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中国史一本通 > 第十章 末代封建王朝——清(均为原书内容,顺序不变)

第十章 末代封建王朝——清(均为原书内容,顺序不变)(1/1)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200多年的时间里,既有繁荣昌盛的封建盛世,又有备受欺凌、任人宰割的屈辱时刻;既有开明的君主,开放的文化,又有文字狱的文化桎梏以及对外的闭关锁国;它前期尚武,广占土地,在鸦片战争中却一再割地求和。终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将这个走到末路的王朝一举推翻,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时代。

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儿子皇太极接替他做了后金的大汗。

皇太极英勇善战,长于计谋。他即位后为了保住自己的汗位,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权力和势力。他首先抑制了诸贝勒的权力,提高了自己的威望。随后,他对内安定民心,减轻对汉民清太宗皇太极像的压迫,使汉民逃亡的少了,开始安心发展农业,后金的粮食供应有了保障。国内安定以后,皇太极实行反间计,让人谣传袁崇焕引导金兵进犯,使明熹宗对袁崇焕起了疑心,杀掉了袁崇焕。明朝再也没有能够抵抗住金兵的大将了。公元1635年,皇太极将女真族改名为满洲。第二年,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公元1644年,就在李自成攻进北京之时,皇太极病死。他6岁的儿子福临即位,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当了摄政王,独揽了清朝大权。多尔衮听说李自成推翻了明朝,就决定进军中原。多尔衮与那些简单鲁莽的满族权贵不同,他有勇有谋,深知要完成祖宗大业,光靠武力是行不通的。于是,他竭力拉拢汉族谋士,并且严格惩办欺压汉人的满族人,许多汉族大臣都慕名前来为多尔衮出谋划策。

那时,守卫山海关的是明朝将领吴三桂,他手中握有几十万大军。李自成为了攻克山海关,想要招降吴三桂。可吴三桂听说李自成的部下拘禁了自己的父母,又霸占了自己的爱妾,就给多尔衮写了一封信,决定投降清朝。多尔衮喜出望外,带领十几万清军日夜不停地赶赴山海关。清军到了山海关下,吴三桂亲自带着500个亲兵出关迎接多尔衮,把清军迎进关内,与清朝订立了同盟。

李自成得知吴三桂不肯归顺农民军,便率军来到山海关,征讨吴三桂。双方刚一交战,明军就将李自成的人马包围起来。这时,早就埋伏好的清军杀了出来,农民军猝不及防,败下阵来。李自成这才明白吴三桂已经投降了清朝,他知道战局对农民军不利,决定退出北京,做长期抗清的准备。

两天以后,清军浩浩荡荡地开到了北京城下。北京城里的明朝官员听到消息,连忙出城迎接。多尔衮实现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多年的夙愿,占领北京之后,不顾众臣的反对,立刻把都城迁到了北京。从此,清朝从偏居东北的小朝廷,成为了统治全国的大清帝国。

清军入关以后,其统治范围仍然局限在黄河以北。为了实现全国统一,多尔衮决定率军南下,彻底清除明朝的残余势力。

这时,崇祯帝自杀的消息早已传到了江南,陪都南京的文武百官非常痛心,立誓要光复大明江山。他们立了一个逃到南方的皇族朱由崧做皇帝,在南京建立了一个政权,历史上把它叫殉难扬州的史可法像做“南明”,把朱由崧称为“弘光帝”。

南明朝廷虽然占据了江淮以南的广阔土地,但弘光帝每天纵情声色,对国事不闻不问,根本不想抵抗清兵。可没多久,多铎就带着清兵南下,打到了距离扬州只有30里的地方。当时镇守扬州的是南朝兵部尚书史可法,他为人正直,作风廉洁,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在将士中威信很高。他听说清军南下,国难当头,觉得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就主动要求上前线,杀敌报国。

当时,多铎对史可法有所耳闻,非常敬佩他的为人,就想将他招降。多铎多次派遣使臣劝史可法投降清朝,并答应给他高官厚禄,都被史可法一口回绝。多铎恼羞成怒,刚到扬州,就下令把扬州城紧紧包围起来。史可法自知兵力太弱,无法与清军抗衡,就令城外所有部队开进扬州城,将城门紧闭,决定死守扬州。史可法将全城官员都召集起来,勉励他们同心协力,抵抗清兵。他分析了一下形势,认为西门是最重要的防线,就亲自带兵防守。将士们深受感动,纷纷表示一定要与史可法一起,与扬州城共存亡。

很快,清兵就开始了没日没夜地轮番攻城,并用大炮轰击史可法防守的西北角城墙。城墙渐渐被炸开了缺口,大批清兵蜂拥着涌进城内。守城的将士们与清军展开了肉搏战。史可法眼看扬州城已经没法再守,就拔出宝剑,准备以死殉国。他的侍卫一把夺下了宝剑,让将士们把史可法护送到小东门突围。这时,一批清兵发现了他们,见史可法身穿明朝的官服,就问他是谁。史可法怕伤害别人,就高声说:“我就是史督师,你们快杀我吧!”公元1645年4月,扬州城陷落,史可法被害。清军杀进扬州城后,开始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10日之内,80万人被杀,历史上将这件惨案称作“扬州十日”。

扬州失陷后,南京不攻自破,弘光帝朱由崧被抓到了北京斩首。南明弘光政权就这样灭亡了。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明朝末年,荷兰人趁明王朝腐败无能,霸占了台湾,向台湾人民勒索苛捐杂税。台湾人民不断反抗,遭到了荷兰殖民者的镇压。郑成功是福建人,他青年时代就参加了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在福建沿海一带,组织民间武装和清兵战斗。为了充实自己的实力,更好地抵抗清朝军队,郑成功决定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公元1661年3月,郑成功让他儿子郑经带领部分军队留守厦门,自己亲自率领25000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挺进台湾。

荷兰侵略者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慌。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城和赤嵌城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了好多破船,想阻挡郑成功的船登岸。

这时,郑军的有些将士听说西洋人的大炮非常厉害,有点害怕。郑成功为了消除将士们的恐惧心理,就把自己乘坐的战船排在最前面,并且鼓励将士说:“荷兰人的红毛火炮没什么可怕,你们只要跟着我的船前进就没事了,要死我先死嘛!怕什么?”

将士们看见自己的首领这么勇敢,非常感动,所以一个个像猛虎一样划着战船向台湾岛冲去。他们利用海水涨潮的时机,很快就登上了台湾岛。

台湾人民听说郑成功的部队来了,成群结队,推着小车,提着茶壶,慰问迎接亲人。躲在城堡里的荷兰侵略军头目气急败坏地派了100多个士兵冲来。郑成功率军在台湾人民的密切配合下,以弓箭和大刀等简陋武器战胜了拥有枪炮等先进武器的侵略者,击毙了侵略军头目,包围了荷兰侵略军的据点赤嵌城。在海上,郑成功用木船击沉了荷兰的战舰,控制了台湾海面,切断了荷兰殖民者的海上联系。

荷兰侵略军遭到惨败,一面偷偷派人去搬救兵,一面派使者到郑军大营求和,说只要郑军肯退出台湾,他们愿献上10万两白银慰劳。郑成功威严地说:“台湾本来就是我国的领土,我海上激战油画们收回这地方,是理所当然的事。你们如果赖着不走,就把你们赶出去!”此后,郑成功派兵猛攻赤嵌城,并长期围困台湾城,收复其他地方。荷兰侵略军最终走投无路,只好投降,于公元1662年初在投降书上签字,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

自此,被荷兰侵略者非法占据38年之久的台湾正式回归祖国怀抱,郑成功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就在郑成功收复台湾那年,顺治帝病死了。他临死前,决定让玄烨继位,但考虑到玄烨年龄太小,还不能料理国家大事,便任命四位辅政大臣辅佐小皇帝治理国家。但是,这四人专权弄政,特别是鳌拜,野心更大。鳌拜武艺高强,骁勇善战,在清朝开国时就屡立大功。他一心想当首席辅政大臣,排斥异己,在重要官缺上安置自己的亲信,独揽大权。他把所有的政事都先在私家议定,再让康熙帝批奏。有时甚至公然抗旨不遵,根本没把小皇帝放在眼里。

有一次,鳌拜装病在家没有上朝。康熙帝带领几名侍卫到他府上看望。鳌拜听家人来报皇上到府,急忙上床装病。他做贼心虚,为以防万一,就把宝刀藏于席下。康熙帝进屋后,他也没起身拜见,只在床上说了句“有劳皇上”,但脸露惊慌之色,将刀柄露在了外面。康熙帝表面上不动声色,可回宫以后,想起鳌拜平时的所作所为,不禁心中暗想:此贼不除,我皇位难保。

青年康熙皇帝画像打那以后,康熙帝便决心除掉鳌拜。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鳌拜进宫去,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闹着玩,一点都不在意。

一天,康熙帝下令召见鳌拜,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鳌拜刚一进宫,一群少年就围住了他,有的拧胳膊,有的掐脖子,有的拖大腿。尽管鳌拜武力过人,可是这些少年人又多,又都是练过摔跤的,不一会儿就把鳌拜捆了起来。

康熙皇帝召集议政王和群臣上殿,宣布鳌拜罪状。议政王和大臣们一致要求处死鳌拜,但康熙帝念他效力年久,从宽发落,将他革职为民。鳌拜的死党也被一网打尽,处死的处死,判刑的判刑。

鳌拜被除后,朝廷上下都很高兴。从那以后,康熙帝一面着手改革农业生产,一面惩办贪官污吏,整顿朝政,清王朝从此渐渐地稳住了阵脚。

康熙帝时,南方有三个藩王权力很大。这三个藩王就是驻守在云南、贵州的平西王吴三桂;驻守在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驻守在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他们本来是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因为他们帮助清朝消灭南明,镇压农民军,清王朝以为他们有功,封他们为藩王。

三藩之中,又数吴三桂最强。吴三桂当上藩王后,十分骄横,不但掌握地方兵权,还控制财政,排挤朝廷派来的官吏,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康熙帝知道要统一政令,三藩是很大的障碍,一定得找机会削弱他们的势力。正好这时尚可喜老了,想回辽东老家,康熙帝就趁机下诏撤藩。吴三桂听到这个消息后,暴跳如雷,便密谋反清。

公元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起兵初期,吴三桂兵势极盛,攻陷大城多座,清军则因准备不吴三桂坐像足而连连败退。吴三桂又派人跟福建的耿精忠和广东的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联系,约他们一起叛变。这两个藩王有吴三桂撑腰,也反了。历史上把这件事称做“三藩之乱”。

三藩叛乱后,整个南方都被叛军占领,朝廷上一片混乱。但康熙平定三藩的决心非常坚定,决定派八旗军全力讨伐吴三桂,坚决镇压叛军。康熙帝调兵遣将,集中兵力讨伐吴三桂,对耿精忠和尚之信则软硬兼施,一边劝降,一边攻打,没多久,这两路叛军就投降清朝了。

吴三桂的兵势强大,给清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是吴三桂目光短浅,没有乘胜追击,贻误战机,给了清政府一个喘息的机会。康熙帝从容应战,派出的清兵越来越多,越打越强,吴三桂的力量渐渐削弱,处境十分孤立。但他还想最后挣扎一下,公元1678年,吴三桂自称皇帝,国号“大周”。他虽然当了“皇帝”,但局势并没有好转,众叛亲离,大势已去,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于是当了不到5个月的“皇帝”,吴三桂就连愁带恨,生了一场大病断了气。

公元1681年,清兵分3路攻进云南昆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自杀,清军最后平定了叛乱势力,统一了南方。

公元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趁清朝统治还没有巩固的机会,侵入到我国黑龙江流域。他们先后侵占了雅克萨(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内)、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等地,并在雅克萨修建据点,四处抢掠,杀人放火,干了很多坏事。康熙帝刚刚平定了三藩之乱,听到东北边境遭到侵犯,非常气愤。他决心清除这些强盗,彻底解决沙俄对东北边境的侵扰。

雅克萨之战(油画)为了弄清敌情,他亲自到盛京,一面派人以打猎之名到边境侦察;一面要当地官员修造战船,建立城堡,准备征讨敌人。做好准备之后,康熙帝派人送信给雅克萨的俄军头目,命令他们趁早退出雅克萨。但是俄军根本不理会,反而向雅克萨增兵。康熙帝忍无可忍,下令向雅克萨进军。

公元1685年,清政府水陆两军15000余人开抵雅克萨城下,向俄军发起进攻。黑龙江人民大力支援清军,他们踊跃修筑堡垒、建造船舶和运送粮草,还配合清军侦察敌情。6月底,清军包围了雅克萨,开始猛烈攻城。俄军的塔楼和城堡,被熊熊的大火吞灭,俄军死伤惨重。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走投无路,只得在城头上扯起白旗,宣布投降。

清军对俄军很宽大,允许他们带走武器和财产,但必须保证不再侵占雅克萨。在举行完投降仪式后,俄军残兵败将灰溜溜地退走了。

但是,沙俄侵略者并不甘心失败,当清军撤走以后,他们重新侵占了雅克萨。公元1686年,康熙帝再次派出水陆大军围攻雅克萨。清军士气很旺,附近各族的弓箭射手主动协助清军作战。入侵的俄军800多人,几乎全部被歼灭,最后只剩下60多人。

这时沙俄政府慌了神,赶忙派使者到北京,同意清政府提出的谈判要求。公元1689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举行谈判,在中国政府作出让步的情况下,双方正式签定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即《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沙俄同意把入侵雅克萨的军队撤回本国。我国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一带原属中国的地方让给俄国。

清朝在安定东北边疆、巩固内地的统治以后,开始注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从元朝开始,朝廷就在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广西以及湖南、湖北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土司制度,意思就是在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建立土司,任命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做土知府或土知州,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这些被朝廷任命的土官有很多特权,他们不仅职位可以世袭,而且不受朝廷流官的管辖,平时管理本地区事务,朝廷也不加干涉。

这种土司制度在开始的时候起到过一些安定边疆的作用。但到后来,土司们的势力越来越大进贡图,很多土司都拥有了自己的军队和监狱,他们任意向百姓征收赋税,并且不向朝廷纳贡。有时,土司之间为了争夺财物,不断进行械斗。有些与外国邻近的土司,还勾结外国势力侵犯中国内地。

土司制度造成的隐患越来越突出,从明朝时中原统治者就想要改变一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但由于那时朝廷忙于剿灭倭寇,对抗后金,始终没有将改土归流的措施推行下去。到了清朝,土司的问题更加严重。有个叫作鄂尔泰的地方巡抚向当时的雍正皇帝上了一本奏折,建议立即实行改土归流,以稳定少数民族边疆地区。

鄂尔泰认为,现在的土司制度有这样几个问题急需解决:首先,土司管辖的区划不合理,不能及时制止土司头目的骚乱;另外,土司对民众管理不当,随意欺压百姓;第三,土司械斗没完没了,影响边疆稳定;第四,部分地区与外国接壤,便利了土司与外国势力勾结。雍正帝听了非常赞同,就批准鄂尔泰在西南地区正式实行改土归流。

鄂尔泰采取了以和平招抚为主,武力征服为辅的办法。他先是让土司主动交出土地和印信,并对积极配合的土司给予优待和赏赐,并授予新的官职和土地;如果有抗拒改革甚至发动叛乱的,就坚决出兵剿灭,没收其财产,并把土司及其家属迁到外地。

改革措施推行得非常顺利。朝廷把原来的土司地区一一改设府县,设立军事机构,并清查户口,建筑城池,兴办学校。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得到快速发展,不安定因素减少,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了巩固。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定后,康熙帝决定对西北用兵,平定进犯漠南的准噶尔部。

那时候,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个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就归属清朝外,其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准噶尔部是漠西蒙古的一支,它的首领噶尔丹很有野心,他把漠西蒙古的其他部兼并的兼并,挤走的挤走,控制了阿尔泰山地区,又向东进兵,企图占领漠北。

漠北蒙古抵抗一阵后失败了,几十万的漠北蒙古人逃到漠南,请求清政府保护。噶尔丹以追击北征督运图册(局部)漠北蒙古为名,大举进攻漠南。

康熙帝见噶尔丹这样猖狂,非常气愤,觉得如果任噶尔丹得寸进尺,漠南的内地将不得安宁,便决定征讨噶尔丹。

公元1690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清军兵分两路,右路军队先接触噶尔丹军,打了败仗。左路清军反击,在乌兰布通将叛军杀得七零八落,狼狈而逃。

噶尔丹一看形势不利,就假意求和,带领剩余的兵士逃回漠北。但噶尔丹并不死心,他暗地里招兵买马,扩充势力,并扬言从俄国借来6万枪兵,要大举进攻内地。

公元1696年,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分三路夹击噶尔丹。噶尔丹一见清军队伍整齐,军旗飘飘,知道无力对抗,就连夜下令拔营逃走。康熙帝一面指挥清军紧紧追击,一面命令东西两路清军火速行军,在半路上截住噶尔丹。两军在昭莫多相遇,清军前后夹击,大败噶尔丹。噶尔丹率十几名骑兵脱逃。

康熙帝两次亲征噶尔丹,消灭了噶尔丹的大部分力量。为了北方的安宁,康熙帝原想要噶尔丹归顺,但噶尔丹野心不死,还想找机会南侵。为了彻底解除威胁,公元1697年,康熙帝第三次西征。这时候,噶尔丹原来的根据地已经被他的侄子策妄阿布坦趁机占领,并向清政府表示忠顺,得到康熙帝的支持。噶尔丹的左右亲信听说清军来了,也纷纷投降。噶尔丹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杀了。

从此以后,清政府重新控制了漠北地区,赐给当地蒙古贵族各种封号和官职,又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统辖漠北蒙古。北方的边境安定下来了。

满族人统治了中原后,经常担心汉族地主和知识分子看不起他们,并利用民族意识反抗清朝统治。于是,清朝统治者一边努力学习汉族文字,一边对汉族文人进行防备,大兴文字狱。

文字狱,就是从诗词文章中找出一些被认为是影射、攻击清朝统治者的字句,然后进行治罪。不但写文字的作者本人要被治罪,连他的家人、亲友,甚至是刻书、卖书、买书的人都要受到牵连,并且往往被施以很严酷的惩罚。

文字狱在很多朝代都曾经有过,但在清朝最为残酷。康熙时,有个浙江人为了附庸风雅,出资刻了一本《明史》。书中在说到明朝末年的历史时,对努尔哈赤等人直呼姓名,没有避讳,并且还在记载南明活动时,使用了南明的年号。于是,清朝统治者就把这个浙江人斩首,并把与这本书有关联的人全部治罪,被牵连的人达几百个。

后来,又有人检举说戴名世所著的《南山集》中记载了南明抗清的历史,并且带着同情的口气。康熙帝立即下令将戴名世关进大牢,后又处死。这一案件受牵连的有300多人。

到了雍正皇帝时,文字狱除了镇压有反清复明思想的知识分子外,还成了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工具。案件数目增多,吹毛求疵,花样翻新。许多案件并不是单纯由扬州八怪·汪士慎·镜影水月图轴于文字内容而获罪,而是雍正皇帝以文字为借口,打击政治异己。

公元1726年,礼部侍郎查嗣庭到湖南考试,出了一道作文题是“维民所止”。这句话本来是从古书《大学》上摘下来的,但有人却告密说,“维”和“止”两个字正好是“雍正”去了头,是要砍雍正帝的脑袋。查嗣庭马上被捕,被判了死罪。

雍正时期最重大的文字狱就是吕留良案。吕留良是明朝的官员,明朝灭亡后,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斗争。他死后,他生前的著作被一个叫曾静的文人见到了。曾静对吕留良的主张非常信服,就想把吕留良的主张付诸实行。曾静听说陕甘总督岳钟琪是汉族,还是岳飞的后代,就派自己的学生张熙去找岳钟琪,劝他起兵反清。哪知岳钟琪根本不想反清,就把这件事奏给了雍正帝。

雍正帝非常生气,把已经死了40多年的吕留良开棺鞭尸,把他的亲朋好友一律处死,犯人的家人也被流放。由于这次案件牵连的人太多,雍正帝害怕激起人们的反抗情绪,就赦免了曾静和张熙。但到了乾隆帝即位时,又把他们两人抓了回来,凌迟处死。

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了一种恐怖气氛。知识分子们为了明哲保身,纷纷逃避现实,埋头于整理和考证古籍。

明末清初的时候,蒙古族分成了漠南、漠北和漠西三部分,他们先后臣服了清朝。土尔扈特属于漠西蒙古的一支,他们因为经常与临近的部落发生冲突,就向西迁徙,来到了人烟稀少的伏尔加河下游地区。但是,这里属于沙皇俄国的势力范围。沙皇经常派军骚扰土尔扈特部,强迫他们宣誓效忠沙皇俄国。土尔扈特部的蒙古牧民不愿宣誓效忠,就与沙俄军队发生冲突。

土尔扈特牧民非常怀念祖国,多次派出使者向清政府上表,进献土特产品,诉说遭受沙俄欺凌的情况。公元1712年,土尔扈特的使节来到北京。康熙帝对远道而来的使节给予热烈欢迎,并派出使团探望土尔扈特。两年后,清朝的使团经过俄国的西伯利亚,来到伏尔加河下游,见到久别了的蒙古同胞,向他们转达了清朝皇帝的问候。

土尔扈特部游牧图公元1771年,沙皇俄国正与土耳其打仗,急需兵员,就强迫土尔扈特的男子到俄国当兵。土尔扈特的百姓忍无可忍,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宣布脱离沙皇俄国的统治。他们杀死了沙俄的官兵,收拾好自己财物,带着自己的家人,向东方进发。沙俄女皇叶卡捷林娜知道土尔扈特发生暴动后,大发雷霆,派出军队围追堵截。土尔扈特挑选出9000名勇士担任后卫,与沙俄军队进行殊死搏斗。他们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全部牺牲。

经过了8个月的艰苦行程,渥巴锡率领大队人马战胜了严寒酷暑和疾病的重重磨难,最终到达了伊犁。土尔扈特的蒙古牧民为了回到祖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出发的时候,男女老幼加在一起共有17万人,但回到伊犁的时候就只剩下7万人了。甚至活着的人,也都个个面容憔悴,衣衫褴褛。

乾隆皇帝知道土尔扈特重返祖国后,连忙派出清军前去迎接他们,及时地为返回的牧民发放救济品,划定牧地,进行安置。公元1775年,乾隆帝在承德接见了渥巴锡首领,把他封为卓哩克图汗。后来,乾隆帝又在承德命人刻立石碑,并亲自撰写了两篇碑文,以纪念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壮举。

康熙帝是清朝的第四代君主。他执政61年,不但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一生的文治武功为古今所少见: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两次击败乾清宫雅克萨沙俄军队,三次出征准噶尔,派兵进入西藏,在台湾设立府县,使国家实现了空前的统一;他还十分重视文化,整理文化遗产,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业绩辉煌,但力戒骄奢,节用爱民,推行廉政,开创了中国古代社会最繁荣的社会局面。

公元1661年,康熙帝刚刚即位的时候,各种矛盾十分尖锐,生产亟待发展,国家财政也十分困难。为了了解民情,他经常巡视各地,体察民间疾苦。他重视生产,下令停止圈地运动,把在战争中夺得的汉人土地归还给耕种者,称为“更名田”。为了制止黄河泛滥,他亲自来到黄河北岸视察各项重要工程,并采取了有效措施,使黄河水顺势东下,从此不再发生决堤危险。

对于国家的统一与主权的独立,康熙帝有着较为进步的思想。当国外势力想要侵占我国领土时,他坚持我国领土一山一河不可弃的原则,坚决与外国势力进行抗争。对于国内,康熙帝也历来反对分裂割据,不断出兵收复失地、平定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与领土的完整。

康熙帝在位期间,是清代中西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时期。他曾命令南怀仁监造西洋大炮,大大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他还亲自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将欧洲科学在中国推广。

康熙帝去世以后,先后继位的雍正帝、乾隆帝继续励精图治,使清朝社会出现了繁荣景象。尤其是到了乾隆帝即位以后,他胸怀大志,勇于进取,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做出了超越他祖父的重大贡献。

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政府统一了蒙古准噶尔部和回部,拓疆两万余里,使西北和北方彻底安定。他还在西南实行改土归流,使西部民族地区牢固内附,西藏隶属中央,从而最后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在对外关系上,乾隆帝限制英、美等国的侵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间。乾隆帝还先后5次下令免去天下钱粮,国库存银长期保持在6000万以上,成为历史上的罕见。

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人的精心治理,清王朝达到了强盛的顶峰,中国以强大的形象屹立于东方。后人就把从康熙到乾隆这130多年的时间称为“康乾盛世”。

和珅是清朝满洲正红旗人。他本来只不过是皇帝出行时护轿的一个校尉,但他聪明机灵,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乾隆帝的赏识,被提升为御前侍卫。和珅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他用心揣摩乾隆帝的心思,办事处处迎合乾隆帝的心意,有些事还没等乾隆帝张口说,和珅已经将它办好了。乾隆帝年纪大了,喜欢听颂扬的话,和珅就尽挑些顺耳的话说。时间一长,和珅就逐渐成了乾隆帝最信任的人。和珅的官位,也从御前侍卫升到户部侍郎、尚书、军机大臣、大学士,成了权倾朝野的人物。后来,乾隆帝还把他最疼爱的女儿和孝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和珅的权势更大了。

和珅手中掌握了大权,就开始想办法搜刮钱财。他不但暗地里贪污受贿,而且还公开地勒索掠夺。有人送礼给和珅,和珅就在乾隆帝面前替这个人美言几句;不肯送礼给他的人,和珅就郎世宁·弘历雪景行乐图想方设法在乾隆帝面前说他的坏话。这样一来,朝廷中的官员们都争相向和珅送礼。和珅的胃口也越来越大,有时候连地方官员送给皇帝的礼物,和珅都要事先查看一番,有他喜欢的,他就留下来,然后将他挑剩下的送到宫里去。

有一个地方官为了进京见乾隆帝,准备了一件用珍珠雕刻而成的鼻烟壶。和珅见到了,非常喜欢,就让这个地方官把鼻烟壶送给他。地方官说明这个鼻烟壶是为乾隆帝准备的,日后可以再送一件给和珅。和珅听了一脸不高兴,说:“既然是献给皇上的东西,我怎么敢要,只不过是跟大人开个玩笑罢了。”结果鼻烟壶送到宫中没几天,和珅就想办法将它弄到了自己的手中。

和珅这样贪婪专权,朝中也有一些大臣看不惯,就上奏乾隆帝,说和珅贪赃枉法。结果乾隆帝不但没有处罚和珅,还将上奏的大臣革了职。从此以后,就更没有人敢得罪和珅了。

乾隆帝退位后,嘉庆帝做了皇帝。嘉庆帝早就知道和珅的所作所为,很想除掉他,但有乾隆帝在,嘉庆帝还不敢动手。三年后,乾隆帝一死,嘉庆帝立刻把和珅抓了起来,并派人查抄了他的家产。和珅一生贪婪,他的豪富本来是出了名的。但查抄的结果,还是震惊了整个朝野。和珅家里的金银财宝,珍稀古物,多得数不清,据估算,能折合白银8亿两,相当于整个中央财政十年的收入。但是,这些财产查抄后,并没有上交国库,而是直接运到了嘉庆皇帝的后宫。所以,民间百姓就编了一句顺口溜:“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18世纪时,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从印度向广州偷运鸦片。仅19世纪的头40年里,英国向我国输入的鸦片,就从每年的4千多箱增加到每年4万多箱。鸦片泛滥,不但使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入海外,而且中国人民的健康受到很大威胁林则徐像,清政府的政权也不再稳固。

那时候,正是道光皇帝统治时期,一些爱国官员看到鸦片的危害,纷纷提出禁烟的主张,其中林则徐最为坚定。在林则徐担任湖广总督期间,就曾采取有效措施实行禁烟,取得了显著效果。他曾说:“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打仗的士兵,国库里也没有能充作军饷的白银了。”

公元1838年,道光皇帝就派林则徐去广州禁烟。林则徐到了广州,把禁烟运动迅速开展起来。他一面整顿海防,严打烟贩;一面命令外国商人必须在3天之内交出全部鸦片,并写出永远不再贩运鸦片的保证书,今后如果再贩运,则货物没收,贩人处死。林则徐自己则在给外国烟商的信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林则徐和总督邓廷桢协力查办,严令英、美烟商交出鸦片2万箱,共237万斤。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把缴来的鸦片集中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他率领广州的文武官员亲自监督。他让士兵在海滩挖两个15米见方的大池子,每个池子前挖有涵洞,通向大海,池后有水沟。先在池中加上食盐,再把切碎的鸦片投进去,浸泡半日,再投入生石灰。生石灰将池水煮沸,就把鸦片销毁了。退潮时,士兵启放涵洞,池中水汤随浪潮鼓动送入大海。然后再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下半滴烟灰。

这么多箱的鸦片整整焚烧了20多天,直到6月25日才全部销毁干净。

销毁鸦片的时候,广州人民纷纷前来观看,很多外国人也来观看,人山人海,拥挤异常。人民热烈拥护这一措施,外国人看到这种情景,也为林则徐禁烟的坚定决心所震撼。林则徐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毒和反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的决心。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英国后,英国政府大为震惊。英国早就想侵略中国,把中国变成他们永久性的殖民地,这次终于找到借口了。1840年4月7日,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议案,决定派遣48艘军舰和4000名士兵,组成一支远征舰队,任命乔治·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向清人吸食鸦片的情景中国发动战争。

6月,英军舰队到达广州海面。林则徐早有准备,带领军队和渔民用火箭、火罐和喷筒等武器主动进攻,烧毁了英军不少船只。英军在广州附近站不住脚,便沿海岸向北进攻,想寻找一个突破口。道光皇帝和清朝政府并没有做打仗的准备。当英军攻陷浙江定海,又北上到达天津白河口时,他们就慌了。一些本来就反对禁烟的大臣趁机向道光皇帝进谗言说:“这都是林则徐惹下的祸。他在南方禁烟,落个好名声,却唆使英国人北上找皇帝闹事。”

道光皇帝是个没有主见的人,这时也认为林则徐禁烟过激,连忙撤了林则徐的职,并派软弱妥协的琦善和奕山为钦差大臣到广州和英军交涉。最后订立了《广州和约》,赔款600万两银。

清朝政府的软弱退让,使英军的气焰更加嚣张,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彻底打垮清政府,英国政府加派了援军,命濮鼎查为全权公使,到中国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从此,双方在东南沿海各地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战斗。

1841年8月,英军攻陷厦门,10月,又进攻定海。镇守定海的三位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誓死抵抗,率领官兵血战六昼夜,壮烈牺牲,定海失陷。

接着,英军又攻打浙江镇海,两江总督裕谦亲自指挥战斗,兵败投水自尽。英军乘胜又攻占了宁波、慈溪、乍浦等地。到了这时候,战争已经断断续续地进行了将近两年。1842年,英军攻占吴淞、上海、宝山,又进犯镇江。驻守镇江的两千多名官兵在没有增援的情况下,与英军血战,直至全部壮烈牺牲。

镇江失守了,南京就暴露在敌人面前。还没等英军攻打,清政府已经吓破了胆,决定投降。于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就在南京产生了。1842年8月,中英签定《南京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把香港割让给英国;赔款2100万两银;中国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第二年续订的补充条约,又使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和单方最惠国待遇。接着,美国、法国也逼迫清朝签定《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获得了很多利益。从此,外国殖民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且一步步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封建的中国开始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在清朝末年的中国政坛上,慈禧太后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慈禧太后出身在满洲叶赫部那拉氏家族中,小名兰儿,16岁时被选到宫中做了秀女。最开始时她并未得到咸丰皇帝的宠爱,但是为了出人头地,她想尽办法接近皇上。有一天,她看到咸丰皇帝在园中散步,就故意躲在树丛后面,唱起了一段动听的民歌,咸丰帝果然对她产生了好感,封她为贵人。后来慈禧生下了载淳,更得到咸丰帝的宠爱,被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慈禧是一个非常有政治野心的人,她在咸丰帝病重的时候经常帮助批阅一些奏本,这使她不仅熟悉了朝廷要员的情况,也掌握了处理朝廷政务的办法。渐渐地慈禧开始不满足于这种局面,她希望能独掌大权、做大清实际上的皇帝。咸丰帝死后,六岁的载淳继位,就是同治帝,以肃顺为首的八位辅政大臣帮助同治处理朝政。慈禧为了独揽大全,对八位辅政大臣恨之入骨,一心想要除掉他们。可她毕竟身居宫中,对搞政治阴谋还缺乏经验,于是她就秘密地与恭亲王奕讠斤勾结起来,联合对付这些辅政大臣。

奕讠斤是咸丰帝同父异母的弟弟。他从小天资聪慧,深得道光皇帝的宠爱。但道光帝最后经过再三犹豫还是选中了咸丰。咸丰帝即位后,为了树立权威有意排斥奕讠斤,奕讠斤一直不得志。咸丰帝死后,奕讠斤以为自己是小皇帝的亲皇叔,一定会被立为辅政大臣,哪知咸丰帝的遗诏里根本没有提他。奕讠斤为了自己掌握大权,与慈禧一拍即合。

慈禧太后像1861年,奕讠斤以吊丧的名义来到承德与慈禧密谋。他们决定一面找人上奏折正式提出由两位太后垂帘听政,把八位大臣的权力夺回来;一面拉拢掌握北京一带军队的僧格林沁等人,以保证不出意外。

10月26日,咸丰帝的灵柩从承德起运到北京。慈禧故意隔离肃顺,让他负责护送灵柩,让其余的七位大臣先行回京。慈禧抢先到达北京,第二天就将在承德拟好的懿旨,以载淳的名义发出,将七位大臣逮捕。肃顺对北京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因此毫无准备。当他走到密云时,被慈禧的侍卫拿下。11月20日,载淳正式登基,年号“同治”。这一天还颁布了“垂帘章程”,由太后批阅奏章,召见群臣。

从此,清朝进入了太后“垂帘听政”时期。每次上朝,慈禧都坐在小皇帝的后面,前面用帘子挡住,处理国家大事。慈禧历经同治、光绪两代,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她的统治给中国带来沉重的灾难,使中国一天天走向衰落。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要向英国侵略者支付巨额赔款,于是加紧搜刮人民,国内阶级矛盾更加尖锐了。各地农民不断举行起义,规模最大的就是广西桂平金田村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

这场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是洪秀全。他年轻的时候,一心苦读圣贤书,想科举做官,光宗耀祖,但几次去广州应试都名落孙山。后来,他看了一本牧师发送的《劝世良言》,书中宣扬的“平等观念”,对洪秀全影响很大。一天夜里,洪秀全做了个梦,梦见上帝让他称王,兴兵推翻清朝。之后,洪秀全就断绝了功名念头,决定起兵反清。

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利用宗教来宣传革命。他和同乡好友冯云山在广西紫荆山《天朝田亩制度》封面一带传教,发动群众加入拜上帝教。几年之间,革命力量迅速发展起来。洪秀全看到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号召各地的拜上帝教信徒到金田村集合,准备发动起义。起义队伍被命名为“太平军”。

太平军从广西出发,经过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他们打到哪里,就镇压哪里的贪官污吏和恶霸地主,烧毁田契和债卷,得到人民的热烈拥护。1853年3月,太平军攻下南京,在这里建都,把南京改为“天京”,建号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有田同耕,有饭同吃”,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

洪秀全坐上天国的宝座以后,沉迷于宫殿生活,疏远了和天国将领以及百姓的关系,他的左膀右臂杨秀清和韦昌辉火拼,石达开出走,使得太平军实力大大削弱。更主要的是,太平天国运动震惊了中外反动势力,他们联合起来对太平军进行围攻。1862年10月,天京被包围,太平军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天京保卫战。1864年3月,太平军的江苏南部和浙江根据地也基本瓦解。清军向天京发起了总攻,大肆屠杀太平军与民众,天京血流成河。太平天国就这样悲壮地失败了。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前后坚持斗争了14年,作战地区扩展到18个省,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和外国侵略者,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虽然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不平等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他们贪婪的欲望并未就此得到满足。他们不断地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企图获取更大圆明园大水法遗址的利益。清政府当然不肯轻易答应,于是,西方列强便再次寻找借口向中国发动战争。

公元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们从广州扬帆北上,来到天津,攻占了大沽炮台,扬言说要先打下天津,然后进攻北京。清政府大惊,连忙派人与英国、法国议和。但侵略者提出了很高的条件,谈判破裂了。英法联军逼近通州,清军在八里桥一带与其展开激战。清军英勇抗击,战斗持续了三四个小时。最后清军溃败。咸丰帝见洋鬼子马上就要打到京城,急忙带领后宫及部分亲信大臣逃到承德,只留下恭亲王奕讠斤与英法议和。很快,英法联军打到了北京城下,他们以为中国皇帝住在圆明园,便首先向圆明园进攻。

圆明园是北京西郊的一座皇家园林,面积约350公顷。清朝从康熙皇帝起就开始修建这座园林,以后的历代皇帝也不断对它进行扩充和完善。他们征调了全国的能工巧匠,花费了150年的时间,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壮观的园林建筑群。圆明园的建筑者们利用当地的优越自然环境以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祖国的锦绣山河都集中到了一座园林中来。在这里,人们不但可以欣赏庐山的瀑布、杭州的西湖,也可以领略神话传说中仙人居住的海岛宫阙。圆明园还大胆吸收了国外建筑艺术,修建了许多具有中国风味的西洋楼。圆明园不但是园林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人间罕见的文化艺术博物馆。每座殿堂里,都陈列着各种金、银、铜器,每件器物上还镶嵌着贵重的翡翠、珠宝等饰品。圆明园中还收藏着历代著名书法家的艺术精品和珍贵的图书典籍。人们都把圆明园称为“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后,立刻被圆明园里瑰丽的建筑和如山的珍宝惊呆了,他们像发狂的野兽一样,扑向各个宫殿,疯狂地抢夺各种珍宝。每个侵略者的腰包里都装得满满的。有的强盗手上拿不下了,就将珍宝套在脖子上,顶在头上,叼在嘴里。实在拿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统统砸碎。一连几天,圆明园被洗劫一空。

英法联军为了进一步威胁清政府,就将圆明园放火烧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这个凝聚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的血汗、综合中西建筑艺术、聚集古今艺术品的园林宫殿,就这样变成了一片片的残垣断壁。

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这几十年中,清政府的一些思想开放的官僚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在军事、政治、经济、文教以及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运动,历史上称为“洋务运动”。

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签定后,中国的国门再次被打开。清政府在中央设立总理衙门,以适应列强对华外交的需要。奕讠斤和文祥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后来,清政府又设立了南、北洋通商大臣,管理南北各通商口岸的商务和处理各种对外事务。洋务派地方大臣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及张之洞为代表。

江南制造总局造炮厂洋务运动开始时,以“自强”活动为中心,在天津、上海、广州、福州、武昌等地聘用外国教官、购买枪炮、训练洋枪队。同时,洋务派官僚在各地创办兵工厂,制造枪炮和船舰。最早的是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的军械所。后来,他还在苏州设立了洋炮局。1865年,李鸿章创立江南制造总局,专门制造枪炮和轮船。同年,李鸿章又把苏州的洋炮局迁至南京,扩充为金陵制造局。70年代后,西安、兰州、福州、广州、北京等地都相继设立了中小型军火厂。兵工厂的设立,对改造清军的军事装备,促进中国军事科技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为适应洋务运动规模日益扩大的需求,清政府派遣了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同时,洋务派还开办学校,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1875年,清政府又派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筹建北洋、南洋海军。

在建立大批军事工业之后,洋务派出现了资金短缺、材料、燃料和运输等方面的困难。这时候,洋务派又提出了“求富”的口号,兴办了一批民用的工矿业和运输业。就这样,全国掀起了开办洋务运动的高潮。

洋务运动的开展使中国在军事、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了具体地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进程,打破了中华文明几千年来封闭的格局。但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触及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趁火打劫,侵吞了我国北方的大片领土。公元1858年,沙俄又以武力进行威胁,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侵吞了我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后,沙俄以“调停人”的身份进入北京,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侵吞中国北方领土共达14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了骇人听闻的无耻掠夺。

1871年,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带军侵入中国新疆北部,建立政权。沙俄趁新疆发生动乱之际,出兵占领了新疆西北的重镇伊犁。清政府见事态严重,就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领兵收复新疆。1876年,左宗棠指挥大军踏上了征途。他召集将领,进行部署,决定采取“先北左宗棠像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去北疆攻下乌鲁木齐,然后进军南疆,荡平匪巢。

随后,清军主力越过天山,向乌鲁木齐挺进。乌鲁木齐条件艰苦,但清军将士却斗志昂扬。清军来到乌鲁木齐后,趁夜来到敌人阵地,突然发起进攻,歼敌5000人,攻下了乌鲁木齐。不久,阿古柏在北疆的势力就被清除了。

平定北疆后,左宗棠又指挥大军马不停蹄直奔南疆阿古柏的老窝。阿古柏节节败退,率领部分残兵败将向西逃走,在路上被同伙杀死。阿古柏死后,英军出面干涉,请求当中国的保护国。左宗棠非常气愤,痛骂英国使者,并派兵继续收复新疆其它地方。到了1878年1月,除伊犁外,新疆其它地方全部被收复了。

由于伊犁一直被俄国人占领,清政府便派大臣崇厚到俄国谈判。结果崇厚在俄国人的愚弄下,擅自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以中国的大片领土和利益来与俄国人交换伊犁。左宗棠对此非常不满,强烈主张要做好与俄国作战的准备。清政府接受了左宗棠的建议,一面派曾纪泽去与俄国人谈判,一面让左宗棠整顿军队。但是不久,清政府就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与俄国妥协,命左宗棠回京。左宗棠虽然不能为新疆一战,可他为收复伊犁所作的军事准备,却成为了曾纪泽谈判的主要后盾,使中国收回了新疆。

日本本来是个落后的国家。1868年以后,它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逐渐强大起来,开始向外进行扩张。1894年,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支援。日本趁机出兵朝鲜,对中国军队进行挑衅。

那时候,慈禧太后正在忙着办她的60岁大寿,不愿发动战争搅了兴致。而主管外交的北洋大臣李鸿章则希望列强能够从中调解,避免中日开战。日本见清政府这样软弱可欺,胆子就大了起来。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在丰岛海面击沉了中国运兵船,又在朝鲜牙山发动偷袭中日谈判,签订《马关条约》,进攻那里的清军。清政府迫不得已,在8月1日对日宣战。由于这一年用农历纪年是甲午年,所以这次战争又叫“甲午战争”。

日军牙山袭击后,清军主将叶志超逃回了中国境内。中国决定加派兵力。9月17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主力舰队护送运兵船到鸭绿江口的黄海大东沟。当他们返航时,遭到了日本舰队的突然袭击。丁汝昌果断命令列队迎战。北洋舰队以定远、镇远两个主力舰队居中,迎着日舰冲了上去。日舰瞄准丁汝昌所在的定远号,集中火力向定远号射击。定远号被击中,丁汝昌身负重伤,但依然在甲板上指挥作战。致远号的管带(清末海军名,相当于现在的舰长)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勇往直前,顽强作战,坚持了一个小时之久,舰上的弹药已经用完,舰体也多处中弹严重倾斜。这时,日本主力舰吉野号驶近致远号,横冲直撞,对北洋海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这危急时刻,邓世昌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对大家说:“大丈夫在战场上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决定以我舰撞沉敌舰吉野号,以死壮大北洋声威,报效国家!”于是,邓世昌亲自操舵,开足马力,向吉野号冲去。不幸,致远号被敌军的鱼雷击中,邓世昌和舰上200余名将士壮烈牺牲。邓世昌的壮举激励了北洋海军的将士,他们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激战,击退了日军舰队。

1895年1月,日军又在山东半岛包围了北洋海军驻地威海卫。由于北洋海军一向由李鸿章主持,他怕自己实力受损失,就主张“避战保船”,不准北洋海军出战。最后,北洋海军陷入了敌军的包围之中,全军覆没。

清政府不敢再战,向日本求和。1895年4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规定:台湾、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

法国侵略者从18世纪就开始公然侵略越南,到了19世纪80年代,法国企图占领整个越南,再向中国的西南发展。这时,越南是清王朝的藩属国,法国出兵越南后,清政府派出部分军队驻扎在越南北方。但是,清政府负责外交的奕讠斤和李鸿章惧怕法国的势力,主张向法国让步。法国认为中国软弱可欺,越来越嚣张。法国不但加紧了对越南的侵略,还要求清政府解散中国的抗法组织黑旗军,并强行接受中国军队的驻防地,与中国军队发生了冲突。中法战争爆发了。

战争开始后,清政府仍然想以议和解决矛盾。但法国悍然袭击马尾港,把清军水师的7艘军舰全部击沉。1885年2月,法国攻占镇南关(今广西友谊关),战火眼看就要烧到了中国境内。这时,两广总督张之洞力荐老将冯子材出兵抗法,得到清政府批准。

“番鬼托梁”木雕中法战争后,广西民众建房时将过去镇压于房梁之下的鬼怪改为法国人冯子材来到前线后,将士们见老将出马,士气高涨起来。法军听说后,也怕中国军队不好对付,就退出了镇南关。冯子材率领士兵积极准备反攻。他把队伍开到地势险要的关前隘,在这里赶修了几座炮台。他还在这里修筑围墙,墙下挖沟,派兵严格把守。1885年3月25日,法军兵分三路,进攻镇南关。法军依仗优势的炮火,很快就攻占了炮台。但中国军队在冯子材的带领下奋勇杀敌,把敌人的攻势压了回去。后来,一路清军还截断了法军的粮食补给线,法军慌忙撤回。

不久,法军增加兵力,再次向清军驻地发起猛攻。他们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将围墙炸出一个个豁口。眼看围墙有被攻破的危险,冯子材杀出前来,挥刀杀向敌群。将士们见老将冲锋陷阵,也一起冲出,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法军再次战败。不久,清军就乘胜追击,攻克了法军驻地文渊阁,并收复了一些失地,将中法战争的局势扭转了过来。

但是,清政府一直与法国寻求议和。他们见冯子材在镇南关打了胜仗,就想利用这个有利时机与法国和谈。1885年6月,李鸿章与法国公使正式签订了《中法新约》。中国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撤出在越南的军队,允许法国在中国西南通商。法国虽败犹胜。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企图进一步瓜分中国,对中国的侵略比以前更严重了。一些爱国知识分子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企图实行变法,效仿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以实现中国的富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就是这些爱国知识分子中的代表。

1895年,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在京考试的举人向光绪帝上书请愿,要求朝廷拒绝与日本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并通过变法来自强自立。这次上书的行动虽然没能阻止《马关条约》的签定,却在全国造成了广泛的影响,维新变法运动也拉开了帷幕。

后来,康有为又多次上书光绪帝,痛切陈述国家处于危亡时刻,皇帝应该亲自出面,倡导变法,任用维新人士参预政权。在奏折中,康有为恳切地写道:“皇上您应当用雷霆霹雳一样的气概,建立像重造天地那样的大功,学习日本,全面改革维新。”

康有为像光绪帝看了康有为的奏折很激动。他虽然名义上是自己管理朝政,但实际上大权还是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皇帝对慈禧太后专权非常不满,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富强起来,也借此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所以他对康有为的主张很赞同。没过多久,光绪帝就召见了康有为,同他谈了两个多小时。康有为向光绪帝进一步陈述了自己的变法思想,指出:在外国的欺辱和瓜分之下,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不进行变法,就不能自强。光绪帝很感动,决心采用康有为的建议,变法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正式颁布诏书,宣布变法。其内容主要包括: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纸,广开言论;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训练新式的海军陆军;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

但是,清政府的大权仍然把持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手中,光绪帝并没有实权。变法实行了没多久,就遭到了顽固派们的反对。这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了政变,把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还下令捉拿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走。谭嗣同不肯走。他说:“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这样的人,让我来做第一个吧!”

9月28日,谭嗣同等六人被清政府杀害,当时人们称他们为“戊戌六君子”。变法就这样失败了。因为变法的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人们就把这次变法叫做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到9月21日结束,共103天,因此历史上又把它叫做“百日维新”。

鸦片战争以后,许多外国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凭借在不平等条约中取得的特权,强占中国的大量田地、房屋、庙宇,极力扩大教会势力。每当教民与中国的百姓发生矛盾时,教会总日军与清朝巡捕在安定门外残杀义和团团民是无视中国法律,庇护教民。清政府的地方官也不敢得罪洋教士,经常帮助外国人压迫中国百姓。外国教会与中国百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1898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本来是山东一带的民间习武组织。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不断加深,义和拳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发展成了反教会、反侵略的爱国组织。

1899年,义和团首先在山东平原县发动起义。他们在朱红灯的率领下,四处打教会,烧教堂,与同教士狼狈为奸的地方官作对。清政府害怕义和团惹恼了西方列强,连忙命令山东的地方官镇压。山东巡抚毓贤对义和团采取抚剿并施的措施,一边承认义和团是合法的民间组织,一边对义和团进行镇压。

义和团的势力不断壮大。不久,天津、直隶地区也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义和团运动。1900年,山东、河北两省义和团联合起来向北京进军。慈禧太后害怕继续镇压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又想利用义和团来对付外国势力,就暂时承认了义和团的合法地位。

义和团的浩大声势震动了西方列强。他们先是逼迫清政府镇压,后来看到清政府无法控制局面,就决定出兵。1900年6月,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组成联合军队向北京进攻。清政府被迫向八国联军宣战。但清政府抗敌决心并不坚定,他们一边听任义和团进攻外国大使馆,一边派人送去粮食和水果慰问使馆中的外国侵略者。由于义和团组织松散,战斗的方式和武器都比较落后,抗击战争终于失败,北京陷落。慈禧太后带着皇帝逃到西安。

为了向列强求和,清政府出卖了义和团。他们宣布义和团是“拳匪”,并任袁世凯为山东巡抚,与外国军队联合绞杀了义和团。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从此以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孙中山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很早就开始关心国家的命运,努力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他又孙中山像在日本联合一些革命团体的成员,把各地的革命组织统一起来,成立了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和“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与其他革命党人策划了多次武装起义,但都没取得成功。

1911年5月,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其中多数成员都是皇族。这个内阁一上台,就把原来答应让各地商人修建的铁路收了回来,然后交给外国人修建。这件事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很多省都发生了激烈的保路运动。

这时,湖北一带聚集着很多革命党人,他们建立了大大小小的革命团体。共进会和当地新军文学社是其中主要的两个。这两个组织联合起来,组成了领导机关,准备发动起义。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一夜之间,武昌城就被攻占。随后,各地纷纷响应,全国掀起了革命的浪潮。到11月下旬,全国25个省区中,已有15个省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迅速崩溃。由于这一年是中国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为辛亥革命。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宣告成立。孙中山由于对革命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在革命党人中的崇高威望,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以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的三权分立精神为准则,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保证了人民的民主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但是,西方列强拒绝承认临时政府。他们扣留临时政府的海关收入,企图另外培养一个统治工具。他们扶持起用袁世凯,利用革命党人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获取了大权,逼走孙中山。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当上了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中国重新陷入了黑暗与战乱之中。

辛亥革命胜利以后,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但是,袁世凯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手中握有的兵权,不断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孙中山为了大局,不得不让位给袁世凯。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为了限制袁世凯的野心,在孙中山的建议下,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制定了《临时约法》企图限制总统的权力。袁世凯表面上遵守《临时约法》,内心却绝对不肯做没有实权的总统。

那时,同盟会已经联合一些党派,组建了国民党,孙中山任命宋教仁为代理事长。宋教仁对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认识得非常清楚,不断地与袁世凯进行斗争。1912年,正式的国会选举开始,国民党在国会中占了绝大多数席位。如果依法办事,宋教仁势必出任总理。于是袁世凯图穷匕首见,露出杀机。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到袁世凯派遣的暴徒枪击,不久就去世。

袁世凯像宋教仁被刺使国民党与袁世凯公开决裂。为了对付国民党,袁世凯与五国签订《善后贷款合同》。有了军费,袁世凯开始调兵遣将,并逐步免去一些国民党人的职位。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国民党人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但是,在北洋军的炮火下,讨袁军很快就被击败,“二次革命”完全失败。

镇压了国民党之后,袁世凯踌躇满志,开始上演总统变皇帝的丑剧。总统必须由国会选举产生。国会里的多数议员是国民党,袁世凯需要他们投自己的票。1913年10月6日,国会召开总统选举会。袁世凯派了几千名便衣警察和地痞流氓,组成所谓的公民团,将国会团团围住,所有的人只能进不能出。一部分议员看穿了袁世凯的伎俩,故意不投他的票,以致投票进行了三次,才凑满了袁世凯当选总统的法定票数。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

1914年5月,袁世凯废除了《临时约法》,公布了《中华民国约法》,使自己拥有了与皇帝一样的权利。1915年,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几乎全盘接受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1月,由袁世凯一手操纵的“国民代表大会”举行“国民投票”,一致赞成君主制。12月12日,袁世凯假装接受民意,正式称帝,改元“洪宪”。总统变皇帝的丑戏终于完成了。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蔡锷首先在云南起兵讨伐袁世凯,掀起了护国运动。在全国一片讨袁声中,袁世凯被迫撤销帝制,在愁困中死去。

穿越古代:一把手枪打天下黄金渔村她从狱中走来从草根到大首富的荒诞之路都说了无情道毕不了业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北洋军阀史(共3册)生物圈九号诅咒预言:古书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