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北洋军阀史(共3册) > 三、智擒巨匪:剿除杜立三崛起东北

三、智擒巨匪:剿除杜立三崛起东北(1/1)

故事的开始,张作霖的人生轨迹几乎和《水浒传》中的宋江颇多相似:走投无路被迫入伙,入伙以后就鼓吹招安,终于等到上面招了安,就该着派张作霖回头去剿灭绿林里的大小土匪了。不过,和宋江不同,张作霖的脑子里想的可不尽是“忠义两全”,剿灭地方土匪势力,其一可以扫清周围的敌对势力,其二则可以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民初毕竟不同于北宋末年,随着张作霖的势力日甚一日,赵尔巽和沈金鉴对张作霖就愈加依赖,张作霖也不再是那个初入新民府的小民团头子了。

在张作霖接受招安之后,其实已经有很多大团陆续被招安,比如马龙潭、冯德麟,但是实力最强的土匪仍然啸聚山野。其实,自日俄战争中发家的不单是张作霖,也有很多土匪在日俄双方的夹缝中借机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辽中的大土匪杜立三、田玉本等人,这些人的队伍动辄千余人,借助日俄战争又拥有了大量枪械和弹药,当地的官府根本拿他们没有办法。对张作霖来说,与其说是去替官府解决这些社会不安定因素,不如说是看中了他们手里的人马和武器。

在辽中的匪首里,最难对付的是杜立三。这个杜立三和一般的土匪不同,他们家是土匪世家,自上边几辈人就开始做土匪,属于这个行业的专家。经过几代人的经营,杜家已经不是区区一股土匪那么简单,他们占据一方,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幕僚,俨然已经是割据一方的小诸侯。据说在杜立三的地盘上,生杀权力均由他做主,甚至连官员的升迁也是他说了算,老百姓都称他为“杜大人”,与东北的其他土匪武装相比,杜立三俨然已经是一个号令一方的土皇帝。

盛京将军赵尔巽早已经对杜立三“严密访拿”,但多次派官兵前往缉拿,结果屡屡大败而归。杜立三不仅狡猾残暴,所率领的部队也是兵强马壮,平时训练严苛,作战时骁勇无比。杜立三本人则擅使双枪,据说弹无虚发,而且有一手绝伦的马上功夫,自诩为“马上皇帝”。杜立三所在的地方城池非常坚固,关卡林立,防备森严。赵尔巽派出的官兵对付一般的土匪也就罢了,对付杜立三的部队则毫无办法,接连损兵折将。张作霖出任统带之后,剿灭杜立三自然也是他的首要任务。

张作霖也并非三头六臂,其他的官兵不能击败杜立三,他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而且张作霖最为担心的是,在剿灭杜立三时,如果其他大股土匪倒向杜立三,到时候腹背受敌,情势就更为凶险。于是在剿灭杜立三之前,张作霖决定先清除拦路虎田玉本。田玉本虽然不及杜立三的势力那么庞大,但也是东北匪枭中势力较为庞大的一股,其势力也远远超过了当初全盛时期的冯德麟、汤玉麟、张作霖等人。

田玉本不仅是巨匪,亦是张作霖眼前最可怕的对手,他是新民府辽中县人,幼年时读过几年私塾,但因为家境贫寒遂放弃学业出外打短工。就在这个时候,田玉本的哥哥在辽阳县给一个地主当长工三年,到头来没有拿到一分钱,还被地主暴打了一顿。田玉本闻讯以后,气愤难平,就更名换姓到这个地主家也当了三年长工,等到三年期满,地主果然又重施故技,结果田玉本讲明身份,持刀挟住地主,要地主将田氏兄弟的工钱一并给齐。田玉本拿着钱回到本乡,与族中兄弟商议,与其受人欺凌,不如上山落草,于是将族人武装起来投身绿林,其势力最盛时,部下有千余人,势力范围更是曾遍布台安、辽中、海城、辽阳等地。

张作霖要杀掉田玉本,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来因为田氏就在辽中他的眼皮子底下,要远攻先得近伐,以免大战在前后院起火;二来田氏所部有千余人,征讨杜立三的时候,万一田氏与杜氏联手,事情就变得棘手,到时别说剿匪,自己的部队都处在极端危险的境地;三来杜立三为人骄纵,田玉本则为人谨慎,剿杀田玉本时杜立三未必会插手,而剿杀杜立三时田玉本却有可能来搅局。权衡再三,张作霖决定先清理掉这个烦人的“邻居”,再去解决杜立三那个大问题。

1906年,张作霖率部奇袭田玉本的匪巢,与田玉本部展开激战,最终,张作霖赢得胜利,田玉本部大败。在激战中,田玉本及其族人6人被击毙,其他的土匪都作鸟兽散。将辽中巨匪田玉本击败后,张作霖更是声名远播。在此之后,张作霖依然没有急于对杜立三下手,而是集中全力对付遍布辽西的大小土匪武装,将他们或是一一剿灭,或是招抚后纳为己用。在短短一两年间,张作霖的势力再次得到了扩张。

到这个时候,张作霖才决定对杜立三下手,但是,张作霖对杜立三采取的策略和对付其他匪首的策略完全不同。关于张作霖与杜立三的这次交手,有人认为是张作霖自忖实力不及杜立三,所以才选择智取而非强攻。其实,当时张作霖的实力已经在杜立三之上,以武力剿灭并不成问题。但彼时的东北派系林立,杜立三毕竟是大股土匪,张作霖和杜立三交战肯定会互有伤亡,不免为外人所渔利,所以能够“兵不血刃”地剿灭杜立三才是上策。

1907年,清廷在东北建立行省,并委任徐世昌为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可不是一般的清朝官员,他是晚清民初官场中有名的“碧眼狐狸”,论出兵打仗可能不行,但是若论政坛博弈、钩心斗角,没有几个人能够比得上他。徐世昌除了颇具谋略,还精通黄老之术,在晚清堪与易学奇人张其锽并驾齐驱,所以在袁世凯的北洋系中,老徐是诸葛亮、刘伯温一般的人物,掐指一算就能洞若观火。当时的东北局势非常复杂,外有列强压境,内有胡匪祸乱,所以清廷虽然正处在“排汉”的高峰期,但仍然不得不起用身为汉人、袁世凯亲信的徐世昌去经营东北三省。

徐世昌到了东北以后,认为首要问题便是维护地方稳定,而关键之处即在于清除匪患。这样一来,辽西巨匪杜立三就被提了出来。关于这位辽西巨匪,徐世昌在进入东北之前便已经有所耳闻,但对老道的老徐来说,这种只是在地方称王称霸的草莽绿林,显然不放在他的眼里。于是,他指派颇具智谋的知县殷鸿寿到新民府,协助张作霖剿灭杜立三。

其实早在殷鸿寿抵达新民府之前,张作霖就已经拟订了剿灭杜立三的方案,待到殷鸿寿抵达新民府,张作霖的计划更为完善了。张作霖先是派人送了一封贺信到辽中县交给杜立三,祝贺杜立三被任命为奉天省招抚,官位比张作霖还高,请杜立三到新民府面谒奉天来的朝廷大员,然后再到奉天向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致谢。但是,这样破绽百出的计划并没有骗倒杜立三,杜立三就此事和二当家宋庆濂以及其母亲、兄弟进行了讨论,认为去新民府凶多吉少,就没有理会张作霖的这封来信。

张作霖的这封信只是他诸多方案中的一个,随后他便特地到黑山将杜泮林请到了新民府,并把他引见给自省城来的朝廷大员殷鸿寿。杜泮林是个秀才,亦是张作霖的义父,当初张作霖在中安堡组织大团的时候,没少跟杜泮林来往,所以二人关系笃深。杜泮林还是杜立三的族叔,杜立三非常尊敬杜泮林。张作霖将杜泮林接到新民府,就是要让杜泮林“亲眼证实”,确实是省里派人来招抚杜立三,并不是他无端编造,同时又给杜泮林另外设招待所,让杜泮林在那里休息,等到杜立三来到之后一同去省城。

杜立三的父辈都是东北有名的匪枭,其父杜宝增和杜立三的叔父杜宝兴、杜宝善、杜宝旺都是江洋大盗,杜宝善更是以劫“皇纲”出名,后来,杜宝增、杜宝善和杜宝旺都被官府抓捕后斩首。但是杜立三和他的父辈思想不同,他虽然不至于像《水浒传》里的宋江一样日日梦想着“忠义两全”,但也想学张作霖由山林步入庙堂。杜立三敬重杜泮林,或许是因为杜泮林的秀才出身,让他多少与官方有着某种联系;而杜泮林也认为杜立三的能力丝毫不逊色于张作霖、冯德麟等人,如果接受招抚,地位也绝对不会在张作霖等人之下。

作为一介文人的杜泮林,只是想到杜立三在东北声威之盛,远远凌驾于张作霖、冯德麟等人之上,但并没有想到,越是有权威的人越容易为他人所忌惮。杜立三和张作霖、冯德麟等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张作霖等人都只是小股武装。而杜立三不同,他已经是东北的巨匪,仅他一个人的武装势力,就远远超过了张作霖等人的总和,清廷怎么可能像对待张作霖他们一样对待杜立三?

杜泮林也并不似传统的旧式文人,据说他“性慷慨,广交游,尝慕东汉杜季良之为人,轻财好义,抑强扶弱”,还亲书“忠义家风”的匾额送给杜立三。在新民府的招待所住下之后,杜泮林就亲自写了一封书信托人交给杜立三,这封信言辞恳切,在这封信里,杜泮林多次提到“游侠非终身之事,梁山岂久居之区”“一经招安,不仅出人头地,亦且耀祖荣家”等,劝说杜立三及早到新民府投诚。

杜立三先后接到了两封信,一封是张作霖的,一封是杜泮林的,但效果却截然不同。接到张作霖的信后杜立三的态度是置之不理,而接到杜泮林的信之后,杜立三就积极准备前往新民府接受招抚。关于这一幕,很多人都深感不解,杜立三既然知道张作霖心怀不轨,去新民府无异于自投罗网,即便是与杜泮林关系笃深,也不至于因为一封信就打消了所有的顾虑吧!

加上在杜立三的身边,还有两个老江湖。一个是杜立三的母亲,据说她经常周旋于各处土匪之间化解矛盾,威望极高,甚至被称为土匪的“干妈妈”;另一个则是二当家宋庆濂,宋庆濂在杜立三的身边,相当于打手兼军师的作用。按理说有这么两位老江湖傍护身边,杜立三不应贸然选择前往新民府,可他到底还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杜立三的选择主要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客观因素是日俄战争结束,清廷开始大肆清剿土匪及地方武装,更何况杜立三树大招风,他自然也知道以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对抗朝廷,接受招安也是早晚的事。至于主观原因,则是因为冯德麟、张作霖先行接受招抚,随后便得到清廷重用,尤其是张作霖官运亨通,不仅借此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而且得到了大批粮饷和资金。杜立三自认自己的实力绝对在冯德麟、张作霖之上,若是被朝廷招抚,理应比他们更为受到朝廷的重用。

综合主客观因素,杜立三纵然知道新民府中形势叵测,但只能选择冒险走这一遭。在出发之前,杜立三还是做了周密的安排。杜立三命令自己的兄弟杜老疙瘩率领200余名土匪留守待命,注意警戒,如遇意外发生则火速驰援。又在自己的老巢青麻坎到新民府沿途100公里内设置4个哨所,每个哨所派驻10人专门负责通风报信。杜立三则选择精明干练的宋庆濂以及13名身经百战的贴身侍卫同行。就在杜立三精心安排的同时,张作霖也在调兵遣将,他命令张景惠带领500余名骑兵驻扎在八角台,待杜立三动身之后即潜行到东距青麻坎7.5公里的新开河镇,直接杀入杜立三的老巢,让其布置的4个哨所形同虚设。

1907年6月6日,杜立三等人抵达新民府郊外,随即派宋庆濂入城先行拜会张作霖。关于宋庆濂进入新民府之后到底与张作霖发生了什么事无从得知,但事后宋庆濂在回忆时却表示:“我们一到新民府,便知道进入陷阱。”但既然已经知道进入了陷阱,为什么宋庆濂还是带着张作霖出现在了杜立三面前呢?宋庆濂又说了,“杜立三为人残暴,待人苛刻,不若张作霖为人善和,待人厚道,所以当即决定,弃暗投明。事实上在众寡悬殊之下,要抵抗也只有自己吃亏,毫无益处”。他说了这么多,无非是为自己被张作霖收买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

张作霖当时身着便衣,只带了两名护卫,邀请杜立三前往拜见殷鸿寿专使。因为张作霖只带了两个人,杜立三也就只带了两名护卫同行。但是杜立三等人甫一离开,就有一队官兵冲了进来,有人准备拔枪反抗,却被宋庆濂制止,于是,在里应外合之下,杜立三的贴身侍卫就已经被张作霖的人俘虏。

张作霖带杜立三会见殷鸿寿的地方是在一家当铺里,殷鸿寿专门派人将张作霖和杜立三迎到后院的北房。张作霖本意是在房间内便抓捕杜立三,但只身赴会的杜立三非常警觉,他始终坐在背靠墙壁、面对众人的位置,同时将双手插在兜里,摆出一副随时都会拔枪的架势,使得张作霖始终无法得手。而在此时,自门外传来交杂脚步声和低语,杜立三遂起疑心,于是便起身准备告辞。张作霖和殷鸿寿站起,殷鸿寿则高喊一声“送客”,杜立三走到门口,转身对殷鸿寿说“留步”的时候,忽然斜刺里扑过来一个人将杜立三拦腰抱住。杜立三待要拔枪,汤玉麟等几个壮汉已经扑过来下了他的枪,然后把他按倒在地捆了个结实。当晚,杜立三以及他的两个贴身侍卫就被处死在新民府西门外。

当杜立三伏法的消息传到张景惠处之后,张景惠立刻指挥部队包围了青麻坎。负责看守青麻坎的杜老疙瘩率众顽抗,很快就被张景惠部队的火力弹压下去。杜立三的母亲眼见大势已去,便打开大门让张景惠的部队进入。后来,杜老疙瘩被活捉,张景惠便命人将其砍了脑袋。张景惠又搜遍青麻坎,将杜立三平日囤积的衣物枪弹和金银财宝悉数装入大车,据说装了几十辆运往新民府巡防营。杜立三的田产则由辽中县衙没收,能找到原主的,即由原主以半价收回,找不到原主的则悉数变卖。据称,辽中县第一所高等小学堂就是由变卖杜立三田产的资金筹办的。

杜立三被张作霖清剿之后,杜泮林始知是上了张作霖的当,兴致索然地回到乡下,据说于1917年去世。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即上报朝廷,特地为张作霖请奖,表示“今兵不血刃,巨魁授首,不但辽西安抚,连他处匪徒,亦闻而知惧”。清廷遂对张作霖赏赐白银5000两,并提升张作霖为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管辖马步五营,与左路统领冯德麟、右路统领马龙潭、后路统领吴俊升等成为东北旧军举足轻重的武装力量之一。

生物圈九号诅咒预言:古书之谜追凶二十宰我在末世做酒店管理我一个学生卖点军火很合理吧?晚唐秘案补遗三国:东汉暴发户教你如何称帝末世,开局绑定女神任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