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终不为大(1/1)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②。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③,功成而不有④。衣养万物而不为主⑤,常无欲,可名于小⑥。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⑦。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汜(fàn):同泛,普遍、广泛。②其可左右:这里指伸向四面八方。③辞:言词,称说。引申为推辞、辞让之意。④不有:不自以为有功。有,指持有、拥有。⑤主:主宰。⑥小:渺小。⑦大:伟大。
大道普遍存在,左右上下无所不到。万物依靠它生存而它不推辞,成就了功业它也不据为已有。它养育万物而不主宰万物,永远没有私欲,可以说它很渺小;万物归附它,它却不自以为主宰,又可以说它很伟大。因此圣人始终不以伟大自命,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河上公:道氾氾,若浮若沉,若有若无,见之不见,说之难殊。道可左右,无所不宜。万物皆待道而生,道不辞谢而逆止也。
王弼:万物皆由道而生,既生而不知其所由。故天下常无欲之时,万物各得其所,若道无施于物,故名于小矣。万物皆归之以生,而力使不知其所由。此不为小,故复可名于大矣。
朱元璋:圣人善能利济万物,又不自夸其功,是谓能成其大。因本身不以为大,所以成大,乃不成而成者矣。
老子在这一章论述了“道”的作用。“道”生长万物,养育万物,使万物各得所需,而“道”又不主宰万物,完全顺任自然。
老子讲,“道”可以名为“小”,也可名为“大”,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圣人”、“侯王”,实际是在期望执政者们应该像“道”那样起“朴”的作用。换个角度看,本章又是在谈“圣”、“侯王”所应具备的素质。
关于“道”的属性,“唯心论”的观点认为,老子的“道”是一个超时空的无差别的“绝对静止的精神本体”。而学者张松如则说:“我们不这样看。‘大道汜兮,其可左右’,怎么能是‘绝对静止的精神本体’呢?而且,就它覆育万物,而不自以为是主宰这方面看,‘则恒无欲也,可名小于’;就万物归附它,而不知道谁是主宰这方面看:‘则恒无名也,可名于大’。无欲、无名、可小、可大,这个‘道’又怎么能是‘超时空的无差别’呢?”
我们认为,“道”是一个物质性的概念,虽然耳、目、触、嗅等感觉器官都不能感受到它,但它实实在在地存在于自然界,而不是人们主观臆想的精神性概念。这是我们准确理解老子“道”的概念的关键。此外,老子还发挥了“不辞”、“不有”、“不为主”的精神,可以消解占有欲、支配欲。从“衣养万物”中,使人们感受到爱与温暖的氛围。
老子在描写“道”的伟大时,用了相当诗化的语言——“大道泛兮,其可左右”,阐释大道无所不在,它恩泽如海,无所不至,普施天下。这是“道”的伟大,而“道”更伟大之处在于有功而不自恃,更不占为己有。
其中,老子还讲了“道”的人性化,“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从这“小”、“大”之中老子得出了“以其终不自大,故能成其大”的结论。
在平凡中成就伟大
道,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即万物依靠它生存而它不推辞。这是每个人都应视为榜样的品格,是每一个成功者都应遵循的准则,是每一个人都应铭记于心的。拥有这种高贵品格的人,常常淡泊名利,甘愿为他人做嫁衣裳。
辛勤的园丁——教师,他们什么时候自高自大过?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是世间最平凡的职业之一,他们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一群工作者,却总是能“俯首甘为孺子牛”,任劳任怨地传道、授业、解惑。
他们对学生们倾尽心血而不奢求回报,用整个身心去关爱学生,甚至不惜在危险来临时舍身成仁,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取学生的青春年华。他们“终不自为大”,却能“成其大”。他们不求回报,却桃李满天下。
2005年3月31日,一个让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全体师生难忘而痛苦的日子。
这一天,学校组织看电影,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横过马路。突然,一辆因驾驶员疲劳驾驶而失控的轿车,向他们疾驰而来……
就在这生死瞬间,作为老师的殷雪梅奋力张开双臂,就像她和小朋友们常玩的游戏“老鹰捉小鸡”里勇敢的鸡妈妈一样,不顾一切地扑上前去,使出浑身的力量将学生猛推出去!孩子们安全了,而她却被撞出25米远,倒在血泊中。
殷雪梅,这位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了三十年的普通教师,在生死关头,用她奋力的一推,写下了她人生中最辉煌、最壮丽的一笔,让人们永难忘怀。她“不自为大”,终成其大。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的大地发生剧烈震动的一刻,许多人民教师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挽救了无数的祖国的花朵,奏响了一次次荡气回肠的生命颂歌。他们是平凡的,但在那最危难的一刻,他们用自己的无私无畏,用鲜血甚至生命,维护了师尊,铸就了师魂,也诠释了“伟大”的含义。
那一天,幼儿教师瞿万容,舍身为孩子挡住垮塌的水泥板。
地震发生时,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发生整体垮塌,该园瞿万容老师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个小孩。小孩获救了,瞿老师却永远离开了人世。
那一天,中学教师吴忠洪,把逃生的机会留给了学生。
他用力扳住摇晃不止的教室门,然后扯开嗓门,对惊呆了的学生喊道:“是地震,不要慌,大家快下楼!”当他发现还差一个孩子时,又赶紧转头,逆着人流方向拼命往楼上跑去……在将杨莹同学猛地一把推进楼道后,轰的一声巨响,吴老师被瞬间淹没在一片废墟中……
那一天,代课教师杜正香,临死胸前护着三个幼小学生。
当解放军官兵掀开那根钢筋水泥横梁时,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
那一天,小学语文老师汤宏,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挽救了学生。
汤宏老师最后的姿势,定格在这样的画面上——两个胳膊下各抓了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名孩子。他自己在瓦砾中丧生,但被他用血肉之躯护住的几个孩子却幸运地活了下来。
那一天,新婚老师苟晓超,为救学生用身躯挡砖块遇难。
整栋教学楼剧烈颤抖摇晃,门窗玻璃噼里啪啦。“地震!快跑,教学楼要垮塌了!”当苟晓超一边大声吼叫让学生快跑,一边抱起两名孩子冲向楼下时,顶楼轰然坍塌,砖块、混凝土、玻璃,劈头盖脸袭来。他本能地将两个孩子“藏”在自己怀中,自己的双腿、头部却被无情地砸成重伤,倒在血泊之中。
那一天,小学老师张米亚老师,遇难前用双臂护住两名孩子。
当垮塌的教学楼的一角被徒手挖出后,众人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29岁的老师张米亚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
那一天,教导主任谭千秋,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生。
救援人员终于扒出了谭千秋老师的遗体,只见他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四个孩子。孩子们得以生还,而他们的谭老师却永远地去了……
那一天,武都小学的老师们,他们的尸体被挖出来后,手臂还紧紧地抱着学生。
那一天,北川幼儿园的三位女教师,她们的躯体像雕塑一样,伸着手臂围在一起,保全了两个孩子的生命……
那些未被报道的无名的教师英雄,不知又有多少……这些平凡又伟大的教师们用生命谱写的诗篇告诉我们: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人民教师”依然是美丽的园丁,是灵魂的工程师!
中国有一千多万名教师,他们的工作很平凡,但意义都很深远,因为他们肩负的是国家的未来。他们不怕不被理解、不怕不被尊重,正是这样,他们才显得更伟大、更高尚,正所谓“以其终不自大,故能成其大”。
小职员荣获诺贝尔奖
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道”无欲无求,从不炫耀自己。它谦卑自守,看起来微不足道。它并不刻意成就伟业,却终能成就伟业。它渺小而又平凡,平凡得无处不在。而正是这“小”,这“平凡”,却往往是“伟大”的诞生地。
所以,不要再抱怨自己的职位太低,也不要再唠叨日常工作太平凡。实际上,只要我们能够在那些看似平凡的岗位上专一地努力下去,就很有机会在平凡中创造出伟大。
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科学大奖,是许多大科学家、大学者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然而,2002年,日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职员,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一夜之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变成了日本国民心目中的英雄。
他就是田中耕一。田中的履历非常平凡,1959年出生,1983年从日本东北大学理工系毕业。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时,他只不过是日本岛津制作所的一名中低层研究人员,既没有博士头衔,在其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也少有人知。
然而,就是他,成为第一个以学士学历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并帮助日本创造了连续三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奇迹。
2002年的一天,田中像往常一样在研究室加班。傍晚6点左右,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用英语说的话,好像是祝贺他得了什么奖。尽管田中听清了“诺贝尔”和“祝贺”两个词,但是一点也没有往诺贝尔奖上联想,只是以为自己获得了与之类似的奖项,于是说了句“谢谢”,便挂了电话。此后,祝贺他获得诺贝尔奖的电话一个接一个,田中才知道自己真的获得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奖。
当晚,在记者招待会上,田中身穿蓝色工作服,左胸部别着写有姓名的徽章,出现在200多名记者的面前。他坦言:“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得诺贝尔奖。”并说:“以前听说得诺贝尔奖会有一些预兆,而我这次获奖非常意外,即使是现在还有些难以置信。”
次日,田中身穿工作服的照片,连同他羞涩的笑容,成了所有日本报纸的头条。一夜之间,田中耕一从一个无名小卒变成了世界名人。
实际上,田中早在自己26岁那年,就开发出了此次获奖的成果——软激光解吸附作用技术。当时,田中的工作是利用各种材料测量蛋白质的质量。有一次,他不小心把丙三醇倒入钴中,将错就错对其观察时,却意外地发现了可以异常吸收激光的物质……
在常人眼里,诺贝尔奖是遥不可及的,以往获得这一殊荣的不是科学泰斗,就是学术精英,并且在获奖之前早就声名远播。田中耕一的获奖,把人们脑子里的框框击得粉碎:他不是优等生,大学时还留过级;找工作时曾被索尼公司拒之门外,后经老师的推荐才找到现在这份工作;获奖时他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别说是全世界、全日本,就连他所在单位也有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田中耕一是这样的普通,却摘取了科学皇冠上的明珠。
惊叹之余,不妨想一下,为什么一个在世人眼中平淡无奇的小职员,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
有这样一句诗:世界上最不值钱的是沙,然而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黄金就在它的里面。田中耕一,这个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就如同埋藏在沙中的黄金。获奖前,他默默无闻,然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其实,人们在羡慕他能够获此殊荣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他从平凡走到伟大的过程,那就是坚持不懈,潜心研究,不放过一点“小”的线索。
平凡并非平庸,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只有懂得平凡,才能够在平凡中一步步接近伟大。在人生的旅途中,辉煌常常只是一瞬,而平凡方是永恒。以锲而不舍、努力奋斗作为平凡的基石,以坚持不懈、自强不息作为平凡的阶梯,才能有一天完成由平凡至伟大的飞跃。
大而全不如小而精
老子说,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反过来讲,如果太执着于“大”,反而极有可能一无所成。下面这则寓言,或许能给正渴望将企业做得“大而全”的管理者一些启发。
森林里准备举行运动会,设有赛跑、飞行、爬树、游泳等比赛项目。动物们踊跃报名参赛。狐狸更是报了所有的项目,并自称是“全能王”。
赛跑开始了,兔子跑得最快,不多时就冲过终点,高兴地吃起胡萝卜慰劳自己。兔子都吃了俩萝卜了,狐狸才脚步轻飘地走到终点。
接着是飞行比赛,燕子、鸽子飞得最快,一转眼就飞得没影了。狐狸只在空中扑腾了两下爪子,就掉到地上,摔了个狗吃屎。
进行爬树比赛时,狐狸刚爬到树腰就滑了下来。比游泳时,狐狸游了没几米就快喝饱了。自称“全能王”的狐狸,对每项运动都一知半解,到了用的时候却没有一样能拿出手的。
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很多企业便开始疯狂扩张,纷纷搞“大而全”,恨不得把行业里各个环节的钱都赚完,意图凭此在行业里独占鳌头。这与老子的“以其终不自大,故能成其大”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违背的。
20世纪90年代,我国某家并非专业生产模具的大型企业,投资数亿元人民币,建成了一条大型模具生产线。该企业本指望这条生产线能给自己带来滚滚财源,哪知其加工成本竟然比专业模具生产企业生产的成品卖价还高,眼睁睁看着这笔巨额投资打了水漂。
追求“大而全”者,急于求成,多有失足;而追求“小而精”者,脚踏实地,反能做大。
在“2009年中国橱柜行业年会”上,亨德莱获得了“2009中国橱柜行业工艺技术金奖”的荣誉称号。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该公司“做实业,不求大全,但求专精”的经营理念。
自亨德莱成立以来,他们就专注于生产橱柜柜体和汽车烤漆门板两类产品,并在技术上不断创新、产品上精益求精,铸就了其在烤漆门板和柜体行业的领先地位,且在消费者中有着良好的口碑。
亨德莱的产品之所以能得到业界和消费者的肯定与青睐,与其专业化生产模式密不可分。他们通过对产品系列的深入研发,将汽车烤漆门板和橱柜柜体生产工艺技术提升至更高水平。在追求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亨德莱还力求使产品视觉效果丰润、美观,达到内在品质与外在视觉的统一,让橱柜成为享受品位生活的艺术品。
当众多橱企纷纷把产品线延伸至衣柜、浴柜、卧室等领域,走产品多元化发展之路时,亨德莱不为所动,坚持走“单一”的产品发展之路。
正是不断脚踏实地,追求产品工艺的“专精”,使亨德莱快速发展起来。在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规模后,亨德莱从欧美国家引进先进设备,并加大产品的自主研发力度,以产品差异化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主导权,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亨德莱只生产汽车烤漆门板与橱柜柜体两类产品,表面上看有些“单一”。但其产品色彩考究,造型新颖,在呈现出多彩时尚及个性化特点的同时,还实现了不同色调和形态的巧妙搭配,满足了不同市场的需求。
正是由于亨德莱在产品研发和生产上,不求“多而全”,但求“少而精”,才使其能够研发出精湛的生产工艺,在市场竞争中捷报频传。在取得了一些成绩后,他们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为企业发展赢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逐渐发展成行业翘楚。
实际上,产品多元化并非完全不能做,只是仅适合少数实力极强的企业而已,对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而言是弊大于利的。
所以,提醒我们的企业当家人,产品多元化,容易贪吃嚼不烂!求全求大,很难把产品做精做细,可能哪种都做不好。与其如此,不如走少而精的发展之路,集中精力,做精做好一种产品。这样最终也能把企业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