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跌不进泥坑里。(1/1)
他问怎么样?那自然是好的。
于是从今以后,这个名叫北杓的小青苗就整日里晒晒太阳,洒洒水,在阳光下抖搂抖搂,又生出一片叶子来,两片叶子来,像是一个飞速成长的孩子,那和赵授衣交谈的声音也很快从青色稚嫩的小孩子的声音,慢慢的变得成熟起来。
“你还没打算好,离开了这里以后做什么去吗?”那青苗已经长成了一盆郁郁葱葱的绿藤,这藤蔓新长出来的细嫩的枝条就勾在他的小指上。
“已经想的差不多了,等明天走的时候,带上你,还有……”
赵授衣却又想不起来自己还有别的什么要带的了。他在这里住了几年,可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属于他的。
只有那个账本儿从前是他的筹码,但是眼下也没什么用了。
想到这儿,他从自己的床板中间开了一块儿,将那账本从里头拿出来,弄了个火盆儿烧了。
既然要干干净净的走,那就什么也别留下好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这人就抱着他那瓦盆里郁郁葱葱的绿色藤蔓离开了这个生长了多年的地方。
等到天亮,家里人发现吃饭的时候他就没出现的时候才想起来去找,这一找就发现人已经不在了,东西也一干二净。
太阳出来的时候,赵授衣已经到了镇上,虽说他并不能听见,不过好在他先前在镇子上读书的时候也有交好的人。眼下要想谋个差事,按他提前规划的倒也不难。
他首先考虑的是去一家当铺里头做账房先生,他还读书的时候,有时得空了会过去帮忙,然后挣下一点点银子,现在也不知道那里还缺不缺人。
他推门进去的时候,那典当行的老板瞧了他一眼,就认出来他了。
“好久不见。”老板看他装束打扮,又看他抱着一个瓦盆儿,不知道他是做什么来的。
“你这是要典当东西?”
“我是来谋个行当,如今耳朵不太好使,要是您方便,我想过来做个账房。”
赵授衣倒也没什么其他情绪,甚至也不避讳自己耳朵已经听不见了,大大方方的和那老板商谈。
“这……倒不是说你方不方便,只是我这里现在已经有了账房先生,要是早两年你要来做,我自然是愿意收你的,毕竟是熟人,可眼下这个先生已经在这儿做了两年,我实在是……”
老板对他有话也没说全,可里头的意思已经很清楚。
赵授衣并不意外,毕竟几年过去了,人家已经找来账房先生,也是十有八九的事情,在预料之中。
“不为难您,我就是想着过来碰个运气,您既然已经找到了好的账房先生,那自然是好事,往后还要生意兴隆。”
“多谢多谢,不过你要找活计的话倒也不难,现下倒是很兴抄录书籍,想必对面的书行里头倒是会缺人手,你若是不嫌弃那工资微薄,倒是可以去问问。”
“多谢你指点。”赵授衣并没什么太大的想法,也没有什么提条件的念头,他只是想挣得一点日常所需,拿到养活自己和这一盆儿小花儿的钱就足够了。
至于什么功成名就,早在前些年已经放弃了读书的时候也就没再想过了,他现在只想图一个悠闲安定的日子。
书行里果然很热闹,来来往往的都是买书的人,可见又到了每年学生们争相买进书籍的时候了,他从前在读的时候,每到刚刚开了学,又有新的学生被招进来镇上的时候,这些学生们就会争相到那书行里来买一些必用的东西,只是抄录书籍,实在不是好做的活计。
而且往往因为抄书的人不同,抄出来的书籍质量也大相径庭,因此每到这个时候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希望能买到最好的。
而书行这个时候也往往就是最缺人的。
毕竟要在短时间内抄录整理各式各样学生们需要的书册,也实在要费上不少功夫。
有不少滥竽充数的抄出来的或是字迹不够清晰,或是用的纸张也不够好,总是会将墨水染开,又或者有的抄录的时候粗心大意,缺章少字,错漏百出,叫学生们看的时候也并不舒心,自然很多不买账。
只有那几个因为先前没能考中,而常年待在各个书行里头抄录这些书籍的人,往往才能做出这样最好的,只是这些人抄上个几年又觉得自己去考也未必不行,又往往在书行里留不住,以至于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书行就会找那些条件并不太好的学生们过来帮工,给的钱倒是不多不少。
赵授衣走进去的时候,那老板一眼就认出来了他,“几年没见了,你是去了旁的地方?”
赵授衣摇了摇头,指了指耳朵,“前两年读书把耳朵伤了,听不见了,就回家歇着了。现在过来是想问问,书行里还缺抄书的吗?我是打算长久做的,要是能在附近找个居身的地方就更好。”
他毫不委婉,直接将来一说的明明白白。
那书行的老板先前和他也是熟识,对着镇上的书塾里头哪个读的好,哪个读的差多少还是有些印象的。
只是眼见几年过去,人已经到了眼前这般境地,再说什么可惜,惋惜的话,也就是戳人心窝子。
这人自己都不在乎,坦坦荡荡的要来找工做,旁人谁又能替他伤春悲秋?
何况这老板又看了看面前的人,几年虽然过去了,这人耳朵也听不见了,可往那儿一站,这气度还和从前没什么两样,叫人一看就觉得敞亮,这样的人,就算再怎么样,也跌不进泥坑里头,用不着让人可怜,他们自己要什么,心里都有决断呢。
“你要是来长期做,原先那个现在不干了,正好他的地方收拾收拾,就留给你。工钱的话就按眼下统一的价格我再给你翻上一番,只是要和我签上契书,三年打底,怎么样?”
老板知道他也不是什么好忽悠的人,双方诚心诚意的要签上合同,自然还是给出诚意。
赵授衣更没什么挑剔的,多两文少两文对他而言并没什么差别,于是这事就这样定了。