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乱局(1/1)
郭图拱手作揖:“袁车骑本是韩公旧故,如今仍在同盟,为今之计,应当让出冀州与他,如此一来,袁车骑必然感激韩公。”
“公孙瓒得知后,必定不敢再犯冀州,而韩公有了让贤之名,地位稳如泰山,还望韩公不要再作疑虑。”
韩馥闻言,良久,叹道:“面对如今的处境,也唯有如此。”
待到荀谌、郭图离去,韩馥便将此事告知下属。
长史耿武、别驾闵纯等人纷纷不赞同让出冀州。
骑都尉沮授更是劝阻:“我军所面临大敌,公孙瓒而已,袁车骑虽有三万之众,但粮食不足。”
“明公只需驻兵荡阴、黎阳两地,不出半月,南路敌军断粮自退。”
见得众人认同,沮授又道:“刘幽州向来主张仁政,自然对公孙瓒攻打冀州感到不满。”
“明公可派善辩之人说服刘幽州,以仁义为由,断公孙瓒之粮,届时,北路敌军可退。”
他口中的刘幽州指的是刘虞。
沮授作了一揖,继道:“如此一来,冀州只剩叛贼麴义,明公只需集中兵力,便能将他击破,冀州无忧也。”
众人闻言,纷纷认同,只可惜韩馥不从:“冀州新败,士气低落,如今州内兵马只剩四万,怎能抵挡南北两路敌军?”
“我本是袁车骑的属吏,能力尚且不如他,思量自身德行而谦让,此乃古人所看重,我意已决,诸位不必再加阻止。”
初平二年三月,袁绍接管冀州。
拜韩馥为奋威将军,此乃空头将军,既没兵力,也没官属。
袁绍得到冀州后,实力大增,粮草充足,兵马已达七万。
同时还收服沮授、审配、麴义、张郃等人,一举成为实力最强的诸侯。
公孙瓒得知后,便派使者前来,索要常山、渤海两地。
袁绍不从,撕毁盟约。
公孙瓒大怒,便引军三万攻打渤海郡。
袁绍得知既惊又怒,由于刚得冀州,人心未稳,不敢派兵前往支援渤海。
沮授建议两手准备,其一,遣使者前往幽州,说服刘虞断公孙瓒的粮草。
其二,在渤海尚未失陷之前,卖个人情给公孙瓒,拜他的从弟公孙范为勃海太守,以求缓和局势。
袁绍依计行事,十日后,冀州终于迎来和平。
公孙瓒引军入渤海,幽州的粮草却是中断,气得他大骂刘虞。
长史关靖建议做个顺水人情,答应袁绍停止干戈。
然后引兵南下青州,进攻境内的黄巾兵,以取钱粮再图冀州。
公孙瓒闻言,怒气渐消,数日后,便领军两万前往青州。
三月中旬,黑山贼于毒、白绕等人率领八万人马攻打魏、东两郡。
东郡太守王肱抵御不住,节节败退。
自从曹操引兵前往陈留后,实力得到提升,兵马由原本的三千发展至七千。
荀彧更是为他引荐了一名谋士,此人姓戏名忠,字志才,曹操拜他为军师。
王肱兵败退守燕县,向陈留太守张邈求援,曹操得知,自告奋勇,愿引军前往东郡。
张邈允许,给他增兵三千,合军一万。
曹操命曹仁领兵三千为先锋,自率大军在后赶往燕县。
曹军刚到燕县,恰逢黑山贼兵攻破城池,戏忠建议趁城中混乱,引兵掩杀入城,一举夺回燕县。
曹操依计,命曹仁、夏候渊各领三千人马冲杀进去,贼兵不及防备,被杀得四散而逃。
夏侯渊引兵冲至县府,却见一支人马从府内杀出。
为首之人身长七尺,容貌短小,手中长枪所到之处,贼兵纷纷倒下,好生勇猛。
夏侯渊持刀冲杀过去,片刻之间,县府的贼兵伤亡殆尽。
“我乃奋武将军曹孟德部下的一名校尉,敢问你是何人?”夏侯渊抱拳道。
“我乃县尉乐进。”那矮小之人作了一揖。
二人合兵一处,恰见曹操领军到来,夏侯渊引荐乐进,曹操得知乐进的勇猛后,便任命他为别部司马。
众人进了县府,乐进泣声道:“王太守在破城后,不幸被贼兵杀害。”
曹操长叹一声,下令寻找王肱尸首,将之安葬。
继而便道:“如今东郡除了燕县之外,其余各县皆已失陷,诸位,对此,有何看法?”
戏忠拱手一揖:“贼首白绕驻兵于濮阳,主公只需围而不攻,其他县城的贼军得知,必然引军来救。”
“届时,我军便可各个击破,如此一来,东郡则解也。”
曹操大为认可,依计行事,大军到了濮阳,便围堵城池。
正如戏忠所言,各县贼军得知白绕被困,纷纷领兵前来相救,却给曹操设伏,一一击破。
半月后,濮阳粮尽,白绕引军突围,却被曹洪斩于马下,曹操收编了五千黑山兵。
初平二年四月,袁绍上表曹操为东郡太守,治所于东武阳。
此刻的曹操,总算有了自己的第一块地盘。
益州,巴郡,临江县,数艘轻舟横江而过,伴着阵阵铃声。
“大首领,汉中最近出现一支讨匪官兵,江湖上许些首领已被他们剿灭,看来他们根本不把我等放在眼内。”
一名脸上带有刀疤的游侠愤怒说道。
“可知领兵之人的来历么?”
一人身长七尺八寸,头插羽毛,身佩铃铛,口里叼着一根小草问道。
刀疤男哼了一声:“听说此人并非汉中人,其所使的武器与大首领一样,也是双戟。”
“有意思。”大首领闻言,瞬间来了兴趣:“郎儿们,明日随我到汉中去。”
汉中郡,南郑县,太守府内。
苏固轻抚长须说道:“刘益州在锦竹大开杀戒,并且收容不少反叛之人,如今又索取郡中钱粮,看来其心别有图谋,诸位,如何看待?”
“太守若是拒令不从,刘益州必会对汉中用兵,嵩认为,我等应当早作防备。”赵嵩略想便道。
“赵长史所言不错。”
一人抱拳道:“沔阳以西,有一山,名为走马岭,为了以备万一,太守应当在山下修筑关寨。”
此人姓陈名调,字元化,二十有七,汉中成固人。
苏固闻言,却是摆了摆手:“此处建关,虽说南拒川蜀,但也北阻朝廷,此举恐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