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道德经大全集 > 第三章 不见可欲

第三章 不见可欲(1/1)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②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③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④,实其腹,弱⑤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⑥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⑦。

尚贤:尚,崇尚、推崇。贤,品德高尚、才智非凡的杰出人物。②贵:稀有、珍贵,这里指重视。③见:通“现”,出现、显露。这里指展示、炫耀的意思。④虚其心:虚,空虚。心:古人以为心主思维,这里指思想、精神、头脑。虚其心,使他们心里空虚,无巧诈之思,无非分之欲。⑤弱:削弱。⑥敢:进取。⑦治:治理,含有将天下治理太平之意。

不推崇杰出的人才,以使人民不争夺名利;不重视稀有的珍宝,以使人民不沦为盗贼;不展示能够诱发贪欲的东西,以使人民的心思不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国家的原则是,简化人民的思想,充实他们的肚腹,弱化他们的精神,强健他们的筋骨。总是要让人民处于没有知识和欲望的状态,并且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制造事端。只要遵循无为的原则,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地方。

河上公:贤,谓世俗之贤,辩口明文,离道行权,去质为文也。不尚者,不贵之以禄,不贵之以官。不争功名,返自然也。

王弼:贵者,隆之称也。唯能是任,尚之曷为?唯用是施,贵之何为?尚贤显名,荣过其任,为而常校能相射。贵货过用,贪者竞趣。穿窬探箧,没命而盗。

朱元璋:圣人常自清薄,不丰其身,使民富乃实腹也,民富则国之大本固矣。然更不恃民富而国壮,他生事焉。是为实腹弱志强骨也。

老子认为,体现“道”的“圣人”,要治理百姓,就应当不尊尚贤才异能,以使人民不要争夺权位功名利禄。要注意,在老子的观点中,不包含贬低人才,否定人才的意思。而是说,执政者不要给贤才过分优越的地位、权势和功名,以免使“贤才”成为一种诱惑,引起人们纷纷争权夺利。

按照老子的人生哲学,人性本来是纯洁素朴的,犹如一张白纸。如果社会出现尚贤的风气,人们对此当然不会视而不见,那么人们就可以保持“无知无欲”的纯洁本性;如果社会出现贪欲的风气,肯定会挑起人们的占有欲、追逐欲,从而导致天下大乱。

许多人认为,老子“常使民无知无欲”的主张是愚民思想,其实不然,事实上老子并不主张去除人的正常欲望,他实际是主张“少私欲,视素保朴”,他的目的是使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他的这一主张对我们的立身处世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使人们无欲,当然不是要剥夺人们的生存权利,而是要尽可能地“实其腹”、“强其骨”。使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温饱,身体健壮可以自保自养;此外要“虚其心”、“弱其志”,使百姓们没有盗取利禄之心,没有争强好胜之志。这样做,就顺应了自然规律,使人人都回归纯洁的、无知无欲的自然本性。这样无为而治,天下自然可以得到治理了。

老子理想社会中的人民,四肢强健,思想质朴,没有奢侈的物质享受欲望,也没有被各种令人头晕目眩的文化或知识困扰的烦恼。在老子的眼里,让人们在一种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人类纯朴天真的精神生活,与自然之道相契合的社会制度,比物质文明虽然发达但充满着危机、争斗、谋杀和阴谋的社会制度更契合人类的本性。

老子所说的无为,并非不为,而是不妄为、不非为。也就是说,最好的政策当是“清静无为”的政策,不要左一个运动、右一个政策,搞得民众无所适从。在老子看来,历史的发展有其一定的自然规律。这规律不由上帝安排、操纵,也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支配,而是客观的、自然的。

破除贪婪的枷锁

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实在数不胜数,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东西。但欲望太多,反而会成了累赘,贪婪之心要不得。相信下面这个故事能够在这方面给你深刻的启示。

一股细细的山泉,沿着窄窄的石缝,叮咚叮咚往下淌,也不知过了多少年,竟然在岩石上冲刷出一个鸡蛋大小的浅坑。奇异的是,山泉不知从哪儿冲来黄澄澄的金砂,填满了小坑,天天不增多也不减少。

有一天,一位砍柴的老汉来喝山泉水,偶然发现了清澈泉水中闪闪的金砂。惊喜之下,他小心翼翼地捧走了金砂。

从此,老汉不再受苦受累,不再爬山越岭砍柴。过个十天半月的,他就来取一次金砂,不用说,日子很快富裕起来。人们都感到蹊跷,不知老汉交上了啥财运。老汉对这天大的秘密守口如瓶,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小。

老汉的儿子跟踪窥视,终于发现了爹的秘密。他在认真看了窄窄的石缝、细细的山泉,还有浅浅的小坑后,埋怨爹不该将这事瞒着,不然早发大财了。于是,儿子向爹建议,拓宽石缝,扩大山泉,不是能冲来更多的金砂吗?爹想了想,自己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说干就干,父子俩叮当叮当,很快就把窄窄的石缝凿宽了,山泉比原来大了好几倍,又凿大凿深了坑。父子两个累得大汗淋漓,想到今后可以获得很多很多的金砂,高兴得一口气喝光了一瓶老白干,醉成了一滩泥……

父子俩天天跑来看,却天天失望。金砂不仅没增多,反而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父子俩百思不得其解,金砂哪里去了呢?

水流大了,金砂还会沉淀下来吗?贪婪的父子俩连原来的金砂也失去了。人不能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但人却不能有贪欲,因为,贪欲是无底洞,你永远也填不满它,贪欲只会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和麻烦。

据说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是它仍可以爬得像蛇一样快。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自己还快,心里很不高兴,便嫉妒地说:“哼!脚愈多,当然跑得愈快。”于是,它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

上帝答应了蜈蚣的请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身体上粘去,从头一直粘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粘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

它心满意足地看着满身是脚的躯体,心中暗暗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地飞出去了!”

但是,等它一开始要跑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这些脚噼里啪啦地各走各的,它非得全神贯注,才能使一大堆脚不致互相绊跌而顺利地往前走。这样一来,它反而比以前走得更慢了。

贪婪是一切祸乱的根源,不论做人处事,都必须控制贪欲。

一间蜂蜜工厂的仓库里洒了很多蜂蜜,吸引了许多苍蝇,因为蜂蜜太香了,它们都舍不得离开。不久,这些贪吃的苍蝇都因脚被蜂蜜粘住而飞不走了。当它们快溺死时,很难过地说:“我们真是太贪心了,为了短暂的快乐却赔上了宝贵的生命。”

人都有欲望,贫穷的人想变得富有,低贱的人想变得富贵,默默无闻的人想变得举世闻名,没有受过赞誉的人想得到荣誉,这是无可非议的,但问题在于对欲望的追求必须有一个限度。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对欲望的无度的追求与满足,最终会害了自己。

对付贪欲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会放下,懂得抑制欲望的膨胀,寻求欲望与正常生活之间的和谐。这样,我们才能从欲念的无底深渊中得到释放与自由,这正是快乐的始发站。

控制你的职场欲望

人总是有欲望的,月入三千的人梦想赚五千,月入五千的就想着一万。赚到一万的,又盘算着怎么才能少担点风险和压力,多享受点自我时间和空间……学会控制自己的职场欲望,这似乎不比女生在哈根达斯冰淇淋面前控制食欲简单。

这不,有一位朋友正因为低估了自己的身价而苦恼。在做了几年英文杂志采编后,他被一家公关公司的老板相中,以一万出头的月薪挖过去做媒介经理。这个价格是他自己开的,漫天要价不是他的作风。没想到,成为公关男没多久,他就开始感到痛苦了——他觉得自己当初开价太低了。“没有加班费也就忍了,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也就算了,最可气的居然没有年底双薪,当时我都没问清楚,以为年终奖是想当然的事!”他开始愤愤不平:“税前一万一,税后只有八九千,其实一点都不多!如果有更好的机会,我一定会跳槽!”

不用问就知道,他的下一个目标铁定是一万五以上。什么是欲望?这就是欲望!人最可怕的一点就是意识到自己的潜能。如果一个人缺乏挑战自己的欲望,浑浑噩噩过一生,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可对于滋生旺盛的职场欲望,是听之任之还是稍加约束?

你可能听说过“一美元的故事”。五年前,高盛集团前总裁约翰·桑顿放弃了一千多万美元的年薪,以一美元的象征性年薪跑去清华大学讲授“全球领导力课程”。慕名前来求学者众多,但他挑选学员的核心标准只有一条——是否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否拥有“为人民服务”和“积极影响世界”的强烈愿望。

在已经不需要金钱来证明自己的桑顿看来,衡量成功的标准不是金钱,而是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力。“首先搞清楚你是谁,你想要做什么,你希望以怎样的方式来改变这个世界,然后采取行动。”他这样建议他的学生。

这个目标听起来似乎很遥远,但事实恰恰相反。我们在职场上踩下的每一个脚印,同样也是我们在地球上留下的足迹。金钱是让人快乐的,事业是让人付出的,成功是让人喜悦的,努力是让人尊敬的。但是,这一切有一个前提,你做的这件事本身有存在的价值。

我们为什么可怜乞丐,即使很多乞丐月薪过万,是丐帮头目?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其实很简单——乞丐不创造GDP,他在街头风吹日晒的劳动没有社会价值,所以才可怜。

人在职场飘,哪能没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也许很幸福,也许很痛苦。欲望越多,痛苦就越多。很多痛苦的根源在于,我们忘了生活的意义。当你扔掉家里的奶粉时,你会觉得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一心只想赚钱的企业不是好企业。当你有一天辞掉手头的工作而再找工作时,原因也不应该仅仅是因为了钱。

职场欲望是个可怕的东西,一个人如果被欲望所蒙蔽,创造价值的快乐,以及工作的快乐很快就会丧失。

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导游的工作,他十分热爱这份工作,并从中获得了生活的乐趣。起先,他根本不知“小费”为何物,直到有一天,一位出手阔绰的游客给了他200元“小费”,他心想:这样挣钱多舒服。从此,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每次接待游客能拿多少小费上,至于工作,他已经看得不那么重要了。别人接了豪华的旅游团,他会妒忌;游客给他的小费少了,他会抱怨……就这样,这份他曾经无比热爱的工作,干起来再也没有感觉了。

所以,老子说“不见可欲”,人们就不会胡思乱想。人们没有了欲望,心静如水,还怎么乱得起来呢?心不乱,行为就不会乱。

车夫之所以不放开缰绳,是因为要想让马停下来,只拉一下绳是不行的,要持续地拉紧下缰,马才会渐渐停住。人对待欲望也是如此,只节制一次是不行的,要持续不断地斗争,那么最终胜利的就是你,而不是欲望。

无为而治乃大治

老子所强调的“无为”,即是顺应自然,其治理社会的效力,显然要比用法令、规章、制度、道德、知识来约束人的社会行为要合理得多,有力得多。

所谓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为,而是强调人的社会行为要顺应自然。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把这种行为方式解释为“抑制违反自然的行动。”

无为而治不是虚渺幻想中架设起来的空中楼阁,它具有现实中施行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最著名就是汉初的“黄老无为之治”。由于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和楚汉之争,西汉初期,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经济凋敝,人口大量减少。据《史记》记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在这种残破的社会经济状况下,自高祖刘邦开始,实行了黄老的无为之治,采取“与民休养生息”政策。至文帝时,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约法省禁”政策,使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将无为而治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就是要求管理者给员工宽松的工作环境,不强作干预,以顺应自然。员工在这种怡然自得的工作环境里,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最高明的管理者,不会让部下感觉到他的存在,无论他是在企业还是不在企业,员工都能积极、主动、自发地工作,这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管理一家企业,如果能达到“太上,不知有之”的境界,不仅是企业领导者孜孜以求的,更是企业员工所渴望的!

由瑞典、挪威、丹麦三国合资的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在其总经理简·卡尔岑的任期中,确定了这样一个目标:在航班准点方面要成为欧洲第一的航空公司。

目标确定了,但从何入手?当时,公司毫无头绪。经了解,公司里有一个小组,对这项工作了解、领会最深。于是,卡尔岑总经理就找到这个小组的领导,对他说:“如果我们想在正点飞行方面成为全欧第一,需要做哪些工作?要多长时间?你考虑一下,看看能不能为我回答这个问题。过一两个星期你来见我,告诉我,我们能否做到这一点。”

一两周后,这个小组领导人来找卡尔岑先生。卡尔岑问他:“我们能做到正点飞行全欧第一吗?”对方回答:“可以,我们能做到。这大约需要用6个月时间,要花150万美元。”卡尔岑一听,只花150万美元就能实现这一目标,应该说代价是很小的。于是,立即就对他说:“那你们就开始干吧!”那位小组领导人大吃一惊,他说:“等等,我已经带来了我的人,我们想向你当面汇报一下,让你知道我们打算怎样开始干。”总经理回答道:“你们怎么干都行,我不在乎。”接着又说:“你们就去干起来吧。”

4个半月后,这个小组的负责人给卡尔岑先生打来电话,向他汇报上个月航班在正点飞行方面的新进展: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在正点飞行上赢得了欧洲第一;而时间只用了4个半月,比预料的时间缩短1/4;经费只开支了100万美元,比设想的少花了1/3。在这个案例中,这位总经理先生只管了三件事:一是制定目标;二是物色能实现目标的合适人选;三是确定完成目标的大体时间和费用。除此之外,他一概不管,甚至连送上门的关于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都懒得去听,一切授权给目标执行者:“你们怎么干都行,我不在乎。”这是在管理的某一特定领域,充分授权、放权,让下属自主管理的典型。

这个案例似乎也告诉我们,在自主管理时,上司重点要抓的是目标、执行者,而实现目标的手段则不必插手过问,将他留给下属自主安排,这个典型,又从实践中回答了一个真理:自主管理的效果出人意料地好——目标不仅实现了,且时间大大缩短、经费大大减少了。

在老子看来,高明的管理者应懂得自然之道、顺应人的天性,让下属各尽其能,各守其职,各得其所,相安无事,而切忌用过多的条规制度来进行强制性约束,否则会适得其反。“无为而治乃大治”,这是老子“无为”论给管理者的有益启示。

海权时代小狐狸生崽记老实点!每次严打都有你绯色追凶丰臣秀吉(套装共6册)中国历代兴亡鉴红颜宰辅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