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和尚墓(1/1)
胖子还是有些不信,但,一时也想不出反驳我的理由,只得作罢。我看胖子没有打算刨根究底,暗暗松了一口气,要是在这么问下去,那就将我的家传《七命仙葬典》的事儿给暴露了。胖子知道倒无所谓,但身边还有这么好几个背景不祥的盗墓贼呢。
就在这时只听到身后的墓门内传来“卡拉卡拉”的机械转动的声音,紧接着“轰隆隆”一阵石门升起的声音传来。
“门开了!大家快进来。”阿虎大声叫道。
众人也顾不了那么多,捡起自己的装备举着火把向着墓室内鱼贯而入,进入墓室内两个黑衣人分散开来,把原来建在墙上的预留青铜烛台点燃,只见一盏点亮后,火焰顺着墙上的沟槽快速的蔓延向第二,第三、第四个烛台,直到烛台全被点燃。
大伙儿这才在烛光的照耀下看清了整个墓室的构造,整个墓室顶面呈现圆形,中间是深不见底的深渊,深渊上,浮动着一个大大的八角平台,目测应该能同时站下三十多个成年人还能富裕。四周石壁上分别悬挂下有人粗的铁链与中间平台相接。
平台中央的八卦图中心,盘膝坐着一个金灿灿的人形的东西,因为距离的原因,我们还不能分辨这到底是什么。在这身影的四周的八个角上分别或坐或站着八个像人一样的东西。
在我们身处的墓室门正对面,则是一扇巨大浮雕精美的巨型石门。上面雕刻着龙凤呈祥,及一些人物的雕刻。
“阿虎!我们怎么过去呢?”姬文静问道。
还没等阿虎说,我便开口说道:“姬小姐,我刚才初步看了一下,这里是以无相阵法布置的道台,其中又包含了五行八卦的内容,过去也比较简单。你看,我左手边墓门有个石制八卦,右边也有一个,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就是开启过道的机关所在了。
这样,阿虎,你过去将那个八卦旋转到乾位,我数一二三我们同时旋转。记住了同时,不然说不定就会触发什么机关,咱们这一群人就别想从这囫囵个的出去了。”阿虎对着我说。
“好的!”阿虎也没多说什么,走到八卦机关旁双手按了上去。我看阿虎已经准备到位,也将双手放到了石八卦机关上,转头刚好看到盯着我看的阿虎,我深吸一口气大声喊道:“一……二……三……转!”
说着我与阿虎同时转动八卦,熟悉的“卡卡卡”机关齿轮转动的声音再次传来,“砰砰砰”我们前方自下而上依次浮起一个个石板,就这么悬浮在空中。
胖子当先踩了踩,发出一声惊叹“我Cao!这飘在空中的石板还挺稳啊。啧啧!古人的工艺望尘莫及啊。厉害!厉害!”说着当先就向着中间的八角平台走去。
我们也跟了上去,当来到八角平台上,我们才看清楚,盘坐在平台八个角上的并不是什么人,而是八尊佛像,有慈眉善目地藏菩萨当然的也有面目恐怖天王。
“咦?这里怎么会有一尊金佛呢?还和真人一般大。这面目啧啧真是栩栩如生啊!腾哥你快过来看看。”胖子叫到。说着就用手想去触摸。
“别动胖子!这是个人。”我连忙出声阻止道。
“什么?人?不会是粽子吧?看爷爷不把它活劈了。”说着举起手中的开山刀作势就要劈砍下去。
我走到近前看清后,连忙抓住胖子下劈的手腕说道:“胖子住手,这是一尊肉身佛,也叫肉身舍利,这可是肉身成佛的高僧大能啊。不可亵渎。”
“什么?原来是个和尚墓啊?我去,他一个和尚整那么多陪葬的人干什么?不会是个妖僧吧?”胖子口无遮拦的说道。
“应该不是!你没发现吗?这里明显是有后来人再次修缮过的。而且这种葬式也不符合佛家的方式啊。”
“真小哥儿说的没错,这确实是后面修的,你看那个巨大石门就知道了,这里顶头就算一个陵墓的墓道位置,而这座巨大石门应该是开启主墓的第一道断龙石才对。谁这么缺德把一个高僧的墓穴扩建成这样?还把高僧当作镇墓兽使?真是缺了大德了。”阿虎这是开口确定了我的猜测。
“咦?你们看这四周的墙壁上好像写着什么。我看看哈!嗯……担当老,担当老,足健而跛,目健而眇。口似钳弓,手如鹰爪。须弥非大,芥子非小,好则也好,了则未了,法席掀翻,禅床推倒。
且在粪堆里打眠,漆桶中洗澡。视富贵若避冤仇,见烟霞如获至宝。本来面目,有甚奇巧?莫与人知须悄悄。渴来时,茶一甄;饿来时,饭一饱。不担不得,担之不甚草草,漫言结社参禅,且学敲门贾岛。”胖子借着强光手电所发出的光芒,将墙上的东西,一字一句的念了出来。
而当我听到这一段话的时候彻底知道了这座肉身佛到底是谁了,便开口对众人说道:“我知道这座肉身佛是谁了!”
“腾哥快说说这是谁啊?真是好奇死我了。”胖子跑到我身边活像个好奇宝宝一样。
“这位啊,是一位得道高僧,叫做担当。担当和尚,是云nan晋宁人,原名唐泰,字大来,法名普荷,号担当。担当和尚五岁习文,十岁做诗,年轻时到京城应试不第,便畅游中原的名山大川,拜师学习诗、书、画,后知母病回云南。由于不满,朝廷的腐败,遂入佛门,专攻书画,是水目山著名的大德高僧,不仅诗书画流芳百世,而且他的传说也优美动人。”我给胖子说道。
“哟!那还是个大才子?还是个高僧呢?阿弥陀佛,shan哉shan哉!老佛爷,小的刚才多有得罪,见谅!”说着胖子合十双手对着这尊肉身舍利拜了拜。
这时,我则走到八角平台边缘用强光手电朝石壁上的绘画照去,首先映入眼帘的第一幅壁画上画着,一个模糊的年轻儒生参加科举时的场面,接着画面转换,应该是年轻人并没有考中有些灰心丧气的离开京都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