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徐贤妃:山中人兮芳杜若(1/1)
长孙皇后病逝之后,唐太宗听闻武则天的美貌之名而召她入宫,不过武则天刚烈果敢的个性,并不能得到太宗的嘉许,很快便被冷落,一直待在才人之位上。明 ,.日 .閉 ,站 ,,.本 ,文 为,番.茄,.小,說.独 ,.家 .版,.权 ,., .请 ,.下 ,载 番 .茄.a ,.p ,p.免費 ,看 .正 ,.版.。 下 .载 ,地,址 ,.:,.https://zlink.fqnovel./oXw4
太宗晚年,偏爱的是文艺青年风格的徐贤妃。
徐贤妃名惠,《新唐书》称徐贤妃:“生五月能言,四岁通《论语》《诗》,八岁自晓属文。”五个月就会说话,这个大约有些夸张。古人写传记,总要为非凡人物安排一个非凡出身,似乎非如此不能体现这位非凡人物的超凡之处。至于四岁就通晓《论语》和《诗经》,八岁就能写文章,还是有合理之处的。幼儿的记性极好,聪慧的幼儿,背得了《论语》和《诗经》的原文,记得住解说甚至于注释,是有可能的,在这个基础上,日积月累,到八岁的时候也是可能有这个能力写文章的—这个时候的文章可不是小学生作文,而是能够布局成篇的文言文,唐初盛行的还是骈体文,难度不小。
其父大约觉得女儿太过早慧,恐有妨碍,一直遮掩着女儿的才名,但又难免以这样的女儿为荣,“试使拟《离骚》为《小山篇》”。
《离骚》,这个我们都知道;《小山篇》,指的是“淮南小山”,这是汉代淮南王刘安所招揽的一部分门客的共称(类似于现在的集体笔名),这个笔名下,最著名的作品是一篇小赋《招隐士》,这是一篇楚辞风格的名文,铺写荒山溪谷的凄凉幽险、隐士幽居的寂寥艰危,情感浓郁,音节优美,像“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这样的名句,历来传诵,末了以“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结尾。
《招隐士》,在后世的文人墨客心中,留下了山中隐士、春草别情的永恒意象。这样的名作,历来便是诗人仿写、化用的重点对象。
让年少的女儿模仿《离骚》的风格意旨来仿写《小山篇》,徐父颇有“望女成凤”之心啊!
于是徐惠写下了这首《拟小山篇》: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诗中女子独处山林、深情而幽怨的形象,让人恍惚想起屈原笔下的山鬼:那个以萝为衣、手持香草的山中精灵,艰难跋涉,来到约定的地方,在风雨中,独自等待着她的情人,情人却久久不曾到来,只有她在风雨交加、猿狖齐鸣之中,黯然伤怀。
徐惠笔下的山中人,俨然便是这山鬼的另一写照。
只是,屈原笔下的山鬼,有着更为深沉炽烈的情感,与更为迷离恍惚的瑰丽神秘。
徐惠笔下的山中人,则有着更多的少女的轻愁薄怨,行文之间,似也更近于文士的风雅含蓄。
便如那瑰丽彩霞之侧的一缕白云,浓丽牡丹枝畔的一叶碧草,虽是轻巧小诗,却极得《楚辞》流盼幽丽之美,也极得《离骚》与《小山篇》的幽深凄清之意。
因此,《拟小山篇》使得徐惠的父亲“大惊,知不可掩,于是所论著遂盛传。太宗闻之,召为才人。”—徐父现在觉得,女儿的才华太出众,没法掩藏了,于是将她的文章传扬了出去。唐太宗听说了她的才名,便召她入宫,封为才人。
说起来,中国古人对于有文化的天才似乎是非常宽容的。方仲永一介小童,生于乡野,未读书而能作文,乡民居然不视为妖邪,反倒将他作为一个小小天才捧起来。徐惠“五月能言”“八岁自晓属文”,这意思是不用教,自己就会写文章了,家人也不以为怪,反倒颇为自豪,正史中还要大大地书一笔。
徐惠以才名而被召入宫,入宫之后,也沉迷于书海之中,手不释卷。
太宗对徐惠的文才颇为欣赏,将她由才人升至婕妤,再升至充容。明 ,.日 .閉 ,站 ,,.本 ,文 为,番.茄,.小,說.独 ,.家 .版,.权 ,., .请 ,.下 ,载 番 .茄.a ,.p ,p.免費 ,看 .正 ,.版.。 下 .载 ,地,址 ,.:,.https://zlink.fqnovel./oXw4
太宗逝后,徐惠痛不欲生,自请殉葬。
为什么会自请殉葬?是因为她将太宗视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吗?不管是从女性的感情角度,还是从唐朝臣民的角度,后世称为“千古明君”
的太宗,可能的确有这种强烈的人格魅力。不过这也只能是推测,史书上只有简单一句自请殉葬,今人已无从追寻那时还很年轻的徐惠在悲痛欲绝中的所思所想。
唐代并没有殉葬制度,太宗死后,他那些没有生育子女的嫔妃大多出家了,徐惠也应在其中。因此,徐惠没有能够殉葬。
然而,她还是在太宗逝后第二年即因病去世,时年二十四岁,追封贤妃,陪葬于昭陵。
对照入宫之前的《拟小山篇》,一位长发飘飘、白裙翩翩、敏感多思、深情无悔的文艺女青年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宫中时,因为年轻,徐惠难免也有气盛之时。某次太宗召见,徐惠迟迟方至,并作《进太宗》一诗:“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太宗的怒气,因这首诗而消解。
由此可见,徐惠的确是个有些傲娇的文艺女青年啊。明 ,.日 .閉 ,站 ,,.本 ,文 为,番.茄,.小,說.独 ,.家 .版,.权 ,., .请 ,.下 ,载 番 .茄.a ,.p ,p.免費 ,看 .正 ,.版.。 下 .载 ,地,址 ,.:,.https://zlink.fqnovel./oXw4
不过,因为博览群书,因为站在帝国的最高峰,或许也因为在太宗身边耳濡目染,徐惠又不仅仅只有文艺的一面。
太宗晚年,大兴土木、大肆征伐,徐惠上书劝谏,是为《谏太宗息兵罢役疏》,为历代史家所重,收入《旧唐书》《新唐书》《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
这样的徐惠,才能写下《秋风函谷应诏》: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
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关。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
开篇直入主题,“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一句,质朴自然而又苍劲雄浑。秋风过处,千山万岭上,群松俯首,秋雨潇潇,远望陵园一片苍茫,原野上秋云低垂,重重关隘上落日欲没。这样的景象,是辽远空阔的,又是萧瑟惨淡的。但至诗末,忽然一笔,紫气东至,真人归来,将全篇气氛意境,猛然翻过,如奇峰突起,如云开见日。
这是腹中有诗书、眼底有山河才能够写出来的文字。也无怪乎这首诗被编入《初学记》—这是教导唐朝储君和皇子们如何写诗作文、具有启蒙性质的皇室教材。
徐惠是与武则天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女性形象。武则天在最纵情肆意的时候,似乎也始终怀着一颗冷静的心在冷眼看着这个世界。而徐惠即使如此贤淑文雅、明智通达,可以站在文臣的角度劝谏太宗,可以写下《秋风函谷应诏》这样法度严整、气象恢弘的应制诗,她的内在,似乎也始终是那个独来独往、至情至性的山中人。
不过,生于如朝日方升、生机勃勃的初唐时期,又有幸陪在了太宗身边,徐贤妃这位山中人的眼光气度,终究不曾局限于幽深山林之中,而是放眼于天下。
她与性格迥异的武则天,同样都是那个时代造就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