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赵匡胤传 > 前言

前言(1/1)

宋太祖赵匡胤浑身都是故事。

这些故事生命力之强,传播范围之广,总是让人心生感叹。

《千里送京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烛影斧声》这些故事,个个脍炙人口,耳熟能详。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它们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传播者不断加工和再创作,滋生出许多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都有它生根发芽之地,开枝散叶,根深叶茂,蔚然成林。

在这些故事中,赵匡胤或是豪气冲天的侠士,或是仁义满怀的帝王,或是智慧与勇气并存的将帅,或是被弑于骨肉的悲情英雄,多多少少都伴随着民间的穿凿附会,实际上就是历朝历代、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在不断为赵匡胤塑像,让活在老百姓口耳相传中的赵匡胤血肉丰满,活灵活现。

这是中国百姓对一个君主的赞美。

而活在历史中的赵匡胤,有很多响当当的粉丝。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赵匡胤的铁杆粉丝,他说赵匡胤“顺天应人,统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朱元璋对赵匡胤从雄心到智勇到功业,无不佩服。他一生深研赵匡胤,梦想着自己也能成为像赵匡胤那样的帝王,连赵匡胤创造的两句残诗“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也爱不释手,反复吟咏,竟然接续“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使之成为相隔四百年之久的两位开国帝王联手创作的一首奇诗。

乾隆皇帝也对赵匡胤极为推崇,他说:“吾于开创之君,独以唐太宗、宋太祖为不可及焉。二君者,皆以不世之才,平一天下,而以仁爱之心、宽平之政保养百姓,治功灿然,昭于千古。然家门之政,兄弟之友,则唐弗及也……太祖退藩镇之兵,只在杯酒片言之间,君臣之分,情义兼隆。而俭约是务,治定功成,制礼作乐,传之来裔,为万世法。其成功致治之盛,几乎唐太宗。而规模之正,则又过之矣。”

能得到这些人的高评,殊为难得。

赵匡胤登基前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这场大乱从唐中期暴发的“安史之乱”开始,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藩镇割据,国家分裂,战乱不息,生灵涂炭。唐朝灭亡后,动乱并未止息,反而日益加剧,在五十余年的时间里,皇帝换了六个姓,十来个人,整整换了五个朝代。

这五个朝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后梁,农民出身的朱温造反起家后,代唐而立,后来被自己的儿子杀死,但继位的儿子很快就被另一个儿子干掉,后为沙陀人李存勖所灭。李存勖建立了后唐。

后唐李存勖被弑,李嗣源得江山,再传闵帝李从厚。李从厚龙椅还没坐热,便被兄弟李从珂拉下来,绞死于狱中。但李从珂又被姐夫石敬瑭瞄上,石敬瑭勾结契丹人灭了后唐,建立后晋。他为了当皇帝,以四十八岁的年龄,认三十七岁的契丹皇帝为父,当上“儿皇帝”。更可恨的是,这个“软脚蟹”不仅给邻国皇帝当儿子,称臣纳贡,还割让燕云十六州,让纵横八百多里的河北平原门户大开,无险可守。可笑的是,石敬瑭只传了一代,至晋出帝石重贵,就让契丹辽国给灭了。

接着,刘知远舞刀弄枪建立了后汉,传子刘承祐。前后四年工夫,大将郭威在征战途中,被麾下将士将黄色的战旗披在身上,返回京城坐上皇位,建立了后周。

这五个换来换去的朝廷,虽然是中原正朔,但管理的地域小得可怜,还不及三国时曹魏的地盘大,剩下的地盘,都被人割据一方,分裂成十个国家。

这十个国家是: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

前蜀开国皇帝叫王建,他本来是唐朝的节度使,靠武力合并了东川、西川,见大唐王朝日薄西山,顾头不顾腚,就自己做了皇帝。不幸的是,皇位只传到儿子王衍手上,便让后唐庄宗李存勖给灭了。

李存勖又派孟知祥去镇守蜀地。孟知祥去了不到一年,后唐发生政变,李存勖被杀,孟知祥便自己当起割据一方的霸主,后来干脆也当起了皇帝,是为后蜀。

造反起家的杨行密创建了吴国,杨行密传子杨渥,为大将徐温所杀。徐温交权于养子徐知诰,徐知诰称帝,建立南唐,恢复本名李昪,传子李璟,李璟传李煜。

私盐贩子钱镠创建了吴越国,一直奉中原王朝正朔,享国七十余年,传五世。

楚国为马殷所立,他死后十个儿子争夺王位,自相残杀,为南唐所灭。

创建闽国的王潮、王审知兄弟出身贫苦,能与民休息,但王审知死后二十年间,闽国换了五个国王,兄弟子侄为夺王位自相残杀,相继死于争斗,被南唐所灭。

南汉皇帝刘出身豪富,皇帝当得还可以,但他死后几个儿子争权夺位,也是杀,杀,杀!轮到刘即位后,怕手下谋朝篡位,勒令当官的自宫,形成了阉人治国的奇葩局面。

南平国建在当今湖北荆州一带的弹丸之地,到处称臣求赏赐,经常截扣经过的贡使和贡品。一旦对方质问或发兵追索,就马上归还,国王高从诲因此被称为“高无赖”。

北汉立国于今山西中部和北部,为后汉皇帝刘知远的弟弟刘崇所立,其子继位后奉契丹皇帝为“父皇帝”,奴颜婢膝,以求苟延残喘。

在这样的乱世,皇帝是高危职业,从来都不安稳,就算能过一把皇帝瘾,说不定哪天就会被人拉下来,不仅自己脑袋搬家,还要连带上全家的性命。

这中间父子反目、兄弟成仇、朋友背信、部属弃义的事,隔三岔五就会冒出来,司空见惯。为了当上皇帝,这些人真是够拼的,不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且明知上到最高层很可能就是一个死,却总有人争先恐后,为当上皇帝冒死一搏!

这样的乱世,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越是有权势,越不讲规矩。

上行下效,规矩都没有,讲道理的人就更少了。

历史到了必须做出改变的节点,选中赵匡胤担当重任,在必然性之外,也有很大的偶然性。

赵匡胤从社会底层到统军主帅,只用了十一年时间,而从统军主帅登上皇位,竟然不到一年时间。这样的大逆袭,放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奇迹。尽管乱纷纷的世道给他提供了机会,但所有的平台和资源都是他奋斗的结果。他的抱负、能力、智慧、心胸、见识和勇气,在奋斗过程中不断升华,终于以雄才大略,决定并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赵匡胤深知百姓疾苦,透彻了解国家祸乱之源,并在不断的观察、思考和实践中找到了根治之策。他讲情怀,重仁义,掌权前讲坦荡做人、道义相济的小道理,登基后讲治国平天下、重社稷安黎民的大道理。以理做人,更以理服人。

他用法令约束骄兵悍将,使他们不能为所欲为,然后改革藩镇体制,彻底解决了藩镇割据这个两百多年的历史大难题。他力主仁政,不杀功臣,用“杯酒释兵权”,平稳收回威望过重将领的兵权,并赏赐这些将领巨额财物,与他们结成姻亲,让他们安心退休,做衣食无忧的富家翁。对统一过程中俘虏的几个割据自立的国主,也以仁爱待之,修建专门房舍给他们居住,保全他们性命。甚至连落在契丹辽国手里的燕云十六州,也首选用财物赎回,不行再用武力。

总之,他爱护百姓,与民休息,轻易不动干戈,在基本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上,清除了武力扰政、军人乱国的根源,建立了面貌一新、行之有效的文治体系。

赵匡胤获知弟弟赵光义广结党羽、密谋篡位的阴谋后,抛开一己之私,从国家大局出发,认真对待,体现了一位帝王博大的胸怀——如果清除赵光义,不仅要与自己的弟弟骨肉相残,还将株连一大批有才干的臣属,他一手创建的文治体系将会崩溃,自己身体力行立规矩、讲道理的心血将付诸东流,国家可能重新陷入内乱不休的局面;如果不杀赵光义,让儿子继位,以赵光义的才能和势力,势必不受约束,极有可能出现赵光义谋朝篡位、叔侄相残的惨剧,国家同样会陷入动荡分裂。

杀赵光义,是不讲道理;不杀赵光义,也是不讲道理!最后,小道理得让位于大道理。为了平稳过渡,让国家在文治体系下实现长治久安,他不仅没杀赵光义,反而决定把皇位传给赵光义。他自己在“烛影斧声”中猝然离世,却为国家留下了稳定发展的文治体系,使两宋迎来三百多年的繁荣,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书写了辉煌篇章。

此书是作者多年研习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点心得,并借鉴了前辈专家的很多研究成果,在此谨致谢忱。因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未有定论,个别立论纯属作者自己的看法,内容上也一定存在不当之处,恳请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萧树

2019年1月,于杭州青山湖畔

元太祖成吉思汗全传清高宗乾隆全传开局1958,我能干啥系统!连接现代,农耕社会做买卖将军夫人带崽在流放路上一路收收离婚后,前妻全家后悔了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机灵少女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