那里,通晓50部经论的人只有10人,玄奘就是这10人中的一个。但他并不满足,仍然继续钻研,终于通晓了全部经论的奥妙。他的壮举感动了许多天竺人,有的国王还派人为他抄录经典,他也把当地失传的佛经介绍给他们。玄奘还学会了天竺的语言,参加那儿研究佛学的盛会,发表演讲。玄奘的博学,受到天竺人民的尊敬。
公元642年,42岁的玄奘带着650多部佛经回到长安。唐太宗为他的事迹所感动,特地派宰相房玄龄率领众官前去迎接。回国后,玄奘立即开始大规模的翻译佛经工作,平均每年译经70卷,翻译了整整19年,前后翻译佛经74部,约1300多卷。
为了把国外的风土人情介绍给大唐百姓,玄奘把自己沿途搜集的有关西域和中亚印度各国的资料编写成《大唐西域记》。全书共12卷,内容涉及各国的山川、气候、物产、人情等各个方面,成为了一部记叙中亚古印度的经典历史著作。
公元664年,玄奘在长安圆寂,享年62岁。朝廷百官及各地僧人无不为这位佛学大师的离世而悲痛。作为一名高僧,一位大翻译家和旅行家,玄奘为中国的文化发展,为中印两国文化交流所作的巨大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
武则天原来是唐太宗身边的一个才人(一种妃嫔的称号),14岁就进宫服侍太宗。有一次,唐太宗带着妃嫔们去看一匹烈马,并问大家谁能制服它。14岁的武则天站了出来,说:“皇上,我能!”唐太宗惊奇地看着武则天,问她有什么办法。武则天说:“只要给我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锤,三是匕首。它要是调皮,我就用铁鞭抽它,还不服,就用铁锤敲它的脑袋;如果它再捣蛋,就用匕首割断它的脖子。”唐太宗听后哈哈大笑,他虽然觉得武则天说的话很孩子气,但很欣赏她泼辣的性格。
武后行从图唐太宗死后,武则天被送进尼姑庵。唐高宗喜欢武则天的才华和容貌,将她召回宫中,封为昭仪,后来又废了原来的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公元660年,唐高宗患病,武则天逐渐掌握政权,连高宗都受制于她。高宗死后,武则天先后把高宗的两个儿子立为皇帝,就是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都不中她的意。她把中宗废了,把睿宗软禁起来。不久,她就自立为帝,改唐为周,年号天授,被尊为圣神皇帝。武则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对反对她的人,进行无情镇压;但她又十分重视有才能的人。她鼓励地方官选拔人才,还允许人们自己推荐自己,这些人经过试用如果确有才干,很快就会得到重用。过去考贡生(从地方上来应考的考生)的时候,要把考卷上的名字糊起来,防止考官作弊,武则天认为应该信任考官,就把这种方法废除了。过去的科举只是选拔有文才的人,武则天又开设了“武举”,选拔武艺高强的人为国效力。
武则天当政的时候人才济济,其中最著名的是宰相狄人杰。狄人杰在地方作官的时候,办事公正,执法严明,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武则天听说他很有才能,就把他调到京城当宰相。武则天很敬重狄人杰,把他称作“国老”。他死后,武则天常常叹息说:“老天为什么这样早夺走我的国老啊!”
武则天改唐为周长达15年。她在位期间,社会稳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武则天去世前自愿除去帝号,将皇位传给儿子中宗李显,又恢复了唐朝的统治。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的第七个皇帝。在他统治的前期,唐王朝国势强盛,社会各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盛世景况,因为这一时期的年号为“开元”,历史上就把这一时期称为“开元盛世”。
舞伎图唐玄宗还没即位时,就遇到了一场韦后和武氏集团联合发动的夺权之乱,平定以后,唐玄宗深感安定的局面来之不易。他即位之后,就致力于政局的稳定。他对诸王实行恩威并用的措施,使诸王不再有发动政变的借口。他又制定了比较严格的官吏考核和奖励制度,即使是皇亲、宠臣犯法,也从不庇护。
同时,唐玄宗重视用贤和纳谏,他任用忠心为国的姚崇、宋璟、张说等人为相。公元717年,他又裁汰冗员,恢复谏官、史官参加宰相议事的制度,增加朝廷议事的透明度。对地方官员,唐玄宗重视选拔和考核,并编撰了完整的行政法典——《大唐六典》,为吏治清明提供法律保障。
为了增强国力,加大财政收入,唐玄宗又从经济方面入手改革。他先是打击豪门土族,剥夺其土地和劳动力。然后改革食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与此同时,唐玄宗打击佛教势力,废除僧尼,仅一年的时间,就有1.2万僧尼还俗。最后,他大力发展农业,大修农田水利,农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在外交方面,唐玄宗积极推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他一面加强军备,在外族接邻地区实行屯田制,军队平时生产,战时上阵;一面安境息民,使民族关系和睦,人民安居乐业。
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也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唐玄宗本人就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帝王,对当时文化艺术氛围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唐代的诗歌尤其为后世所称道,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些享誉后世的诗人,都活跃在这一时代。
由于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治经济政策,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唐王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对外贸易不断增长。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穿着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全盛的阶段。
唐玄宗晚年不但重用坏人,而且贪恋女色,宠爱杨贵妃,导致唐朝统治越来越腐败。
杨贵妃本名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琰最小的女儿。她从小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喜欢音乐,能歌善舞。她15岁那年被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选为妃子。
公元744年,唐玄宗最喜爱的妃子武惠妃病死,唐玄宗心情非常低落。高力士听说寿王妃杨玉环才貌双全,就把她推荐给唐玄宗。唐玄宗见了,果然非常喜欢,立即横刀夺爱,让杨玉环做了女道士,住进太真宫。一年后唐玄宗正式封杨玉环为贵妃,让她住进宫中。这时唐玄宗已经是61岁的老人,而杨玉环只有26岁。后来杨贵妃越来越受到唐玄宗的宠爱,成为唐玄宗后宫的第一夫人。
杨贵妃得到皇帝的宠爱以后,她的家人也跟着提高了地位。唐玄宗把杨贵妃的叔父、两个堂兄都封了大官,把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也接到京城长安去住。杨贵妃全家都唐·贵妃像受到唐玄宗无比的恩宠,个个成为显贵的人物。皇亲国戚们争相向杨贵妃一家进献价值昂贵的礼物,文武百官也把从百姓身上搜刮来的珍奇宝物源源不断地运到长安,献给杨贵妃和唐玄宗。
唐玄宗还把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分别封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她们凭借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在皇宫中肆无忌惮,甚至连唐朝的公主在她们面前都不敢坐下。那些善于拍马奉迎、一心想向上爬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巴结杨家人,杨家的门口像市场一样热闹。
杨贵妃有一个远房堂兄杨钊,在家乡穷得过不了日子,听说有个堂妹被封为贵妃,就带了点礼物来到长安,投奔杨贵妃。由于他很会迎合唐玄宗的心意,唐玄宗不但把他封为大官,还亲自给他改了一个名字叫杨国忠。杨国忠大权在握,就放肆地胡作非为起来。谁要是对他吹牛拍马,他就给谁好处。谁要是不附和他他就排挤谁。杨国忠还贪得无厌,对下级官员和百姓敲诈剥削,聚敛了巨额财产。但是唐玄宗仍然非常宠爱和信任杨国忠,宰相李林甫一死,唐玄宗就把杨国忠提升为宰相。
由于唐玄宗一心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终于引得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仓皇逃出了京城,逃到马嵬坡的时候,将士们借口杨国忠谋反,将杨国忠杀死,又逼唐玄宗处死杨贵妃。唐玄宗被逼无奈只好同意。唐玄宗晚年的时候,没有杨贵妃的陪伴,过着孤单凄凉的生活,他只好对着杨贵妃的画像默默叹息。
唐玄宗晚年宠爱杨贵妃,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使朝政越来越腐败,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图华清池安禄山是混血胡人,本来是个低级军官。但由于他善于溜须拍马,深得上司赏识,很快就当上了节度使。他为了讨好唐玄宗,搜罗了各地的奇珍异宝,送进宫里;他知道唐玄宗一心喜爱杨贵妃,就把杨贵妃称作义母。每次晋见时,他都先拜贵妃,后拜玄宗,说是胡人先母后父。安禄山因为长得矮胖,总在唐玄宗面前装出傻乎乎的模样。一次,唐玄宗指着他的大肚子开玩笑问:“你这里装了些什么,这么大?”安禄山一本正经地答道:“没有别的东西,只有一颗赤诚的忠心。”唐玄宗听了更觉得他憨厚可爱,忠心无二。
但是,安禄山并不满足于这些,他一边努力博得唐玄宗的信任,一边秘密扩充兵力。安禄山的叛乱迹象越来越明显,朝中大臣和另外一些节度使都察觉了出来,杨国忠曾多次揭发他,唐玄宗都不予理睬。
公元755年,安禄山经过十年的周密准备,决定发动叛乱。他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兵15万,号称20万,在范阳举行反叛,向南进军,准备大举进攻中原地区,打到长安去,推翻唐朝,自己当皇帝。由于唐玄宗毫无军事准备,而且朝中统治腐败,军队战斗力锐减,叛军得以长驱直入,直下洛阳。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为燕。
此与同时,他的部属史思明占有河北广地区。后来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庆绪所杀,庆绪又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自称燕帝。两年后,史思明也为儿子朝义所杀。安史之乱经历了七年被平定了。
唐玄宗逃离京城后,安禄山派兵进入长安,开始了大肆烧杀抢掠。由于军事上取得的胜利,安禄山成为了一支强大的割据势力,气焰嚣张,不可一世,开始过上了穷奢极欲的生活。不久,安禄山的大儿子安庆绪为了继承安禄山的位置,与属下合谋,趁安禄山睡觉的时候,将他杀死。安庆绪继承了皇帝位。
不久,唐肃宗任命他的儿子李俶为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从回纥调集兵马,向长安发起总攻,收复了长安。安庆绪被迫逃到了邺城(今河南安阳)。各路唐军纷纷赶来,兵力总数达60万人,对邺城展开了包围。安庆绪几次率兵出击,都被郭子仪击败,只能回城坚守,并派人向范阳的史思明求救。哪知道,史思明也想争夺皇帝的位置。他趁安庆绪内忧外乱之际,杀死了安庆绪和他身边的几个大臣,还把他占领的土地和军队接收了过来,自封“大燕皇帝”。可是没过多久,史思明集团也展开了争权夺利的内部斗争。最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杀死了自己的父亲,继承了皇帝位。经过了四五年的内乱纷争,安史军队的力量被大大削弱了。
唐·张宣·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公元762年,唐肃宗死了,他的长子李俶即位当了皇帝,就是唐代宗。他再次调集兵马,借助回纥兵,向史朝义所在的洛阳讨伐。史朝义调出他的全部兵马,在洛阳摆下阵势,抵挡唐朝军队。唐军几次进攻,都没能得胜。后来,镇西节度使马璘亲自出击,在敌军中杀出了一个缺口,唐军趁势发起总攻,打败叛军,收复洛阳。一些原来投奔了安史叛军的将领和官员听说唐军收复了洛阳,纷纷归附唐朝,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再次回到了唐朝手里。史朝义众叛亲离,被唐军穷追不舍,走投无路,终于在一个树林中上吊自杀。安史之乱,打破了唐朝的统一局面,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唐朝统治从此由盛转衰。
郭子仪是唐代中期的著名将领,开元年间以武举登第。安史之乱爆发时,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他率兵讨伐安史叛军,奋勇作战,先后收复了东都洛阳、西京长安,战功显赫,当时无人能比。
郭子仪说服回纥反戈图安史之乱平息后,郭子仪兼任关内与河东元帅之职,负责抵御回纥的侵扰,并多次将吐蕃的进攻击败。公元763年,吐蕃纠集西北其他民族军队20多万人,突然向唐朝西部边境发起总攻,逐渐逼近京城长安。郭子仪猝不及防,就临时招募了两千多兵马,故意虚张声势,以引起吐蕃畏惧。吐蕃果然上当,以为唐朝派大军出击,就将全部军队撤出长安,退到了现在宁夏南部和甘肃东部的一带地方,准备寻找有利时机,再次进攻长安。长安的百姓仍然生活在吐蕃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严重威胁下。
这时,唐朝的一个大将仆固怀恩依仗自己镇压安史叛乱有功,就拥兵自重,不听唐朝调遣。公元765年,仆固怀恩勾结回纥兵和吐蕃几万人犯上作乱。可几路军队才走到了半路,仆固怀恩就得病死了。剩下的吐蕃军和回纥军继续向长安进发,并把长安北面的泾阳包围了起来。郭子仪为了打败进犯的军队,决定拆散吐蕃和回纥的联盟,设法说服回纥军与唐朝军队联合起来,共同击退吐蕃。他带着几名骑兵,亲自来到回纥大营。回纥首领早就听说过郭子仪的威名,他见郭子仪亲自前来,非常敬畏,就大骂仆固怀恩,说他们是听说郭子仪去世才和仆固怀恩起兵,如今知道了郭子仪健在,无论如何也不敢再战,于是答应了郭子仪的请求,与唐朝军队联合起来,共同击破了吐蕃军队。
郭子仪几十年来一人身系国家安危、社稷存亡长达30年之久。很多曾经跟随他南征北战的部下都成为了朝中重臣。郭子仪虽然与他们同朝为官,却依然对他们颐指气使,而他们对郭子仪也始终毕恭毕敬。有一个地方节度使叫田承嗣,为人骄横无礼,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一次,郭子仪派人到田承嗣住处,田承嗣却向着西方遥拜郭子仪,说:“我这双膝盖已经有很多年都没有下跪过了!”可见郭子仪威望之大。
公元781年,郭子仪去世,享年85岁。为了纪念这位功臣,唐德宗特意下令加高郭子仪的坟墓,并让他与代宗之灵共享祭祀。郭子仪一生功盖天下而能使天子不起疑,位极人臣而没有大臣妒嫉,生活穷奢极欲却无人指责,真算得上是古往今来的名臣中之罕见。
唐玄宗以后,肃宗、代宗、德宗3个皇帝都是昏君。公元805年,唐德宗死后,他的儿子李诵即位,就是唐顺宗,年号永贞。
顺宗即位前,就已经因为中风而说不出话来,他的两名亲近侍从王伾、王叔文经常与顺宗沟通、交流,给顺宗讲一些民间疾苦的故事,深得顺宗信赖。唐顺宗即位之后,重用王伾、王叔文二人,让他们帮他出主意。由于唐顺宗不能上朝处理国事,一直住在宫里,大臣就通过帘帷向顺宗奏请国家大事。
王伾、王叔文二人原来都是中下级官吏,他们对当时腐朽黑暗的局面看得比较清楚,早就想在政治上进行一番改革,而唐顺宗又是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君臣之间有了共同的愿望,于是王叔文手中有了权利后,就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当时朝廷中一批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的中青年官员、士大夫等,都以二王为领袖,形成了一个革新集团。
由于顺宗不能言语,所以很多诏令都是二王草拟发布的。他们颁布了一系列政令,废除百姓积欠官府的一部分租税,停止地方官的进奉,减低盐价,取消宫市,释放宫女等,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他们也采取措施,加以限制和削弱。
内人双陆图但是,革新派的许多措施损害了宦官和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激烈反对。不久,宦官俱文珍等人就阴谋策划废掉唐顺宗,立太子李纯为皇帝,他还让顺宗下诏削去王叔文翰林学士的职务。韦皋也上书诬告王叔文。受到打击的地方官员纷纷向朝廷上表逼迫顺宗退位,许多守旧的官员也站在宦官集团这一边。公元805年8月,唐顺宗无奈让位给太子,李纯即位,就是唐宪宗。唐宪宗很快就从争权夺利的私仇出发,将王伾贬为地方官,不久,王伾病死。王叔文也被贬到外地,第二年就被赐死,革新派的其他官员也被贬或赶出朝廷。
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只掌权了146天,改革就失败了。因为这是一场具有进步意义的政治革新运动,而且发生在唐顺宗永贞年间,所以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永贞革新”。又因为王伾、王叔文二人姓王,革新派中还有八人被贬为司马,所以这件事又叫“二王八司马”事件。
安史之乱期间,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这些节度使手中握有地方大权,他们所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藩镇,实际上是地方割据。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的力量大为削弱,很多安史旧部都被保存了下来。这些地方节度使和当地的大地主勾结起来,建立起割据政权,擅自委派官吏,不向朝廷上交赋税。节度使职位往往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唐朝政府只能在形式上加以任命。唐朝后期,河北三镇的57个节度使中,中央任命的只有4人。后来,各地节度使也都效仿河北三镇,各据一方。到了唐德宗的时候,唐朝大大小小的藩镇已经发展到了四十几个,他们或者相互攻战,或者联合反唐。唐王朝屡次想要削弱藩镇势力,但都收效甚微。
唐骑兵蜡像唐宪宗的时候,淮西节度使吴少诚、吴少阳和吴元济,相继以蔡州为老窝,盘踞淮河上游30多年,成了国中之国。他们经常派兵出去烧杀掠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唐朝政府多次出兵讨伐,但没有取得多少成效。公元816年,唐宪宗任命李愬为三州节度使,组织军队,再次讨伐吴元济。
李愬出身将门,很有谋略。他了解到,由于唐朝士兵连年作战,官军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因此,他上任以后,经常到军队与士兵们交流,鼓励官兵,使军心日益高昂。李愬见此时蔡州守卫空虚,是进攻的大好时机。他一面扩充军队,加紧制造兵器;一面对敌军进行分化和瓦解,重用和优待俘虏。
李愬做足了准备之后,在一个下着大雪的夜晚向蔡州进攻。由于敌军完全没有准备,唐军轻易地就攻下了蔡州,抓住了吴元济,把他押送到了京城。唐宪宗下令把吴元济杀死在长安的独柳树下。为患30多年的淮西割据势力,就这样被消灭了。其他的藩镇看到了吴元济的下场,都纷纷开始收敛,表示服从朝廷。唐朝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人民的生活再次安定了下来。
永贞革新失败之后,宦官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们不但人数很多,而且依靠武力作为后盾,有很大的权力。他们可以随意地废掉皇帝,杀死皇帝,另立新君。宦官成了唐朝后期实际的统治者,而皇帝只不过成为了傀儡。但是,也有一些大臣和皇帝不甘心受宦官们的摆布,不断地与宦官做斗争,唐文宗就是这样一个皇帝。
唐文宗的祖父和哥哥都死于宦官之手,他父亲和他自己也是靠宦官扶持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因此,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宦官的势力。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唐文宗决心铲除宦官的势力。
唐文宗首先在较低的官员中寻找支持。宦官头子王守澄为了在皇帝身边培植自己的势力,就把郑注和李训推荐给文宗。可他们两个没有按王守澄的意图办事,反而向文宗献计除掉宦官。文宗与他们谈得很投机,就把铲除宦官的重任交给了郑注和李训。
郑注和李训利用宦官内部的矛盾设计杀害了王守澄等几个大宦官。之后,他们又联络了禁卫军将军韩约,企图内外夹攻,消灭宦官。
公元835年十一月,韩约上奏说:“禁卫军大厅后院的石榴树上,昨天夜里承接了天上的甘露。”那时侯的人们都认为,天降甘露就会天下太平。因此,李训立即向文宗庆贺,还请文宗亲自到后院观赏。文宗让李训先去查看。李训假装查看一番后回来说:“不像是真的甘露唐代宫乐图。”文宗听了,就让大宦官仇士良带领宦官们去查看。陪在仇士良旁边的韩约很害怕,神色慌张了起来。仇士良起了疑心。正好这时一阵风吹过,掀起了幕布,暴露了埋伏着的士兵。仇士良知道中了计,立即回宫挟持了文宗,将他放到了软矫上,抬起来就走。随后,仇士良又立即派遣神策军500人前来相助。神策军个个手里拿着大刀,逢人就砍,砍死了六七百人;接着又关闭了宫城各门进行搜索,又有千余人被杀。李训在逃亡的路上被擒后自杀了。郑注及其属下也被杀得片甲不留。唐文宗见杀人太多,几次下令禁止,宦官的同党们这才停止了屠杀。
经过这次宦官的大屠杀,朝官差不多被杀光了。宦官把文宗严密监视起来,文宗抑郁成疾,五年之后得病死去。
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朝廷中官僚集团的内部党派纷争也越来越激烈。反对宦官专权的受到排挤;依附宦官的又分成两派,互相倾轧,争吵不休,扰乱朝政近40年,历史上称“朋党之争”。
文苑图朋党之争在唐宪宗时就已开始了。有一次科举考试,应试的牛僧孺、李宗闵在考卷中批评了朝政,受到考官的推荐。但他们在试卷中也揭露了当朝宰相李吉甫的短处,触怒了李吉甫。于是。李吉甫就在唐宪宗面前说:“这两人被推荐,完全是因为跟考官有私情。”唐宪宗听了,就把几个考官降了职,牛僧孺、李宗闵也就长期没有被提拔。
李吉甫死后,他的儿子李德裕做了翰林学士。李德浴对同朝做官的李宗闵继续采取排挤的态度。
唐穆宗时,又举行进士考试。有两个大臣想为熟人私下买通考官钱徽,钱徽没答应。但正好这次李宗闵的亲戚考中了,这两个大臣就在唐穆宗面前说钱徽跟李宗闵营私舞弊,而李德裕当时也在旁边证实,唐穆宗就把钱徽降了职,李宗闵也被贬到外地。
李宗闵认为李德裕成心排挤他,对他恨透了,而牛僧孺则十分同情李宗闵,因此从那以后,牛僧孺、李宗闵就跟一些科举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李德裕也跟士族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形成了以牛僧孺、李宗闵和李德裕为首的牛、李党争。
到了唐文宗的时候,李宗闵依靠宦官,当上了宰相。李宗闵向文宗推荐牛僧孺,把他也提为了宰相,两人一起打击李德裕,把李德裕挤出了京城,做了西川节度使。
这时候,西川附近有个吐蕃将领投降,李德裕趁机收复了一个重镇,立了一功。但是,牛僧孺为了报复他,就跟唐文宗说:“收复一个重镇,算不了什么,跟吐蕃搞坏了关系,就坏了大事。”他让文宗下令让李德裕将收回的重镇还给吐蕃,把李德裕气得要命。
牛、李两个集团都勾结宦官做后台,连唐文宗本人也受制于宦官,搞不清谁是谁非。两派势力像走马灯似的转换,把朝政搞得一团糟。
到了唐武宗即位,牛党失势,李德裕做了宰相。他竭力排斥牛僧孺、李宗闵,把他们都贬到南方去了。后来到了宣宗即位,第一天就罢免了李德裕的宰相职务,不久,李德裕就病死了。牛党再次被纷纷起用。但牛僧孺和李宗闵还朝后不久就死了,都没能重新执政,闹了40年的朋党之争终于收场了。
唐朝末年,在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之争的冲击下,朝政已经越来越乱了。虽然唐宣宗励精图治,比较有作为,但随后即位的唐懿宗、唐僖宗都荒淫奢侈,腐朽到了极点。赋税越来越重,天灾连年不断,农民纷纷破产,到处逃亡,更有一些人不堪忍受压迫,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公元874年,濮州(今河南范县)的一个盐贩王仙芝率领了几千农民起义。不久,冤句(今山东曹县)的盐贩黄巢也起兵响应。黄巢从小就读过私塾,又能骑马射箭。他曾到长安参加过科举,但因为无权无势又长得丑陋,结果几次都没能考中。
黄巢和王仙芝两支起义队伍会合后,转战于山东、河南一带,攻占了许多州县,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拥护,声势越来越大。唐朝政府非常害怕,决定用软硬兼施的手段收买、瓦解起义军。
国画·黄巢占领长安朝廷用高官厚禄收买王仙芝。王仙芝一看到有官做就开始动摇,黄巢知道后,狠狠痛骂了王仙芝一顿。虽然王仙芝最终没有接受唐朝政府的任命,但黄巢认清了王仙芝的真面目,就决定不再与他一同作战,率兵向东行进。由于王仙芝求官的心不死,导致他的军队军心涣散,不久就被唐军打败,他本人也被杀死。
剩下的起义军队伍重新回到了黄巢身边,拥护黄巢称王,又称冲天大将军。黄巢决定向唐朝军队力量最薄弱的地方进攻,带兵南下。起义军一路打到广州,做了短暂休整后,又率兵北伐,进攻唐王朝的中心长安。公元884年,黄巢带领60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潼关。守城的唐军将士们都心惊肉跳,纷纷丢下武器,弃城而逃。唐王朝惊慌失措,唐僖宗和宦官头子田令孜带着妃子,逃到成都去了,来不及逃跑的唐朝官员,全部出城投降。
几天后,黄巢就在长安大明宫即位称帝,国号大齐。大齐政权建立后,立即宣布,凡属唐朝三品以上的官吏停任不用,四品以下留任。
但是,黄巢攻克长安后,并未追剿唐朝残军,曾经占领过的地方,也没有留兵防守。没过多久,长安就被唐军攻陷。唐王朝又派人以重金收买黄巢重用的大将朱温,朱温经不起诱惑,就投降了唐朝。黄巢带领起义军退到河南,又遭到朱温等人的围攻,起义军惨败。
公元884年,黄巢在退到泰山虎狼关时被唐军包围,黄巢宁死不屈,自尽于山巅。黄巢起义彻底失败。
黄巢起义之后,唐朝政权名存实亡。朝廷中宦官专政,把握着军政大权;地方上军阀趁机扩大地盘,割据一方。黄巢起义的叛徒朱温因为镇压农民起义有功,唐僖宗把他封为宣武节度使,还赏了他一个名字叫“全忠”。朱全忠借机扩充兵力,扩大地盘,力量日益壮大。
唐僖宗死后,唐昭宗即位。唐昭宗非常痛恨宦官,他想依靠朝中大臣除掉宦官,但一次次都失败了。后来,几个统领禁军的宦官暗中策划,把唐昭宗给软禁了起来。野心勃勃的朱全忠利用这个机会,与朝中宰相崔胤联合起来,以“救驾”为名,控制住了唐昭宗。他杀光了京城中所有的宦官,又杀掉了宰相崔胤,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临走之前,他还派人把长安的宫殿全部拆光,逼迫长安的百姓一起搬到洛阳去。
唐昭宗进入洛阳后,朱全忠把自己的心腹全部安排在军事要职上。后来,朱全忠干脆找了个机会把唐昭宗给杀了,另立了一个13岁的傀儡,这就是昭宣帝。
梁太祖朱全忠像这时,朝廷上有一批效忠于唐王朝的大臣,仍有一定权势。朱全忠手下的一个谋士,因为没考上进士,非常痛恨掌权的朝廷大臣,就对朱全忠说:“这些人平时自命清高,自称‘清流’,我看应该把他们扔到黄河中去。”朱全忠就听了他的话,在一个深夜,把30多名朝廷大臣集中起来杀掉,扔进了黄河里。
踩着这些人的累累白骨,朱全忠当上了相国。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的目标是要做皇帝。可当时地方上还有不少拥有军队、占有地盘的藩镇。朱全忠怕这些人找借口起兵与他作对,就决定采用“传禅”的办法,让唐昭宣帝自愿地把皇位让给他。
在朱全忠的安排下,公元907年2月,朝廷大臣联名奏请昭宣帝让位,许多藩镇也陆续上表请朱全忠出来当皇帝。按照朱全忠的示意,昭宣帝命宰相率领百官到大梁去请朱全忠即位,朱全忠假意推辞一番,就欣然同意。4月,朱全忠正式废掉昭宣帝,做了皇帝,改国号为梁,自己改名朱晃,就是梁太祖。唐朝至此灭亡。
梁朝以后,中原地区又陆续建立了四个朝代。为了跟以前同名的朝代相区别,人们把这几个朝代称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简称“五代”。与北方的五代同时,南方也出现了九个割据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史称“十国”。历史上就把这一阶段称为“五代十国”时期。
朱全忠建立后梁之后,日子并不好过。在北方还有两个较大的割据势力威胁着他。一个是幽州的刘仁恭,一个是河东的晋王李克用。
五代·敦煌榆林窟·供养人(局部)这时候,北方的契丹族比较强大。他的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政权。李克用为了对付朱全忠,就与耶律阿保机结为兄弟,想借用契丹的兵力来对付朱全忠。但不久,耶律阿保机听说朱全忠的势力更大,就变了卦,反过来与朱全忠结成了联盟。
李克用知道后气得半死,不久就病倒了。他临死前,把儿子李存勖叫到床前,拿出3支箭对他说:“我有三个仇人,一个是朱全忠,一个是刘仁恭,还有一个是耶律阿保机。这几口气没出,我死了也闭不上眼。你要记住这3个仇人,用这3支箭给我报仇。”说完,李克用就死了。
后来,李存勖继任为晋王。他牢记父亲的遗言,整顿军纪,把军队训练得精锐善战。李存勖本人也英勇善战,每次作战都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他多次率兵打败了后梁的军队,把朱全忠气得一病不起,不久就被自己的儿子杀死了。李存勖又发兵攻破了幽州,活捉了刘仁恭和他的儿子刘守光,把他们押到太原。公元921年,李存勖大破南侵的契丹军队,把他们赶回了北方。之后,李存勖又跟朱全忠的儿子打了十几年的仗,终于在公元923年,灭掉了后梁,统一了北方。李存勖在洛阳称帝,改国号为唐。他就是后唐庄宗。
李存勖完成了父亲的三个遗愿,自己做了皇帝,认为大功已经告成,就开始过起腐化享乐的生活。他特别宠爱伶人(以唱戏为职业的人),常与他们一起穿上戏服,登台表演。他还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
由于唐庄宗的宠爱,伶人们渐渐胆大妄为起来。他们随意出入宫廷,任意戏弄朝臣,有时还与唐庄宗打打闹闹。一些官员为了让他们在唐庄宗面前说几句好话,纷纷向这些伶人们送礼行贿。唐庄宗还不顾文武百官们的反对,让伶人们做官。这一行为激怒了一些身经百战却得不到重用的将士。没过几年,后唐就发生了内乱,唐庄宗被流箭射中,丧了命。后来,后唐又传了三个皇帝,维持14年,最后被石敬瑭推翻了。
后唐明宗在位的时候,最器重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儿子李从珂,一个是他的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这两个人都非常英勇善战。
但是,石敬瑭的野心很大,他并不仅仅满足于做后唐的节度使。明宗死后,李从珂即了位,石敬瑭非常不服气。李从珂给石敬瑭安排官职,石敬瑭也假装有病,不去上任。李从珂非常生气,就夺了石敬瑭的官职和爵位。两个人终于闹翻了。
公元938年,李从珂派兵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晋阳城。石敬瑭抵抗不了,就派亲信到契丹请求援兵,并表示自己愿意拜契丹国主为父亲,打退唐军后,把雁门关以北的土地献给契丹。石敬瑭的这种行为遭到了众人的一致反对,但他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还是将使者派到了契丹。契丹国王耶律德光听到石敬瑭的要求后非常高兴。他本来就想进兵中原,当然愿意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于是满口答应,立刻派出精锐骑兵到晋阳营救,把唐军打得大败。
石敬瑭亲自出城迎接耶律德光,一见到耶律德光,就称他为父亲。耶律德光仔细对石敬瑭观察一番后,觉得他的确对自己十分忠诚,就对他说:“我看你的相貌和气量,能做天子,辽墓壁画·仕女出游图我要立你做皇帝。”石敬瑭非常高兴。他假意推辞一番后,就接受了。45岁的石敬瑭自称“儿皇帝”,称比自己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亲,并将雁门关以北的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每年向契丹进献丝绸30万匹。
这一年的十月,石敬瑭凭借契丹的支持,带兵攻打洛阳。李从珂打了几次败仗后吓破了胆。还没等石敬瑭的军队攻进城,李从珂就在宫中放了一把火自杀了。后唐政权灭亡。石敬瑭正式做了皇帝,定都开封,国号为晋,历史上称为“后晋”。
石敬瑭依靠契丹的扶持,当了七年的皇帝。他死后,他的侄儿石重贵继承了皇位,就是晋出帝。公元946年,耶律德光借口晋出帝对他不敬,带兵进攻中原。后晋军民奋力抵抗,契丹大败。但由于奸细的出卖,契丹最后还是打到了开封,俘虏了晋出帝。后晋灭亡了。
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李煜像生活的李煜能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无奈命运弄人,也是刻于历史卷宗上的亡国之君,他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多次入宋朝进贡,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但是这并不是他向往的生活,多为空虚无奈;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46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38首。
公元947年,后晋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但后汉只传了一个皇帝,大将郭威就发动政变,推翻了后汉,建立后周。他就是后周太祖。而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则占据了太原,成为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汉。北汉为了对抗后周,投靠了辽国。刘崇多次在辽兵的帮助下进攻后周,但都被周太祖击退。
公元954年,周太祖郭威死去。因为郭威生前没有儿子,就由皇后的侄儿柴荣即位,这就是周世宗。周世宗从小就聪明能干,练就一身好武艺。他做了皇帝后,很想有一番作为。
这一年的三月,刘崇认为周朝的局势不稳,就勾结辽军,大举入侵。消息传到后周后,周世五代·后周世宗柴荣像宗决定亲自率军前去抵抗。许多朝中大臣都前来劝阻,但周世宗主意已定。几天后,周世宗就率兵到了高平,跟北汉军队对上了阵。刘崇见后周兵士不多,十分得意,指挥北汉军队猛攻周军,周军几支队伍都纷纷败下阵来。周世宗见形势危急,就率领一支骑兵,冲到了最前面,亲自督战。周军将士看见皇帝亲自作战,士气大振,人人奋勇作战,打败了北汉军队。刘崇吃了败仗,不敢再小看周世宗。
周世宗打退北汉军队后,又着手进行一系列改革。他留心农事,让人用木头刻了农夫、蚕妇的形象,放在朝堂上,以便天天提醒自己给百姓减轻一些负担。对为害百姓的官吏,周世宗严加惩治。他经过修筑工地时,看到民夫吃饭用瓦片当饭碗,用木片当勺子,就派人前去调查。得知主管工程的官员克扣工钱,虐待民夫,周世宗就处死了这个官员。周世宗整顿军队也很严厉。一次作战时,几名将士因为害怕而逃跑,周世宗将他们抓回后,斩首示众,以警将士。除此之外,周世宗还重用王朴等贤能之士,疏通漕运,安顿流亡农民,减免苛捐杂税,发展文教等。
通过周世宗的一系列改革,后周的力量不断强大起来。随后,周世宗便发动了一系列兼并战争,他三次征伐南唐,每次都得胜。南唐主动除去帝号,割地请和。周世宗又派兵大败后蜀,占取了后蜀的大片土地。这都为后来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础。
公元959年,周世宗带兵北伐,在途中染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